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一篇全掌握!.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780757
  • 上传时间:2020-10-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8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一篇全掌握!.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8 文言 虚词 归纳 一篇 掌握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18 个文言虚词归纳,一篇全掌握!个文言虚词归纳,一篇全掌握! 在文言文中,有实词和虚词之分。虚词不像实词那样有固定单一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往往 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也就造成了识记的困难。因此本文总结了常见的 18 个虚词,并给出了 相应例句,可当做文言文虚词的背诵,亦可作为查阅之用。 按此顺序: 而、何、乎、乃、其 | 且、若、所、为、焉 | 也、以、因、于、与 | 则、者、之 1、而、而 1、连词:、连词: (1)转折关系。(但、却)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假如、如果,主谓之间)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又、

    2、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于是、就)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因而、因此)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来、用来)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假字: 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3、。动作同时 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2、何、何 1、疑问代词:、疑问代词: (1)作宾语,“什么、哪里”。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例:大王来何操? (2)作谓语,“为什么”。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为之,何哉? (3)作定语,“什么”。何+名词。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 (4)做主语,“什么”。例:何谓阁子也? 2、副词:、副词: (1)程度副词,“多么”。何+形容词。例:开国何茫然? (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何+动词,位于句首。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何如

    4、:“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3、乎、乎 1、句末语气助词、句末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壮士,能复饮乎? (2)反问语气,答案明确在句中,译为“吗、呢”。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猜测语气,译为“吧”。例:其皆出于此乎? (4)感叹语气,译为“啊、呀”。【形容词+乎】 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宜:适宜的,正确的。) (5)作词尾,译为“地、的样子”。【乎+形容词/副词】

    5、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6)在句中的停顿,不译。例:于是乎书。(对于这本书。) 2、介词:、介词: 相当于“于”,多位于句中,译为“在、比、对、对于、于”。【乎+名词/代词】例: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乃、乃 1、副词:、副词: (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表限制,“仅、只”。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4)表判断,“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2、代词:、代词: (1)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你的”;也做主语,“你”。不作宾语。例:家祭无忘告乃翁。 (2)指示

    6、代词,“这样”。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3、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无乃:表猜测,“恐怕”例:无乃尔是过与。 (2)乃尔:译为“这样”。例: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5、其、其 1、代词:、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 a.领属关系,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他们的”。【其+名词】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 臣。 b.一般代指人,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他们”。【其+动词/形容词】例: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 (2)第一人称代词,可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自己(的)”。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 (3)指示代词 a.远指,作定语,译为“那、那些”。【其+

    7、名词】例:则或咎其欲出者。 b.近指,作定语,译为“其中的、其中、这些”。【其+数词】例: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 2、语气副词:、语气副词: (1)反问语气,译为“怎么、难道”。例:其孰能讥之乎? (2)猜测语气,译为“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其皆出于此乎? (3)祈使语气,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译为“可(要)、还是、一定(要)”。例:汝其勿 悲。(你一定不要悲伤。) 3、连词:、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例:其若是,孰能御之? 4、音节助词:、音节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例:路漫

    8、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何其】译为“多么”。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6、且、且 1、连词:、连词: (1)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例: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而且)b.且壮士不 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况且) (2)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先让步,再推进一步)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并列关系。标志: a.“形容词+且+形容词”译为“而且;又又”例:“清且浅。”译为“又清又浅。” b.“动词+且+动词”译为“而且;一边一边”例:“笑且入。”译为“边笑边入。” 2、副、副词:词: 标志:主语+且+谓语。 (1)表动作行为

    9、的暂时,译为“暂且、姑且”。(且+动词)例:且偷生。且放白鹿青崖间。 (2)表动作行动或情况在不久以后,译为“将要、将”。(且+动词)例:不出,火且尽。 (3)表示数目接近,译为“将近、几近”。(且+数词)例:年且九十。 3、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且夫:句首发语词,下文是进一步议论,译为“况且、再说”。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且如:译为“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7、若、若 1、代词:、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大类女郎也。 2、连词:、连词: (1)表假设,译为“

    10、如果、假如”。例: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表选择,译为“或、或者”。例:以一万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3、助词:、助词: 若+形容词/副词,译为“的样子;的;地”。(不常见的用法) 4、动词:、动词: (1)译为“像、好像”。例:天涯若比邻。 (2)译为“及、比”。例:徐公无若君之美也。 5、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若夫:用于段首,另起话题。译为“要说那、像那;如果说到”。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 不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若何:译为“怎么样”。例:以闲敝邑,若何? (3)若干:约数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4)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 8、

    11、所、所 1、助词:、助词: (1)【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结构,可不译。例: 我所欲也。师之所存也。 (2)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例:若属为所虏。为仲卿母所遣。 2、名词:、名词: 译为“处所、地方”。例:某所,而母立于兹。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过。 3、【数词、【数词+所】表约数:所】表约数: 译为“上下、左右”。例: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4、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所以:a.表凭借,“用来的”。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表原因,“的原 因”。例:所以遣将守关者。 (2)所谓:译为“所说的”。例: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12、者也。 (3)所在:a.译为“到处”。例:所在皆是也。b.译为“所在之处”。 9、为、为 读读 w i(第二声第二声)时时 1、动词:、动词: (1)根据上下文翻译为各种动词。可译为“做、担任、成为、认为、创作、写”例:因为长 句。于是创作了这首长诗。 (2)作判断动词,译为“是”。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动词,译为“等到、当”。例:为其来也。 2、介词:、介词: 表被动,译为“被”。例:吾属今为之虏矣。 3、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放在疑问句的末尾,表反诘语气,译为“呢、吗” 例:奚以九万里而南为?何辞为?【标志:带有“何为?”或“奚为?”的句子】 读读 w i(第四

    13、声第四声)时,只作【介词】时,只作【介词】 (1)表动作、受益的对象。译为“给、替”。 (2)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向、对、同、跟”。例:为公子泣。 (3)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焉、焉 1、代词:、代词: (1)作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之”,译为“他、他们、它们”。【及物动词+焉】例:犹且从师 而问焉。 (2)疑问代词,译为“哪里、怎么”。【焉+动词】例:且焉置土石。 2、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句子成分完整句子成分完整): (1)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疑问、反诘、感叹语气,译为“了、啊、呢”。例:万钟于我何加 焉! (2)句中语气词,表

    14、停顿,不译。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3)作句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形容词/副词+焉】例:盘盘焉,囷囷焉。 3、兼词:、兼词: 等同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在其中、从这里、在那里、从这里)【位于句末或不及物 动词后面,可将“焉”提前作状语】例:风雨兴焉 =风雨焉兴 (风雨从那里兴起) 11、也、也 1、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3)表示肯定或感叹的语气,有时也用在句中。例:古之人不欺余也。 (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例: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

    15、)表示祈使语气。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此处“其、也”均表祈使语气) 2、句中语气词:、句中语气词: 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12、以、以 1、介词:、介词: (1)表工具,“拿,用”。例: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2)表所处置的对象,“把”。例: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3)表凭借,“凭,靠”。例: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4)表原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表时间或处所,“于、在、从”。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6)表凭借,“按照、依照、根据”。例:余船以次俱进。 2、连词、连词(用法与用法与“而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基本相同,但不表转折

    16、): (1)表并列或递进,“而、又、而且、并且”。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表承接关系,译为“而”或者不译。例:侧盾以撞。 (3)表目的关系,“而、用来、来”。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表因果关系,“因为”。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表修饰关系,译为“而”或不译。例:拥火以入。(动词+以+动词) 3、助词:、助词: 作语气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例:固以怪之。 4.动词:动词: “任用、认为”。例:皆以(之)美于徐公。 5、副词:、副词: “已经”(时间副词)。例:日以尽矣。 6、名词:、名词: “缘由,原因”。例:良有以也。 7、固定结构:、固定结构: (1)以为:

    17、a.认为;b.把当作、把作为。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以是/是以,“因此”。例:余是以记之。 (3)“有以”和“无以”,译为“有什么办法用来”和“没什么办法用来” 关于“以”字介词和连词的判断方法。 作介词。标志:“以”+名词/代词/数词。 作连词。“以”位于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之间,或者位于两个表示因果关 系的两个分句之间。例:拥火以入。夫夷以近。 13、因、因 1、介词:、介词: 可根据语境译为“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通过,经由;因为,由于”。【因+名词/ 代词+动词】例: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2、连词:、连词: (1)表承接,译为“于是、就、便

    18、”。例:秦军解(通“懈”),因大破之。 (2)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例:因造玉清宫,伐木取材,方有人见之。 3、动词:、动词: 译为“沿袭”。 【因+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例:蒙故业,因遗策。(此处的“蒙”和“因”都译为“沿 袭”) 4、名词:、名词: 译为“机会”。例:于今无会因。(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 14、于、于 1、介词:、介词: (1)译为“在,从,到”。例:乃设九宾礼于庭。 (2)译为“在方面;从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译为“由于”。例:业精于勤,荒于嬉。 (4)译为“向,对,对于”。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5)译为“被”。【表被动:(见)+动词+于

    19、】例: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译为“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7)译为“比”。【表比较:形容词+于】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2、固定结构:于是、固定结构:于是 (1)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于是宾客无不 变色离席。(在这时)于是余有叹焉。(因此) (2)连词,表前后分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 乘,质于齐。 15、与、与 1、介词:、介词: (1)译为“和、跟、同”。例:未得与项羽相见。 (2)译为“给、为、替”。例: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3)译为“比、和比较”。例:较秦之

    20、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连词:、连词: 译为“和、同、跟”。【与+名词/名词性短语】例:然谋士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句末语气助词:、句末语气助词: 表示感叹或疑问,通“欤”。例:无乃尔是过与。 4、动词:、动词: 可译为“结交;亲附;同意;援助;参加;等待;给予”。例:元载多与之金帛。(给予) “与”是介词还是连词的判断方法 1.介词:“与”前面是动作的发出者,后面为涉及对象;前后有主次之分;“与”前有能 愿动词或状语例:她不与他去。(“不”为否定副词,作状语,此时“与作介词”。) 2.连词:“与”前后词语可并列成一个成分;前后位置可互换,即前后两者无主次之分。 16、

    21、则、则 1、连词:、连词: (1)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原来是、已经是” 例:金就砺则利。(就)徐而察之,则山下皆 石穴罅。(原来是) (2)假设关系,译为“假设、如果”,“那么、就”【后常接结果】例:入则为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 (3)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或句式相仿】例:位卑则足 羞,官盛则近谀。 (4)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但是”。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选择关系,常和“非,不”相呼应,译为“不是,就是”。例:非死则徙尔。 2、副词:、副词: 表判断,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名词:、名词: 译为“法则

    22、、准则、榜样”。 4、动词:、动词: 译为“效法”。 17、者、者 1、助词:、助词: (1)指人、事、物、时、地等,构成“者”字结构,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 【动词/形容词+者构成名词性短语】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2)【数词+者】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例:或异于二者为之。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例:言之,貌若甚戚者。 (4)放在后置定语的后面,相当于“的”。例:马之千里者。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例: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7)放在分句的

    23、句末,引出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语气词:、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可译为“呢”。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1.【之+定语+者】例:马【之】千里【者】。 2.【而+定语+者】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8、之、之 1、代词【动词、代词【动词+之】:之】: (1)第一人称代词,译为“他、她、他们、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二人称。例:然语之,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第二人称)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第一人称) (2)指示代词,译为“这、这些”。【之+名词】例:之属。之类。 2、助词:、助词: (1)作结构助词,于定语

    24、和中心词间,译为“的”。【之+名词/名词性短语】例:是谁之过与? (2)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去掉“之”后句意无变化。【主语(名词/代词)+之+ 谓语(动词/形容词)】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宾语前置标志。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不译。【宾语(名 词)+之+谓语动词】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式:“其之谓乎”、“何 之有?”】例:何陋之有?(译为有何陋?) (4)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不译。 【中心语(名词)+之+定语+者(可省略)】例:马之千里者。 (千里马者。)筋骨之强。(强筋骨)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 (5)音节助词,凑足音节,不译。【时间副词/不及物动词+之】例:顷之,烟炎张天。 (6)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补语示范:这花美极了。“极了”就是补语。)例:以其求思之 深。(因为他思考得深入。) 3、动词:、动词: 译为“到去”。【之+地点名词】例:杳不知其所之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一篇全掌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807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