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热点素材 : “秋天的奶茶”、“爱”与“敬”、落“沪”新政.......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作文热点素材 : “秋天的奶茶”、“爱”与“敬”、落“沪”新政.......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作文热点素材 “秋天的奶茶”、“爱”与“敬”、落“沪”新政. 高中 作文 热点 素材 秋天 奶茶 新政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中作文热点素材高中作文热点素材 : “秋天的奶茶” 、 “爱”与“敬” 、落“沪”新政“秋天的奶茶” 、 “爱”与“敬” 、落“沪”新政. 01 爱人利物 中国抗疫背后的“爱”与“敬” 光明日报 ( 2020 年 09 月 21 日 11 版)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也考验着各国的精神力量。性质相同的抗疫斗争,不同国家 在应对态度、处置方式与抗疫结果上却有明显不同。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及次生灾害,中 国从容不迫,有效应对。全国上下共克时艰,不惧病毒,艰难吓不倒,风雨摧不垮,展现 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思 想境界。 爱的情感人皆有之,具有天然
2、原生属性。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爱被提炼为“仁” , 被视为人的基本特征,所以孔子说“仁者爱人” ,又说“仁者,人也” 。孔子把“仁”作为 人类社会道德的核心要求,它以爱为底色,而以“孝”为出发点。人知道感恩与回馈,才 有对父母的“亲亲”之爱。于是,孔子“亲亲为大” “立爱自亲始”之说就特别入心。 人类要适应环境, 更好地生存与生活, 还要以创造性精神去凸显主体价值与意义, 而仁爱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精神或基本条件。孔子儒家的仁爱精神,就是以同心 圆的样态,由内而外,由迩至远, “泛爱众,而亲仁” ,将爱扩充,又传递给更多的人。在 孟子看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有自爱,才能对身边的亲友同胞
3、有仁爱之心,才具有 健全的人格。有了这样的爱,才能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尊老爱幼。 面对疫情,人们需要保持距离,甚至疏远,但人们说“时疫无情,唯爱无息” “隔 离病毒, 不隔离爱” , 这些温暖的话传递着最美好的情感, 爱的力量将人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不致冷漠,不会走散。有大学生自疫区返家,竟能主动做到自我隔离 38 天,个人确诊新冠 肺炎但未感染其他一人,体现了严谨自律、坚毅果敢的优秀品格。做好自我隔离与防护, 也是与病毒做斗争。疫情中成千上万的“逆行者” 、奋发者、拼搏者,正是将内心深处的爱 涵养成了对同胞、对祖国乃至对人类的大爱。 古人治政,讲究仁德与爱心,自西周初年已经如此。周
4、武王向姜太公询问治国之 道,太公答: “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太公还阐述说: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 之爱弟, 闻其饥寒为之哀, 见其劳苦为之悲。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则典故, 足见党和政府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视与继承。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也是将家庭伦 理与政治伦理打通,把“亲亲”之爱进一步推延。 “民之父母” “爱民如子”等传统教诲, 体现了中华仁爱精神的神韵,是从一己之爱走向大爱的崇高追求。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共担风雨。这些格言之所以动人至深,就在于 它们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人类命运本来同为一体,人们应该学会互爱互信,零和博弈 思维毫无前
5、途。几千年来,协和万邦、天下为公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崇高追求,因此,中国 的仁爱传递没有边界和国界,中国在第一时间就将自身抗疫经验贡献给世界。 与仁爱精神并驾齐驱的是敬畏观念。孔子说“君子有三畏” ,高尚的人必然敬畏自 然法则和道德使命,敬畏有格局的人,敬畏民族圣贤。敬是爱的自觉提升与补充,始终为 中华先贤所重。敬的深层意涵,就是突破一切从自我出发的立场,对外在客体充分理解与 尊重。如果说爱的路径乃是由内而外、由己及人,敬则自外而内、自人律己,是“自卑而 尊人” ,所以中国一向强调敬而无失、恭而有礼。 敬对爱是补充完善。对爱而言,敬不可或缺。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不 断进益。周代“以祀礼教敬
6、” ,还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 论语则明确记述“子 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把疾疫看成与祭祀、战争一样格外慎重的大事,体现了孔子思 想的高度和深度。 疾疫肆虐, 中国表现出高度的敬畏与戒惧, 更显示了中国文化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的基本精神。 几千年来,中华先贤圣哲都在思考人生和顺、社会和谐问题,思考人性与人的价 值。孔子说: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自尧舜以来至于孔子, 他们所说的“至德要道”就是“爱” “敬”二字。所以,三国时期魏国的刘邵说“人道之极, 莫过爱敬” ,又说“以爱为至德,以敬为要道” 。 孔子说“灾妖不胜善政” ,这句话跨越数千年时空,今
7、天听起来格外响亮而清脆。 人有爱敬之诚,则与道德同体,动获人心。有大爱才会迎难而上,甘于奉献;有敬畏才能 沉着冷静,尊重科学。新冠肺炎疫情史无前例,与疫情的斗争和较量艰苦卓绝,但中国人 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上下同心、命运与共,立于以爱与敬为质实的文化磐石,最终铸 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爱人利物之谓仁”提供的文化镜鉴 光明日报 ( 2020 年 09 月 22 日 16 版)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爱人利物之谓仁。 疫情 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
8、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 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党始终遵循的最高标准,通过这次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的大战和大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有力彰 显,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仁民爱物”的民本思想在新时代得到了最大化体现。 “仁爱”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之一, 在孔子的思想系统中, “仁”处于核心地位,其将“仁”与“德”实现了有机结合,认为爱 好“仁”的人是至高无上的,所谓“好仁者,无以尚之” 。如果说孔子的“仁”还过多强调 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层面的话,那孟子则把人与人之
9、间的“仁”推加于万物,并在“仁”思 想中融合了“爱”的概念,提出“仁者爱人” “仁者无敌”等观点,形成了爱亲、爱民、爱 万物三个层次,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与之同时代的庄子则进一步凝练为“爱 人利物之谓仁” ,将“仁”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之柱、应世之迹和治世之具。可以说,孟子 和庄子关于“仁”的思想实现了真正的交融汇通,并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 统。 正是在孟子和庄子对“仁爱”思想的认知基础上,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了“民吾 同胞,物吾与也”的主张,进一步扩大了“仁”的实践范围,即强调世人都是我的同胞, 万物都是我的同辈,其以仁爱为核心,以“民胞物与”为基础,将仁爱之心自内而外
10、升华 为对万物之爱。到阳明心学时,则进一步提出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说,强调“仁爱” 不仅是人心的德性存在,是主体之心,更是存于万物且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体存在,是良 知本体,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传统的“仁”及万物的精神特质。 应该说,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文化阐释中,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之 人,是具有大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善良之人,而对人民的真爱和大爱就是对其生命的保护, 所谓“仁者爱人” ,而爱人的具体表现就是敬民、爱民、忧民、恤民和富民。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 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和希望就在于民, 如果这个根本不稳,那就谈不上国家的安宁。
11、时至今日,这一远见卓识仍散发着智慧的光 辉,这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具有一致性。 世间万物,人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更是唯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 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引用“爱人利物之谓仁” ,实际上也是向全党发出了号召:无论何时何 地都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仁爱之心”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仅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的重要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想的文化力量,在全球抗疫的态势下,也应该成为一些过度诠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国 家的镜鉴。 02 慢而不懒 “慢就业”莫成“懒就业” 2020 年 09 月 21 日 星期一 北京青
12、年报 张立美 据统计,我国越来越多 90 后,尤其是 95 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 “慢就业族”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边是数量屡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一边是受疫情影响 调整招聘计划的用人单位,压力之下,2020 年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 大学毕业生直接选择就业还是选择“慢就业” ,都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应当予以尊重。 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未尝不是一种理性选择。大学毕业生 可以暂时停下脚步,进行创业考察,思考人生道路,找准事业发展方向,在“慢”的过程 中积攒、积累、提升,为下一步的就业、创业打下更好基础。所以对此,社会应当多一些 包容、宽容和理
13、解。 但是,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 ,要充分计算自己和家庭可以承受的时间成本、经济 能力。如果父母省吃俭用供子女读大学,结果子女大学毕业后不就业,仍然不能实现经济 独立,继续靠父母养着“慢就业” ,过着实质性的啃老生活,这就有所不妥了。 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慢”本身并不是 目的。大学毕业生一定要事先确定“慢就业”的规划和目标,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实现自我 提升,让“慢就业”有意义,不能因“慢就业”没有压力而漫无目的,荒废了“慢就业” 的大好时光。 总之,一些大学毕业生可能会选择“慢就业” ,但青春宝贵,大学毕业生还是应当优先 选择就业,走进社会, “慢
14、就业”应是次优选择,尤其是不能因懒得就业、害怕就业、逃避 就业、不愿就业而选择“慢就业” ,把“慢就业”当成“懒就业” “怕就业” “不就业”的遮 羞布和借口。这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啃老,令人不齿。同时,高校需要强化职业生涯规 划、就业技能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职业目标,提高职场竞争力,教育大学毕业 生正确、科学认识“慢就业” ,为选择“慢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帮扶。 对待“慢就业”不妨多点宽容 来源:红网 2020-09-22 19:33:58 步入“金九银十” ,求职招聘又迎来一年中的旺季。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 急忙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
15、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 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 。 (9 月 20 日 光明日报 ) 然而,说起“慢就业” ,现在仍只是很小众的一种选择,不太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甚 至还备受诟病,被认为是“懒就业、不就业” ,根本就是不务正业。其实,近年来关于“慢 就业”的热议逐渐升温,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 越来越多 90 后,尤其是 95 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面对数量屡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和受疫情影响调整招聘计划的 用人单位不相匹配的矛盾,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 其实,
16、 “慢就业”也并非一无是处,反而有独特之处。很多毕业生之所以频繁地更换工 作,就是因为仓促就业所带来的人岗不适的弊端和隐患,而“慢就业”则可以更好地寻找 就业方向,提高匹配度,确保更坚定地前行。由此看来,我们对“慢就业”不妨多点宽容 感和包容心,以便其更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作为家长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了解掌握孩子的想法,对于“慢就业”的 孩子要多点理解和尊重,支持鼓励其合理规划、理性就业;其次,作为学校也不能只看重 “就业率” ,而忽视了学生的就业选择权和多元化就业观,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 就业技能指导,同时注重毕业生跟踪调研,特别要关注“慢就业”毕业生,了解未就业情 况及原因,
17、及时提供心理咨询与就业指导。最后,在社会层面更要多点包容和接受,不能 刻板、主观地把“慢就业”定义为“懒就业” ,甚至是不就业、不务正业。 当然,作为成年人,还是要对自己负责,要充分认识自身情况,不能盲目跟风选择“慢 就业” ,就算据实选择“慢就业” ,也该是建立在自食其力、自己能养活自己的基础上;同 时,要真正在“慢就业”中提升自己、找寻方向,而不是荒废人生、虚度时日。这样, “慢 就业”才是慢得其所、恰到好处。 03 导学矛盾 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光明日报 ( 2020 年 09 月 22 日 16 版) 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意义重大。应该说,研究生教育高
18、质 量发展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但导师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导师作用发挥得如何 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导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该履行好角色的双重内涵, 兼顾好学业指导与做人引导,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 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和未来的国之栋梁。 导师群体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培养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取得好的培养效果,使学生健康成长,导师的角色履行至关重 要。导师主要职责在于“导” ,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要在学业上给予高水平 的指导,使研究生能够在学习中开阔视野,迅速了解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
19、要兼顾立德树人的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丰富 的人文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从而成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质 人才。 礼记有云: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应该说,研究生的学业重要, 人生观培养更重要,因此,在研究生培养中要做到专业与思政相结合。导师不仅要做学生 学业的领路人,而且要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一名尽职尽责的好导师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 阶段受益匪浅,而且在未来若干年可能都会对学生的人生与事业产生长远影响。 司马光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但丁也说: “道德常常能够填补 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
20、。 ”这些名言都精准地阐释了一个人才与 德之间的关系,在人的成才方面,德育为先,没有过硬的道德品质作为基础和底蕴,人的 才能也难以正向发挥作用,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所以,立德树人永远是研 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研究生教育 70 余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 1949 年最初的研 究生在学人数 620 余人,到 2020 年在学人数预计突破 300 万人,培养目标也从最初培养高 级专门人才,到目前的培养德才兼备并以德为先的高层次人才。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新 课题,要完成好研究生培养的当代任务,必须建设过硬的导师队伍。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
21、步是导师工作 的重中之重。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反映在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导师因素的影响最大。 因此,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教书育人事业中。对于新时代 所赋予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绝大多数导师都认真勤勉地对待,兢兢业业地履责,践行立 德树人的初心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当然,导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需要在评估考核中健全配套的改革措施,以便导师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人才培养上。近年 来,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在职称评定和科研评价方面“破五唯” ,这些政策有利于高校教师减 轻负担、全心投入人才培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心,更需
22、 要学校和老师投入精力和心血。研究生导师只有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双重角色内涵,才能培 养出有大视野、大格局,能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学生,只有做 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才能成为名 副其实的好导师。 导师不是“老板” ,非正常师生关系亟须纠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 年 09 月 23 日 社论 针对近年来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有的导师让学生干私活等问 题。9 月 22 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 门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23、 “导学矛盾”的发生与冲突增多,与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所赋予导师的“生 杀大权”有着根本关系。导师负责制不仅意味着导师有指导研究生的责任,也有着决定研 究生是否能够毕业、是否获得其推荐、在培养过程中能否分享科研成果及相应津贴等重大 问题,每一项对于研究生而言都极其重要,甚至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部分导师迷失 于“生杀大权”之中,让研究生代写论文、克扣研究生科研津贴甚至让研究生帮忙处理私 人事务的情况,都现实存在。 研究生们对导师的称呼常为“老板” ,这不仅是因为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而导师像老板 一样给他们发科研津贴, 更是因为部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相处, 已经模糊了师生的边界, 而更像是
24、老板与员工。这里重点指出的“有导师让学生干私活” ,可能指向两种情况。一种 私活指的是与本身教学研究内容无关的、 导师私下接回来的项目, 有的导师会接下这类 “私 活”以锻炼能力为名让研究生来做,其中一些过分的会少给甚至不给报酬。另一种则是原 本意义上的私活,即私人事务,一些研究生被指派的私人事务包括为导师料理家务、取快 递、接送孩子甚至帮导师的孩子写作业,研究生俨然成了导师的免费私人助理。教育部所 指的主要为后者,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两种情况都存在,而且不算罕见。 研究生的本职应该是做研究、搞学术,而导师的责任是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研究 生与导师之间既是师生关系,也是合作关系,教学相长,对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