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辽宁省抚顺市九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联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 上传人(卖家):mrliu
  • 文档编号:78056
  • 上传时间:2018-10-22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11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辽宁省抚顺市九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联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辽宁省 抚顺市 协作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联考 试题 答案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 1 -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六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 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北宋时期,戏剧表演与戏曲演唱两种技巧的酝酿都已经接近成熟了,而历史的变故则把二者的综合过程剖分到两个地区去进行,其结果是在中国戏曲第一次以成熟形态出现时,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腔流派:南曲戏文和北曲杂剧,造成以后延续四百年的文化景观。南曲戏文于十二世纪初叶出现于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区,属吴语方言区。北曲杂剧则于蒙古灭金后形成于北方的山西、河北一带,属北方方言 区。由于方言的差异,以及在方言基础上两地民间曲调风格的差异

    2、,南曲和北曲形成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尽管南曲、北曲都大量吸收了宋代词调,然而它们更多地却是吸收了不同方言地域的民间曲调。 南曲是 “ 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 ” 、 “ 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畴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 ” (明 徐渭南词叙录)。被吴地民间广为传唱的村坊小曲、里巷歌谣,自然带有吴歌的显著特点。吴地歌曲在调式上的特点是只有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不同于北方的七声音阶。 与直接从宋人词调和当地民间小曲中升华为戏文 唱腔的南曲不同,北曲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套数长期传唱到为杂剧唱腔所利用的过程。北曲来源最初是汴京以及中原一带的各种小唱、说唱曲调,后来吸

    3、收了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的曲调和乐器,渐渐演变而成。在诸多演唱艺术种类中,北曲杂剧主要受到两种曲牌联套音乐体制的影响,即大曲和诸宫调,在民间长期演唱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音乐体制方面的固定格律,因此当北曲杂剧一旦把它们吸收为自己的音乐主体,便形成与南曲戏文迥异的一套严格曲律规定,从曲牌联套到韵脚平仄,都有固定的要求。这使得晚出的北曲比早出的南曲在音乐体制上更加成熟而文人化。北曲的调式 比南曲多出变宫、变徵两个音阶。 由于历史形成的脚印不同,南北曲在伴奏乐器和演唱方式上也有显著的区别。南曲戏文演唱不用管弦乐器伴奏,而采取徒歌的方式,只以拍板节拍,用锣鼓扶衬,但在曲腔之尾用人声帮和,这与它最初来源于宋词

    4、和民间小令的演唱有关。宋词的演唱历来是只以拍板节拍,或加上鼓的帮扶,而不用管弦乐器伴奏的。民间小令则多半是徒歌。北曲杂剧则因其音乐体制直接承自诸宫调等,一开始就是用锣、板、鼓、笛伴奏的,后来又慢慢加入弦索乐器如琵琶等。在唱法上则历来为一人单唱,用管弦乐器扶衬。 元灭宋后,北曲杂剧迅速推进到南方 ,最初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水路传播到江浙一带,占领了南宋旧都杭州,继而扩及湖广,使宋元割据时期南北戏曲自生自长的局面被打破,南北两大流派发生了直接的交锋,其中北曲杂剧取攻势,南曲戏文取守势。二者对观众的争夺,至少在元代形成了两次反复,即最初北曲杂剧冲垮了南曲戏文的阵线,到顺帝朝,戏文重新崛起,甚至浸润到北曲

    5、杂剧的大本营大都,元末时戏文又一度遭劫。明初,戏文和杂剧开始并行流布和各自发展,而戏文渐渐占了统治地位。约从成化年间开始,戏文在东南几省陆续变化出诸多新的腔种来,它们一经产生就以异常迅猛的姿态向南北各地流布。 在其逼人的攻势下,曾经一度盛行全国的北曲杂剧竟然从此一蹶不振,陆续萎缩,最终竟在万历年间成为绝响。 (摘编自廖奔中国戏曲史 声腔源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在方言基础上的民间曲调风格的差异是导致南曲戏文和北曲杂剧形成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的首要原因。 - 2 - B南曲戏文大量吸收了宋人词调,也注重从民间小曲中吸取营养,并最终将它们升华为戏文唱腔

    6、。 C与南曲的单一来源不同,北曲在唱腔方面先后受到汴京、中原一带小唱、说唱曲调的影响和北方民族曲调、乐器的影响。 D南 曲戏文的演唱脱离了乐器的伴奏,而北曲杂剧则相反,在锣、板、鼓、笛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琵琶等乐器伴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先概述南曲与北曲的差异,接着逐层剖析,最后交代了元明时期二者交锋的历史及最终结果。 B文章引用明代徐渭的论述,说明南曲戏文受到民间曲调的较大影响,也印证了南曲在演唱方式上的特点。 C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详细论述了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在唱腔、伴奏、演唱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D文章提及的元代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对观众

    7、的争夺,说明元代是两 大流派激烈交锋并互有胜负的时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如果不是历史上发生了宋元朝代间的更替,那么南北戏曲自生自长、双峰对峙的局面很可能会延续得更久。 B北曲虽然出现较晚,但在音乐体制上比南曲更加成熟,在唱腔方面更加丰富多变,且一直领先于南曲。 C在明代,戏文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在改革创新后迅速流传全国,这大大加速了北曲的衰亡。 D南曲和北曲的发展历史表明,一种艺术形式的生命力既受到历史进程的影响,又与自身的艺术创新息息相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6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清 名 梁晓声 有段时期,子诚是我

    8、的学生,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轮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 83 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 新中国成立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 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她丈夫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 “ 说春 ” 。 “ 说春 ” 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

    9、的关系而已。 “ 说春 ” ,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还有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章。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不久农村开展 “ 破除迷信 ” 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 “ 说春人娘子 ” 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 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 “ 我丈夫是 学知人 ,我是 学知人 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 3 - 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 我问: “

    10、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 83 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 子诚说: “ 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 “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 “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 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 我不禁感慨: “ 多好的举措 !” 不料子诚却说: “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

    11、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 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 “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 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 “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

    12、人家,有人愿意替她 “ 退还 ” 尚未 “ 还 ” 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 “ 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 我不禁再次失语。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

    13、雨淋湿衣服 ?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 她,那个 ? 我的意思是 ? 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 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 ? 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 ? 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 还 ” 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 项是( )( )( 5 分) A子诚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徐阿婆的故事和 “ 我 ” 巧妙地连接起来;而 “ 副县长 ” 则是为了衬托徐阿婆的性格特点。 - 4 - B文中写 “ 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 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徐阿婆的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辽宁省抚顺市九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联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80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