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1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现代交换技术》课件第1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 交换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1.1 交换与通信网交换与通信网 1.2 交换原理交换原理 1.3 交换技术分类交换技术分类 1.4 交换技术演进交换技术演进 思考题思考题 第1章 绪 论 1.1 交换与通信网交换与通信网 1.1.1 交换机的引入交换机的引入 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在通信系统中,信息是以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形式传输的。一个通信系统至少应由终端和传输媒介组成,如图1.1所示。终端将含有信息的消息,如话音、图像、计算机数据等转换成可被传输媒介接受的信号形式,同时将来自传输媒介的信号还原成原始消息;传输媒介则把信号从一个地点传送至另一个地点。这样一种仅涉及两个终端的单向或交互通信
2、方式称为点对点通信。第1章 绪 论 图1.1 点对点通信终端传输媒介终端消息消息第1章 绪 论 当存在多个终端,且希望它们中的任何两个都可以进行点对点通信时,最直接的方法是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如图1.2所示。这样的一种连接方式称为全互连式。全互连式连接存在下列一些缺点:(1)当存在N个终端时,需用N(N-1)/2条线对,线对数量以终端数的平方增加。(2)当这些终端分别位于相距很远的两地时,两地间需要大量的长线路。(3)每个终端都有N-l对线与其它终端相接,因而每个终端需要N-1个线路接口。第1章 绪 论 (4)增加第N+1个终端时,必须增设N对线路。当N较大时,无法实用化。(5)由于每个用户处
3、的出线过多,因此维护工作量较大。如果在用户分布密集的中心安装一个设备交换机(switch,也叫交换节点),每个用户的终端设备经各自的专用线路(叫用户线)连接到交换机上,如图1.3所示,就可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第1章 绪 论 图1.2 多用户全互连式连接第1章 绪 论 图1.3 用户通过交换机连接第1章 绪 论 图1.3中,当任意两个用户之间要交换信息时,交换机将这两个用户的通信线路连通。用户通信完毕,两个用户间的连线就断开。有了交换设备,N个用户只需要N对线就可以满足要求,线路的投资费用大大降低,用户线的维护也变得简单容易。尽管这样增加了交换设备的费用,但它的利用率很高,相比之下,总
4、的投资费用将下降。第1章 绪 论 1.1.2 通信网通信网 最简单的通信网(communication network)仅由一台交换机组成,如图1.4所示。每一台通信终端通过一条专门的用户环线(或简称用户线)与交换机中的相应接口连接。交换机能在任意选定的两条用户线之间建立和释放一条通信链路。第1章 绪 论 图1.4 由一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交换机用户接口用户环线第1章 绪 论 当用户数量很多且分布的区域较广时,一台交换机不能覆盖所有用户,这时就需要设置多台交换机组成如图1.5所示的通信网。网中直接连接电话机或终端的交换机称为本地交换机或市话交换机,相应的交换局称为端局或市话局;仅与各交换机连接
5、的交换机称为汇接交换机。当通信距离很远,通信网覆盖多个省市乃至全国范围时,汇接交换机常称为长途交换机。交换机之间的线路称为中继线。显然,长途交换设备仅涉及交换机之间的通信,而市内交换设备既涉及到交换设备之间的通信又涉及到交换设备与终端的通信。第1章 绪 论 图1.5 多台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通信网汇接交换机市话交换机用户交换机中继线用户线第1章 绪 论 图1.5中的用户交换机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常用于一个集团的内部。PBX与市话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数目通常远比PBX所连接的用户线数目少,因此当集团中的电话主要用于内部通信时,采用PBX要比将所有话机都连到市话交换
6、机上更经济。当PBX具有自动交换能力时,又称为PABX(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公共电话网只负责接续到PBX,进一步从PBX到电话机的接续常需要由话务员转接,或采用特殊的直接接入设备(DID)。由此可见,交换机在通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像公路中的立交桥,可以使路上的车辆(信息)安全、快捷地通往任何一个道口(交换机输出端口)。第1章 绪 论 1.1.3 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 信息在通信网中由发端至终端逐节点传递时,网络有两种工作方式:面向连接CO(Connection Oriented)和无连接CL(Connect
7、ionless)。某种程度上,这两种工作方式可以比作铁路和公路。铁路是面向连接的,例如从北京到广州,只要铁路信号往沿路各站一送,道岔一合(类似交换的概念),火车就可以从北京直达广州,一路畅通,保证运输质量。而公路则不然,卡车从北京到广州一路要经过许多岔路口,在每个岔路口都要进行选路,遇见道路拥塞时还要考虑如何绕道走,要是拥塞情况较多时就会影响运输,或者延误时间,或者货物受到影响,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是无连接的情况。第1章 绪 论 1.面向连接网络面向连接网络 图1.6给出了面向连接网络的传送原理。图1.6 面向连接网络的传送原理435612A321321321321321CB第1章 绪 论 假
8、定A站有三个数据块要送到C站,它首先发送一个“呼叫请求”消息到节点l,要求到C站的连接。节点1通过路由表确定将该信息发送到节点2,节点2又决定将该信息发送到节点3,节点3又决定将该消息发送到节点6,节点6最终将“呼叫请求”消息投送到C站。如果C站准备接受这些数据块的话,它就发出一个“呼叫接受”消息到节点6,这个消息通过节点3、2和节点1送回到A站。现在,A站和C站之间可以经由这条建立的连接(图中虚线所示)来交换数据块了。此后的每个数据块都经过这个连接来传送,不再需要选择路由。因此,来自A站的每个数据块,穿过节点1、2、3、6,而来自C站的每个数据块穿过节点6、3、2、1。数据传送结束后,由任意
9、一端用一个“清除请求”消息来终止这一连接。第1章 绪 论 面向连接网络建立的连接有两种:实连接和虚连接。用户通信时,如果建立的连接由一条接一条的专用电路资源连接而成,无论是否有用户信息传递,这条专用连接始终存在,且每一段占用恒定的电路资源,那么这个连接就叫实连接;如果电路的分配是随机的,用户有信息传送时才占用电路资源(带宽根据需要分配),无信息传送就不占用电路资源,对用户的识别改用标志,即一条连接使用相同标志统计占用的电路资源,那么这样一段又一段串接起来的标志连接叫虚连接。显然,实连接的电路资源利用率低,而虚连接的电路资源利用率高。第1章 绪 论 2.无连接网络无连接网络图1.7 无连接网络的
10、信息传送过程532433111223AC6B21212133第1章 绪 论 假定A站有三个数据块要送到C站,它将数据块1、2、3一连串地发给节点1。节点1需对每个数据块做出路由选择的决定。在数据块1到来后,节点1得知节点2的队列短于节点4,于是它将数据块1排入到节点2的队列。数据块2也是如此。但是对于数据块3,节点1发现现在到节点4的队列最短,因此将数据块3排在去节点4的队列中。在以后通往C站路由的各节点上,都作类似的处理。这样,每个路由虽都有同样的目的地址,但并不遵循同一路由。另外,数据块3先于数据块2到达节点6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这些数据块有可能以一种不同于它们发送时的顺序投送到C站,这
11、就需要C站来重新排列它们,以恢复它们原来的顺序。第1章 绪 论 面向连接网络和无连接网络的主要区别如下:(1)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而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2)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而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3)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第1章 绪 论 1.1.4 网络分层模型网络分层模型 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为了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
12、连成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在1978年提出了一套非常重要的标准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这里,“开放”的意思是: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它任何通信系统进行通信。第1章 绪 论 现在,OSI模型已经成为通信界,尤其是网络界共同遵守的标准。许多主要的协议(如TCP/IP)和网络(如X.25、FR、ATM、Internet等)均有相应的参考模型标准,这大大
13、提高了导入新技术的方便性及对各种通信网(电话网、X.25网、局域网及Internet等)的适应性。为了能够在以后各章讨论问题清晰,本书将有关OSI内容放在第1章中介绍。OSI的参考模型具有七个层次,因此也将它称为分层模型,见图1.8。第1章 绪 论 图1.8 OSI的分层模型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对等层协议UAUBHBHA通信子网第1章 绪 论 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1)物理层 物理层与通信媒介直接相连,其功能是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了计算
14、机或终端与通信设备之间的接口标准,它包含接口的物理、电气、功能与规程四个方面的特性。物理层传送的基本单位是比特,又称位。第1章 绪 论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的第二层,简称链路层。它主要负责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并在两个相邻节点的线路上,将网络层送下来的信息(分组)组成帧传送,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为了保证数据帧的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应具有差错控制功能。在传送数据时,若接收节点检测到所接收数据中有差错,就要求发端重发,直至该帧被正确接收。同时,数据链路层还应具备简单的流量控制功能,以防止接收缓存器容量不够而产生溢出。这样,链路层就把一条有可能出错的实际
15、物理链路转变成让网络层向下看起来好像是一条不出差错的链路,实现了在不可靠的物理链路上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的功能。第1章 绪 论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ISO推荐使用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规程。它是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规程。第1章 绪 论 3)网络层 网络层又叫通信子网层,主要用于控制子网的运行。网络层将从高层传送下来的数据打包,再进行必要的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以及顺序检测等处理,使发端用户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数据能够准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到目的用户的运输层。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
16、重组以及拥塞控制等。第1章 绪 论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网络层可以不存在。例如对于由广播信道所构成的通信子网,由于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故一般不需要网络层。对于一个通信子网来说,第三层即网络层是它的最高层。网络层所传送的信息的基本单位叫做分组或者包。第1章 绪 论 4)运输层 运输层位于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第四层,它是衔接通信子网(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构成)和资源子网(包含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运输层对高层用户起到了屏蔽作用,使高层用户的同等实体在交互过程中不会受到下层数据通信技术细节的影响。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子网的特性最佳地利用网络资源,
17、并根据会话实体的要求,以最低费用和最高可靠性在两个端用户(即发端用户和收端用户)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运输连接,以透明方式传送报文,或者说,运输层为会话层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运输层只能存在于端系统用户中,又称端端层。第1章 绪 论 运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这种连接是会话实体之间的一种逻辑信道。OSI规定运输层提供04共五类协议,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特性,满足会话层提出的服务质量要求。0类是最简单类,适用于可靠型的网络,其协议不存在排序、流控和错误检测等方面的处理,只是让信息直接穿过;4类的服务质量最高。为了保证服务质量,运输层对数据进行分段/合段或者分割/拼接等
18、处理,组成运输层报文,并选择合适的服务等级,以适应高低层通信之间的差异;类似地,为了适应低层提供的不同服务质量,有时要进行复用/解复用,合路/分路等处理,同时,也要进行端到端的流量控制。运输层传送的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分段报文。第1章 绪 论 5)会话层 会话层又称会晤层,其任务就是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以组织和协商两个表示层进程之间的会话,并管理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会话是指两个用户(表示层进程)之间的连接。会话可允许一个用户进入远程分时系统,或在两个用户计算机之间传送一个文件。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依据在应用进程之间约定的原则,按照正确的顺序发收数据,进行各种形态的对话,其中包括对对方是否有权参加会话
19、的身份核实,确定由哪一方支付通信费用,并且在选择功能方面取得一致,如是选全双工还是选半双工通信等等。另外,在会话建立后,需要对进程间的对话进行管理和控制,如权标的发放(只有持有权标的一方才可以执行某种关键的操作)和同步的管理(当会话由于某种原因中止时,在数据中插入检验点,会话恢复后仅重传最后一个检验点后的数据)。第1章 绪 论 在有些计算机网络中,会话层与运输层是合二为一的,其总的功能都是为用户建立一条逻辑信道。会话层传送的信息的基本单位也叫报文,但它与运输层的报文有本质的不同。第1章 绪 论 6)表示层 表示层主要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它向上对应用层提供服务。表示层对信息格式和编码起转
20、换作用,例如将ASCll码转换成EBCDIC码等,同时将欲交换的数据从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成适合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表示层还提供信息压缩的功能,如采用哈夫曼编码对文本进行压缩。此外,对传送的信息进行加密与解密也是表示层的任务之一。表示层传送的信息也是以报文为单位的。第1章 绪 论 7)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体系结构的最高层,它直接面向用户,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是惟一向应用程序直接提供服务的层。其功能包括: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应用层传送的是用户数据报文。上述层次中13层的功能属于通信子网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均体现
21、在交换机内。按照分层模型设计交换机,可以将设备的复杂功能简单化、层次化,使每一个层次在信息交换中都担当一个独立的角色,具有特定的功能。第1章 绪 论 2.分层结构中使用的术语分层结构中使用的术语 在分层模型结构中,相邻层间低层为高层提供服务。服务通过定义的相邻层间服务接入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用一组确定的服务原语实现。OSI定义了请求、指示、响应、证实四种类型的原语。“请求”原语请求下层服务者提供服务,促成某项工作,如建立连接。服务提供者收到这一请求后,通知接收方对等服务提供者(对等层),收方服务提供者用“指示”原语通知上层用户,有人想要与它建立连接。如果收方同
22、意建立连接,可以向自己的服务提供者回发一个“响应”原语,收方将此信息传到发方,发方服务提供者再以“证实”原语通知当初曾发出“连接请求”原语的用户,连接任务完成。第1章 绪 论 在一次服务中,如果发方提出请求,收方给以确认(使用四类原语),这类服务称为有证实的服务,它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送;如果对服务结果不确认(只使用请求和指示原语),则称为非证实的服务,这类服务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传送。第N+1层递交给第N层的数据单元叫第N层业务数据单元N-SDU(N-Service Data Unit),第N层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H(Header)后,就构成第N层的协议数据单元N-PDU(N-Protoco
23、l Data Unit),见图1.9。其中,SDU是要通过网络传到远端对等层的业务信息,H字段帮助对等层实体执行相应的对等层协议,对等层间通信使用对等层协议。第1章 绪 论 图1.9 OSI服务的概念N-SAPN1层请求 证实(N1)-PDUN-SDUN层H N-PDUN-SAPN1层响应 指示N层N1对等层协议N对等层协议PDU:协议数据单元;SDU:业务数据单元;SAP:业务接入点第1章 绪 论 1.1.5 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送方式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送方式 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送方式称为传送模式,包括信息的复用、传输和交换方式。复用方式和传输方式对交换方式有很大影响,因此本节介绍同步传送模式STM
24、(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和异步传送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第1章 绪 论 1.同步传送模式同步传送模式 STM采用同步时分复用STDM(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传输和同步时分交换STDS(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Switch)技术。所谓时分复用,就是采用时间分割的方法,把一条高速数字信道分成若干条低速数字信道,构成同时传输多个低速信号的信道。同步时分复用是指将时间划分为基本时间单位,一帧时长是固定的(常见的为125 s)。每帧分成若干个时
25、隙,并按顺序编号,所有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成为一个子信道,该信道是恒定速率的,具有周期出现的特点。一个子信道传递一路信息。这种信道也称为位置化信道,因为根据它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就可以知道是第几路信道。第1章 绪 论 对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实际上是对信息所在位置的交换,即时隙的内容在时间轴上的移动,称为同步时分交换。STM的优点是一旦建立连接,该连接的服务质量便不会受网络中其它用户的影响。但是为了保证连接所需带宽,必须按信息最大速率分配信道资源。这一点对恒定比特率业务没有影响,但对可变比特率业务会有影响,它会降低信道利用率。第1章 绪 论 2.异步传送模式异步传送模式 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AT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