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福建 中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课件 08 专题 议论文 阅读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中考语文 (福建专用) 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 A组 福建中考题组 一、一、(2020福建,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特 别是在读者和作者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下,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因此,网 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 之大端。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 国五千年传
2、统文化。”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赵 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等。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 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等,也 潜沉了一些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 糟粕。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 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科学理
3、解。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 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 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新性发展。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 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 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最主要的功能在
4、于影响人、塑造人。 B.第二段先引用唐家三少的话,再以蒋胜男的芈月传为例来证明观点。 C.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受到好评,论证了网络文学可以实现创新性发展。 D.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围绕网络文学发展的社会需求展开论证。 2.文章第三段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分析。(3分) 3.网络文学要健康发展,对网络作家提出哪三个要求?请简要概括。(6分) 一、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文章中并未说到“影响人、塑造人”是网络 文学最主要的功能,只强调要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 2.答案 (3分)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两方面
5、内容。精华主要指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哲 学思想、价值观念、科学智慧和传统美德等;糟粕主要指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落后残余的 思想。(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从文章第三段中找出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 部分。第三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有好的一面,也说明它残存了思想糟粕。这道题要 正确划分层次,分成好坏两个方面作答。 3.答案 (6分)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需要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要贴近 时代实现文学创新。(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清文章层次:文章刚开始强调网络文学对读者
6、产生 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然后由此展开论述,阐明为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网络作家应该怎么做。三点答 案分别出现在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第三段的第一句,第四段的一、二句。一般情况下,要点都在段首的位 置。 二、二、(2019福建,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 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7、和文化底蕴, 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 更有底气。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 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 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 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 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如云南发现的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 具有一定的
8、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 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 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 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 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 化自信。 (摘编自朱万曙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9、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先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然后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C.目前,对清华简文字的识读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中一些文字还有待破解。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主体部分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证,逻辑严密。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第三段举三个例子论述观点,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二、 1.答案 D “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错。文章开头先摆明观点: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 向未来。然后提出问题:如
10、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主体部分层层深入,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所以采用 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 知识积累知识积累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再归纳总 结出结论。 (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给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 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齐全,比较常见。 2.答案 要知晓文化家底;要挖掘文化遗产;要深入研究文
11、化。(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文章围绕“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这个问题,进行层层论证:首先,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 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其次,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 文化自信;最后,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回答这个问题时, 应先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再从文章相应段落中筛选关键语句概括答案。 3.答案 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文章第三段中的“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 如家规族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
12、挖掘”这三句话,提示我们三个例子分 别是从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加以论述的。 三、三、(2017福建,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 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 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
13、”,也就是以古人为 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 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的。 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 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 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 “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 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
14、“师承”途径,就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 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 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 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因此 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 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拨乱反 正”的作用。 (摘编自陈都正确看待)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肯定了芥子园画谱在
15、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 B.第段的“但是”表转折,引出下文对芥子园画谱的思考。 C.第段中黄宾虹指出使用芥子园画谱过程中存在严重弊端。 D.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 2.文章认为芥子园画谱的“原始定位”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3.文章认为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三、三、 1.答案 D 尾段中作者首先指出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谱带来的弊端;接着列出近代中国画 坛中反对芥子园画谱的现象;最后摆明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即要“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 的原始定位”。由此可判断作者并未否定芥子园画谱作为教学工具的作
16、用,而是认为应正视传统艺 术启蒙书籍的原始定位。 2.答案 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知识而便于学画者入门的启蒙教材。(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文章首段明确指出芥子园画谱作为中国画教材,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此 书定位为艺术普及类教材,起到艺术开蒙的作用。 3.答案 由画谱入门,进而临摹古人的法度,师承“笔墨之法”,领会其精髓,能够创造变化。(意思答对即 可)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要点的能力。纵观全文,作者肯定芥子园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书籍在艺术开蒙 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中国绘画讲求“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 成一家风骨”;第段在阐述“师承”的重要性时
17、强调,要“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 化”,“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才可能创造“神品”“逸品”。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一、(2020四川南充,5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9分) 守 拙 弓 长 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 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 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 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能
18、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 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 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 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 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 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
19、 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 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 出来一个。 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 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在平凡单调 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为了航天梦,他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空,实 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
20、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 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 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 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显拙陋, 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 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 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 (选自做人与处
21、世,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守拙之道”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B.守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 C.守拙以立身、创业、求进。 D.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C.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论题“守拙”,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B.第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守拙”是
22、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有效。 C.第段先通过武林道语引出本段论点“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再从反面论证, 最后用事例正面论证。 D.第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只有守拙才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观点。 一、一、 1.答案 D 纵观全文可知,第段中的“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对 前文进行总结,后文也围绕其展开论述。它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中心论点,故选 D。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中心论点是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通常可从标题或开头、结尾找到,也可逐段阅读,提炼各分论 点进行归纳,或者是根据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行概括。
23、 2.答案 A A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为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 作。与中心词“守拙”的内涵务实归真、沉稳内敛、脚踏实地、遵循客观规律等不吻合,故不能用 作本文的道理论据。 3.答案 B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第段举曾国藩的事例论证的是“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 是一种智慧”。 二、二、(2020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232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5分)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 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
24、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 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 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 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 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 明。马云应聘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