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散文阅读.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779440
  • 上传时间:2020-10-06
  • 格式:PPTX
  • 页数:229
  • 大小:2.2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散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河北 中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课件 09 专题 散文 阅读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 (河北专用)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九 散文阅读 A组 河北中考题组 一、一、(2020河北,14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南瓜 茄子 小鸡 一 南瓜苗在围墙上的破脸盆里早已秧好,可以移栽了。 天阴沉沉的,挑一担火粪,在小麦地靠近坟包处,挖几个坑,火粪捧进去填实。火粪肥力足,土质里含有草木 灰、刨花灰蓬松得很,无需小铲子,直接用手指掏个洞,将南瓜苗扶上,培土,浇水。 妈妈说:“水要慢慢浇,才洇得深” 第二天,如果是个晴天,就不要偷懒,趁早饭前,摘几片树叶子去把新栽的南瓜苗盖上,免得被太阳晒蔫了。 还是要浇水的,急不得,慢慢洇。黄昏,也要去浇一遍水。 过不了几日,南瓜苗

    2、养活了。妈妈对待瓜苗的耐心、仔细和爱惜,叫人自小懂得人与万物的深厚关系。后 来,每次听柴可夫斯基的船歌,便会想起乡下岁月。钢琴一点点地往纵深处探,与我给南瓜苗浇水何等 相似呵,一点点地,一点点地往下滴,生怕冲垮了火粪,怕它疼似的,爱惜着,恰如春风微拂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 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妈妈一边侍弄,一边告诉我,肥力太足会把南瓜苗烧死,所以粪要兑水稀淡点。我努 力地记住这些想着将来,也要自立门户,一定要把庄稼活做好了。哪知道,一辈子忘不了。 接下来,南瓜长高了,分了好几个杈,开始牵藤。植物有野性,却没眼睛,抹黑儿

    3、一样,触须四处探,总不明白似 的,妈妈就来引导,把这些触丝往坟包的方向引,它们也听话,一直往那里长去。太快了,不及半个月,藤蔓将 整个坟包覆盖住了,巨大的叶片上白筋纵横,通常,这样的品种结出的瓜糯而甜。 皖南当地的南瓜是蒲团状的,扁扁圆圆的,好看,天生是艺术品。 同事的伯伯是位画家。有一天,她说想让伯伯画一幅画送我,问要怎样的。我脱口而出:“就画一个我们皖 南的蒲团南瓜吧,最好上面停一只蚂蚱。”我随口一说,就忘记了。 多日后,同事带来一幅画,画框都装好了。她说,伯伯特地去皖南采风,专门拍了南瓜回来画伯伯何等艰 辛,为一个蒲团南瓜。 这幅画挂在餐厅许多年,映照着一个清寒之家一日三餐的朴素、寡淡,

    4、佳趣天成。 市场上售卖的瓜,一头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着实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 二 农忙时节,把结出的南瓜挑回去,放在阴凉的床下,可一直吃到冬天。 南瓜烧豆角,长夏的常见菜。没有肉,倒点菜籽油光锅,囫囵烀一锅,下饭得很。除了这道菜,就是蒸茄子。 青茄子、红茄子,自菜园摘回,随便划几刀,在水里浸出黑汁,挤干。这边把米饭锅烧开,滤掉米汤,茄子倒饭 上;另备一小碗,蒜瓣切碎,加盐、菜籽油,一起蒸。锅巴香了,茄子也熟了,捞出,拌上佐料。在童年,这简直 是神仙般的伙食。 茄蒂不扔,攒下一盘,掰开,扯除白筋,清炒辣椒丝,就着粥,绝一味。茄蒂上有芒刺,下锅后渐软,但依然有韧 劲,吃进嘴里,抵着了上

    5、颚,微微地痒,至今犹记。 在乡下,摘茄子,一摘便是半篮,留下的茄蒂可观。当今,去菜市,只能买三四个茄子,那么点儿茄蒂,怎值得吃 呢?况且,现在的辣椒早不是那个味了。 当今的孩子自小吃惯大棚种植的瓜菜,他们的味蕾没有乡愁可言。 三 每次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自有小鸡出壳的茸茸感。我又要过童年了。 妈妈找一个破篮子,填充几件不穿的袄裤,放二十个鸡蛋。 家里那只芦花老母鸡早在几天前便开始不思粥饭了,她要尝试行一段母亲的伟大历程。 妈妈就成全她。 鸡毛全部松开,比平时庞大了一倍多。她爱惜地把二十个鸡蛋抱在怀里孵,认真,专注,水都不晓得跳下来 喝。每天早晚,妈妈就把她抱下来,备好稻子、水,她才勉强啄饮

    6、几口,咯咯咯地,拉一堆白色的鸡粪,就又飞 到窝里了。 天下物种,皆一样,一旦做起母亲,简直往神性的路上走了:牺牲,忘我,慈悲。 妈妈每晚都要把鸡蛋拿出来,放在灯下照,有时会兴奋地指给我看:“小鸡眼睛长好了呢,你看你看。”仅 一个小黑点而已。 大提琴协奏曲流淌至后来,险象环生,我的气息快要跟不上其间的节奏了,真担心晕过去。对的,就是这 种窒息感,让我回到童年,我们家芦花鸡孵蛋同样令人窒息、焦急冰冷的鸡蛋,怎么可以焐热了,然后长 出小鸡雏来?每天看,每天都还是那么冷冰冰的一只只鸡蛋。孩子哪有耐性静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 一切都等不及了。我们喜欢去河边看燕子串花衔水,去打谷场拿个大扫把扑蜻蜓要么,呆呆

    7、地坐在稻 草堆上,望远 直至有一天,一只只小鸡啄破蛋壳,自顾自挣出,弱弱地叫唤着,唧唧唧,唧唧唧 鸡妈妈好神气啊,脱胎换骨似的,走在前头,领着十几只(中途坏了几只蛋)小鸡雏在村里散步、啄食虫子。 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茸茸可爱。 小鸡喜爱吃小鸡草的籽实。我们去田野里采,一捋一大把,回来撒在地上。白的鸡,黄的鸡,花的鸡,一窝蜂 地过来,抢食不已。它们一边啄,一边发出微弱的“唧唧唧”之声,是“谢谢你,谢谢你”的意思。 日子一天天地往下过着,小鸡们日渐地高了,壮了,开始蜕绒毛。这时,妈妈还会去街上捉回几只小鸭、小鹅 一起养起来。 多年以后方知,童年捋过无数的小鸡草,学名看麦娘。 (选文有改动) 1

    8、.选文写了“我”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3分) 2.选文第一部分中加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3.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南瓜苗旁边耐不住寂寞地长了七八株野草,用小锄头尖轻轻勾掉,顺便给南瓜苗松松土,再铺一把枯稻草上 去,最好再描点儿淡肥。 4.请对选文第三部分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一、一、 1.答案答案 种南瓜;吃茄子;孵小鸡。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文章标题“南瓜 茄子 小鸡”给了我们提示,根据原文理解概括即可。 2.答案答案 与前文内容形成对比,突出家乡的南瓜好看、好吃,表现出

    9、“我”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记忆中家乡的南瓜扁扁圆圆的,是艺术品,口感糯而甜,而市场上的南瓜一头 大一头小,圆不圆,扁不扁,不耐看,吃起来水垮垮的。这样鲜明的对比,是为了突出强调家乡的南瓜外形好 看,口感糯甜,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3.答案答案 (示例)用“勾”“铺”“描”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写出了妈妈对南瓜苗精心呵护的情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第一分析词性,第二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第三分析这些词语 写出的情景,第四分析这些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或给人的启示。 4.答案答案 (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花母鸡孵小鸡时的情

    10、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赏析。可按照语言赏析四步法进行分析:第一,指出所用修辞方法;第二,说明修辞方 法的效果及作用;第三,概括句子的主要内容;第四,明确所写内容表现出的情感。 5.答案答案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母爱的赞颂,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对童年种南瓜、吃茄子、喂小鸡等的描写,以及“我又要过童年 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芦花老母鸡孵小鸡时的认真、专注,母亲对待老母鸡的态度,体现了 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作者对童年在家乡的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也表达了其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二、二、(2019河北,1620)阅读下面文字

    11、,回答问题。(14分) 远行的童年记忆 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 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 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 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走了,剩下的人则 继续等待。 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 时收

    12、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 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 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 算。 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 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 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 一个半人高的大麦

    13、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的前进。 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 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 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 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 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婶子,你家的

    14、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 麦客,挣个生计。 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 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 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

    15、客们聚集于此休 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 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 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 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3分) 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3.选文第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2分) 4.选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5.选文表达了

    16、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二、 1.答案答案 生活俭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一般答题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人物是麦客夫妻,来自深山 人家。第二步,梳理情节,一是奶奶相中一对夫妻,每亩地比别人少两元;二是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干活干净 利落;三是夫妻二人和奶奶的对话及黄昏时刻整整收割完两亩麦子。第三步,具体概括,组织语言。 方法点拨方法点拨 概括文章的人物性格技巧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3)注意侧面描写

    17、,侧面描写往往包含作者的感情倾向,对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从文中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5)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2.答案答案 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什么心 情,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或主题等。本文中的画线句子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将 刺眼的阳光比喻成扎人的麦芒;“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气,更表现了麦客夫妻割 麦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麦客们的吃苦耐劳

    18、以及勤劳朴实。 3.答案答案 称赞与羡慕之情。 (只答出“羡慕”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女人”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结合后文内容,麦客夫妇来自深山, 因“山大沟深地薄”可推知“女人”对地大麦多人家的羡慕之情;“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也表现了女 人对能种大片麦子的土地的称赞。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 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4.答案答案 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本段是插叙,交代麦客夫妇为什么要外出割麦。从 结构上来看,本段承接上文麦客夫

    19、妻对“我”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 动了情节发展,还呼应了开头。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插叙的三大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 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其作用主要有:(1)对主要情节进行补充交代或解释说明;(2)推动情 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3)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 5.答案答案 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赞美,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 (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引出主要 人物情节,作者一方面

    20、是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肯干,另一方面又是对逐渐逝去的童年生活的 一种惋惜。 三、三、(2018河北,17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回忆齐白石先生 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一九五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 女儿。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一样: 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 头唱戏,面向观众。我演的节目,创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由、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的古今女性。

    21、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等。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 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金涛兄说:“今天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 儿画画了。”齐老让金涛铺好纸,高兴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笔:“来吧,画一张。”我心想: “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齐老高兴得 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稍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 胆子。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伙计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凤霞有胆子,有艺术家 的气魄

    22、!” 齐老是很重情义的。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们来到后院,我看到北面墙上 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齐老默默鞠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齐老严肃地指着 灵位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齐老说着眼睛湿润 了。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平时几乎不流露。 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齐老说:“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老尹为人善良,老是 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因 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

    23、,他手里真有好画。祖光从老尹手 里买了不少画。老尹对金涛说:“吴祖光大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找钱。”齐老不只 对老尹这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有一次,金涛兄和我陪齐老吃饭,一位梳着圆头的女 佣人为老人端上一些饭菜,一盘豆豉辣椒,一碗腊肉素白菜汤,都是些小盘小碗。金涛兄吃完,小声对我说: “我没有吃饱。”但我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汤,急着要看齐老画画。齐老对秘书武大姐和我说:“你们就 是不考虑金涛是爱吃的人,我的小女儿凤霞吃什么都行,今天金涛肯定没吃好,下次请您去曲园吃。” 齐老有很多学生,老人画画时大家都围在一边看,老人一声不

    24、响闷头画。可是在大家不在的时候,他就边 画边传授我如何用笔,如何调色,如何心里要有实物,手上才能疏能跑车、密不透风,画出实物的神采来,画 得不像不要紧,可一定要神似。他还说:“你毕竟不是在照相,你是根据实物,经过你的画笔,再创造出你所 想象的神采,这才叫艺术品的神韵,原封不动画出的桃子是匠气作品,要琢磨怎样画活了,看着已像离开了 纸。” 也真是这样,看看齐老画的一篮桃子: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 重都跃然纸上。由此,能够看出齐白石的艺术家风度。我看齐老画画,再仔细研究齐老的画,再回想齐老的 教导:“你画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

    25、不能不进取啊!”真是受益匪浅。 (选文有改动) 1.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3分) 2.从选文第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3.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每小题3分,共6分) (1)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 (2)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 4.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分) 三、三、 1.答案答案 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勇于表现自己,挺起胸唱戏;不可死学原搬,要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求进 取。(只答“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勇于表现自己,挺起胸唱戏”给2分

    26、;只答“不可死学原搬,要花力气,下 苦功,再创造,求进取”也可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内容的能力。审清题意,“哪些”说明答案不是一点,“唱戏方面的启示”说 明要梳理情节。第段末尾“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 现自己”,第段尾句“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第段“你画 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不能不进取啊”,都是“我”获得的启示。根 据原文提炼概括,难度不大。 2.答案答案 重情义;对人宽厚;生活朴素。(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

    27、精神品质的能力。题中已明确了答题区间为段。第段首句就提到了 “齐老是很重情义的”,据此提炼出“重情义”。第段首句“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 他”,据此提炼出“对人宽厚”。第段首句“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据此 提炼出“生活朴素”。总体难度不大。 3.答案答案 (1)(示例1)这句话中三个“好”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齐老对“我”的热情鼓励。 (示例2)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既有齐老对“我”的热情鼓励,同时也指出“我”画作的不足。 (示例3)这句话句式简短,饱含情感,体现了齐老的真性情。 (2)(示例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篮和桃子的神韵,

    28、表现出齐白石先生画画技艺的高 超。 (示例2)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桃子的丰满和篮子的单薄,表现了齐老的画富有神韵。 (每小题3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1)三个“好”很明显使用了反复的修辞,这种修辞的作用就是强调,强 调的内容是对“我”的夸赞。同时这句话是对齐老的语言描写,从这个角度去赏析,整个句子既有对 “我”的夸赞,也点出“我”画作的不足。再者,这句话言简意赅,体现的情感很浓。 (2)“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体现了人的特点,可以从拟人的修辞角度赏析,答题 格式是“修辞手法+效果+事物特点”。另一个角度是对比,“丰满可爱”与“单薄负重”、“

    29、大桃”与 “简陋的篮子”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比的作用是强调,在这里强调的是桃子的丰满和篮子的单薄,同时更 体现出齐老画技高超,画作富有神韵。 4.答案答案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选取亲身经历的小事;选材有真情实感。(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回答文章的选材特点首先要判断文体。本文是记叙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如何选择事例体现人物形 象呢?首先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体现中心的事件,即选取典型事例。文章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从文章 中的事件可以看出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小事。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本文通 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

    30、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立场,使读者受到感染和 影响。 四、四、(2017河北,17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 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本文作者苏培成(左)与 周有光(右)合影 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 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 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

    31、周先生, 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 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 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 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 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周先生同 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

    32、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 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 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 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 “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 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在那

    33、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 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 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 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 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 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 的注意。

    34、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 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 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 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 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 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 (选文有改动)

    35、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分) 2.选文第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3分) 3.从选文第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3分) 4.选文第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3分) 5.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3分) 四、四、 1.答案答案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 (答出“时间顺序”即可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注意把握文章中明显的时间词语:2000年2月初、2007年5月、今年6月。从这些词语中不难看出本 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2.答案答案 要

    36、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 (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回归原文可知,这句话明显指代上文的内容,而第段和第段主要记叙的是关于“我”给周有光 先生出版文集的事情。从第段开头,我们可以找出总起下文的句子,即“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 多卷本的文集”。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代词往往指代上文的内容,同时,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文中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如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答案答案 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在第段中,可以通过具体的细节概括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从书中引用

    37、的美国学者的话引起了周 先生的注意,可以看出“治学严谨”;从周先生已经102岁还在继续阅读学习,可以看出“活到老,学到老”; 从周先生不到半个月把书读完,可以看出“求知欲强”。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分析人物形象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借助典型的情节,借助人物描写的手法,借助文中对人 物的评价性语言。 4.答案答案 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语句中的“师生情”“多深”“多纯”,和题目中的信息是照应的,同时也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主 旨。本文就是通过回忆和周有光先生的往事来表现师生情的至深至纯,表达作者对周有光先生的赞美和 敬佩之情

    38、的。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在文章结尾引用材料,其作用往往是点明中心、照应题目或开头、总结全文等。 5.答案答案 (示例1)“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不计名利。周先生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 编是苏培成”,而“我”删去了这句话。 (答成“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可给1分;答成“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不计名利”, 即可给3分) (示例2)“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购买了三部周先生的文集,亲自申请参评,周有光语文论集最 终被评为特等奖。 (示例3)“我”担任评委时,对一参评书有的地方拿不准,请周先生帮助审阅,很快就收到周先生的读后意 见。 (示例4)周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

    39、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信件118封。 (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时要注意从“我”和周有光先生两个方面共同考虑,以体现“师生情”。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一、(2020陕西,12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8分) 黄河一掬 余光中 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去看黄河。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 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 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河景。 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

    40、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 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似乎再也钩不到边。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 黄,河水是土黄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 枯草。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 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

    41、,我的手 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 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 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 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 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 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

    42、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诗人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 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 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 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呼。女儿也来 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 做

    43、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 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 1.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点?(3分) 2.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语句。(4分) (1)从诗经到龚自珍,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2分) (2)女儿也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2分) 3.作者说,这一瞬自己的“黄河一掬”“绝对值得”,为什么?(3分) 4.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有什么作用?(4分) 5

    44、.文末“隐隐的水声”指什么?请概述并说明理由。(4分) 一、一、 1.答案答案 空廓(或:旷远)、寂寥、萧索、色彩暗淡。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答出任意三个方面即可。共3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从“触目空廓而寂寥”“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 加旷远”可知“河景”的空廓、寂寥;从“几乎什么也没有”“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 低调土黄”可知环境的萧索;从“河水是土黄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 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可知“河景”色彩的暗淡。 2.答案答案 (1)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哺育、滋养了中华

    45、文化,丰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评分标准:答出“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得1分;答出语句含意,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写出女儿心中黄河的庄严与神圣;表现了女儿对黄河的虔诚、崇敬以及对黄河情结的传承。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1)“奶”是动词,指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儿女,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把黄河比作母亲。“从诗经到龚自珍”是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故此句写出黄河孕育了 中华文化,丰富了民族精神。(2)“浸礼”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女儿把手伸入黄河时态度的虔诚,在父亲 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感悟到了黄河的神圣,是对父

    46、辈黄河情结的一种传承。 3.答案答案 触摸、领略到了黄河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对黄河的景仰之情,确认了“我”与黄河的血 脉关系;黄河接纳了“我”,使“我”汇入中华民族血脉,精神有了归属。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全文来分析。第四段中,作者触摸到黄河,感 受到黄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后说“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第五、六段中,“黄河 也终于亲认过我”“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是确认自己与黄河的血脉关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黄河的景 仰之情。第七段将自己的名片投入河水中,“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是写黄河对“

    47、我”的接纳。第八 段“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含蓄地写出黄河成为“我”的精神归宿。 4.答案答案 借风沙写初到黄河的真实感受,与后文对黄河的亲近、敬拜形成反差;与后面诗文里的风沙 形成呼应,以更好地表达对黄河的炽爱。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开篇写黄河 的风沙与下文“风也听见”“沙也听见”相照应,突出了黄河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还未及看清河水 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形象 地写出了作者在黄河边的真实感受

    48、,与下文接触黄河时的激动心情、将名片投入黄河的举动形成鲜明的 对比,抒发了对黄河的景仰和热爱之情。 5.答案答案 “隐隐的水声”指归来后,黄河留给“我”的记忆、情愫和主观感受。 理由:那次黄河“一掬”的经历、珍藏于名片盒里的黄河泥土,让作者铭记于心;它们让作者获得了归 属感、幸福感;它们加深了作者对大陆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眷恋。 评分标准:答出“隐隐的水声”所指,得1分;每答出一个理由,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联系全文内容,可知“隐隐的水声”指作者对黄河的回 忆、感受,以及深厚的情感。明确了这一点后,理由便也容易答出,可围绕回忆、感受、情感三方面来谈。 回忆刻骨,“黄河一掬”,名片投入黄河水中,将黄河泥土放入自己的名片盒里,与黄河这样的交流,让作者 铭记于心;感受深刻,作者感受到自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情感更深厚,此 番经历更加深了作者对大陆的眷念之情。 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9专题九 散文阅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7944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