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湖南 中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课件 13 专题 十三 文言文 阅读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考语文 (湖南专用)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 A组 20162020年湖南省中考题组 一、一、(2020常德,222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5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 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 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精于辨音。炳烛:点烛,一说当时的 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亮蜡烛的光亮,与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2、 1.填空。(2分) (1)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 的意思,他觉得“吾年七十”,怕来不及学, 学了也没用了。 (2)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了 ,因此晋平公才会觉得他在戏弄自己;师旷这样理解是借 题发挥,意在引出炳烛之喻。 2.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如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一、一、 1.答案答案 (1)晚(晚了),迟(迟了)(1分) (2)天黑(天色晚)(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解
3、释文言词语的能力。结合文章语境与文章大意作答,注意“暮”的词类活用。 2.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的能力。“要让人信服自己”,并不一定要采用打比方的方法,打比方是为 了使表达更加生动委婉。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学 习)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回答说:“双目失明的我怎敢戏弄君主呢!我听 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明媚;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 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拿着蜡烛走路与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
4、好啊!” 二、二、(2020长沙,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4分)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 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 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 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 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注 俦:同类。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惑竹鸡的鸟。罔
5、:同“网”,捕猎的工具。ji :同 “洁”。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古代,“城”的本义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 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 “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 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激媒使之鸣闻者/
6、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3分) (2)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3分) 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4分) 链接材料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 二、二、 1.答案答案 C “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以”是“认为”的意思
7、。“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中的“以”是 “用、拿”的意思。 2.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找到谓语动词是关键,“鸣”“至”“飞”“斗”“起”是 标志性的谓语动词。 3.答案答案 (1)鹧鸪来回飞行漫游,一边走一边啄食(谷子)。(2)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抵抗 住人类的不仁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注意“往” “来”“且”的翻译。(2)注意“谓”“周”“如”“何”的翻译。 4.答案答案 文章中,人们想方设法捕获竹鸡、鹧鸪、麂、土蜂,这是不仁义的行为,人类对大自然应该有仁爱 之心,敬畏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
8、处;链接材料中“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的做法使人们短期内收获颇 丰,可是损害了长远利益,人类应该对大自然取之有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意思及表达感悟的能力。谈“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需 要指出文本和链接材料中体现的人类对待自然的不妥之处,接下来分别表明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正面表述 自己的观点,即应该要怎么做。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竹鸡的本性是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扫落叶做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蔽在后边操纵罗 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叫声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中,一直向前想要争 斗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
9、不再看得见人了。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 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稍微撒些谷子在上面,鹧鸪来回飞行漫游,一边走一边啄食(谷子),猎 人就用干净的长竿捕捉它。麂出没在荒草中,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 绳结成环套,安放在麂经过的地方,麂足一被绊住,麂就会倒挂在树枝上,于是就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 蜂,人们找不到它的巢穴,往往拿长纸带粘在肉上,蜂看到必定衔入巢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取 它的幼虫。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住人类的不仁呢? 链接材料 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焚毁林木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 只
10、是第二年就没野兽了。 三、三、(2020衡阳,12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 友而别。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 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
11、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 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 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注 蹊x:踩踏,践踏。挞t :用鞭子或棍子打。曷h :为什么。恬: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每至晴初霜旦 C.冕因去,依僧
12、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分)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 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他的 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
13、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 书。 三、三、 1.答案答案 B 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 2.答案答案 B A.重新/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B.都是早上的意思;C.连词,表修饰/介词,按照;D.这样,强调谓语,舒 缓语气/结构助词,的。 3.答案答案 (1)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获得的好处很多。 (2)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 的事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重点词“孤”“以为”“如此”“曷”“听”的翻译。 省略的成分须补上,“儿痴如此”应译为“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 4.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恬若不见”写出了王冕在神像面前读书神色安然,
14、像 没有看见似的,并非D选项中的“改变神色,内心惊惶”。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 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 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 去做想做的事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 里拿着书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 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
15、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 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四、四、(2020岳阳,1114)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9分)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孟子 注 污君:坏的君王。佚:散失。悯:愤懑。 1.下列加点
16、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戒之曰(谨慎) B.与民由之(遵从) C.不羞污君(以为羞) D.进不隐贤(在朝廷做官)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此 之 谓 大 丈 夫 (2)柳 下 惠 不 羞 污 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你认为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请说明理由。(2分) 四、四、 1.答案答案 A 代词,她,代出嫁的女子。 2.答案答案 (1)此之谓/大丈夫 (2)柳下惠/不羞污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句子成分确定断句位置:(1)“此之谓”中的“之”的作用
17、 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三个字放一起。(2)主谓之间须停顿,“柳下惠”是主语,其后停顿。 3.答案答案 富贵不能使他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淫”“移”“屈”的翻译。 4.答案答案 (示例)我认为柳下惠是大丈夫,他按自己的原则行事,坚守自我;不掩藏自己的贤能,自信磊落;不因 为官职小而推辞,恪尽职守;处境贫困而不忧伤,安贫乐道;君主是坏的也加以侍奉,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忠 贞不贰。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并表达看法的能力。表达观点时,罗列柳下惠的相关行为,并加以评价,言之 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参
18、考译文 【乙】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推辞。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 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处境穷困而不愤懑。 五五、(2019郴州,1215)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19、,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 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 汤问,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 (2)未穷青之技( )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分)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
20、 分) 五、五、 1.答案答案 (1)到,等到 (2)尽,学完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注意结合积累和语境作答。 2.答案答案 D 可根据语感来划分,也可根据句子意思来划分。 3.答案答案 (1)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薛谭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 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注意“但”“见”“耳”的翻译。(2)注意“乃”“谢” “反”的翻译,省略的部分要添加上去。 4.答案答案 孙权现身说法,以自身的经历劝说吕蒙多读书,很有说服力;秦青没有直接对薛谭进行说教,而是以 自己的歌
21、唱告诉薛谭还需要学习,委婉而有说服力。吕蒙的变化让我明白了开卷有益,要多读书;薛谭的变化让 我明白了学无止境,永不满足学习知识要虚心,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 解析 通读两篇文章,理解大意。注意谈启示一般是从正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 外大道旁给他设酒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 了。薛谭(听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六、六、(2017长沙,12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2、完成14题。(16分)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 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 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23、) 注注 归:古人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 了”的意思。铨:作者蒋世铨自称。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戚党:亲戚和乡邻。吟哦声:读诗 的声调。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D.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母授
24、以礼记周易毛诗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C.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4.你是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 称赞的。(6分) 六、六、 1.答案答案 A A.更加,日益。B.走/行为、做事。C.过错/经过。D.停止/制止。 方法技巧 可以根据积累直接解释,得出正确答案,也可以在每个选项中,解释自己最有把握的一个,把该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