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2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2专题十二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中 语文 复习 练习 课件 12 专题 十二 议论文 阅读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中考语文 (全国版) 专题 十二 议论文阅读 一、(2020内蒙古包头,2023,11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谈美感教育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 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 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善美 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茂有生气。 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 活。于是有智育、
2、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 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 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 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重诗重礼乐。诗、礼、乐可 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 养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
3、观点看,也是最美的。 这就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他们误认为美育妨碍德育,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 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到最高境界其实是一回事。 我们通常把自己囿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里,让它把眼界“蔽”着,使我们对它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 见,听而不闻。诗人和艺术家所以超过我们一般人者就在情感比较真挚,感觉比较锐敏,观察比较深刻,想象 比较丰富。我们“见”不着的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就说得出。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 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 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
4、多人嫌生活 烦闷无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美感教育可以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朱 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 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发达。诗经礼记左传诸书所记载 歌乐舞的盛况,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歌德和贝多芬时代的德国都可为证。现 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 (作者:朱光潜 有改动) 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 2.阅读第段,说说“善”与“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2分) 3.第
5、段引用英国诗人的话有何作用?(3分) 4.请结合生活现象简述本文的现实意义。(2分) 一、 1.答案答案 本文先论述人只有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接着阐释全面教育对造就全人的功用;进而论述了美 育的价值和作用;目的是最终发出民族复兴必须提倡和普及美育的呼吁。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第段论述“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第段“教育的功用 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阐释全面 教育对造就全人的功用。段论述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诗人和艺术家教给了我们更多的美,这 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
6、值得活下去。此部分是本文的主 体部分,概括为美育的价值和作用。第段论述“从历史看,一个民族在最兴旺时,艺术成就必伟大,美育必 发达”,从而发出“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倡和普及美感教育”的呼吁。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分析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可先浏览开头与结尾,大概了解其内容;再结合标题,确定主体部分及 其内容;最后分析主体部分论证的论点(中心论点),论点要从原文中找。 2.答案答案 内具和谐、外具秩序的统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第段的“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 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可知本题答案。 3.答案答案 一方面表明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界
7、更开阔,可以发现更多的美;一方面是说欣赏他们的作品可以解 放我们的眼界;从而论证了美育可以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道理论证及其作用的能力。第段对比“我们”和“诗人和艺术家”对美的不同感 受,从而表明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界更开阔,可以发现更多的美;“我们”借了他们的眼睛,结合第段开头 的句子可知,我们也会解放自己的眼界。道理论证是为论点服务的,第段中“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 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正是引文要论证的论点。 4.答案答案 (示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被人们喜爱,说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诗词等传统文化不仅可 以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浸
8、润心灵,让精神得到熏陶。这就是本文所说的美育的价值之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本文着重谈美感教育,文末又明确指出“现在我们要想复兴民族,必须提 倡和普及美感教育”。回答时,先确定美感教育的内容,如诗书礼乐舞、大自然的变化等;然后分析这些美 感教育的价值,即对人的心灵、精神的作用。 二、(2020甘肃兰州A卷,1618,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和少年朋友探讨人生的两个话题 周国平 一 1.请补写出文章旁批处的空缺部分,以理清文章思路。(6分)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写出第一部分画线句中“绑架”一词的本义和比喻义。 (2)找出第二部分第段中“推进论证”
9、的词语,并简要说明该词语是如何“推进论证”的。 3.文章第二部分结尾处,围绕“两个朋友”的比喻说理,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二、 1.答案答案 (3分)人应该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3分)实现自我教育能力的目标及途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根据话题一的旁批,可以仿写出话题二空缺处的旁批。处可参 考话题一“表明自己的看法:人应该为生命的真正需要而活”的格式,处应该是对话题二段内容的 概括,即表明自己的看法:人应该进行自我教育,并且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处可参考话题一“总结: 活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是人最根本的责任”的格式,处应该是对话题二第段内容的概括:实现自我教
10、 育能力的目标及途径。 2.答案答案 (1)(2分)绑架:本义是“用强力把人劫走”;比喻义为受舆论和习俗的影响而背离生命的真理。 (2)(3分)词语是:因此。 理由:用连词“因此”承接“自我教育的目标”,由此进一步推进论证到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需要养成的 两个习惯。 (答出词语“因此”给1分;理由分析,给2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品味词语的能力。先理解本义,再结合语境解释比喻义。“绑架”的本义是“用强力 把人劫走”,在文中,是指受舆论和习俗的影响而去追求世俗的成功,不去想生命真正的需要,这样就背离了 生命的真理。(2)“推进论证”的词语一般都是关联词,话题二第段中的“因此”一词关联上下文的
11、内 容,属于“推进论证”的词语,它承接了上文对“自我教育的目标”的阐述,进一步推进论证到下文的内容, 即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需要养成两个习惯,使文章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3.答案答案 (3分)把“自己的灵魂”和“活在好书里的伟大灵魂”比作自己的两个朋友,化抽象为形象,论述 了写日记与阅读两个习惯的养成对自我发展的促进意义。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题目已经明确了话题二结尾处运用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答题 格式为“通过将比喻为,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根据此格式作答即 可。 三、(2020山东潍坊,2325,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勇者不惧 尚勇,是中华民族
12、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 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 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 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 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史记记载,蔺相如携璧出使强 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
13、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 “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 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 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 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
14、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 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 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 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 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 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
15、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 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 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 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 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 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炼,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
16、召下勇往 直前、奋发有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 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20日,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3分) 2.第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理。(3分) 3.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文中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段都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达到了有破有
17、立、突出论点、愈辩愈明的效果。 D.第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三、 1.答案答案 勇者不惧是在危难面前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不惧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 不惧需要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文章在第段提出“勇者不惧”后,在段分别进行 了阐述。找到这三段中的关键句“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我们 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 惧与有惧的统一”“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
18、一同滋养着勇者 不惧的品格”,然后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答案答案 先用孟子言论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接着用王阳明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 的表现。最后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思路是思考的路径,只要分析清楚前后内容及其关系即可。第段 在开头第一句提出分论点“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然后用孟子和公孙丑的讨论对“静气”“锐 气”进行阐述,接下来举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的例子来具体阐述“静气”和“锐气”的表现,最后进行总 结。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
19、论) 解决问题(结论)。其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表达时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3.答案答案 C 文章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且都是正面论证,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 四、(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2528,9分)阅读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一文,回答问题。 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 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
20、问题不 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 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 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 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 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 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
21、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 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 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 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 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 寡欲”;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 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
22、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 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 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 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 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 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
23、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 人生。 (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方面展开论证?(2分) 3.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4.读完文章,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读书收获。(不少于30字且不得引用文中原句)(2分) 四、 1.答案答案 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或:“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 道。”)(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议论文论点的能力。议论文的论点往往在题目、文首、文尾处。本文的题目是“读 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在文首和文尾都可以找到意思一样的句子,可以判断文题
24、即中心论点。也可以将 第段中的“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最好的养心之道”作为答案。 2.答案答案 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读书可以远离 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澄澈;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2分,每答出一方面得0.5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理解概括能力。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结合论点及每一层的分论点回答。议论 文中往往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会有总说性的语句,再结合文段内容进行验证,基本上就可以准确地找出分 论点。如文章第段的首句是“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结合本段后面的内容发现,整 段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