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2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2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浙江 中考 语文 复习 练习 课件 12 专题 十二 古代 诗歌 鉴赏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中考语文 (浙江专用)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A组 20162020年浙江中考题组 1.(2020杭州,20)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 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 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 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
2、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 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1)乙诗前两句 。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 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乙诗后两句 。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融情入景特点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关键词,明确所描写的景物,从 而更好地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根据乙诗的题目,抓住“送”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秋”交代了作诗的 时间,“青枫飒飒”“雨凄凄”营造了一种凄凉、迷蒙的氛围;“遥看”则表达了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 情。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友人被
3、贬至江西,又是在这样一个凄凉的环境中,前路未知,那么诗人对友人的 担心也就体现出来了。 答案答案 (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 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 “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能力。乙诗的后两句中,“怜”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宽慰, “白云相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里用“白云”代替自己护送友人,同时“白云”又有“高洁”的意味, 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激
4、励。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中意象,扣住画面特 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2020金华,13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森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 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1分) (2)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一问
5、一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积雨晦空曲”,“积雨” 可见雨势厚重,“晦”是秋雨绵绵导致的天色昏暗的样子,这句描写了高峻险要的山峰中因厚重的雨势而 显得昏暗。其次理解王诗意境,找出同样表现秋雨绵绵、天空晦暗的句子。王维诗中的“苍苍秋雨晦” 描写了秋雨绵绵,天空晦暗的样子,表现了秋雨的厚重感,写出了秋雨带来的阴湿天气,向远处望去,一片苍 茫,晦暗不明。所以这两句诗相应和。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仔细阅读题目,由上题题干中“赠答诗”三个字,可知两 人之间交往甚密,感情很好。诗题中
6、的“辋口”,就是王维隐居之所他的辋川别墅在终南山。裴迪问 “南山复何在?”表达了他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而王维回应“心知白云外”,终南山在白云之上,在 他的心坎上,这就是他对出世隐居生活的向往,表明他和裴迪互相关心,志趣相投,他们都能够不为外物所 扰,向往归隐的生活,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答案答案 (1)苍苍秋雨晦 (2)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 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3.(2020衢州,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浣溪沙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
7、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清屈大均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 六代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注容易白人头。 注 白门:金陵(今南京),明朝都城。 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解析解析 两首词都写“愁”,但因为作者不同的人生境遇而有着不同的内涵。第一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 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不在于锦绣文字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充满富 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也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 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第二首词上阕写景,写
8、花,写江水,写景阳楼,无一不透着一个“愁” 字,其实景本无情,真正“愁”的是观景的人。下阕叙事兼抒情。借用“白门”与“白头”说往事令人愁 生白发,联系写作背景,作者屈大均为明末清初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所以这里的愁是亡国之愁。 答案答案 示例:晏词用“重帘”“燕”“晚花”“凉波”等意象写环境凄清冷落,“好风”“疏雨”写人孤 身独处,表达词人叹息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屈词用“花”“水”等意象来强化愁情,用“遗” “空”写故国依旧而人事已非,借“白门”与“白头”说故都往事令人愁生白发,表达词人江山巨变后的 痛苦。两首词都写“愁”,晏词写的是个人闲愁,屈词写的是亡国之愁。 知识拓展知识
9、拓展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 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 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 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 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10、答案答案 通过“天涯”“叹”等词读出了诗人的飘零孤寂,从“雨打芭蕉”声比空阶滴沥的雨声让人听着 更断肠,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的愁思深重。 4.(2020浙江温州,15)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20分)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季雨夜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感叹自己的飘零 孤寂,抒发自己的深重愁思。“天涯此夕叹飘零”,“天涯”“叹”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由“肠 堪断”可看出,“空阶滴沥”的雨声让诗人的心情悲伤到了极点。一个“更”字表明“雨打芭蕉”的声 音让人更加悲伤,表现了诗人此
11、时的深重愁思。 5.(2019杭州,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 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 解析解析 (1)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概括意境。“西溪独泛”抓住一个“独”字,可 以看出当时诗人是独自一人在西溪泛舟,又写到了“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
12、可以联想 到一位隐士的隐居生活,由此可知,营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2)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无人知道,只有一轮明月在他左右; 接着分析本诗尾联表情达意的手法,可知这两句诗也是通过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据此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 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做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6.(2019宁波,17)古诗阅读。(5分)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3、 牧 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分) 解析解析 两首诗都描绘了牧童悠闲的生活状态,但两首诗又有所不同,牧童词中的“不怕猛虎欺黄犊” 和牧童中的“无是亦无非”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可抓住这两点来写其不同之处。 答案答案 (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 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 往。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
14、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 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 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5分。结合具体诗句1分, 明确牧童形象2分,明确生活向往2分) 7.(2018杭州,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 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ji )蝶:蝴蝶。 (1)
15、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3分) 解析解析 (1)审清题目要求,找到写出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文字,符合此季节特点的是“麦花雪白”或“菜花 稀”。高诗中能凸显暮春季节特点的三个字显而易见是“花落尽”。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衬托手法是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事物来陪衬突 出另一事物。范诗“无人过”“蜻蜓蛱蝶飞”形成对立条件,初夏正是农忙时节,四顾无人,可见农事繁 忙;高诗中“花落尽”与“蝶来多”形成对比,可见蜂蝶都来到了菜畦,让人
16、立即联想到菜花的繁盛。 答案答案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 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8.(2017湖州,1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注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海:湖泊。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 B C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
17、)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的能力。从军行是一首描写风雨中行军的诗。一、二句写行军 环境的严酷。第三句中,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不见人”造成悬念,从而引出第四句。风中红旗 不乱,已足见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勃,体现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 前的精神。A.该诗写诗人山中幽居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B.该诗描写了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 活,表达了作者对
18、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黑暗的批判。C.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 豪迈。具体来说,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退,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由 此可知选C。 答案答案 C 理由:(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2)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3)两首诗都有 “雪”这个意象;(4)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5)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 的英雄气概。(两点理由即可)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1.(2020北京,910)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1)(2)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19、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之情。(2分)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 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 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诗句中的“白日斜”意思是:日落西斜,即红日西 沉。“浩荡离愁”则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形容诗人
20、离别时的愁绪很深。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抓住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 情。其中“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是诗人辞 官归乡途中之作。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不忘报国之 志,无私奉献。 答案答案 (1)(示例)白日斜(日落、夕阳西下) 离别的忧伤(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2)(示例)春晓中,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惜春之情。己亥杂诗中,诗人借落花表达了虽然辞官,但仍会 关心国家前途
21、命运的爱国之情。(共3分。孟浩然的诗,1分;龚自珍的诗,2分) 2.(2020四川成都B卷,1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 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注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 争教:怎么能让。 (1)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 诗,简说观点及理由。(2分) (2)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A.乐 B.叹 C.伤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比较分析题,首先考生需要知道A卷说明文中
22、关于 “仙湖”景象的描绘呈现出怎样的氛围特点,再对比分析本诗中“仙湖”的景象特点。A卷说明文中的仙 湖是美丽繁华的游览胜地,而本诗中所表现的摩诃池没有“帛阑船”停靠岸边,只有“麦陇连云树绕天”, 没有繁华热闹的商业活动,也没有秀丽优美的景色,呈现一片冷落衰败的气象,所以不符合。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分析诗人的情感时,要立足于诗歌营造的意境,再抓住其中抒发情感 的诗句进行分析。前两句表现的是衰败、冷落的景象,奠定了诗歌凄婉、哀伤的情感基调。后两句由关 键词“百岁兴衰”可知,诗人在感叹世事无常、王朝兴衰的历史变迁。结合全诗,前两句写景,展现了摩诃 池美好风光不再的衰败,后两句抒情,
23、抒发了历史变迁的感叹。所以选B。 答案答案 (1)不符合,因为本诗描绘的摩诃池景象冷落、衰败。 (2)B。作者因昔日的热闹场面变为麦陇连云、树木绕天的衰败景象而感叹历史变迁的必然。 3.(2020福建,4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