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中考物理复习练习课件:21题型突破五 实验探究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河南中考物理复习练习课件:21题型突破五 实验探究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河南 中考 物理 复习 练习 课件 21 题型 突破 实验 探究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中考物理 (河南专用) 题型突破五 实验探究题 一一 光学实验光学实验 1.(2018福建A,26,4分)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 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 50 40 30 20 0 反射角 60 50 40 60 20 0 (1)实验时,将光屏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 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 法线在 。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
2、第 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 射光线与 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答案答案 (1)垂直 同一平面内 (2)4 平面镜 解析解析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必须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当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 折转后,在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还在原来的平面上,不会随光屏平面的转动而转动,故说明反 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从实验数据可知只有第4次实验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所以必定是第4次实验测量错误,原因可能是将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2.(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24,8分)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
3、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 影响可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 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 应选择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 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 A到镜面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
4、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 “变小”、“不变” 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答案 (每空1分,共计8分)(1)薄 位置 相同 (2)不点燃 (3)等于 (4)远离 不变 (5)虚 解析解析 (1)(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应选较薄的玻璃板,以减小玻璃板前后表面反射成像形成重 影造成的误差;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 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既能确定像的位置,同时又便于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3)(4)根据平面镜成 像特点可知,像
5、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也会远离玻璃板,又因为像和物体 大小相等,所以远离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5)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因为像点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 线的交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2019山东威海,23,6分)图1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 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距u (cm) 60 50 35 30 20 19 18 17 16 15 14 12 像距v (cm) 12 12.5 14 15 20 21.1 22.5 24.3 26.7 30 35 60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凸透
6、镜的焦距f= cm。 (2)当u=25 cm时,像距v应该在 (选填“1516”“1617”“1718”“1819”或“1920”) cm 范围内;当u=60 cm时,光屏上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 仪器?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此时,用遮光板遮住LED光源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 来的像会 (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 (3)LED光源的高度h=10 cm,小明经过认真测量,得到像高h与物距u的数据,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画出h 与u的关系图像。 答案答案 (1)10 (2)1617 缩小 照相机 不完整 (3)如图所示 解析解析
7、(1)由表格数据u=v=2f=20 cm可得,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 cm。(2)设物距u1=25 cm时,像距为v1 像距v2=25 cm,物距为u2,分析表中数据,此时16 cmu217 cm,由光路可逆可得,v1=u2,故16 cmv1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光屏上的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被遮光板遮住的LED光源部分,没有光线发出,故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即像不完整。(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 连线。 二二 热学实验热学实验 4.(2020辽宁营口,30,6分)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试管里装有适量的 (选填
8、“冰块”或“碎冰”),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的目的 是 ,而且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给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的物质处于 状态,图像中a点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的内能。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得到图像中的DE段,由此判断可能是液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高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 沸腾。 答案答案 (1)碎冰 使冰受热均匀 (2)固液共存 小于 (3)低于 不能 解析解析 (1)试管中装适量的碎冰,并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
9、(2)题图乙中,BC段为冰熔 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物质在a点的内能小于在b点的内能;(3)冰熔 化成水后,继续加热得到题图乙中的DE段,试管中水的水温升高到98 后不变,烧杯中的水继续吸热,温 度保持不变,即烧杯中的水沸腾了,由此可知水的沸点为98 ,根据“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随 气压的降低而减小”可知,液面上方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因为 试管中的水通过热传递温度可以升高到98 达到沸点,但不能再继续吸热。 5.(2019山东德州,22,5分)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0、”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根据图 甲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他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 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图乙中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 ,可能是当地大气 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答案答案 (1)均匀受热 晶体 (2)热传递 低于 (3)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解析 (1)实验装置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均匀受热;由图甲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保
11、持不变,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冰属于晶体。(2)实验中,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沸点,是 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低于100 ,此时周围环境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 大气压。(3)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6.(2016山东聊城,23,3分)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 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 来比较甲和乙两 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
12、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答案答案 (1)相同 (2)加热时间 (3)甲 解析解析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实验中应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 (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则加热时间的长短可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当两个电加热器工作时间相同时,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Q乙,例如都加热3 min,甲液体升高的温度t甲=4 2 -30 =12 ,乙液体升高的温度t乙=34 -10 =24 ,t甲t乙,说明甲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三
13、三 力学实验力学实验 7.(2018湖南益阳,22,6分)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 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图1 图2 答案答案 (1) (2)小 (3)C 21 ss t 解析解析 (1)由图1知,小车从A到B的路程为s=s2-s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2)若小车还没放开 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可知,测得
14、的平均速度偏小;(3)由题干和图1可知,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由选项A知,在s-t图像上,s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符 合题意;由选项B可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由选项C可知,相同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即变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符合题意;由选项D可知,在v-t图像上,速度v不 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 s t 21 ss t s t s t 8.(2020河南实验中学入学测,28,6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测量杯中液体的密度,已知 物块的体积是50 cm3,图1、2中物块均处于静止
15、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g取10 N/kg。 (1)图2中杯中液体的密度为 g/cm3。 (2)小明对本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被测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函数关 系,则符合此关系的应是图3中的图线 (选填“”“”或“”)。 (3)根据上述结论,小明对弹簧测力计刻度进行重新标度,将图2装置改装成一个密度秤,它的零刻度应标 在 N处,用它测量时,待测液体密度液应不超过 g/cm3。 (4)用此密度秤测量时,若物块未被完全浸没,则测得液体密度值将偏 。 (5)原物块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记为m0、V0、0,将原物块更换为下列哪些物块后,可以提高该密度秤 测量液体密度时的精确
16、度?你选择的是: 。 A.质量为m0、密度比0小的物块 B.质量为m0,密度比0大的物块 C.质量比m0大而密度比0小的物块 D.体积比V0小的物块 答案答案 (1)1 (2) (3)1.5 3 (4)小 (5)AC 解析解析 (1)由图可知,物块的重力为1.5 N,物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N。物块受到的浮 力F浮=G-F=1.5 N-1 N=0.5 N。根据公式F浮=液gV排得液=1 g/cm3。 (2)由F浮=G-F和F浮=液gV排可得F=G-液gV排,F与液图像与符合。 (3)当密度为零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零,根据F浮=G-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块重力,所以它的零刻度
17、 应标在1.5 N处。物块的重力是1.5 N,所以液体对物块产生的浮力最大不能超过1.5 N,根据公式F浮=液gV排 得液max=3 g/cm3。 (4)若物块未完全浸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则物块受到的浮力偏小,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测得 液体密度值将偏小。 (5)要想提高液体密度秤精确度,应减少分度值,可以增大物块的质量同时减小物块密度,或质量不变,只 换用密度比0小的物块,故选A、C。 F gV 浮 排 53 0.5N 10N / kg5 10 m F gV 浮 排 53 1.5N 10N / kg5 10 m 9.(2020平顶山一测,17,4分)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阻力对物
18、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让同一小车从 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乙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 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请回答: 甲 乙 (1)甲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有 和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 摩擦力,且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 。从而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 (2)乙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 (选填“钢球”或“木块”),实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答案答案 (1)重力 支持力 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 (2)钢球 速度大小 解析解析 (1)小车在竖直方向
19、上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水平面对小车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 摩擦力越小,运动状态改变得就越慢,即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 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获得初始速度,进而获得动能,进行实验探究,因此乙实验中的研究对象 是钢球,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斜面底端的初始速度不同,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 动能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10.(2020云南昆明模拟,21)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 。 (2)该实验装置中,
20、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 。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 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 ,这两个力 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 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答案 (1)方案乙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改变力的方向 (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运动状 态 解析解析 (1)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2)该 实验装置
21、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即保证两边的拉力 大小相等,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此时两侧的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观察到小车发生转动,小车重新恢复 到原来的静止状态时,两侧的拉力又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4)剪断小车左边的 细线后,小车受力不再平衡,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2018山东聊城,22,5分)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 板,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
22、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长木板 表面 木块放 置方式 拉动木块 的个数 弹簧测力 计示数/N 较粗糙 平放 1 1.5 较粗糙 平放 2 3.0 较光滑 平放 2 1.6 较光滑 竖放 2 1.6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的知识可 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由实验序号 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3)由实验序号可得到的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 有关。 (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 图乙实验中 (
23、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 。 答案答案 (1)二力平衡 (2) (3)粗糙程度 (4)不一定 (5)见解析 解析解析 (1)实验中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根 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 触面所受的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观察拉力的大小也就是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实验序号符合要求。(3)由实验序号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