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2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2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中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02 第二 单元 统一 多民族国家 建立 巩固 政权 分立 民族 交融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2020安徽,2,2分)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 起”可知在秦朝统一全国前,各国有各自的法律,法律体系不完善。秦统一全国后制定了秦律并影 响后世,故选A。战国时期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法治思想始于秦朝的说法错误,排除B。秦朝实行严刑峻
2、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秦灭六国后建立秦朝,颁布秦律,排除D。 2.(2020山西,2,2分)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推恩令 D.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的大意是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 失所,田地荒废,饥荒使米价高昂,人口锐减。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 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故选B项。郡县制是中央政府在地方推行的行政管理制度,秦 朝时推广到全国,A项
3、与题意不符,排除;推恩令和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均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 施,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汉时期采取的重要政策的掌握情况,准确识记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 等统治者实行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3.(2020云南,2,2分)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下图的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 ( ) A.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云南地区接受中央王朝统治 C.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D.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答案答案 B “滇人”是汉朝时生活在今云南的人。由“滇王之印”可知,汉朝政府向滇王授印,实施对 这一地区的统治。故选B项。西域指今天甘
4、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广大地区;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是中央 集权的产物,材料并未体现;实施“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滇王并非分封的诸侯 王。A、C、D三项与题意无关。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本题的关键是对“滇”字的理解。“滇”是云南的简称,若不清楚“滇”的含义,也可通过 材料中“云南晋宁”作出选择。 4.(2020广东,5,2分)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 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
5、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梁太后之兄” 可判断其属于外戚,“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说明当时外戚势力膨胀,故选D。 5.(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2,1.5分)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沿此线 路最远可以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是( ) A.朝鲜半岛、日本 B.南海诸岛、苏禄 C.印度半岛、锡兰 D.阿拉伯、俄罗斯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 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故选C项。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
6、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前,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很 少,双方各自封闭,独立发展。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明之间互通有无,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促进了双方 的繁荣和发展。 6.(2020福建,4,2分)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五禽戏”。这表明他 重视( ) A.辨证施治 B.生态保护 C.养生保健 D.药典编撰 答案答案 C 华佗创立的五禽戏主要功能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表明他重视养生保健。故选C。 考点二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020山西,3,2分)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 ( ) 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 C.繁荣
7、开放 D.国家统一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识别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其反映的是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家分裂、政权分立,故B项正确,D项错误。示意 图无法体现社会变革、繁荣开放的特征,故A、C两项错误。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根据相关的史实来归纳主题是较新颖的命题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各类 主题的归纳,有效地进行综合复习。 2.(2020湖南长沙,13,4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 信的是 ( )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国时期”
8、“最为可信”, 依据所学可知,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吴简记载了当时发生的事件,属于一手史料,相对来说最为可 信,故选A项。三国演义是后人编写的小说,虽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但有些内容是虚构的,不可作为 信史,故B项错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距三国时期较远,故C项错误;官渡 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而非三国时期,故D项错误。 3.(2020山东聊城,4,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答案答案 C 北方游牧民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C。游牧民族内
9、迁,不涉及中外文 明,排除A。民族矛盾很难完全消除,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排除D。 4.(2020云南,3,2分)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等措施 的推行,顺应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材料评价的是 (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D.元朝的行省制度 答案答案 B 由题中“禁用鲜卑语”“汉服”“汉姓”等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汉化措施。正 确答案为B。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地区,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他实施了一系列汉化措施, 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易汉服、讲汉话、改
10、汉姓、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用汉制等。 B组 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2019山东青岛,5,1分)“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 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 大帝国”是( )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答案 B 根据材料“公元前3世纪”“分封制被取代”以及帝国疆域,可以判断出是秦朝。 2.(2019安徽,2,2分)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 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
11、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答案答案 A 材料中提到,汉初“王国”仅在名义上受朝廷的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因 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不受朝廷节制的王国,A项正确。“侯国”直属朝 廷,受朝廷节制,排除B项;“郡”和“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是属于中央管辖的,排除C、D两项。 3.(2017山东临沂,1,2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的赋税很重 秦朝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刑
12、法残酷 A. B. C. D.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根据题干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陈 胜、吴广起义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因遇雨误期,而按秦律当斩,反映出秦朝刑法的残酷。除此之外,秦朝 的暴政还体现在徭役繁杂、赋税沉重。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 正确,选B。 4.(2018内蒙古包头,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西汉中期,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 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 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
13、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接受董 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颁诏正式建立太学,将儒家经典 “五经”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根据材料,概括汉代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答案 原因:西汉中期统治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 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4分) 积极作用: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带动了研习儒学的风气,促进 了文化教育的发展。(2分) 解
14、析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第二句话可知,因为西汉中期矛盾尖锐,所以“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 代的需要”,即现实需要。根据材料中第三句话可知,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进行改 造。根据材料中第四句话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根据材料中第五句 话可知,汉武帝将儒家经典确定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些都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后思想逐渐统一,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同时儒学中 的一些思想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此外,因为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要想提升自身地 位必须努力学习儒家经典,从而促进了儒学的兴盛和文化教
15、育的发展。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历史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难度中等。在解答材料分 析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在提取历史信息之后要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得出答案。 考点二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019山东青岛,6,1分)“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 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 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答案答案 B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汉帝国崩解后”,依据所学可知,东汉
16、灭亡后,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正确答案选择B。 2.(2019湖南衡阳,2,2分)“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 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 革中( ) A.严禁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实行汉化政策 答案答案 D 材料体现了孝文帝诏令朝臣改说汉语,如果故意不说汉语,会被降爵罢官。这反映了北魏孝 文帝改革中实行汉化政策,故选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3.(2017山东青岛,6,1分)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
17、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 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 答案答案 A 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于220年,蜀国建立于221年,吴国建立于229年。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 不属于三国时期。故答案为A。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2020福建,3,2分)下图所示秦始皇时代标准量器的铭文字体属于(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答案 A 小篆是秦统一六国以后的官方标准文字,故选A。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先秦时期铸刻在青铜 器上的
18、文字被称为金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小篆为标准文字。草书书写飘逸,是在隶书基础上简 化演变而来的,但其字形简单且形似字太多,不易辨认。楷书形成于汉末。行书的出现,兼具了楷书的端 正和草书的飘逸,晋代开始盛行。 2.(2020浙江温州,15,2分)西晋古今注 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 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据题干材料可知,张骞出使西域
19、带 回胡乐,并在长安传授,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西汉以武力控制西域,排除 B项;从题干材料可知,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开始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C项表述有误,排除;题干只提到中 西音乐方面的交流,未涉及经济方面,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19山西,2,2分)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 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答案 D 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王位世袭 制始于夏朝,排除A项;分封制始于
20、西周,排除B项;行省制开创于元朝,排除C项。 4.(2019河南,2,1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描述的是秦朝( ) 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 B.幅员辽阔的疆域 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D.巩固统一的举措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一法度衡石丈尺”指统一度量衡,其便利了经济的发 展。“车同轨”指统一车轮的距离,秦始皇还下令统一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 交通四通八达。“书同文字”指统一文字,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 展。以上措施都有利于秦朝巩固统一,D项正确。 5.(2019广东深圳,4,2分)在西安北郊的一座
21、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 答案答案 D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所以选项D正确。 和同开珎(宝)是日本货币,所以选项A错误。五铢钱是汉朝开始使用的货币,所以选项B错误。开元通宝 是唐朝货币,所以选项C错误。 6.(2019福建,3,2分)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 ) A.延续分封制度 B.增强地方势力 C.恢复社会经济 D.实行中央集权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 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
22、由朝廷直接任免。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全国各 地的权力。这说明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正确,A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地方势力,排除B 项。恢复社会经济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7.(2019福建,4,2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是因为“蔡侯”( ) A.改进了造纸术 B.发明了印刷术 C.研制了指南针 D.配制了火药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据材料“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 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评价,故A项符合题意。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布和旧渔
23、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这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北宋时的 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北宋时人们制 成了罗盘。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 应用于战争。 8.(2019福建,7,2分)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 麻”反映了( ) A.陆上丝路贸易 B.玄奘西行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七下西洋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波斯”“
24、度流沙”“驼铃”等信息可知题 干描述的是波斯商人穿过浩瀚的沙漠来中国做生意,与此相关的是陆上丝绸之路,故A项符合题意。唐 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C项与题意不符, 排除。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张骞出使西域后,商人们载着中国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 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 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佛学大师。回国后,经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 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7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