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1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01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中 历史 复习 练习 课件 01 第一 单元 中国 境内 早期 人类 文明 起源 国家 社会 变革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1,2分)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 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答案答案 B 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 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万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 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
2、距今约7 000年。半坡遗址位于陕西 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 000年。结合材料中的地点“北京”,可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本题 选B项。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能够制造打制石 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河姆渡人、半坡人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 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2.(2020福建,1,2分)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 答案答
3、案 A 从材料中“粟”“谷”判断,这些都是原始农业出现的表现。当时尚未进入青铜时代;西周 时期实行分封制;冶铁技术在春秋时期出现。故选A。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神农氏即炎帝,炎黄所处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学会了炼铜,也是金石并用的时代。 青铜的冶炼技术复杂,需要加入锡、铅等金属形成合金,也较铜耐磨。就目前我国的考古成果来看,青铜 器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兴盛于商周时期。铁农具在春秋末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3.(2020江苏南京,1,1分)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还没有出现原始农 业,A、B两项不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C 项正确。半坡人主要种植粟,从事农业生产,D项不符合题意。 4.(2020重庆,1,1分)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 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 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青铜铭文是从商朝开始的,周代明显增 加,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我们了解远古人类主要是通过他们留下的遗迹遗物,A项正确。 5.(2020云南,1,2分)对远古传说时代文明作出杰出贡献,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尧 答案答案 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后,声望和势力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因 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A。 6.(2020山西,1,2分)“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 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
6、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非一族形成”“诸族 错居”“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华夏民族是各族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的,故选D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发祥地、文明成就以及创立者,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0海南,1,3分)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涿鹿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答案 B 由地图
7、信息“牧野”“商”“周”及图例可知此战是周与商之间发生的牧野之战,故选B 项。阪泉之战是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之间的战役,排除A项;涿鹿之战发生在河北涿鹿境内,是炎黄部落 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役,排除C项;巨鹿之战发生在河北邢台境内,是项羽和秦军之间的战役,排除D项。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 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决战。由于商纣王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在此战中,商 军纷纷倒戈,周武王的军队胜利。最后商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2.(2020江苏苏州,2,1分)下面是西周分封的部分情况示意图。叔虞、康叔受
8、封,因为他们的身份是( ) A.宗亲 B.殷商贵族后代 C.功臣 D.周王母系亲戚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别图片并抓住图片中关键信息“成王弟 叔虞”“武王弟康叔”,从而判断出叔虞、康叔属于宗亲,故正确答案选择A。 3.(2020安徽,1,2分)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和学生的辨别能力。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 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9、、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 字叫金文;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后来,隶书开始出现;东汉时期出现楷书。汉字的 演变体现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故选B。我国文字有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汉 字是我国唯一文字的说法错误,排除A。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排除C。汉字的来源包括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排除D。 4.(2020广东,3,2分)下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 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0、。观察地图可知,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黄河 中下游地区,正确答案为C项。由图可知,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农牧分界线以南、长江以北,故A、D 两项错误;从地图上可以判断出汉水流域农业发达区分布很少,故B项错误。 5.(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1,1.5分)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 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学思结合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成就。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并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 育的局面,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知之为知之”“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
11、是孔 子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方法,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孔子的教育成就 一是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二是主 张德育与智育并重;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材 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6.(2020福建,2,2分)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答案答案 B 法家主张“法治”、改革;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兵家主张练兵、 谋略。故选B。 7
12、.(2020内蒙古包头,11,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形势图 摘自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指出材料一中图1到图2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 因。(4分) 答案答案 (1)发展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原因: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 政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4分) 解析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 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
13、,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因此,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 一。秦之所以能攻灭六国,是因为各诸侯国人民都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 实力大增,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等。 B组 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19山东青岛,1,1分)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 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答案答案
14、 C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故C符合题意。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出土 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人建造的房屋;骨耜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故A、B、D不符合题意,应排 除。 2.(2019河南,1,1分)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A.华夏音韵,源远流长 B.丝竹之音,绵绵不绝 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D.钟磬之声,悠悠千年 答案答案 A 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贾湖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 早的笛子;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编钟是古代大型打击乐器。三幅图共 同反映了华夏古老的音韵,A项正确。“丝”指弦乐器,“竹”
15、指管乐器,“丝竹”一般是指弦乐和管乐, 埙和编钟不属于丝竹之音,排除B项。西周铜编钟出土于西安,西安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C项。钟、磬 是中国古代两种重要的打击乐器,骨笛和埙不属于打击乐器,排除D项。 3.(2017云南昆明,1,2分)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 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答案答案 D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传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 门而不入”,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故选D。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本题以史记中的记载为情境,考查中国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
16、,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夏本纪”“传说中的治水英雄”等信息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考点二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19江西,1,2分)礼记 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 “小康”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 特征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答案 A 题干中“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即“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种变化始于夏朝。 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 之世,所以正确答案为
17、A项。 2.(2019山东青岛,3,1分)“至于商朝的历史,则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 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棉纺织品 B.景德镇的瓷器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半两钱 答案答案 C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正确答案为C。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景德镇在北宋时兴起;圆形方孔半两钱是秦朝的货币。故A、B、D均不符合题 意。 3.(2019山东青岛,4,1分)“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 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
18、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 “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答案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是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是引发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 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引发东周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 主要原因,排除。 4.(2019安徽,1,2分)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 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答案 A 孔
19、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能够充分展示“仁”的就是“礼”和 “乐”。“仁”是礼乐的精神实质,礼乐是“仁”的表现形式。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家继承和发扬了 这一理念,所以题目中提到的主张是儒家学派的思想,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B项错误;墨家主张 “兼爱”“非攻”,C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D项错误。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在审题时,一定要看到“仁”和“礼” 这两个关键字,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的主张正是以“仁”为核心,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的 “仁”“礼”思想为儒家学派的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
20、而深远 的影响,由此可得出正确选项。 5.(2018江苏南京,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 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 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 指奴隶在井田
21、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 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 生活”得到了发展。(3分)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1分) 答案答案 (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3分)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
22、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3分)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3分) (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1分)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列举表现,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小问抓住“精神生活”,回顾所学直 接作答。第(2)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归纳作答。如:具体数字青铜器数量多;有礼器、乐器、生 产工具和兵器等青铜器品种多;铸有精美的纹饰青铜工艺高超;族徽文字已有文字。第(3) 问,第一小问“变化”应答出“从什么到什么”,依据材料三很容易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三中 “分地则速,无所匿迟”可知,土地私有化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
23、。第(4)问,材料一反映了原始社会 的生产生活状态、材料二反映了奴隶社会的史实、材料三体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史实, 据此概括即可。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2020江苏苏州,1,1分)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 而得名。距今约7 0005 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 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元谋人遗
24、址位于云南,距今约 170万年;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20万年;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 000年,位于浙江余姚。 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陕西、河南、山西”,应排除。半坡遗址距今约6 000年,位于陕西西安,故 正确答案选择C项。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和地点信息来判断。联系所给遗址的时间和地点 信息进行分析。 2.(2019云南,1,2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图所示为 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 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及知识辨别能力。北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7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