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05专题五 常见的酸和碱.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安徽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05专题五 常见的酸和碱.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安徽 中考 化学 复习 练习 课件 05 专题 常见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考化学 (安徽专用) 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五 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一 常见的酸、碱 1.(2020安徽,12,1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 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答案 B A项,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棉花处,氨气溶于水使溶 液呈碱性,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B项,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不产生挥发性气体,所 以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棉花不
2、变红;C项,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运动到浸有紫色 石蕊溶液的棉花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项,浓盐酸与锌粒反应生成 氢气,氢气不能使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变红,但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溶于水使浸 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变红。 2.(2016安徽,2,2分)在化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硫酸冲洗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C.使用酒精炉时,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 D.家中天然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答案答案 D NaOH不慎沾到
3、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A项错误;一氧化碳有毒,不 能将尾气直接排放,B项错误;使用酒精炉时,禁止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以防失火,C项错误;家中天然气 泄漏,应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D项正确。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A项,根据氢氧化钠和浓硫酸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解答;B项,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中,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进行解答;C项,根据直接向燃着的炉内添加酒精容易造成火 灾进行解答;D项,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3.(2020北京,6,1分)下列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是( ) A.Cu B.Zn C.Al D.Mg 答
4、案答案 A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铜是位于氢后的金 属,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故选A。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在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的金属能够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在金属活 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除K、Ca、Na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2020浙江杭州,19,3分)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
5、l 答案答案 D 实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不产生气泡,B错误。实验 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实验中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固体溶解,分析可知实验中稀盐酸过量,即 石灰水肯定没有剩余,A错误。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实验中会 有气泡产生,C错误。实验结束后,试管中一定存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将实验所得混合物倒入烧 杯中,发生的反应:NaOH+HCl NaCl+H2O、CaCO3+2HCl CaCl2+H2O+CO2,D正确。 5.(2020天津,12,2分)如图所示,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盛有另一种物质,挤压滴管滴入
6、液体,一 段时间后气球明显鼓起。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 答案答案 C 将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平底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气球变鼓,说明瓶内气体量减少或温度降低。A 项,滴入的稀盐酸与瓶内的锌反应生成氢气;B项,滴入的水与瓶内的氧化钙反应放热;D项,滴入的碳酸钠 溶液与瓶内的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三者均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不会鼓起;C项,滴入的氢氧化 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鼓,故选C。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影响压强的因素 , 1.() , , 2.() , , 3.() , 气体增多压强变大 气体的量 恒容密闭容器 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温度升高 压强变大 温度 恒容密闭容器 温度
7、降低 压强变小 体积变小 压强变大 气体的体积 总量不变 体积变大 压强变小 6.(2018广东广州,18,2分)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 mL氢氧化钾溶液与1 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答案 A 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而变质,故A正确;氢 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B错误;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不反应,故C错误;D中未给 出溶液的浓度,无法得知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 7.(2017河南,9,1
8、分)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 A.石灰水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烧碱溶液 答案答案 A 石灰水敞口放置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于吸收二氧化碳的质 量小于析出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因此溶液的质量减小,A符合题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后溶液质量增 大且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不符合题意;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时质量会减小,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 不符合题意;烧碱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溶液的质量增大,D不符合题意。 错因分析错因分析 忽略了碳酸钙是难溶物,误以为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后质量变大而错选其他选 项;若不认真审
9、题,只看到溶液质量减小,忽略了发生化学反应易错选C。 8.(2020四川成都,14,3分)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 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答案答案 C A选项,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导致变质;B选项, 氢氧化钠、碳酸钠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如果氢氧化钠 已经
10、变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可观察到有气泡冒出;C选项,判断样品是否全部变质的关键是检验溶液 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而不是观察加入氯化钙溶液后产生沉淀的多少;D选项,氢氧化钠变质后产生的 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同时还生成氢氧化钠,因此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去除杂质。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氢氧化钠变质以及变质程度的探究是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一般题目设问是先判断氢氧化 钠是否变质。通常可采用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等方法,根据是否产生气泡或沉淀 来进行判断,但应该注意氢氧化钠也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因此若采用加入稀盐酸的方法来判断氢氧 化钠是否变
11、质,应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在确定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后,需要判断样品是全部变质还是 部分变质,通常考虑的思路是除去碳酸钠后再利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而由于稀盐酸既能 和碳酸钠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后会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实验结 果的判断,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的方法来除去碳酸钠杂质。 9.(2020内蒙古包头,6,2分)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下 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答案答案 C 镁条被氧化后,其表面有一层氧化镁,加入盐酸后,首先发生的反应是MgO+2HCl MgCl2+ H2O,待
12、镁条表面的氧化镁反应完全后,接着发生的反应为Mg+2HCl MgCl2+H2,因此刚加入盐酸时 不会立即产生氢气,故A错误;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盐酸先后与氧化镁、镁发生反应,溶液的质量曲线出 现拐点,但溶液的质量最终不可能保持不变,故B错误;盐酸与镁、氧化镁反应均能生成氯化镁,且只要盐 酸用量相等,生成的氯化镁质量一定相等,直到镁完全反应,氯化镁质量不再变化,故C正确;向表面被氧化 的镁条中不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开始得到的是呈中性的氯化镁溶液,因此起始溶液的pH应为7,反应 未完全时,由于生成物氯化镁的溶液呈中性,因此pH=7保持不变,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盐酸时,盐酸过量, 溶液开始呈酸性,
13、其pH会逐渐变小,故D错误。 难点突破难点突破 解答本题时,应首先明白图像中的横坐标均表示盐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不同的量;其次盐酸 与氧化镁、镁反应的生成物中均有氯化镁,且盐酸的用量相等时,产生的氯化镁质量也相等。 10.(2019天津,9,2分)“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 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
14、子 答案答案 B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 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 C正确;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即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D正确。 11.(2019福建,10,3分)t 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关于溶液变 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 应。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
15、恢复至t ,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答案答案 C 由题意可知,探究实验主要围绕两方面来展开,一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二 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有必要针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展开探究,A合 理;有必要针对氢氧化钙是否和二氧化碳反应展开探究,D合理;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 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是为了检验氢氧化钙有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也是必要的,B合理;取适量
16、浊液过滤后,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只要溶液中有钙离子,碳酸钠就会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该实验方案没有任何意义,C错误。 12.(2018安徽,15,8分)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 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 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质量/g 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氯化钠浓溶液 氯化钙浓溶液 1天 8.16 8.37 8.64 11.18 9.38 10.25 2天 5.76 5.94 6.69 12.55 8.47 10.33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的是 (填字母序号)。
17、(图中表示 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 。(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 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 g晶体,则该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 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 g) (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 。 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 。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奖励4分。 (6)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 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
18、,得到18.80 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 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 (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答案 (8分)(1)D(1分) (2)Ca(OH) 2 + CO2 CaCO3+ H2 O(2分) (3)CaCl2(1分) (4)不饱和(1分) (5)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大于HCl的挥发量(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 后的盐酸,均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 的量(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
19、奖励4分。 (6)不能。实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 g。a的取值范围:4.00a5.30(4分) (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解析 (1)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水中的水分子比水面上的水分子多,故 选D。(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a(OH)2+CO2 CaCO3+H2O。(3)由题表中的数据可知,浓硫酸和氯化钙浓溶液均具有吸水性, 但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不安全,所以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应该选CaCl2浓溶液。(4)NaCl浓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
20、2.6%,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6.5%,所以原溶液不饱和。(5)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可能会变大,原因是稀盐酸中水的蒸发量 大于HCl的挥发量。取等质量的原盐酸和久置后的盐酸,均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滴入等浓度的氢氧化 钠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比较消耗氢氧化钠的量,判断浓度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测量敞口放置 前后稀盐酸的pH的变化,判断浓度的变化等。(6)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水分蒸发使溶液质量 减小;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使溶液质量增大,仅通过放置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不能求出 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以将变质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a
21、 g,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 量为20.00 g20%=4.00 g,假设固体完全变质,则 2.26 g 10.00 g 36.1 g 36.1 g100 g 4.00 g a g 80106= 4.00 ga g a=5.30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4.00a,则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 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4分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小林设计了如图方案: 你认为上述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分析: (如合理,说明原因;如不合理,说明原因 并设计改进方案)。 答案答案 (7分)(1)N2+3H2 2NH3(
22、2分) (2)向上述集气瓶中滤纸上滴少量水(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滤纸变红,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1 分) (3)氨水受热分解,随温度升高氨气溶解度减小,导致氨水浓度降低(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4)增大(2分)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4分 (5)不合理(1分) 根据上述实验,加热煮沸无法除去溶液A中混有的过量HCl。(1分)改进方案:向含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 中边逐滴加盐酸边测定溶液的pH,至溶液呈中性即可(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解析 (1)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2)实验证明,干燥 的氨气不能使酚酞变红色。向集气瓶
23、中滤纸上滴少量水(或将湿润的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放入盛有干 燥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变红,说明氨气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物显碱性。(3)加热滴有酚酞的稀氨水,溶 液红色变浅,原因是氨水受热分解,随温度升高氨气溶解度减小,导致氨水浓度降低。(4)将滴有石蕊的稀 盐酸加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表明稀盐酸中HCl未明显减少。由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消耗二者质量 可知,稀盐酸经加热煮沸后水分减少,浓度增大。(5)方案不合理。因为加热煮沸无法除去溶液A中 混有的过量HCl。改进方案:向含碳酸钠的氯化钠溶液中边滴加盐酸边测定溶液的pH,至溶液呈中性即 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在不断运动,
24、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一水合氨不稳定,受 热易分解。 14.(2020湖南长沙,47,12分)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的 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NaOH溶液 NaCl溶液 K2CO3溶液 Ba(NO3)2溶液 能否反应 能 不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1)判断NaOH溶液与稀硫酸能发生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 生成。 【提出问题】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进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