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7-专题十七 科学探究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课件:17-专题十七 科学探究题.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湖南 中考 化学 复习 练习 课件 17 专题 十七 科学 探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中考化学 (湖南专用) 第六部分 专题拓展 专题十七 科学探究题 1.(2020湖南湘潭,29,8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请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如图一,观察到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a、b、c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如图二,取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 ,快速倒转烧杯,倒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一定有H2O和 (填化 学式)。 (3)如果用一个大烧杯扣住蜡烛(如图三),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蜡烛熄灭,说明燃烧需要 。 (4)为测定某有机物的组成(如图四),往装置中先通入
2、一段时间干燥的氮气,再将6.4 g样品在氧气中燃烧后 的产物(样品无剩余)依次通过装置A、B、C、D(装置中涉及的每步反应均反应完全),结果发现装置A增 重7.2 g,装置C增重8.8 g。试分析: 装置A中利用了浓硫酸的 。 装置B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此可知,该有机物化学式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答案 (1)a (2)水雾 CO2 (3)氧气 (4)吸水性 3CO+Fe2O3 2Fe+3CO2 2NaOH+CO2 Na2CO3+H2O 11 解析解析 (1)蜡烛火焰分为a、b、c三层,对应为外焰、内焰、
3、焰心,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2)蜡烛的主 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在烧杯内壁有水雾 产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快速倒转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3)题图三中,用一个大烧杯扣住一支点燃的蜡烛,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是因为耗尽了氧气,这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4)装置A中利用了浓硫酸的吸 水性。装置B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 温,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装置C中的反应物是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 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装置A增重7.2 g,即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7.2 g,其 中氢元素质量为7.2 g=0.8 g;装置C增重8.8 g,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 g,其中碳元素质量为8.8 g=2.4 g;该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 g-2.4 g-0.8 g=3.2 g,则该有机物化学式中碳、氧质量比是2.4 2 18 12 44 g3.2 g=34,则该有机物化学式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1。 3 12 4 16 2.(2019湖南湘潭,30,12分)氢化钙(CaH2)是一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
5、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aH2+2H2O Ca(OH)2+2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氢化 钙的性质,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 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为进一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 ;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 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实验探究】 方案一:取一定量的滤
6、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 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 是正确的。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 【拓展探究】上述小组同学将5 g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50 g碳酸钠溶液中,充 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 g。计算: (1)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 (2)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答案 CaCO3 【提出猜想】NaOH、Ca(OH)2 四 Ca(O
7、H)2+Na2CO3 CaCO3+2NaOH 【讨论交流】二 稀盐酸的量很少,先全部与氢氧化钠反应了 【拓展探究】(1)84% (2)10.6 g (3)18.3% 解析解析 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CaH2+2H2O Ca(OH)2+2H2、 Ca(OH)2+Na2CO3 CaCO3+2NaOH,因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CO3。【提出猜想】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 钠的反应,生成物氢氧化钠一定是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若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符合猜想一,猜 想二是反应物碳酸钠过量的情况,则猜想三是反应物氢氧化钙过量的情况,故猜想三为NaOH、Ca(OH)2。
8、猜想四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会反应,不能同时成为溶液中溶质。【讨论交 流】方案二中滤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只能是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 滤液中一定有碳酸钠,猜想二成立。由于滤液中还有氢氧化钠,少量稀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滤液加 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拓展探究】(1)设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氢氧化钙质量为y。 CaH2+2H2O Ca(OH)2+2H2 42 74 22 5 gx y 0.4 g = = x=84% y=7.4 g (2)设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z,反应后生成碳酸钙质量为a,氢氧化钠质量为w。 Ca(
9、OH)2+Na2CO3 CaCO3+2NaOH 74 106 100 240 7.4 g z a w = = = z=10.6 g a=10 g w=8 g 42 22 5 g 0.4 g x74 220.4 g y 74 106 7.4 g z 74 100 7.4 g a 74 240 7.4 g w (3)由于反应物是恰好完全反应,故反应后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8.3%。 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84%,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6 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3%。 8 g 5 g84%50 g-0.4 g-10 g 3.(2018湖南湘西,
10、25,4分)某同学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 见浑浊。为了弄清原因,他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探究、验证,请你帮他补充完整以下内容。 问题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原因一:石灰水已完全 变质 取少量未通入CO2的澄清石灰水于试 管中,向试管中滴加 试液 溶液 色 猜想的 结论正确 原因二: 产生的CO2中 带有HCl气体 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气体通 入 中 有 沉 淀产生 答案答案 无色酚酞(或紫色石蕊) 不变 硝酸银(AgNO3)溶液 白色 解析解析 原因一:猜想石灰水已完全变质,则溶液不再呈碱性,可通过加酸、碱指示剂观察溶液是否变色的方 法
11、来验证,如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或不变色,则说明猜想正确,或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仍为紫色,则说明 猜想正确。原因二: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若要通过产生沉淀来验证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气体 的存在,则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利用氯化氢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完成验证。 4.(2017湖南衡阳,33,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A(如图),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与它进行反应,有 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CaCl2; 【收集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设
12、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正确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 过滤后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 小明的猜想:NaCl和CaCl2 小红的猜想:NaCl 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你的猜想成立 【反思拓展】为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时应注意: 。 【设计实验】请你针对“你的猜想”进行实验: 答案答案 Ca(OH)2 溶液不变色 Na2CO3+CaCl2 CaCO3+2NaCl NaCl、Na2CO3 取少量过滤溶液于 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盐酸 有气泡产生 标签向着手
13、心 解析解析 探究一:CaCl2溶液呈中性,Ca(OH)2溶液呈碱性,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已 知实验结论为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溶液不变色。CaCl2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 2NaCl+CaCO3。 探究二:若Na2CO3溶液过量,则过滤后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Na2CO3;取少量过滤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 入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2CO3过量,溶质为NaCl和Na2CO3。 【反思拓展】为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 5.(2016湖南益阳,24,10分)化学课上同学们观察了老师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向盛
14、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 下课后,同学们发现静置后的试管底部是蓝色沉淀,上层是无色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对无色溶液进行实验探 究。 【提出问题】上层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1) 溶质是Na2SO4; 猜想(2) 溶质是Na2SO4和CuSO4; 猜想(3) 溶质是Na2SO4和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讨论交流】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2)不成立,理由是 。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选择的试剂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原理 第一组 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由第一、二组探究实 验可得:猜想 成 立;第
15、二组探究实验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第二组 CuSO4溶液 生成蓝色沉 淀 第三组 X溶液 【反思与拓展】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滴加其他试剂到上层无色溶液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你认为第三组滴加的X溶液可以是 (写一种即可)。 答案答案 【猜想假设】NaOH 【讨论交流】上层溶液为无色,而CuSO4溶液呈蓝色 【实验探究】(3) CuSO4+2NaOH Na2SO4+Cu(OH)2 【反思与拓展】紫色石蕊试液(或MgCl2溶液、FeCl3溶液等其他 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解析 根据NaOH与Cu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 Na2SO4+Cu(OH)2判断反应后
16、溶液中的 溶质组成时,除考虑生成物Na2SO4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猜想(3)中溶质是Na2SO4和NaOH。 CuSO4溶液是蓝色的,而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呈无色,说明猜想(2)不合理。第一组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 显碱性,第二组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NaOH,故猜想(3)正确。第三组所滴加的X溶液应 是与NaOH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如紫色石蕊试液、MgCl2溶液、FeCl3溶液等。 教师专用题组 1.(2019内蒙古包头,10,4分)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铁和氢氧 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下图实验。 (1)取少量固
17、体按图甲实验 根据步骤可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2)取白色沉淀B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的沉淀质量随滴加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则可确定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 (3)取无色溶液C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应采用的操作步骤是 ,通过观察现象即可确定。 答案答案 (1)FeCl3(或氯化铁) (2)Na2SO4、Na2CO3(或硫酸钠、碳酸钠) (3)Na+、Ba2+、OH-、N (4)取少 许无色溶液C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
18、3 O 解析解析 (1)将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无色,而氯化铁溶液呈黄色,说明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氯化铁。 (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说明白色沉淀为 BaCO3、BaSO4,故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不含CaCl2。 (3)向无色溶液C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由题分析可知沉淀为BaCO3,该白色沉淀是由氢氧化 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的,说明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Na+、Ba2+、 N、OH-。 (4)根据以上解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Na2CO3、Na2SO4,一定不含
19、FeCl3、CaCl2,可能含有KCl。 要验证KCl是否存在只需检验Cl-即可,操作是取少许无色溶液C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然后滴加 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固体中含有KCl;若没有白色沉淀,证明原固体中不含KCl。 - 3 O 2.(2019四川成都,19,13分)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 )、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 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设计与实验】 (2)甲设计的实验如
20、图1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 (填操作),观察到图2 所示现象。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强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 体的快慢; 。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 g,应 称取 g碳酸氢钠。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 图3 连通管的作用是 。 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 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
21、图4所示。 图4 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表1 【实验结论】 (5)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 。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慢的原因是 (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7)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操作 现象与结论 未知溶液分别编号为a、b,取适量a于试管中,用 胶头滴管逐滴滴入b并振荡 答案答案 (1)纯碱、苏打
22、 NaHCO3+HClNaCl+H2O+CO2 (2)同时全部注入试管中 (3)相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和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多 0.252 (4)保持压强平衡,使稀盐酸能顺利流下 (5)碳酸氢钠 压强越大,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相同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氢钠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答案合理 即可) (6)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Cl NaCl+NaHCO3;然 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 NaCl+H2O +CO2 (7)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是稀盐酸,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