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第一 单元 提升 复习 课件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统编版统编版高中历史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2 2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与社会生活思维导思维导图图 时空构时空构建建 主题概主题概览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和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线索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人类最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伴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2)食物生产的多元化: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希腊和罗马、美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物生产模式。(3)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2、,女子退居从属地位。伴随着生产力发展,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应运而生。线索2: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美洲物种的外传: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传入欧洲、亚洲和非洲。(2)其他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欧亚的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等传入美洲。(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积极性: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习惯;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消极性:带来水土流失等消极影响线 索 3: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农业现代化逐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
3、大型化、集约化。(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食物的储备技术逐步趋向自动化、智能化,冷链物流迅速发展。(3)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社会问题,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答案速填:采集渔猎尼罗河流域男女地位的变化马铃薯水稻畜牧业生产粮食安全主题整主题整合合 远古时期,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物质文化运动,人类逐步进入文明社会;进入近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科学技术的革命推动了食物生产和食物储备的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粮食安全创造条件。围绕“古今中外的食
4、物生产、储备和食物物种交流”这一主题,完成以下问题。主题一食物生产和食物储备任务驱动1古代世界食物生产明显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形成以亚非文明为代表的灌溉农业、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和以阿兹特克人为代表的美洲文明。古代世界食物生产多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下列表格内容。深度思考项目亚非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农作物_ _畜牧业_土地所有_农业生产 _生产模式 _大麦、小麦、粟、水稻葡萄、橄榄玉米、甘薯、马铃薯山羊、绵羊、牛王室、神庙和贵族拥有土地(私有)公民拥有土地贵族私有、公社公有土地和私人份地合伙经营、出租经营使用奴隶劳动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营集体经营任务驱动2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
5、行,科学技术在食物生产中的作用逐步加强,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下列表格内容。深度思考项目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产方式_生产经验_经营模式_经济形态_生产模式_采用手工劳动方式机械化生产传统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集约化的现代工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放式的商品经济精耕细作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任务驱动3食物生产、储备技术的进步,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食品生产和加工新技术的推广,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食物储备技术和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进步的主要史实有哪些。深度思考(1)
6、食物储备技术古代:(史实)_20世纪:(史实)_21世纪:(史实)_利用陶器、地窖和粮仓储存粮食。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70年代中国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粮食储备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2)食品加工储存技术古代:(史实)_。现代:(史实)_。当代:(史实)_。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利用冰延长食品保藏期20世纪20年代,冰箱等储藏工具出现,冷冻食品及加工工业的发展,食品储存技术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业发展,食品储存和流通更加方便主题二食物物种的交流任务驱动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丰富了食物的种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结合所学思考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食物物种
7、交流的主要史实有哪些。深度思考时间史实新航路开辟前_新航路开辟后(1)美洲物种外传:_(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_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传入欧洲;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棉花传入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物种传入欧洲,并由欧洲传入亚洲和非洲大麦、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和黄瓜、豌豆等蔬菜类作物以及经济类作物传入美洲。马、牛、羊、猪和鸡等畜禽也由欧洲移民带入美洲真题体真题体验验 1.(2024浙江1月选考T10)有学者指出:“欧洲作物在美洲的一页农艺史,是在哥伦布二度来航才真正发轫。当他重返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多米尼加两国所在之岛屿),带领着17艘船只、1200名人手,还有各式作物种子、
8、切枝初期栽种成果便令人大受鼓舞。”下列项中,属于哥伦布能带去的“作物”是()A.马铃薯B.辣椒C.小麦D.玉米【解析】选C。哥伦布由欧洲带入美洲的作物是小麦,故选C。马铃薯、辣椒和玉米是由美洲传入欧洲的作物,排除A、B、D。2.(2024全国新课标T31)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解析】选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加大了东方与
9、西方的交流,金银等贵金属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快,货币的作用日益增强,资本主义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因此答案选D;“地圆说”在16世纪以前就已经形成,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A排除;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B排除;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陆路贸易的发展,C排除。3.(2023湖北选择考T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解析】选D。人们在原始的自然条
10、件下,使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这一时期木石工具仍在广泛使用,耒耜和锄钁是当时的主要农具,“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故选D。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排除A;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最为主要的工具是石头工具和草绳木叉等,而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排除B;“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不一致,排除C。单元形成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一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00(100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兰州高二检测)有研究表明,浙江河姆渡遗址中猪已经是人工饲养的产物了,水牛此时也已被
11、驯化。这表明()A.原始畜牧业已出现B.社会出现阶级分化C.原始生活物资充足D.畜牧业是独立部门【解析】选A。由材料中“人工饲养”“已被驯化”可知,原始畜牧业已出现,故选A。材料不能说明社会出现阶级分化,排除B;据材料无法得出“原始生活物资充足”的结论,排除C;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畜牧业是独立部门”的结论,排除D。【补偿训练】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A.农业的出现B.小农经济的产生C.手工业的产生D.火的使用【解析】选A。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故选A,B、C、D排除。2.下列考古发现的两幅图片,对其解
12、读正确的是()A.都采用奴隶集体劳动耕作方式B.都体现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C.可用于研究古代世界食物生产D.古埃及农业受到东汉的影响【解析】选C。东汉牛耕反映了农业生产情况,古埃及人放牧反映了畜牧业的发展,二者可用于研究古代世界的食物生产,故选C。A不符合东汉,排除;B不符合古埃及,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古埃及农业受到东汉的影响,排除D。3.(2024株洲高二检测)雅典城邦多山,不适合种植谷物,因此农民种植葡萄和橄榄,出口葡萄酒、橄榄油,进口谷物。公元前590年前后,雅典曾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和规划橄榄的种植,但规定不得因此破坏邻人的土地。依据以上材料,雅典农业发展的特点是()A.土地属于城邦公民公有
13、B.受到重商主义政策打击C.形成精耕细作生产模式D.具有较高的商品化程度【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受限于自然地理环境,古代希腊种植经济作物并出口,进口粮食,政府也鼓励种植经济作物,由此可知雅典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商品化程度,故选D。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土地的所有权,排除A;当时雅典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非重商主义政策,排除B;希腊没有发展起来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排除C。4.公元前9 000年,在今天的伊拉克北部地区,人们已开始种植麦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等;中国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植马铃薯、玉米、番茄等。这反映出()A.食物生产的多元化B.原始人类定居生活
14、C.人们食物种类丰富D.欧洲农业较为落后【解析】选A。西亚地区种植小麦、大麦,中国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植马铃薯、玉米、番茄等,反映了食物生产的多元化,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排除B;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食物种类单一,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农业发展的情况,得不出欧洲农业较为落后的结论,排除D。5.(2024洛阳高二检测)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B.农业出现促进生产方式变化C.食
15、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印第安人开始实行村民自治【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成为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某些时候与“权力”联系在一起,体现出食物生产的重要性以及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磨坊的重要性,而非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生产方式变化和村民自治的信息,排除B、D。【补偿训练】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A.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解析】选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便于
16、农业种植,促进了古代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贡献,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说法错误,排除。6.在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随葬品达58件之多,有的墓甚至还有一支象牙。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B.氏族内部分化,有了富人和穷人C.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解析】选C。题干信息表明,不同的墓随葬品有较大的差异,这充分证明当时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故选C。A、B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材料只能体现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17、,但未体现是否已经产生国家,排除D。7.下图为某一农作物物种传播路线示意图,该物种可能是()A.水稻B.咖啡C.马铃薯D.葡萄【解析】选C。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故选C。亚洲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排除A;咖啡原产于非洲,排除B;葡萄是欧亚大陆作物,新航路开辟后传入美洲,排除D。8.阅读清朝康熙至咸丰时期的人口与土地数据。促进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美洲作物的引入B.疆域的扩大C.耕作方式的变革D.外人的来华【解析】选A。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中
18、国人口和土地均有所增长,这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有关。这些作物的引入和推广,使得耕地数量和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生产数量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故选A。当时我国疆域并未明显扩大,排除B;当时中国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排除C;外人的来华是次要原因,排除D。9.(2024洛阳高二检测)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A.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B.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
19、传统D.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推动小麦的传播,可见殖民扩张推动了物种的交流和传播,故选D。材料体现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并非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排除A;材料未体现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排除B;“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补偿训练】17世纪荷兰人达珀宣称,黄金海岸的玉米极丰,“生长极茂。他们把玉米拿来烘烤”。高大的绿色玉米茎,往南一路可见,直到刚果与安哥拉海岸。这可说明()A.非洲在全球物种交换中受益B.欧洲对非洲经济侵略的加剧C.美洲原有社会发展进程改变D.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解析】选A。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材
20、料“高大的绿色玉米茎,往南一路可见,直到刚果与安哥拉海岸”体现了玉米在非洲大规模种植,说明非洲在全球物种交换中受益,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对非洲的侵略,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而非美洲,排除C;D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10.(2024六安高二检测)1750年至1850年期间,小麦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说明食物物种交流()A.改变欧洲的饮食结构B.引发社会阶层的变动C.扩大大陆间交流领域D.促进欧洲人口的增长【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小麦传入欧洲后被广泛种植,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故选A。材料与阶层变化、大陆间交流扩大无关,
21、排除B、C;材料未体现人口是否有所增长,排除D。【补偿训练】1.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物在欧洲推广,明朝万历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被引入中国,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B.寻求食物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C.美洲作物成为全球主导食物D.物种交流影响人们生活【解析】选D。据材料内容可知,美洲的番茄、马铃薯在亚欧大陆种植,亚洲的水稻在美洲种植,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影响人们生活,故选D。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A;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不包括寻求食物,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出美洲作物在全球食物中的占比,无法得出美洲作物成为全球
22、主导食物的结论,排除C。2.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A.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B.美洲处于主导地位C.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解析】选C。材料中“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指的是原产美洲的玉米等新物种传入欧洲产生了积极影响;材料中“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指的是原产欧亚的甘蔗等作物传入美洲产生了消极影响。据此可知,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故选C。使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美洲在近代物种交换中的地位,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