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787065
  • 上传时间:2024-08-19
  • 格式:PPTX
  • 页数:92
  • 大小:1.3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经济与社会生活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第一 单元 提升 复习 课件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统编版统编版高中历史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选择性必修2 2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与社会生活思维导思维导图图 时空构时空构建建 主题概主题概览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和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线索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人类最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伴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2)食物生产的多元化: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希腊和罗马、美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物生产模式。(3)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2、,女子退居从属地位。伴随着生产力发展,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应运而生。线索2: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美洲物种的外传: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传入欧洲、亚洲和非洲。(2)其他物种在美洲的推广:欧亚的小麦、大麦、水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黄瓜、豌豆、甘蔗等传入美洲。(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积极性: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习惯;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消极性:带来水土流失等消极影响线 索 3: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农业现代化逐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

    3、大型化、集约化。(2)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食物的储备技术逐步趋向自动化、智能化,冷链物流迅速发展。(3)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社会问题,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答案速填:采集渔猎尼罗河流域男女地位的变化马铃薯水稻畜牧业生产粮食安全主题整主题整合合 远古时期,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物质文化运动,人类逐步进入文明社会;进入近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科学技术的革命推动了食物生产和食物储备的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粮食安全创造条件。围绕“古今中外的食

    4、物生产、储备和食物物种交流”这一主题,完成以下问题。主题一食物生产和食物储备任务驱动1古代世界食物生产明显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形成以亚非文明为代表的灌溉农业、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和以阿兹特克人为代表的美洲文明。古代世界食物生产多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下列表格内容。深度思考项目亚非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农作物_ _畜牧业_土地所有_农业生产 _生产模式 _大麦、小麦、粟、水稻葡萄、橄榄玉米、甘薯、马铃薯山羊、绵羊、牛王室、神庙和贵族拥有土地(私有)公民拥有土地贵族私有、公社公有土地和私人份地合伙经营、出租经营使用奴隶劳动以家庭为单位小农经营集体经营任务驱动2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

    5、行,科学技术在食物生产中的作用逐步加强,食物生产的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完善下列表格内容。深度思考项目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产方式_生产经验_经营模式_经济形态_生产模式_采用手工劳动方式机械化生产传统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集约化的现代工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放式的商品经济精耕细作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任务驱动3食物生产、储备技术的进步,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食品生产和加工新技术的推广,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食物储备技术和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进步的主要史实有哪些。深度思考(1)

    6、食物储备技术古代:(史实)_20世纪:(史实)_21世纪:(史实)_利用陶器、地窖和粮仓储存粮食。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70年代中国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粮食储备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2)食品加工储存技术古代:(史实)_。现代:(史实)_。当代:(史实)_。利用腌制或风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利用冰延长食品保藏期20世纪20年代,冰箱等储藏工具出现,冷冻食品及加工工业的发展,食品储存技术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业发展,食品储存和流通更加方便主题二食物物种的交流任务驱动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丰富了食物的种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结合所学思考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食物物种

    7、交流的主要史实有哪些。深度思考时间史实新航路开辟前_新航路开辟后(1)美洲物种外传:_(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_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传入欧洲;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棉花传入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物种传入欧洲,并由欧洲传入亚洲和非洲大麦、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和黄瓜、豌豆等蔬菜类作物以及经济类作物传入美洲。马、牛、羊、猪和鸡等畜禽也由欧洲移民带入美洲真题体真题体验验 1.(2024浙江1月选考T10)有学者指出:“欧洲作物在美洲的一页农艺史,是在哥伦布二度来航才真正发轫。当他重返伊斯帕尼奥拉(今海地、多米尼加两国所在之岛屿),带领着17艘船只、1200名人手,还有各式作物种子、

    8、切枝初期栽种成果便令人大受鼓舞。”下列项中,属于哥伦布能带去的“作物”是()A.马铃薯B.辣椒C.小麦D.玉米【解析】选C。哥伦布由欧洲带入美洲的作物是小麦,故选C。马铃薯、辣椒和玉米是由美洲传入欧洲的作物,排除A、B、D。2.(2024全国新课标T31)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解析】选D。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加大了东方与

    9、西方的交流,金银等贵金属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加快,货币的作用日益增强,资本主义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因此答案选D;“地圆说”在16世纪以前就已经形成,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A排除;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B排除;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陆路贸易的发展,C排除。3.(2023湖北选择考T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解析】选D。人们在原始的自然条

    10、件下,使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这一时期木石工具仍在广泛使用,耒耜和锄钁是当时的主要农具,“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故选D。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排除A;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最为主要的工具是石头工具和草绳木叉等,而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排除B;“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不一致,排除C。单元形成性评价单元形成性评价(一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00(100分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兰州高二检测)有研究表明,浙江河姆渡遗址中猪已经是人工饲养的产物了,水牛此时也已被

    11、驯化。这表明()A.原始畜牧业已出现B.社会出现阶级分化C.原始生活物资充足D.畜牧业是独立部门【解析】选A。由材料中“人工饲养”“已被驯化”可知,原始畜牧业已出现,故选A。材料不能说明社会出现阶级分化,排除B;据材料无法得出“原始生活物资充足”的结论,排除C;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畜牧业是独立部门”的结论,排除D。【补偿训练】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A.农业的出现B.小农经济的产生C.手工业的产生D.火的使用【解析】选A。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故选A,B、C、D排除。2.下列考古发现的两幅图片,对其解

    12、读正确的是()A.都采用奴隶集体劳动耕作方式B.都体现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C.可用于研究古代世界食物生产D.古埃及农业受到东汉的影响【解析】选C。东汉牛耕反映了农业生产情况,古埃及人放牧反映了畜牧业的发展,二者可用于研究古代世界的食物生产,故选C。A不符合东汉,排除;B不符合古埃及,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古埃及农业受到东汉的影响,排除D。3.(2024株洲高二检测)雅典城邦多山,不适合种植谷物,因此农民种植葡萄和橄榄,出口葡萄酒、橄榄油,进口谷物。公元前590年前后,雅典曾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和规划橄榄的种植,但规定不得因此破坏邻人的土地。依据以上材料,雅典农业发展的特点是()A.土地属于城邦公民公有

    13、B.受到重商主义政策打击C.形成精耕细作生产模式D.具有较高的商品化程度【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受限于自然地理环境,古代希腊种植经济作物并出口,进口粮食,政府也鼓励种植经济作物,由此可知雅典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商品化程度,故选D。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土地的所有权,排除A;当时雅典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而非重商主义政策,排除B;希腊没有发展起来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排除C。4.公元前9 000年,在今天的伊拉克北部地区,人们已开始种植麦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等;中国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植马铃薯、玉米、番茄等。这反映出()A.食物生产的多元化B.原始人类定居生活

    14、C.人们食物种类丰富D.欧洲农业较为落后【解析】选A。西亚地区种植小麦、大麦,中国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植马铃薯、玉米、番茄等,反映了食物生产的多元化,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原始人类过定居生活,排除B;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食物种类单一,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农业发展的情况,得不出欧洲农业较为落后的结论,排除D。5.(2024洛阳高二检测)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B.农业出现促进生产方式变化C.食

    15、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印第安人开始实行村民自治【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成为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某些时候与“权力”联系在一起,体现出食物生产的重要性以及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磨坊的重要性,而非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生产方式变化和村民自治的信息,排除B、D。【补偿训练】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A.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解析】选A。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便于

    16、农业种植,促进了古代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贡献,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说法错误,排除。6.在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随葬品达58件之多,有的墓甚至还有一支象牙。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B.氏族内部分化,有了富人和穷人C.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解析】选C。题干信息表明,不同的墓随葬品有较大的差异,这充分证明当时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故选C。A、B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本质,排除;材料只能体现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17、,但未体现是否已经产生国家,排除D。7.下图为某一农作物物种传播路线示意图,该物种可能是()A.水稻B.咖啡C.马铃薯D.葡萄【解析】选C。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故选C。亚洲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排除A;咖啡原产于非洲,排除B;葡萄是欧亚大陆作物,新航路开辟后传入美洲,排除D。8.阅读清朝康熙至咸丰时期的人口与土地数据。促进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A.美洲作物的引入B.疆域的扩大C.耕作方式的变革D.外人的来华【解析】选A。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中

    18、国人口和土地均有所增长,这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有关。这些作物的引入和推广,使得耕地数量和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生产数量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故选A。当时我国疆域并未明显扩大,排除B;当时中国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排除C;外人的来华是次要原因,排除D。9.(2024洛阳高二检测)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A.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B.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

    19、传统D.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推动小麦的传播,可见殖民扩张推动了物种的交流和传播,故选D。材料体现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并非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排除A;材料未体现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排除B;“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补偿训练】17世纪荷兰人达珀宣称,黄金海岸的玉米极丰,“生长极茂。他们把玉米拿来烘烤”。高大的绿色玉米茎,往南一路可见,直到刚果与安哥拉海岸。这可说明()A.非洲在全球物种交换中受益B.欧洲对非洲经济侵略的加剧C.美洲原有社会发展进程改变D.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解析】选A。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材

    20、料“高大的绿色玉米茎,往南一路可见,直到刚果与安哥拉海岸”体现了玉米在非洲大规模种植,说明非洲在全球物种交换中受益,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对非洲的侵略,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非洲而非美洲,排除C;D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10.(2024六安高二检测)1750年至1850年期间,小麦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说明食物物种交流()A.改变欧洲的饮食结构B.引发社会阶层的变动C.扩大大陆间交流领域D.促进欧洲人口的增长【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小麦传入欧洲后被广泛种植,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故选A。材料与阶层变化、大陆间交流扩大无关,

    21、排除B、C;材料未体现人口是否有所增长,排除D。【补偿训练】1.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物在欧洲推广,明朝万历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被引入中国,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B.寻求食物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C.美洲作物成为全球主导食物D.物种交流影响人们生活【解析】选D。据材料内容可知,美洲的番茄、马铃薯在亚欧大陆种植,亚洲的水稻在美洲种植,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影响人们生活,故选D。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A;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不包括寻求食物,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出美洲作物在全球食物中的占比,无法得出美洲作物成为全球

    22、主导食物的结论,排除C。2.汤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一书中称:“如果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那么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A.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B.美洲处于主导地位C.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解析】选C。材料中“哥伦布东行所带的玉米是上帝的赐福”指的是原产美洲的玉米等新物种传入欧洲产生了积极影响;材料中“他西行所带的甘蔗便是个诅咒”指的是原产欧亚的甘蔗等作物传入美洲产生了消极影响。据此可知,作者认为近代物种交换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故选C。使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的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美洲在近代物种交换中的地位,排

    23、除B;鲜明的时代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11.(2024洛阳高二检测)清中叶“各省流民开发山区,种植玉米,采伐林木到处留下一片片的秃岭一遭雨水冲刷,便泥沙俱下”。这说明()A.新物种引种破坏生态环境B.殖民扩张造成了经济混乱C.新航路开辟推动物种传播D.明清时土地资源极其有限【解析】选A。据材料“种植玉米,采伐林木”“到处留下一片片的秃岭”“泥沙俱下”说明新物种的引种破坏了生态环境,故选A。材料并非强调殖民扩张和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C;材料主旨是新物种玉米在中国的引种破坏了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多少无关,排除D。【补偿训练】新航路开辟之后,旧大陆的马、牛、猪等家畜出现在新大陆,由于缺少天敌以

    24、及条件适宜,草场的自然生长根本赶不上这些牲畜的生长与繁殖速度。玉米在中国传播,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因肆意种植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据此可知,食物物种交流()A.改变世界自然环境状态B.造成了世界人口的衰减C.开阔人类认识世界视野D.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解析】选A。从材料中可知,牲畜的过快增长破坏了新大陆的自然环境,而玉米在中国的大面积种植造成中国的水土流失,故选A。高产农作物的传播,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排除B;开阔人类的视野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深化点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食物物种开始大交流、大传播,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极大

    25、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品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伴随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各种疾病开始传播,造成美洲大量原住民的死亡。12.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下列关于设施农业说法正确的是()A.以高科技为基础B.对环境依赖较大C.发端于工业革命D.已实现全国普及【解析】选A。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故选A。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排除B;设施农业利用人工技术手段和辅助措施,以高科技为基础,并非发端于工业革命,排除C;“已实现全国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13.(2024邢台高二检测)下图为20152020年我国农

    26、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重视了农业科技的创新B.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C.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提高D.农业生产方式领先世界【解析】选C。据图片可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15年的63.82%开始一直增长,到2020年达到71.00%,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故选C。材料未涉及农业科技的创新,排除A;“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的说法夸大化,排除B;当今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尚未领先世界,排除D。【补偿训练】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图,该趋势()A.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B.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C.

    27、为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D.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解析】选B。据题干可知改革开放后小型拖拉机的保有量呈现上升趋势,小型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密切相关,这种情况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故选B。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方针,与题干无关,排除A;农村小型拖拉机的保有量和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关系,排除C;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市场调节无关,排除D。拓展延伸世界食物生产面临的挑战(1)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发展中国家还有几亿人,发达国家还有几千万人在长期挨饿。(2)农业可持续性减弱

    28、:如水资源短缺、农产品污染、农产品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趋严重。14.下表是英国普通工人食物消费状况变化的统计,其中能体现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是()A.食物生产的现代化B.食物储备的现代化C.食品安全的现代化D.耕作技术的现代化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食物很少有肉类,以马铃薯为主,水果消费很少马铃薯减少,家庭蔬菜量增加香蕉消费普及,罐头、冷冻肉大量增加【解析】选B。工业革命以来,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促使人们的食物消费种类发生变化,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出食物的生产过程,排除A;食品安全问题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显示的是食物消费情况而不是耕作技术情况,排除D。15.工业化

    29、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汉堡包、热狗、三明治、美式炸鸡、意大利面等快餐在世界各地开始流行起来。这一现象说明了()A.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均衡C.饮食方式变化迎合时代发展D.食品安全迎来全新挑战【解析】选C。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变快,因此汉堡包等快餐开始流行起来,反映了饮食方式变化迎合时代发展,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消费观念的变化,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营养结构的均衡,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时代变化影响了饮食方式,与食品安全无关,排除D。1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安全、口感好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是每

    30、一位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据此可知,我国()A.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B.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C.尝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D.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解析】选B。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食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不仅要满足温饱,还要安全、口感好、营养丰富,故选B。材料不能说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国家尝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排除C;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结论,排除D。【补偿训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有关部门要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基本要求,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据此可知()A.中国

    31、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尤其突出B.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C.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得到显著提高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重视【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国家通过新修订的条例,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的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使得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故选B。材料未体现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出,排除A;材料未涉及食品安全国际标准,排除C;D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编自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时期饮食特色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秦汉

    32、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材料二史料内容史料来源“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菽次之。”道光年间陕西留坝厅志“洋芋(即马铃薯),此种不知所自来。山多种之,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道光九年(1829)宁陕厅志史料内容史料来源“包谷、洋芋、红薯三种古书不载。乾嘉以来,渐产此物,然犹有高低土宜之异。今则

    33、栽种遍野,农民之食,全恃此矣。”光绪十九年(1893)四川奉节县志“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湖州府志番薯“扑地缠生,一茎蔓延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番薯所需“未半于农功,丰登自倍于百谷”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饮食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10分)(2)指出材料一、二为我们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哪些视角。(4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登上国人餐桌,

    34、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和材料二“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洋芋(即马铃薯)山民藉以济饥者甚众”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第(2)题,据材料一“北麦南稻”和材料二中的玉米、马铃薯等外来高产农作物分析其视角;据材料一“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和材料二“包谷、洋芋农民之食”分析其视角;据材料二“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兴种番薯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分析其视角;据材料二“一亩种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分析其视

    35、角。答案:(1)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结构,反映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时期,饮食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体现实行科举制及经济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明清时期,外来作物成为主食,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特色。(2)农作物品种结构;耕地面积;劳动力;粮食产量;饮食。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研学小组在进行教材“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这一课时学习时,设计了一组问题清单,开展主题学

    36、习。结合如表“问题清单”和所学知识,以“美洲作物的外传”为主题,选一物种,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相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问题清单问题1:物种交流发生的背景是什么?问题2:哪些动因加速了物种交流?问题3:物种传播的范围有多广?问题4:物种传播的途径主要是什么?问题5:物种交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问题6:物种交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种物种,围绕传播的背景、传播的途径及其影响展开叙述即可。答案: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的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大规模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开始。玉米原产于美洲,由西班牙人带到欧洲,后传播到亚

    37、洲、非洲等其他洲。它的传播丰富了粮食种类,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玉米的传入促进了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增长,促进农耕经济的繁荣。19.(12分)(2024南京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6-1865年,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 119英亩。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在国民总收入中,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 550万镑增至11 880万镑。19世纪50年代中叶,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

    38、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英国的粮食和肉类当时基本上自给有余。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农业由繁盛转入长期而深刻的危机之中。当时世界市场上出现了有极大竞争优势的外国产品,如美国产品。英国奉行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的政策,使农业急剧衰退,粮食生产滑坡,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只好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粮食的进口。摘编自汪建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农业之盛衰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

    39、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农业“繁

    40、盛”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6分)(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表现,据材料一“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 119英亩”“在国民总收入中,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 550万镑增至11 880万镑”“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等信息进行概括。第二问原因,据材料一“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题第一问特

    41、点,据材料二“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等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认识,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本质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农业收入增加;粮食和牲畜产量高。原因:经营农业观念的更新;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近代科技的发展;海外市场扩大。

    42、(2)特点:农业转型因时因势;注重立法与制度保障;农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认识: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农业发展要注重科技创新;农业政策的实施应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20.(14分)(2024重庆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

    43、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掺和沙土售卖者,“杖八十”。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材料二当前总的看,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和苗头已经出现近几年耕地大量被占,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有利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2003年10月国务院还专门召开了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明确了确保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重大政策措施第一,兼顾保障粮食

    44、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目标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三,守住耕地、依靠科技、改善条件,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第四,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第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摘编自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粮食安全政策制定的意义。(8分)【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

    45、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目的:根据材料一信息“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题因素:根据材料“近几年耕地大量被占,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意义:根据材料二信息“确保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重大政策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答案:(1)特点:将食品安全与人伦天理相结合;统治者高度重视;以法律强制力严格规范;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目的:规范市场秩序,稳固统治。(2)主要因素:自然资源制约性(耕地减少);粮食生产利益下降;缺乏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粮食刚性需求增长;国际农业竞争。意义: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加快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稳定农村社会,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粮食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单元提升复习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787065.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教学设计.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15课全册教案.docx
  •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教学设计(第13、14课).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