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导学案部编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七单元导学案部编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doc》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单元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 单元 导学案 年级 上册 语文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19 雾在哪里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雾在哪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 依据这个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完成活动卡,以确 保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里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创新表达,说出雾在自己心中是什么样的,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本课的教学注重识字,启发学生多样识记生字,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识字 规律和理解字义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8 个
2、生字;正确读写“无论、房屋、岸边、散步、消失”等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 语言。(重点) 3.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样的情景。要养成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难点)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制作本课生字字卡。(学生) 2.了解雾的相关资料。(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出示图片, 质疑导入(用 时:3 分钟) 1.出示有雾的情境图片, 请学生 说一说这是什么天气
3、现象。 2.出示生字卡片“雾”,引导学 生识记。 3.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这种 天气现象就是雾。 2.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想办法记 住“雾”。(换一换:“雷”的“田” 换成“务”。) 3.齐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带 着问题进入新课。 1.读课题,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说一说自己最想知道什么。 2.注意梳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 的问题。 二、读文识字, 合作交流(用 时:15 分钟) 1.教师范读。 2.组织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3.课件出示自学生字的要求, 组 织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自学要求:拼一拼,记一记,考 一考。 4.开展小组识字擂台赛。 课件出示游
4、戏 “送小青蛙回家” 。 每片荷叶上都有生字, 正确读出 该荷叶上的字就可以把小青蛙 送回家。 5.“我说你找”游戏。教师说出 生字,请学生快速举起字卡。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自然段 序号,圈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小组长领学,出示生字卡,组内 成员一起拼一拼。 (2)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用 的是什么方法,然后给生字组词。 (3)组长出示生字卡考一考小组成 员生字掌握的情况。 4.参加小组识字擂台赛。小组成员 轮流读荷叶上的字,生字读正确最 多的小组为获胜组。 5.听老师说生字,快速从字卡中
5、找 到相应的字,大声读出生字的字音。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时,教师 要讲清自学要求。根据班级的 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可 以请一个小组做示范。 2.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 可以相机总结小组合作情况, 对于合作较好的小组给予表 扬,在识字游戏中,相机指导 个别生字的读音:“梁”是三 拼音节的字,“甚、至”都是 翘舌音的字,“散”是平舌音 的字。 三、再读课文, 重点点拨(用 时:10 分钟)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 引导学生 识记生字“淘、顽”,积累词语 “又淘气又顽皮” , 扩展 “又_ 又_”结构的词语。 2.指名读第 2、3 自然段,学习 生字“论”。出示顿号,认识顿 号,引导学生
6、观察顿号的形状, 指导朗读时注意的地方。 3.读第4自然段, 学习生字 “暗” 。 出示对比图, 引导学生感受 “明” “暗”的区别。 4.指名读第 5、6 自然段,学习 相关内容。 (1)识记生字,重点点拨:岸、 街、切、梁、屋、甚、至。 (2)出示“海岸、桥梁”的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句子:“房屋、街道、 树木、桥梁都看不见了。” 教师范读,指名读。 5.学习第 7、8 自然段,识读生 字。 (1)指名读第 7、8 自然段,请其 他学生评议。 (2)指导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学习生字“躲”。 6.组织学习第 9 自然段。 (1)请学生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 话,指导读好第 1
7、句话。 (2)字理识字:“散”和“步”。 出示“步”的字理图,启发学生 观察、发现,甲骨文、金文的步 字,像一前一后两个脚趾的形 状, 表示一左一右两足交替前行 的意思。 7.合作读第 10 自然段。 1.读第 1 自然段。 (1)识记生字“淘、顽”。(换一换: 淘萄。加一加:元页顽。) (2)说几个“又_又_”这样的 词语。 2.读第 2、3 自然段。 (1)用多种方法识记“论”。 形声字识记:“论”左表形,表示 与语言有关,右表声。组词:无论, 讨论。 (2)观察顿号,长得就像小芝麻,在 朗读时,停顿的时间比逗号稍短。 3.读第 4 自然段,注意“躲藏”的 发音。识记生字“暗”。(猜谜语识
8、 记:明中月隐身,只有音相伴。) 4.学习 5、6 自然段。 (1)找出第 6 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 想办法识记。(加一加:山厂干 岸; 顺口溜识: 两土穿于行之间。 ) (2)看图片,弄清“海岸”“桥梁” 的意思。 (3)先自由读这个句子,然后听老师 读,注意顿号的停顿,声调的高低 和语气的轻重。可以把“甚至、一 切、什么”恰当地重读。 5.练习读第 7、8 自然段。 (1)读第 7、8 自然段,认真倾听别 人朗读,提出合理的建议。 (2)想一想,雾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话,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 6.学习第 9 自然段。 (1)一边读一边思考,这段话由两句 话构成。第 1 句较长,朗读时注
9、意 高低变化。 (2)找一找第 9 自然段的生字,想办 法进行识记。 散:换一换,放散。 步:猜谜语识记,正少都缺一笔, 行走从这开始。 做动作:请一名同学做散步的动作。 7.师生合作分句读第 10 自然段,注 意要正确读出问句的语气。 1.在拓展“又_又_”这 样的词语时,告诉学生不能填 反义词。因为需要填写的词语 是形容一个事物的,一个事物 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的特性。 2.对于顿号的认识,学生只要 了解其名称,知道朗读时停顿 的时间较逗号稍短就可以,顿 号的用法不用涉及太多。 3.在指导第 6 自然段的重点句 朗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 停顿,语调的高低变化。同时 注意“甚至、藏、什么”的
10、读 音。 4.在指导朗读第 7、8 自然段 时, 可以请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你现在 就是雾,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 藏的东西了,你会怎么想呢? 5.指导朗读第 9 自然段的第 1 句话时,引导学生注意语调的 高低变化,必要时教师可做示 范。 四、练习巩固, 指导书写(用 1.指导写独体字。 (1)出示生字:久、于。请学生 1.写好独体字。 (1)仔细观察“于、久”笔画所占的 1.分类指导后,教师要适当进 行总结。 时:10 分钟) 观察这些生字重要笔画所占的 位置。 (2)教师讲解要领。 (3)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 视。 2.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11、。 (1)课件出示“论、散、切”, 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安排特点。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领。 “论”左窄右宽,“散”左右等 宽。 (3)巡视学生书写情况,相机指 导。 3.指导评议, 投影展示写得好的 字。 位置,把握好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掌握重要笔画的位置。(“于” 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久”的横 撇与捺在甩出笔锋处要相平。) (3)认真看老师示范,跟随老师书 空。 (4)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2.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左右 结构的字。 (1)观察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 格中的占位特点。 (2)认真看示范,掌握书写要领。 (3)描红、练习书写。 3.看一看其他小伙伴写的字。 (1)
12、同桌互相评一评。 (2)推选写得好的字,全班展示。 (3)说一说其他同学的字写得好在 哪儿,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去学习。 强调独体字要关注重要笔画所 在的位置, 字的重心不要写偏。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避让原 则, 左右部件宽窄安排要合理, 两个部件要写得紧凑一些,避 免把字写散。 2.指导书写时,强调“散”的 写法: 第五笔是竖,第八笔 横不要封口,右边是“攵”, 不是“夂”。 3.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强调注 意“三个一”。 五、小结收获, 布置作业(用 时:2 分钟)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1.说一说在本节课中自己都学到了 什么。 2.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家长听。
13、 强调朗读时注意的地方:顿号 的停顿,语气的高低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特点, 引入新课(用 时:2 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 请学生说一说 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设置疑问: 为什么说雾是一个 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1.回忆第一课时的学习,可以感受 到“雾”是一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 子。 2.带着疑问再一次走进课文。 注意抓住关键词“又淘气又顽 皮” 这个切入点引入新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 感悟特点(用 时:20 分钟) 1.指名读课文, 思考开课时提出 的问题。 2.指名汇报自己对问题的解决。 3.指导学生自学。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找一
14、找,画一画相关句子,雾 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藏起来之后 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完成活动 卡。 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 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汇报。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 导。 4.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 拨。 (1)出示课文的重点句子:“雾 1.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前 提出的问题。 2.说一说为什么雾是一个又淘气又 顽皮的孩子。(雾喜欢把东西藏起 来。) 3.围绕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1)明确自学提示的要求。 (2)自由读课文,画一画相关的句 子,并且完成活动卡。结合活动卡 的内容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可以根 据他人的发言适当地修改、补充活 动卡。 4.小组中推荐出一个代表汇报其中
15、的一个方面。先说一说雾把什么藏 起来了,再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藏 起来之后的景色是怎样的。 1.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可引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 汇报。 2.学生在汇报时,引导学生表 达有序,必要时可先出示雾把 大海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描写做 示范。 3.在请学生表达自己眼中的雾 是什么时,可以结合教学实际 请学生说一说原因。如“雾是 一个捣蛋鬼。因为雾总是喜欢 藏东西,有时会让人们很着 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 船只, 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 了。” 指名读, 引导学生总结回答问题 的方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子。 “雾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 起来。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 的
16、太阳,都看不见了。” 指导学生理解“霎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重点句 子: “雾把海岸藏了起来什 么都看不见了。”引导学生说一 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思考:“雾”又把 谁藏起来了,结果怎么样?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不久, 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都露 出来了。” 指导学生发现句子规律。 5.出示课文相关的几幅图片, 组 织学生进行复述课文。(雾渐渐 遮挡了大海、天空和太阳、海岸 及城市、行人、小黑猫等。) 6.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第一句。 7.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说一 说在自己的眼里雾是什么。 (1)找出描写雾把大海藏起来后的 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 感受。 在汇报相关内容时
17、,可以仿照这个 句子进行汇报:“雾把_藏起 来。无论是_,还是 _都看不见了。” (2)仿照刚才的句子,汇报雾把天空 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后的景色。理 解“霎时”的意思,用“霎时”造 句子。 (3)找到雾把海岸藏起来之后的景 色的句子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雾来到海岸时,海岸发生的变化。 (4)学习雾把自己藏起来之后的景 色。 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相关的句子。 读句子, 发现句子中用了 4 个 “连 同”。 反复读这个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5.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复述相关 内容。说一说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怎么样? 6.齐读第一句:从前有一片雾,他 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7.根据
18、自己的观察,结合雾的特点 发挥合理想象,来说明雾是什么。 (魔术师、小捣蛋鬼) 急。”只要想象合理即可。但 是,教师要恰当引导,从天真、 调皮的角度来说明雾的特点。 三、资料补充, 拓展延伸(用 时:6 分钟) 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 关于雾的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雾的资料。 3.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进 行表达: 雾还有可能把什么藏起 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怎样 的。 1.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于雾的资料 进行汇报,尽量用自己的话去说。 2.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相关的知 识。 3.回想自己生活中见到的有雾时的 情景,仿照课文的句子进行表达。 (雾把马路藏了起来,把学校藏了起 来) 教师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