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纯答案用卷.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三历史月考-纯答案用卷.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月考 答案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共 5 页 高三历史月考高三历史月考 答案和解析 【答案】【答案】 1. D 2. C 3. B 4. A 5. B 6. D 7. C 8. D 9. B 10. D 11. D 12. B 13. D 14. B 15. A 16. B 17. A 18. C 19. C 20. C 21. C 22. B 23. D 24. B 25. 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 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 26. 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 设置混乱(郡县过多)。 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
2、并州县。 27. 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 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 26.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然后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50年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的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正常化、90年代的多边外交等 政策可以提炼出一个论点: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后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加以论 述。要求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以来能证明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史实列举处理,要求史论结合,有 理有据。 故答案为: 主题: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
3、贡献。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面临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包围,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周恩来总理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 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
4、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反对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 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非正式会议,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 27. (1) 因素: 帝国思维 (或答霸权主义思想) ; 英美特殊关系; 岛国思维 (或答“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 ; 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或答“英国对国家主权的 珍视”)。 (2
5、) 影响:对英国的影响:让英国共享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利益;增大了英国的经济风险;威胁英国 的国家主权。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 重要阻力。 【解析】【解析】 1.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 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 分配,故 D正确。 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 A。 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 B。 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
6、经趋向成熟,排除 C。 故选:D。 2. A明朝只是刚开始设置了丞相,后来就废除了,这一点和唐宋时期有很大差别。 B唐朝和宋朝没有内阁制度。 C从唐朝开始就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其中的六部机构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 D刺史在宋朝以后基本上就被废除了。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3.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 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 B 正确。 国家政
7、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 A错误。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 C错误。 “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 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中国古代宗法教化的作用去理解 古代乡村基本自治的原因。 第 2 页,共 5 页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地方自治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4. A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内阁首府张居正多次限制了神宗使用金钱,反映出当时内阁权力对皇权有一 定程度的制约,能够体现出当时内阁权力比
8、较大。 B材料只是反映出在财政方面对皇帝的制约,并不能充分说明皇权受到严重的制约。 C材料看不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D材料并没有反映出明神宗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5. 清代族谱纂修的主要内容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理念,故 B正 确; 科举制、士族家庭、社会结构在材料未涉及,故 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宗法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
9、效国家”。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6. A材料涉及到的是司法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朝贡贸易体制方面的问题。 B材料体现不出闭关锁国政策被抛弃。 C材料并没有反映出放弃天朝上国的幻想。 D从材料可以看出涉及到治外法权的条款,让外国人自己管理自己,要减轻中国政府的管理任务,并且 显示出中国政府的宽宏大量,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懵懂无知。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 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产生的影响, 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
10、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7. 题干说到中国近代发展海军主要是局限于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能抵制,西方侵略的程度和频度决定了海 军的发展程度,故 C正确,排除 AB。 依据材料“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等可知 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 置有一定难度,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总体难度适中。 8. A国民革命运动在 1927 年的 7 月份已经彻底失败了。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应该是在 1927 年的 8月
11、 1 日南昌起义的时候就开始了。 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要在农村建立政权,而不是要在城市举行暴动。 D 从材料可以看出是当时中共领导农民队伍进行暴动建立农村政权的表现。 是要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求学生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探索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探索中国民族革命道路的表现,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材料的能力。 9. 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中国古代的英雄人物进行广泛宣传,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提 高群众的抗战意识,B正确;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就已经开始萌发,A排除; 材料与革命理论无关,C排除
12、; D说法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关键信息是“全面抗战爆发”、“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 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体现的是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 强抗战意识。 10. A.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故排除; B从图表可知,工人和贫农、中农所占比例占绝大多数,所以不会改变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 C材料中只是反映的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的情况,不能说明建立了联合政府; D县参议员中各阶层都占一定比例,体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的主张,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
13、 线得到落实。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以陕甘宁边区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情况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 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11.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空间限定“北平”。考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 于“北平”。1949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 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 判断 A 错误,A指的是 1954 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 1
14、949年 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 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 B 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 第 3 页,共 5 页 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 C 项,得出 D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 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12. A材料信息看不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B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众肯定了新中国政府在疾病防疫方面的功劳,可以看出新中国得到了民众的认同。 C
15、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政治的特点。 D选项中说全面建立肯定不准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初期经济政策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中国初期政府的政策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特点。 13.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 是 1955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 195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