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三历史月考-纯答案用卷.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 文档编号:778252
  • 上传时间:2020-10-0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9.1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三历史月考-纯答案用卷.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 月考 答案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5 页 高三历史月考高三历史月考 答案和解析 【答案】【答案】 1. D 2. C 3. B 4. A 5. B 6. D 7. C 8. D 9. B 10. D 11. D 12. B 13. D 14. B 15. A 16. B 17. A 18. C 19. C 20. C 21. C 22. B 23. D 24. B 25. 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一后在全 国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 26. 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 设置混乱(郡县过多)。 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

    2、并州县。 27. 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 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 26.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然后加以论述。根据材料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50年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的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正常化、90年代的多边外交等 政策可以提炼出一个论点: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然后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加以论 述。要求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以来能证明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史实列举处理,要求史论结合,有 理有据。 故答案为: 主题: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

    3、贡献。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面临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包围,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周恩来总理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 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

    4、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反对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 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非正式会议,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 27. (1) 因素: 帝国思维 (或答霸权主义思想) ; 英美特殊关系; 岛国思维 (或答“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 ; 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或答“英国对国家主权的 珍视”)。 (2

    5、) 影响:对英国的影响:让英国共享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利益;增大了英国的经济风险;威胁英国 的国家主权。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 重要阻力。 【解析】【解析】 1.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 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 分配,故 D正确。 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 A。 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 B。 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

    6、经趋向成熟,排除 C。 故选:D。 2. A明朝只是刚开始设置了丞相,后来就废除了,这一点和唐宋时期有很大差别。 B唐朝和宋朝没有内阁制度。 C从唐朝开始就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其中的六部机构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 D刺史在宋朝以后基本上就被废除了。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表现,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3.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 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 B 正确。 国家政

    7、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 A错误。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 C错误。 “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 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中国古代宗法教化的作用去理解 古代乡村基本自治的原因。 第 2 页,共 5 页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地方自治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4. A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内阁首府张居正多次限制了神宗使用金钱,反映出当时内阁权力对皇权有一 定程度的制约,能够体现出当时内阁权力比

    8、较大。 B材料只是反映出在财政方面对皇帝的制约,并不能充分说明皇权受到严重的制约。 C材料看不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D材料并没有反映出明神宗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内阁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5. 清代族谱纂修的主要内容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理念,故 B正 确; 科举制、士族家庭、社会结构在材料未涉及,故 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宗法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

    9、效国家”。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6. A材料涉及到的是司法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朝贡贸易体制方面的问题。 B材料体现不出闭关锁国政策被抛弃。 C材料并没有反映出放弃天朝上国的幻想。 D从材料可以看出涉及到治外法权的条款,让外国人自己管理自己,要减轻中国政府的管理任务,并且 显示出中国政府的宽宏大量,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懵懂无知。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 鸦片战争对中国主权产生的影响, 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

    10、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7. 题干说到中国近代发展海军主要是局限于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能抵制,西方侵略的程度和频度决定了海 军的发展程度,故 C正确,排除 AB。 依据材料“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等可知 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 置有一定难度,选项有一定的干扰性,总体难度适中。 8. A国民革命运动在 1927 年的 7 月份已经彻底失败了。 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应该是在 1927 年的 8月

    11、 1 日南昌起义的时候就开始了。 C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是要在农村建立政权,而不是要在城市举行暴动。 D 从材料可以看出是当时中共领导农民队伍进行暴动建立农村政权的表现。 是要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求学生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探索的表现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探索中国民族革命道路的表现,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材料的能力。 9. 材料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中国古代的英雄人物进行广泛宣传,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提 高群众的抗战意识,B正确;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就已经开始萌发,A排除; 材料与革命理论无关,C排除

    12、; D说法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关键信息是“全面抗战爆发”、“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 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材料体现的是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 强抗战意识。 10. A.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故排除; B从图表可知,工人和贫农、中农所占比例占绝大多数,所以不会改变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 C材料中只是反映的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的情况,不能说明建立了联合政府; D县参议员中各阶层都占一定比例,体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日的主张,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

    13、 线得到落实。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以陕甘宁边区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情况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 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11.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空间限定“北平”。考察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 于“北平”。1949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 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 判断 A 错误,A指的是 1954 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 1

    14、949年 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 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 B 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 第 3 页,共 5 页 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 C 项,得出 D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 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12. A材料信息看不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B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众肯定了新中国政府在疾病防疫方面的功劳,可以看出新中国得到了民众的认同。 C

    15、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政治的特点。 D选项中说全面建立肯定不准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初期经济政策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中国初期政府的政策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特点。 13.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 是 1955年,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 1955

    16、年,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 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故 C项错误; 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 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 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

    17、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一国两制”的理 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问题)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1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材料表明公元前 6 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执政官为梭 伦,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按照财产将公民划分成四个等级,通过财产多寡重新分配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故 B项正确;此举并未铲除血缘贵族的基础,故A项错误;雅典直接民主达到顶峰是在伯里克利时期,故C项错误; 梭伦改革协调的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关系,不是贵族与农民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15.

    18、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通过一系列的罗马法学家的继承和发展,使得自然法思想成为罗马法的指导思 想,使得自然法走向成熟。自然法强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具有理性的特点,因此材料中的成熟是指罗 马法律内容相对正义和理性,故 A 项正确。 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 B 项错误。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是一种法律观念,故 C项错误。 此时罗马处于罗马帝国时期,故 D 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自然法的内涵去理解材料中成熟的表现。 本题考查对自然法内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 A英国的光荣革命

    19、并没有推翻君主制度,只是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英国的光荣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 结束了英国君主专制制度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创造 了条件,这是它最大的意义。 C英国并没有在光荣革命以后形成民主共和政体。 D英国光荣革命并没有确定教会和国家的权利谁高谁低。也就不存在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过程特征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背景和过程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 力。 17. 依据材料“美国 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

    20、权”可 以看出 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规定不明确,说明美国三权制衡机制存在局限性,尚未健全,故 A项正 确。 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 联邦制下,联邦政府有实权,故 C 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故 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美国 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 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对美国 1787年宪法及其局限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4 页,共 5 页 18.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

    21、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光荣三日”意即没有发生大 规模流血冲突。 19. 依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强调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得无产阶级得到崭新的武器,还为无产阶级创造了公认 的力量,说明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奠定基础,即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故 C 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而非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故 A 项错误。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故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建立无

    22、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故 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分析得出材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 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使得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及其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20. “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意味着欧洲实力日渐强大,结合题干时间 20世纪 60 年代末可知,这一时期欧共体成立,同时日本逐渐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而欧洲 对美国在大西洋霸权的挑战只是多极化的表现之一,C 是深层次背景,符合题意;

    23、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多极化趋势的一部分,是基辛格提出欧洲挑战美国大西洋政策的表层原因,不是最 佳选项,排除 A; 20 世纪 60年代,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未确立起全球霸权,B错误,排除; 通过题干可以看出随着欧洲的崛起,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势必发生变化,D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未挖掘深层 次原因,排除。 故选:C。 本题关键信息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结合欧洲一体化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欧洲一体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 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1. 【分析】 本题战

    24、后欧洲国家的联合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识记应用能力。 【解答】 C.由材料“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 营里的第一步”及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法国、联邦德国等国为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有效地制约战争 的发生开始了联合, 从而实现了法德的和解并将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 在 1951年签署了 巴黎条约 即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故 C 正确。 A.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延续与体现,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故 A 错误。 B.建立欧洲共同体不符合“第一步”的要求,故 B错误。 D.本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D 错误。 故

    25、选 C。 22. 世界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没有确立,排除 A; 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 际集团。在 19752006 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 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B正确; “遏制了”“改变了”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CD。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多极化趋势加强,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七十七国集 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多极化趋势加强,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26、,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本题考查美苏争霸。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结合 20世纪 60年代末美苏争霸状况、美国经济状 况去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因。 根据材料“1969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在和苏 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 交政策,故 D 正确。 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 A。 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全面涵盖题意,属 于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 BC。 故选:D。 24. 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改善的

    27、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美国前领 导人”、“外交政策”、“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可知此应 为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现状,积极改善与中国的 外交关系的史实,排除 A项,B项符合题意;C项中的“冷战”结束于 1991 年,晚于题目中中美关系改善 的时间“20 世纪 70 年代初”,故排除;该现象有利于美国联合中国共同制衡苏联,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在 与苏联争霸中的劣势地位,同时也符合日本和西欧的利益,直接导致中国迎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 高潮,D项表述错误。故选 B。 25

    28、27.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制度演变。(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相关信息,结合西周到南北朝的地 方制度解答;(2)本小问的两个小问,依据材料二分析概括;(3)本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加强 第 5 页,共 5 页 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以及确立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等方面分析。 (1)本小问的演变,依据材料一“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可以得出战 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可以得 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 实行管理,州正式

    29、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可以得出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 制;结合所学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窃见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可以得出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第二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二“罢去 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可以得出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 (3) 本小问的积极作用, 依据材料一、 二, 结合所学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国家统一、 提高行政效率、 确立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等方面分析。 本题考查对西周到隋朝地方制度演变历程的

    30、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本题考查了不同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应结合必修一把握每个时期外交的重大史实。 做此类观点题要求:一,明确写出观点;二,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三,总结升华,回扣观点。 27. (1) 本题考查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因素, 考查学生概括材料、 准确解读材料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第一个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含的一切。”、“第二个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 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特别是丘吉尔的心目中,这个欧洲 联盟中并不包括英国。”和材料二“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 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 的欧洲若即若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因素。 (2) 本题考查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后对双方的影响, 考查学生概括材料、 准确解读材料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所述的内容,对英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英国的利益和风险两个角度概括分析;对对 欧洲一体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一体化的促进和英国对一体化的阻力两个角度概括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月考-纯答案用卷.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7825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