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总结之数列求和.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题型总结之数列求和.docx》由用户(青草浅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题型 总结 数列 求和
- 资源描述:
-
1、题型总结之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历年来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此类题型模式特点容易总结,解题 模板也容易复制,属于中档难度。需要学生在做题时快速找到相应的突破口, 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经过训练后很容易形成考试分数。下面我们详 细讲解: 一、公式法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BnAnn d an d d nn na aan S n n 2 1 2 1 1 222 ) 1( 2 )( , 其中 2 , 2 1 d aB d A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 111 )1 ( 1 1, 1111 1 qkqkq q a q a q qa q qaa qna S nn n n n ,其中 1
2、 1 q a k 注明: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容易判断,而相应的前n项和求解时利 用公式直接求和即可。但是在运用公式时特别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尤其是 等比数列的公比q是否为 1?当公比以公比以字母或参数形式出现时,别忘记要 对字母或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以确保正确选用公式。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都有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其性质和 函数息息相关,注意函数性质的应用。 例 1、求 n n xxxS 2 1 分析:首先数列 n xxx、 2 1,不一定是等比数列,如果是等比数列,也 需要对公比x其进行讨论,其次这个数列的项数为1n项,而不是n项。 解: (1)当0 x时,1 n
3、 S; (2)当0 x时,1 nSn; (3)当10 xx且时, x x S n n 1 1 1 。 二、分组求和法 当数列 n c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nnn bac时,其中数列 n a、 n b是等差数列 或等比数列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即:设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n aaaS 21 , 数列 n b的前n项和 nn bbbT 21 ,则数列 n c的前n项和 nn cccH 21 = nn bababa 2211 = nn bababa 2211 =)()( 2121nn bbbaaa = nn TS 同理,当 nnn bac时, n H nn TS 。 注明: 1、当数列 n a、 n
4、 b均是等差数列时,数列 nn ba 也是等差数列,此时直接 用公式法即可; 2、当数列 n a、 n b均是等比数列时,数列 nn ba 不一定是等比数列,此时 采用分组求和法; 3、当数列 n a、 n b一个是等差数列,另一个等比数列时,也可分组求和; 4、当数列 n a、 n b是其它数列,但是可以用其它方法求和时,也可分组求 和。 例 2、已知 12 2 n n a, nnn aab 2 log, Nn,求数列 n b的前n项和。 解析:由题意可知, 12 2 12 2log2 nn n b=122 12 nb n n , 设 nn bbbS 21 122523212 1253 n
5、n ) 12531 ()2222( 1253 n n 2 ) 121 ( 41 )41 (2 nn n 3 232 212 n n 注明: 1、题中未给出符号时,解题过程中要提前设出; 2、刚开始时,如果计算不够熟练,可以分部分计算,分步得分。 三、等差数列的绝对值求和法 当数列 n a是等差数列时,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例3、已知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为233 nan, Nn,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T. 解析:由题意可知数列 n a的首项20 1 a,公差3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 和 2 433 2 )23320( 2 nnnn Sn ,而 8,233 7,323 nn nn
6、an 所以,当 7n 时, nn aaaT 21n aaa 21 )( 21n aaa 2 343 2 nn Sn 当8n时, nn aaaaaaT 98721 n aaaaaa 98721 )()( 98721n aaaaaa 777 2SSSSS nn 154 2 433 2 nn 综上所述: 8,154 2 433 7, 2 343 2 2 n nn n nn Tn 注明: 当求数列各项绝对值之和时,需要弄清各项的正负后去掉绝对值,因此需 要对 n a和n进行讨论: 1、当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0 1 a,公差0d时,各项加绝对值后各项仍然还 是非负数,此时 nn ST ; 2、当等差数
7、列 n a的首项0 1 a,公差0d时,各项加绝对值后各项变为非 正数,此时 nn ST; 3、当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0 1 a,公差0d时,各项加绝对值后,在第k项 大于 0,而从第1k项小于或等于 0,于是有: knSS knS T nk n n ,2 , ; 4、当等差数列 n a的首项0 1 a,公差0d时,各项加绝对值后,在第k项 小于 0,而从第1k项大于或等于 0,于是有: knSS knS T kn n n ,2 , ; 5、当数列 n a不是等差数列时,若对各项加绝对值在求和,可参照上面的 方式进行讨论。 四、错位相减法 当数列 n c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 nnn bac时,
8、其中 n a为等差数列, n b为等 比数列,可仿照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由来,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 n c的前n项 和(通常我们此时的数列 n c成为差比数列) 。 例4、已知 n n na 3 1 ) 13(, Nn,求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S. 分析: 易知数列13 n表示以 2 为首项, 3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数列 n 3 1 表 示以 3 1 为首项,3 1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数列 n a为差比数列,前n项和 n S可用 错位相减法进行求解。 解析:由题意可知 n n nS 3 1 ) 13( 3 1 8 3 1 5 3 1 2 32 132 3 1 ) 13( 3 1 )4
9、3( 3 1 5 3 1 2 3 1 nn n nnS 两式相减得: 132 3 1 ) 13( 3 1 3 1 3 1 3 3 2 3 2 nn n nS 1 12 3 1 ) 13( 3 1 1 3 1 1 3 1 3 3 2 3 2 n n n nS 2 3 3 1 ) 13( 2 3 2 3 3 1 1 3 1 3 2 3 3 2 112 nn n nS nn n n S 3 1 2 13 3 1 1 4 3 1 1 n n n S 3 1 2 13 4 9 4 7 n n n S 3 1 4 76 4 7 注明: 1、错位相减法的基本原理来源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其一般 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