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西百色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百色市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百色市 2018 年春季学期期未教学质量测试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人文”这个词语起源很 早,易贲卦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将人文与天文置于对等的地位,可见对人文的重视程度。概括地说,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称之为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记载孔子的话:“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里有这样的话:“夫民,神之主也”,并说应该先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左传里又有这样的话:“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连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愿望。中华文化所崇拜的是祖先,注重的是祭 祖,或者崇拜那些为民族的生存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人。孔子、李冰父子、司马迁等,都祭祀他们的庙宇。所以中华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为核心
3、的文化。人和人的关系,远比人和神的关系重要。人文精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例如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三千弟子当中有七十二位最好的,被称为贤人。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 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中华文化中十分可贵的内容。 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至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已的关系,应以人为
4、先,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中国有句古话:“敬业2 乐群。”“乐群”这两个字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荀子阐发孟子的人伦说,提出“群居和一”之道,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他认为人能从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所以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就得以生 存和发展,因而维系群体利益就成为一种美德。 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的本义就是声音相应,也就是声音的和,引申为和谐、和平、和畅、中和、融合、祥和等意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庸以“致中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子说做人要兼顾文和质两方面的和谐,“文质彬彬”,才称得上君子。“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节选自人教版高中
5、语文教材必修,有删节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在中华文化中,人和人的关系与人和神的关系同等重要,在众人之中要以圣贤 为中心。 B.“公”就是中华文化所尊崇的“群”,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在“群”的范畴。 C.中华文化认为“致中和”是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这是中庸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D.“天下为公”的说法在礼记中早已提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成为至理名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文章从三个角度阐明了中华文化的属性,以人为中心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可贵内容。 B.文章引用老子把人和道、天、地
6、并列的史实,证明中华文化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 C.中华文化以人伦为核心 ,“乐群”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D.文章广泛引用古代圣贤的名言及典籍记载,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厚重感和论证的雄辩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孔子、孟子被称为圣人,说明他们道德智能完善。 B.人们如果不能从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就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 C.一个人只要文质彬彬,一味追求和谐、和平、和畅、中和、融合、祥和,就是正人君子。 D.弘扬中华文化,需要崇拜祖先和民族英雄,修养道德,以公为 先,先人后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