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扬州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导建议.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扬州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导建议.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扬州 高中 思想政治 教学 指导 建议 下载 _各科综合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指导意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指导意见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扬州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指导小组 一、指导思想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政治方向、增强社会 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养政治认同、科 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
2、养基础。高 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特 征, 它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 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 与时事教育相互补充, 与高中相关学科的教学与其它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的任务。因此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 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 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机制。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 高中政治课程的性质, 决定了课程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3、的最新成果,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 设的进程,培养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政治基础,为他们终生发展 保驾护航。 (二)立足政治课程涵养学科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 建设既要超越具体课程,又要植根于具体课程。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 通过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获得的具有学科自身特点的学业成就,集中体现了课程 的育人价值,它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科学精神、法治
4、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最终指向 培养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三)探索活动型学科课程,实践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新 课堂 建立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课程,是本轮 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程发展的方向。 课程设计与实施要摒弃坐而论道的传统课堂理念 和模式,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 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 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把课堂的议题教学与研学旅行等社会实践教学结合,把理论 观点与学生经验有机结合,推动学生个人自主学习与集体合作探究相结合,实现课 堂质态的提升。 (四)探索政治学科学生素养发展的机制 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
5、养,标志着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践。思想政治课程要围绕 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以课程为载体,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关 注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关的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学生初中学习涵养的素养基 础、教材内容内在的素养生长点、评价引领核心素养建设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解读 和实施等要素,研究它们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作用、方式和途径,科学统整各 种因素,有效提升学生素养。 (五)尝试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尽管现在处于素质教育向核心素养的过渡期, 近两年高考核心素养导向已经非 常明确,因此,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必须努力尝试和探索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的评价机制,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推动课堂发
6、展,引领和激励学生素养的发展。围绕 核心素养建设,探索发展性评价机制,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表现为 依据,厘清学生不同层次的素养表现水平,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 公共参与能力;结合多种评价方式,综合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评 价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三、各学段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三、各学段教学内容培养目标 (一)(一)高一至高三学段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 时间时间 模块模块 内容内容 说明说明 第 一 学 年 上学 期 学段 1 思想政治 必修 1经 济生活 的 部分内容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经济生活”的部分内容标 准。内
7、容目标如下: 4.12 列举实例, 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 3.7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4.10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 分 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 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 义。 4.11 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 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 参见人民 教育出版 社思想政 治必修 1 经济生 活教材第 四课、第七 课、第九 课、第十 课。 3 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4.13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
8、标, 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学段 2 思想政治 必修 3文 化生活 的 部分内容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文化生活”的部分内容标 准。内容目标如下: 2.6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 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 确认文化多样 性的价值, 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 观念。 2.7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 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8 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 理解传媒技术 的进步, 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
9、的影响。 2.5 汇集实例, 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 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 阐 述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 重要途径。 3.9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 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 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 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 造的; 展现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中 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 要标识。 3.11 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 民族精神的表现,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弘扬 民族精神的意义。 4.13 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事例, 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说明必须坚持马克
10、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主义的指导地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文化建设; 理解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 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 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 文化。(有变化) 参见人民 教育出版 社思想政 治必修 3 文化生 活教材第 三课、第五 课、第六 课、第七 课、第九 课。 4 3.93.9 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目标, 说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目标, 说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 盛的举措, 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盛的举措, 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
11、系的要求。(新增)值体系的要求。(新增) 下学期 思想政治 必修 2政 治生活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政治生活”内容标准。 参见人民 教育出版 社思想政 治必修 2 政治生 活教材。 第 二 学 年 上学期 思想政治 必修 4生 活与哲学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生活与哲学”内容标准。 参见人民 教育出版 社思想政 治必修 4 生活与 哲学教 材。 下 学 期 选择性必修:在经 济 生 活 的 部 分 内 容、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 识中选 0-2 个模块。 思想政治必修思想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的部分经济生活的部分 内容内容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
12、程标准 (实验) “经济生活”的部分内容标 准。内容目标如下: 4.14 评述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 典型案例, 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 明 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参见人民 教育出版 社思想政 治必修 1 经济生 活教材第 十一课。 思想政治选修思想政治选修 2经济学常识经济学常识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经济学常识”内容标准。 参见人民 教育出版 社思想政 治选修 2 经济学 常识教材 第 三 学 年 上 学 期 思想政治选修思想政治选修 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国家和国际组织常 识识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内 容标准。 参见人民 教
13、育出版 社思想政 治选修 3 国家和 国际组织 常识教 材。 下 学 期 选修模块 学校自主开设选修课程 5 教学建议及示例 经济生活模块 以究竟是什么决定消费为议题,探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究竟是什么决定消费为议题,探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可以通过学 生调查,透过消费现象认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也可以就相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组 织学生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 以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议题,以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议题,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调研某项市政工程,印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专家讲座,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如何实现公有制和非
14、 公有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以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发展非公有制以对经济 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意义。 以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议题,以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议题,探究社 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可以调研家庭或社区的个人收入的方式、比重等情况, 理解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关系;可以通过问卷或访谈,了解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的意义。 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为何重要”为议题,关系为何重要”为议题,认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 要性,认同我国的分配政策。可以通过调查一个企业的分配制度入手,认识兼顾二
15、 者关系的重要性,并以“初次分配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为题撰写调查报告;提出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建议,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复杂关系,理解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相关 政策措施。 以“市场如何配置资源”为议题,探究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以“市场如何配置资源”为议题,探究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可以结 合对商品经济探源、解读货币现象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入手,配合对两三种给定商品 价格变化的调查,归纳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探究市场价格形成和变化规律性,剖 析价格是如何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 以“经济怎样才能平稳运行”为议题,探究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如何正确运以“经济怎样才能平稳运行”为议题,探究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如何正确运
16、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读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读 GDPGDP、CPICPI 等经济等经济指标,感受宏观调控的复杂性、重 要性,理解我国的相关经济政策,认同我国政府的相关措施。 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议题,探究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议题,探究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了解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思考为什么要以新发展理念取代原有 的发展理念。可以搜集本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探究新发展理念 产生的必要性。可以调研本地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或建设创新型城市取得的成绩, 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可以走访本地相关政府部门,了解本地创新发展的目标、
17、措 施和实效,认同和理解本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政策。 文化生活模块 以感悟文化多样性为议题,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以感悟文化多样性为议题,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 鉴途径、方式和意义。鉴途径、方式和意义。可以搜集本地文化记忆(遗产)的材料,组织制作家乡的 文化名片等活动,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通过借助大数据,评估现代传媒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可通过社会实践,理解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 以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为议题,探究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为议题,探究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可结合本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
18、优秀传统文化。可 搜集有关资料, 寻找并讨论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或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精 髓的标识。 6 以文化创新靠什么为议题,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途径。以文化创新靠什么为议题,探究文化创新的动力、途径。可以组织参 观相关展览,比较、评议各种文化创新的表现;可以通过典型事例的解读,说明文 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可以收集材料,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也可以通过 正反两方面案例,体会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以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以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议题,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议题,探究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特征。的包容性特征。可以结合本地传统文化的调查,理解中
19、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的特点; 通过中华文化与其他文明古国的比较, 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及其意义。 以如何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为议题,探究如何理解和坚持中华民族精以如何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为议题,探究如何理解和坚持中华民族精 神。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主题展览,或观看电视专题节目,组织学生对话、神。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主题展览,或观看电视专题节目,组织学生对话、 辩论;可以从典型案例的讨论出发,感知坚持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辩论;可以从典型案例的讨论出发,感知坚持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议题,探究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议题,探究如何坚持和
20、发展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文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化。可通过社会调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 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主题的展览,或观看专题电视节目,组织学生对话、辩论, 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感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 政治生活模块 以“中学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为议题,探究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以“中学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为议题,探究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方式,方式,提升学生在理性高度形成对参与政治生活的正确认识,为他们今后参与政治 生活打下正确的认知基础。 以“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必要性的
21、”为议题,探究有序参与的依据、方式等, 通过有序与无序政治参与的比较,理解“能否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 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以“如何理解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议题,探究政府的职能、责 任和工作原则,从而认同我国政府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政府观。可以组织学生从调 查生活中哪些问题找政府入手,感知政府的便民利民特征。 以“如何提高政府的权威”为议题,探究建立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政府的意义。 以“怎样看待人大代表的作用”为议题,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切入,探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一府一委两院”的职权及关
22、系,感悟“人民代表大会是人 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政治制度”。可结合热点话题,模拟人大代表撰写议案,进行模拟人大活动; 也可结合学生个人的生活愿景,举办“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演讲会。 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议题,以探究中国共产 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和成就为抓手, 论证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增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认增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认 识。识。可以结合研学旅行,如红色旅行,参观烈士陵园、展览馆、文化遗址等教育实 践基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
23、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可以请学校党员参与, 进行“不忘初心”为主题的访谈活动,也可约请老革命、老模范讲故事,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来自不同民族的中国人如何和睦相处”为议题,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 的基本原则。可以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自办反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繁荣的展览;也可组织学生观赏民族歌舞,领略民族文化的魅力。 7 以“为什么说维护国家利益是国与国交往的底线”为议题,探究“国家利益 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可以结合当前围绕国家主权和利益交往的热点案例,组 织学生讨论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相关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案例,组织学生讨 论,或者约请政府外事部门
24、的官员进行专题讲座,感知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也 可以围绕某些热点问题,在学生掌握充分资料基础上,提出个人的独立的观点进行 探究,并组织交流。 以“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议题,探究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目标、 宗旨及内容,理解我国发展道路的选择的正确性。可以约请政府外事部门的官员进 行专题讲座,分享对和平发展的认识;也可以参观相关的展览。 (二)高二学段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教学建议及示例 生活与哲学模块 以“我们的世界观究竟是什么”为议题,探究不同性质的世界观,并在此基 础上认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具体事情处理的事实出 发,探讨其内在的世界观依据,分清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