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5届高三语文暑期专题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即事抒怀诗 .docx

  • 上传人(卖家):QXX
  • 文档编号:7763826
  • 上传时间:2024-08-1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8.3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高三语文暑期专题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即事抒怀诗 .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5届高三语文暑期专题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即事抒怀诗 2025 届高三 语文 暑期 专题 一轮 复习 诗歌 鉴赏 抒怀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4-2025年统编高三语文暑期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即事抒怀诗)【考点梳理】即事(景)抒怀诗内涵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内容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标志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衬托(以动衬静

    2、、以乐衬哀);侧面描写的运用;白描与细节的手法。(3)常用的抒情方法:直抒胸臆;展开想象,寄托情感;借景抒情,委婉抒情。常见情感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即时巩固】(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节选)欧阳修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注】正经:指被儒家视为经典的“六经”。1下列对这首诗的

    3、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料记载,欧阳修未仕时家境贫寒,读书求学并非易事;诗中对此也略有涉及。B有些经书,后人多有附会杜撰,不但篇章句读有所不同,解说注释也真伪难辨。C两军交战时,双方摇旗呐喊,鼓角相催,人马出汗,诗歌以此为喻,形象生动。D欧阳修在诗中娓娓道来,叙述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体会,教导后生,言之恳切。2这首诗歌在读书方面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

    4、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辛弃疾对朋友邀请他同居山间的回复,诗人借李广经历抒发自己感慨。B此词上片诗人用数十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地勾画李广的性格特征和主要事迹。C辛弃疾对李广晚年生活充满思慕向往,希望能如他一般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D结尾“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以景

    5、作结,与开篇“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形成呼应。4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回想“李将军”与高适在燕歌行中“至今犹忆李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观胡人吹笛李白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诗人从梁宋来到安徽宣城。梅花:笛子曲,又称梅花落。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笛声写起,既点明题意,又为下文写个人及其对国家的忧思和感慨做了铺垫。B颈联偏于抒情:听闻胡人演奏出塞古曲而忧愁,想到那些无奈离京的逐臣而泪满缨。C长安乃帝京,回望长

    6、安即怀念天子,使用借代手法,与王勃“怀帝阍而不见”含义相同。D“恋主情”前冠以“空怀”二字,感慨抒情,写尽诗人心中的眷恋、失落及遗憾。6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本诗在语言与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泊对月有感周 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7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是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

    7、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8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注】宋仁宗庆历五年,“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为范仲淹等

    8、人辩护获罪,降知滁州。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物岂不好”用反问句引出诗人心绪,“秋怀何黯然”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B三、四句运用的意象叠加手法,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异曲同工。C从五、六两句看出,诗人为了拥有丰厚的官俸,只能含羞忍辱,以致两鬓斑白。D本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表现出较强的感染力。10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高启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注高启:元末明初人。诗题中刘将军和杜文学是他的好

    9、友。经济:经国济世。鸟:大鹏鸟。庄子逍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木”与杜甫登高中的“落木”同义,是秋天的典型意象。B颔联“经济岂无人”句运用反问语气,强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信念。C颈联实写诗人登高所见,乘风而起的大鸟如同行云布雨的神龙,意境宏阔。D全诗由“悲”字领起,情感自然真挚。尾联改“悲伤”为“奋进”,格调高迈。12本诗表现了乱世中一个知识分子应具备的高贵品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

    10、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六句用虚实结合手法,写出诗人前年、去年、今年三年的变化。B五六句“最堪笑”“羞自照”写出了诗人面对颓唐处境时的自嘲。C诗人“得酒”而“狂”、“脱帽”而“大叫”的行为暗含着无奈之情。D诗歌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用“风雨”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14有人认为本诗“以豪壮的气概,映照深沉的悲痛”,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

    11、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唐宪宗元和元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刺史,10年后又从永州贬到更偏远的柳州做刺史,最后于柳州病逝,这首诗就写于柳州任上。皇树,即柑树,屈原喜欢柑橘,在橘颂中称柑橘为“后皇嘉树”,赞美它有“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三国时吴国太守李衡曾遣人种柑千株,临死时交代儿子说,他“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身为刺史,却亲自种树,且一种就是“二百株”,首句写出了诗人对柑树的喜爱之情。B第二句描写柑树新叶“遍”缀枝头,既写叶的繁茂和勃勃生机,也暗示诗人对前途的信心。C颔联两处用典,一褒一贬,

    12、既点明种柑树的原因,又含蓄表达诗人高洁坚贞、不求获利之情。D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柑树开花比作“喷雪”,把柑树结出的累累硕果比作“垂珠”。16后人评价柳宗元的诗歌“言淡而意远”,请以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年少时”错误,从“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等诗句来看,应该是“年老时”;“教导后生”错误,原文没有相关信息。故选D。2活到老,读到老,即使年岁已长、老眼昏花,也要读书不倦。多读经典作品,舍弃伪说。对书中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敢于取舍。以读书为乐,勤于读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3、。“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意思是,我生来就是一介寒儒,如今老了,还是手不释卷。视力虽然已经疲惫,读书之心却丝毫没有倦怠。这部分写诗人对读书的态度,诗人从自身出发,写自己对于读书始终如一的热爱。前两句中,诗人借助“生”和“老”两个时间点,勾勒出自己生于书香之家、年老犹嗜读书的人生侧面,显示了诗人对读书的由衷的喜爱。后两句,着重写当下的情况:诗人虽然年老,虽然视力衰减,但读书的劲头丝毫没有倦怠。通过进一步的摹写,凸显出自己对读书愈老而弥笃的感情。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活到老,读到老,即使年岁已长、老眼昏花,也要读书不倦。“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意思是,儒家经典首创于唐尧

    14、虞舜,欺人之谈起源于秦汉。这部分,写诗人读书的体验。诗人从围绕儒家经典的争论入手,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自己真切的读书体验。这四句,回顾了儒家经典的起源和伪说杂兴的现象。诗人指出儒家经典首创于唐尧虞舜的时代一方面表现了儒家经典的起源之早,赋予了儒家经典人文初始的巨大光环;一方面,借助尧舜等古代明君,赋予了儒家经典神圣性、权威性和永恒性。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多读经典作品,舍弃伪说。“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意思是,从此儒家经典的句读、解释、注解就各不相同了。是是非非,互相攻击,对于它们的取舍却决于读书人的勇敢果决。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对书中一些自相矛盾的

    15、说法,要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敢于取舍。“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意思是,起初的时候,争论的双方就像两支军队交锋;优势的一方还会乘着胜利的形势加紧进攻,劣势的一方却不甘心失败,只见两支军队正在激烈战斗。当他们双方的旗帜和战鼓催促战斗时,连我这个旁观的人甚至我所骑乘的马都在不知不觉间流下了汗水。我整日埋首书案畅游书海,可以说普天之下,读书是最快乐的事情了。这几句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地再现了诗人沉醉而酣畅的阅读体验。这里写围绕儒家经典的激烈论战,写论战双方的激烈争锋,透露出诗人投入其中的沉醉与酣畅,表现了诗人读书所获得的巨大的审美体验和知性启迪,表现了

    16、诗人辨伪存真去粗存精之后获得真知的读书之乐。末二句收束上文,写诗人对读书的评价。诗人写自己整日伏案读书,孜孜不倦老而弥笃,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在诗人看来,读书是天下最快乐的事情!诗人使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喊出读书之乐无可比拟的心声,不仅在内容收束了前文,还把诗人对读书的喜爱之情推向高潮,让文章在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中告一段落。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是:以读书为乐,勤于读书。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辛弃疾对李广晚年生活充满思慕向往,希望能如他一般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错。根据“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可知,李广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

    17、,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像这样种桑植麻的生活,作者是不去的。辛弃疾对李广晚年生活不是“充满思慕向往”,辛弃疾写李广是借李广武功高强却赋闲在家,不受重用,终身未能封侯的遭遇,抒发对朝政黑暗,自己不能实现恢复中原理想的悲愤之情。故选C。4高适忆李将军是感慨当时没有(希望能有)李将军那样英勇善战、关爱士卒的守边将师。辛弃疾写李广是借李广武功高强却赋闲在家,不受重用,终身未能封侯的遭遇,抒发对朝政黑暗,自己不能实现恢复中原理想的悲愤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回想“李将军”与高适在燕歌行中“至今犹忆李将军”的原因是不同的。高适在燕歌

    18、行中写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他写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高适忆李将军是感慨当时没有(希望能有)李将军那样英勇善战、关爱士卒的守边将师。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写“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

    19、夫,更不必为之嗟叹。李广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赋闲在家,不受重用。作者借古讽今,借李广武功高强终身未能封侯的遭遇,来抒发对朝政黑暗,自己不能实现恢复中原理想的悲愤之情。作者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想到那些无奈离京的逐臣”错误。是诗人想到自己无奈离京成逐臣而泪满缨。故选B。6语言:梦语言色彩丰富,绚丽飘逸,雄奇豪放。本诗直接陈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语言平淡自然,质朴无华。情感:梦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情感昂扬乐观。本诗抒发了诗人的怀才失意之恨,情感悲切

    20、漱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先看语言风格。梦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其语言色彩丰富,绚丽飘逸,雄奇豪放。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比如“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而本诗直接陈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语言平

    21、淡自然,质朴无华。于自然平淡之中又兼有一种苍凉激越的格调。所谓自然平淡,是从全诗的语言特点来说的。这首诗的语言既无夸张又无藻饰,诚是一派肺腑之言,所谓苍凉激越,是指诗句中寄寓的感情异常激烈。比如“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叙述不加藻饰,自然平淡;“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直抒胸臆,虽然质朴却满怀真诚。再看情感。梦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集中体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而本诗由观胡人吹笛而想起自己的逐臣身份,萌发幽思,引起对国事、时局的忧国忧

    22、民的感慨和愁思。首联点题,叙写感慨是由胡人吹笛多秦地曲调而来;颔联写听梅花落笛曲的感受,侧重叙事;颈联继写闻出塞曲后的愁绪,侧重抒情;尾联归结到西望长安,深感国都遥远,流露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属于古体诗的一种”错误,本诗是律诗,属于近体诗。故选A。8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颈联“

    23、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写饮酒解愁,反而增添了眼泪,我的愁思就像酒和泪一样四处飞溅;浪涛卷起,引发了我的思归之心,让我暗自吃惊。“酒添客泪”“愁”说明诗人身处羁旅之中,想要借酒浇愁却愁更愁,“归心”则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尾联“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写多么想打听一下南宋朝廷近来的消息啊,可眼前,群盗正在四处流窜纵横。“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同时暗用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和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愤难堪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诗人为了拥有

    24、丰厚的官俸,只能含羞忍辱,以致两鬓斑白”错误,颈联是说“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故选C。10对秋日风物的喜爱;对自身处境的感伤;对朝政国事的担忧;对无为受禄的愧疚;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归而不得的无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节物岂不好”“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可知,作者先用反问句“谁说秋天的节令风物不好?”,强调了秋景无限好;然后浓墨重笔来写节物之好“西风猎猎,市上的酒旗迎风招展;细雨濛濛,到处有金色的菊花怒放”,表达了作者对秋日风物的喜爱之情。从“秋怀何黯然!”可知,作者是说“我面对这满眼秋色,却禁不住黯然神伤

    25、”;再结合注释“欧阳修因为范仲淹等人辩护获罪,降知滁州”可知,此时的作者正处于贬官期间,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伤。从“感事悲双鬓”可知,作者是说“想到国事家事,愁得我双鬓灰白”,表达了作者对朝政国事的担忧。从“包羞食万钱”可知,作者是说“白白地耗费朝廷俸禄,我心中感到羞耻难当”,表达了作者对无为受禄的愧疚。从“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可知,作者是说“什么时候能满足我的愿望挽着鹿车,回到颍东,耕田植桑”,他希望摆脱世俗纷扰,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从注释“欧阳修因为范仲淹等人辩护获罪,降知滁州”可知,此时的作者正处于贬官期间,他的求归有避祸的含义,表达了作者对归而不得的无奈。11C 【解析】本

    26、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炼字、诗句含义、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理解鉴赏能力。C.“实写”错,此处为想象,是虚写;诗句理解错。“鸟过风生翼”一旦有了顺风的时机,鸟就会像添上新的翅膀一般翱翔。“龙归雨在鳞”,一朝风云际遇,诗人就要像神龙一样,行云行雨,比喻逢时奋进。诗人想象大鹏鸟乘风而起,龙行在天翻云布雨的景象。以此来喻指一旦时机成熟,就当有一番大作为。故选C。12心忧庙堂,忧国忧民。北辰星在古代常代指君主或朝廷,作者与友人秋日登高,观见北辰星,可见其心中常记朝廷与君主。尾联“天地正烽尘”写出作者心中记挂动荡的时局。刚健奋发,互勉互励。颈联借助鹏鸟典故和龙归生雨的意象,借此鼓励友人,当有一番作为

    27、。尾联作者与有人约定,彼此要努力,可见其刚健奋发的精神品质。志在济世,勇于担当。诗中写道,国家正处于动乱时局中,自己和一起努力,经国济世,这正是儒家一脉贯承的济世担当的高贵品质。【示例答案二】自己具有远大志向与抱负。作者有“经济”之才,不甘平庸。对友人有赞赏与勉励。经国济世怎么无人?一句反问表现对友人才能的充分肯定,劝勉友人如大鹏如飞龙,抓住机遇实现个人价值。对国家有济世忧国情怀。天地烽尘,草木飘零,国家动荡不安,作者与友人约定,共同努力建立功勋,济世安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诗的首联提挈全篇,是全诗抒情的出发点。“木落悲南国”,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

    28、也点明时在秋令。诗人是由草木零落想到美人迟暮、国事衰败因而发出悲叹。诗人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仰望高空,只见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旋转。这不禁使他想到孔子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是,现实是“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这句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表达了对天下战乱频仍、时局动荡的忧伤,可见诗人心忧庙堂,忧国忧民。颔联由望中众星拱卫北辰引出登临者的思绪。诗人是一个有怀抱的人,曾道:“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从这里可以设想,诗人此次出游的目的,可

    29、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考察社会形势,以便待时而举;二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经济”人才,共同实现理想。“经济岂无人”,既有“夫子自道”的意味,又含对刘将军、杜文学的期望,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坚强信念,对朋友出众才能的赞美,可见其刚健奋发的精神品质。尾联“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诗人和刘将军、杜文学互相约好,一起努力,收拾这“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的烽火连天、战尘滚滚的局面。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出,这位被“文字狱”腰斩的诗人,决不是那种放弃社会责任,坐等天下太平的“纷纷儿女”辈。表达了对友人救世济民的勉励和自勉,这正是儒家一脉贯承的济世担当的高贵品质。1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

    30、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写出诗人前年、去年、今年三年的变化”错误。“前年”“去年”“今年”并非具体时间,并不确指三年。故选A。14“豪壮气概”表现为在如山的白浪中“脍鲸东海”,在寒夜“急雪”中射虎南山,选取典型的“壮举”来突出曾经的“豪情”,豪壮非凡;“深沉的悲痛”表现为当前处境颓唐,华发苍颜,只能苦中作乐的无奈;逆胡未灭内心难平,壮志难酬失地难收的不甘与愤懑。以过去的豪情壮举来衬托当前的无奈愤懑,更显刻骨的沉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前四句“脍鲸东海”,陆游壮年怀抱救国壮志,不但学文,亦曾习武,颇有臂力,有南山射虎之事。在“白浪如山”中“脍鲸东海”,在南山射虎

    31、,直到寒夜始归,“急雪”洒满了“貂裘”。前四句选取极其典型的“壮举”来突出以前的“豪情”,豪壮非凡。中间四句写当前,诗篇由豪壮过渡到沉痛。“摧颓”“华发苍颜”表现出当前处境的颓唐,“谁知”二句转向豪壮,但“狂”有赖于“得酒”,“脱帽”只是向人“大叫”,看出作者只能无奈挣扎,苦中作乐强颜欢笑。“逆胡未灭”是诗人“心未平”的根源,作者终其一生希望抗敌复土,豪壮的气概与沉痛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挂在床头的“孤剑”,有如亲密的战友,与诗人同有“不平”之感,发出“铿然”的响声,衬托出诗人的沉痛。“破驿”二句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沉痛心情,不能灭敌,愤恨难消,寄身“破驿”之中,“梦回”之后,正是“三更”时分

    32、,听着“打窗”的“风雨”之声,看着“欲死”的昏灯,何等凄凉。与前面的豪情壮举对照,这种凄凉更觉难堪,显示了刻骨的沉痛。1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也暗示诗人对前途的信心”错误。联系全诗可知,“几岁”“何人”“若教”等词语含蓄表达的是诗人久遭贬谪、不知何时才能回到长安的忧虑之情,作者对自己的前途并无信心。故选B。16尾联字面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尾联语言平和,语调平缓,感情似乎也平淡无波。联系诗人长期贬谪的经历和诗歌中屈原典故的使用,尾联深层意思应该是:恐怕到黄柑成林结出了果实,“我”还不能回京实现自己的政治理

    33、想,只能品尝果实以自慰了。身世坎坷的愁绪、长久贬谪的哀怨都包含其中,感情复杂,意味深远。/暗含终老此地,回归无望的忧愤。/屡受打击,甘愿终老迁谪之地的漠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风格特点的把握能力。“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中“坐待”为等待之意,“滋味”为美味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尾联的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语言非常地平和,感情表面上也平淡无波。根据注释可知,诗人被贬为永州刺史,10年后又从永州贬到更偏远的柳州做刺史,最后于柳州病逝,这首诗就写于柳州任上,可见诗人长期遭遇贬谪。再联系颔联中“方同楚客怜皇树”这句诗,这里运用了屈原的典故,赞美柑橘有“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所以尾联深层意思应该是:恐怕到黄柑成林结出了果实,“我”还不能回京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能品尝果实以自慰了。身世坎坷的愁绪、长久贬谪的哀怨都包含其中,感情复杂,意味深远。或暗含终老此地,回归无望的忧愤。或屡受打击,甘愿终老迁谪之地的漠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届高三语文暑期专题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即事抒怀诗 .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763826.html
    QXX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