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pptx》由用户(风feng86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课件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原始 农业 史前 社会 统编 2024 历史 年级 上册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通过出土文物图片、历史故事,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等基通过出土文物图片、历史故事,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等基本史实,知道本史实,知道考古发现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初步掌握史料实证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初步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方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通过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异同,认识地理环境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异同,认识
2、地理环境对农耕文化的影响对农耕文化的影响,提升,提升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本课,体验原始农耕生活对文明社会的影响,感悟劳动在创造人类通过学习本课,体验原始农耕生活对文明社会的影响,感悟劳动在创造人类的同时,也在的同时,也在不断不断改变人类,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唯物改变人类,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史观,家国情怀)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生存方式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生存方式打猎打猎穴居穴居采集采集是什么原因使原始人告别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原始人告别居
3、无定所、风餐露宿的生活?思考思考:猜一猜什么原因猜一猜什么原因导致人口数量的导致人口数量的变化?变化?在距今在距今1000010000年至年至20002000年的年的80008000年中,人类的人口年中,人类的人口数从数从532532万直线上升到万直线上升到13300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万,与旧石器时代100100万年中万年中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2525倍倍。全球通史全球通史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阅读课文第一目思考原始原始农业社会有哪些特征?1.种植农作物2.开始定居生活3.制作磨制石器4.制作陶器5.饲养家畜Q:结合
4、书本图片,归纳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分布情况及原因?分布情况:北方地区先民栽培粟s和黍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栽培稻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浙江义乌出土的碳化稻粒浙江义乌出土的碳化稻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粒刀耕火种刀耕火种 距今约20000年 距今约10000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水稻粟,即小米黍,即黄米世界上最早稻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二、河姆渡人二、河姆渡人来自长江来自长江河姆渡
5、人河姆渡人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生活时间:生活时间:距今约距今约70007000年年生活地点:生活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余姚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镇河姆渡村姆渡镇河姆渡村房屋样式:河姆渡人为什么这样建造房屋?河姆渡人为什么这样建造房屋?既可以防蛇虫猛兽,又可以避潮既可以防蛇虫猛兽,又可以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建造原因:历史地位: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重要影响。古典建筑产生重要影响。河姆渡遗址水井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 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中,发
6、现大面积的稻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面积的稻谷、稻秆、稻叶构成的稻谷堆积层,据发掘报谷、稻秆、稻叶构成的稻谷堆积层,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告说总量达到150150吨之多。刚出土时稻谷外形吨之多。刚出土时稻谷外形完好,色泽金黄,少数稻谷连外壳的隆脉、秤完好,色泽金黄,少数稻谷连外壳的隆脉、秤毛及芸尖仍清晰可辨。经农史学家多次抽样鉴毛及芸尖仍清晰可辨。经农史学家多次抽样鉴定认为是人工栽培水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定认为是人工栽培水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世界考古史上是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绝无仅有的。陶灶玉器骨哨耒耜 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河姆渡人
7、还懂得使用天然漆天然漆。1977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微有光泽。色涂料,微有光泽。三、半坡居民三、半坡居民来自黄河来自黄河半坡居民半坡居民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生活时间:生活时间:距今约距今约60006000年年生活地点: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1953 1953年在陕西西安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6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年的史前聚落遗址址半坡遗址,遗址半坡遗
8、址,遗址中出土了菜籽和粟的朽中出土了菜籽和粟的朽粒。粒。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聚集在一起)、窖穴、壕沟,居住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聚集在一起)、窖穴、壕沟,居住区外还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窖场。区外还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窖场。建造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下,不仅冬暖 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鸟鱼纹彩陶葫芦瓶三角纹彩陶钵半坡遗址的半坡遗址的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
9、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半坡人的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半坡人的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彩陶。人面鱼纹盆 瓮棺葬瓮棺葬 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盖的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盖的盆上,大多有一个小孔。关于这些葬俗种种,说法盆上,大多有一个小孔。关于这些葬俗种种,说法很多,一种意见是,夭折儿童被装入瓮棺而不是直很多,一种意见是,夭折儿童被装入瓮棺而不是直接埋入黄土中,是希望给其一定的空间,瓮棺盖或接埋入黄土中,是希望给其一定的空间,瓮棺盖或底部上的小孔则是希望他底部上的小孔则是希望他(她她)能恢复呼吸,得以复能恢复呼吸,得以复生。郭沫
10、若参观半坡遗址时有诗云:生。郭沫若参观半坡遗址时有诗云:半坡小儿冢,半坡小儿冢,瓮棺盛尸骸;瓮盖有圆孔,气可通内外。瓮棺盛尸骸;瓮盖有圆孔,气可通内外。有人推有人推测这可能与当时的诊断技术落后、幼儿常出现测这可能与当时的诊断技术落后、幼儿常出现假假死死的现象有关系,所以大人存此侥幸念头。另一的现象有关系,所以大人存此侥幸念头。另一种意见是,这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有关,盆、种意见是,这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有关,盆、钵底部的小孔当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钵底部的小孔当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尖尖底底瓶瓶巧妙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种汲水汲水器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