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有答案,word版).doc

  • 上传人(卖家):mrliu
  • 文档编号:77390
  • 上传时间:2018-10-22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26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有答案,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安徽省 滁州市 定远县 育才 学校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试题 普通 答案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 1 - 育才学校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班)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 ,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 ,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 ,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 圣诗与俗诗 ,分别加以探讨 ,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 ,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 ,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 ,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 ,当与人类法 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

    2、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 ,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 ,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 ,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 ,当与圣诗不相上下 ,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 大不相同 ,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 ,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 ,而“雅”则介乎

    3、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 ,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 ,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 ,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 ,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 ,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 ,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 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 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 ,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 ,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 ,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 ,他说 :“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

    4、传是可以证明的 ;这些歌 ,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 ,同那些艺术诗 ,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 ,可以说是正相反。” - 2 - 按照这种看法 ,民歌出自民间 ,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 ;史诗出自贵族 ,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 ,安德鲁兰所区分的 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 ,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 ,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

    5、: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 )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清楚地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 ,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 ,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诗。 D.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 ,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

    6、A.将诗歌的起源区分出圣诗和俗诗两个不同的源头并分别加以探讨 ,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 ,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文明早期的圣诗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 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 ,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C.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皆因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 ,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D.安德鲁兰认为 :民歌出自民间 ,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 ;史诗出自贵族 ,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他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 )(3分 ) A.从理论上说 ,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 ,它们都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 ,但圣诗 源于宗教文化 ,俗诗源于世俗文化。 - 3 -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 ,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 ,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 ,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 ,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 ,是“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 ,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 ,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

    8、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 共 3小题,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 花木。 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

    9、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 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

    10、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 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 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 两样。 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 4 - 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

    11、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 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

    12、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 。 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 。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 (只要三分钱 ),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

    13、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 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B第段引用“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写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倾城而出的热闹画面。 C第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 D本文以华丽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 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 5文章是抓住成都的春天的哪些特点来描绘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5 分 ) _ _ 6请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有答案,word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73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