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测试卷(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测试卷(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文化交流 传播 第六 单元 文化 传承 保护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礼记学记指出,“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论语也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上述教育理念在先秦时期()A.有较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B.指导了基层教育的实践C.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D.体现儒家思想主流地位2.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左传亦多引诗经为据。汉武帝时期,诗经成为儒家“五经”之一。这表明()A.文化经典得以传承弘扬B.诗经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C.先秦
2、诸子思想兼容并蓄D.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实现转型3.清代学校,前期集唐宋学校体制之大成,育才教化,所重在于养成做人之道和御人之人;后期学堂,虽有普通学校和国民教育取向,总体上贵专不贵通,使人人各得其所。这反映出当时()A.摒弃了传统教书育人的原则B.呈现向新型教育体制转型特征C.行新政、办学堂成为大势所趋D.实现由培养奴才到人才的跨越4.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
3、学世俗化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5.明代前期官府刻书占据主导地位,官府对私家和书坊出版业严格控制,规定只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明中叶出版和发行逐渐转向民间,商业性的书坊大量兴起,竞相刊印通俗文化作品。这反映了明代()A.政府对社会控制减弱B.儒学地位的动摇C.商品经济的发展D.基础教育的普及6.1902年,面向孺童群体的启蒙画报于北京创刊,其宗旨为“欲合我中国千五百州县后进英才之群力,辟世界新机”,参考中西教育课程,设有格致、舆地、算术、动植物等栏目。据此可知,该画报()A.取代传统报刊成为主流B.兼具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C.得益于新政废除科举制D.基于新闻救国的现实考量7.公共图书馆在1
4、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D.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8.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统计,据此可知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年代(年)194919571962196519782008我国公共图书馆个数(个)554005415771 2182 819A.率先实现服务职能的拓展B.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C.坚持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D.旨在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9.自2018年国家博物馆启动“智慧国博”工程以
5、来,国家博物馆累计完成藏品三维数据采集近6 000件,藏品二维影像采集70余万件、展览数据近百个,初步建成馆藏文物大数据平台。“智慧国博”的建设()A.开创了建设数据博物馆的先河B.得益于信息革命的成果C.表明我国博物馆建设领先世界D.有效避免了文物的损坏10.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曾在世界遗产大全一书的前言中说:“每个遗产既存在于本国独特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又融入了人类和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就像一块传统海绵上的各种不可替代的装饰图案。”这段话强调的是()A.文化的多样性B.文化的全球性C.文化的时代性D.文化的区域性11.法国将国家及公共机构所有的历史古迹低价对外开放;对个人所拥
6、有的历史古迹,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对外开放;设立免费参观日、文化遗产日、25岁以下的公民以及教师可免费参观文化遗产等。这些做法()A.体现了国家福利制度的优势B.开发利用了历史文化遗产C.开创国家创办博物馆的先河D.提升了全体公民文化素养12.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庙和菲莱神殿等古迹,发起努比亚行动计划。这个保护行动共耗资8 000万美元,其中有4 000万美元是由50多个国家集资而来的。这反映出文化遗产的保护()A.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B.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法律支持C.应核算保护所需经济成本D.应坚持文化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13.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
7、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A.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B.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14.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909年拟定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提出针对古迹的六条调查事项以及五条保存事项。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是()A.培养了专业化文物保护人才B.遏制了破坏文物的行为C.文物保护手段逐渐走向法制化D.文物保护工作实现规范化15.
8、阅读下表,这表明我国在21世纪()年份举办地名称2004年苏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2005年西安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2006年绍兴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会议2007年北京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2010年上海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暨第25次全体会议A.主动守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B.主导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文化活动C.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较严峻D.依靠国际力量推动国内遗产保护16.下表是20112016年安徽省各级部门开展“非遗”活动的具体举措,这些举措旨在()年份举措2011年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正式上线,开发了非物质文化项目信息检索系统2016年阜阳市非物质文
9、化遗产网正式开通,并开发了网上展厅功能2016年安徽三联学院剪纸艺术研究中心省级“非遗”传习基地获得省文化厅立项,成为安徽省首家高校成立的民俗文化研究机构A.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B.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C.提升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D.助推文化传承与保护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官学与私学材料一西周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设在周天子所在的王城和各诸侯国的国都,分小学与大学两级。小学在城内宫廷中,大学在南郊。高级贵族子弟入学较早,中低级贵族子弟入学较迟。乡学是地方学校的总称,又分为庠、序、校、塾等。国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基本为礼仪、乐舞、射箭、驾
10、车、书法、计算六艺教育。西周的教育制度是政教不分、官师合一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即是师,师即是官。师者必为官或退仕。国之重臣太师、太保、太傅,也即是帝王之师。西周末年,官学日趋衰废。周平王迁都洛邑时,王宫里的一些文化官吏流落到各地,他们中有些人逐渐带徒授业,转化为私学的教师。到了春秋末期,各家学派各自创办私学,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史上便出现了两种学校教育制度,一是官学,一是私学。嗣后,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延绵不绝。摘编自郭齐家中国古代学校材料二孔子私学的学生主要是由平民组成,真正来自贵族的只有少数几人。史书中记载当时私学的规模“孔子弟子盖三千焉”,只要略为著
11、名的士,差不多都“率其群徒,辨其谈说”。孔子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制的卫道士君子,韩非需要的是懂得和坚决实行“法制”路线的“智术能法之士”。儒家“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重视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墨家学派主张“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法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提出“富国以农”“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官学的特点。(8分)(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创办给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12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人们很早就形成了收藏并欣赏前人遗物的
12、思想。或出于对先人成就的崇拜,或出于强烈的宗教热情。18世纪下半叶,欧洲人考古的兴趣逐渐由挖宝转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包括对建筑遗址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物所具有的科学价值。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开始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视作文化遗产。雨果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中强烈呼吁国家将历史建筑等视为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并立法保护。1830年,法国任命了第一位历史建筑监察官,1837年成立全国性历史文物委员会,1840年开始对历史建筑进行登记与保护。此后,英、德、意等国都通过了相关法律并公布了国家古迹。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化遗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73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