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知识清单.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知识清单.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知识清单 2025 届高三 历史 一轮 复习 中国 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知识 清单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知识清单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夏朝-1840年)中华文明总体发展特征中古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段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统一多民族逐步形成与发展;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吏治清明;民族融合;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封建经济不断发展:传统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完善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持续发展,但始终处于从属地位;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持续发展;宗法观念的影响;科技进步与发展,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民主思想传播;西学东渐;汉字的
2、起源与演变;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国家分裂,政局动荡,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帝国后期(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明中叶后资本主义因素受到阻碍缓慢发展;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制发展,土地兼并加剧;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文化再创新;(宋后)程朱理学禁锢思想,儒学走向僵化;古代科学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中华文明的兴起和第一次社会转型 (先秦三代时期)夏商周(约前 2070 年前 771 年):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总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产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夏朝
3、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开始1农业:农具:木制耒耜,青铜农具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种植结构:南稻北粟2手工业:冶铜技艺成熟;出现丝织技术3.商业:商人和贝币;经营方式:工商食官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礼乐制度(周代统治阶级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绘画:萌芽时期,其特点质朴原始戏曲:原始舞蹈文学:诗经历法:干支纪日法商朝内外服制度 、占卜决策西周分封制:确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序列宗法制:“家国同构”,实现贵族政治礼乐制度:维护等级制度,礼乐教化世卿世禄制、嫡长子继承制阶段 特征早期国家出现;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权力结构,稳定了政治秩序
4、,即“家国一体”;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神权色彩浓厚;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为后世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民族开始出现融合实行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农耕经济兴起发展;奴隶制经济发展较快;手工业发展,被称为“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兴起,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周朝礼乐制、敬天保民等思想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渊源;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多地起源、各具特色,最终形成以中原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心的格局)最高执政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诸侯)势力相对独立,这是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生产力水平较低中华文明的兴起和第一次社会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前 770 年前 221
5、 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总特征: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诸侯纷争与变法革新;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转型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阶层: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层兴起、士阶层壮大1.农业:农具:铁犁牛耕耕作方式:精耕细作2.手工业:冶铸业:发明冶炼生铁技术,用木炭冶铁3.商业:出现私商,打破官府垄断思想: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儒家:(主张) 仁、礼、德地位:显学、不受重视道家:(主张)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主张)专制集权、法治、变法革新,地位:受到重视文学:诗经开创现实主义先河楚辞开创浪漫主义先河教育: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兴办私学,打破“学在
6、官府”局面科技:战国发明指南仪器,即司南医学:黄帝内经春秋数学出现九九乘法口诀汉字:形成完整体系春秋战国各国不同,主要是篆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分封、宗法制遭破坏,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各国改革变法(要求加强君权、富国强兵)春秋: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经营方式: 私营工商业产生商业大都会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选官:军功爵制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服务农业生产阶段 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统一趋势社会结构变化:奴隶主贵族没落
7、,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礼崩乐坏、变法革新,逐渐走向专制集权君主集权官僚政治取缔贵族政治,封建官僚制度逐步形成民族融合、华夏认同观念逐增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发展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生产力发展,传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形成工商业冲破官府限制,商品经济有较快发展手工业发展,被称为“铁器时代”私营手工业兴起,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态思想解放,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诸侯为加强统治,重视人才,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私人讲学风气兴盛,“学术下移”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古代科技取得发展诸子百家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新
8、兴地主阶级价值取向和观念的形成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秦汉时期)秦汉(公元前 221 年220 年):封建大一统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总特征: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秦朝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 地方:全国推行郡县制选官:军功授爵制1.农业: 生产工具:犁壁、耧车 水利工程:白渠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修驰道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2.手工业:金属冶炼:西汉始以煤炭作燃料冶铁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陶瓷:东汉青瓷纺织: 丝绸大量出口,获得“丝国”称号3.商业:汉朝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五铢 钱);盐铁专卖(官营);加重工商税收,贬低商人地位,抑制富商
9、大贾丝绸之路思想:以法家思想治国,焚书坑儒文字:小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中央:中外朝制外戚、宦官专权(东汉)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七王之乱汉武帝: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设刺史监察地方东汉:刺史权力扩大,州渐成为地方行政区东汉后期:地方豪强坐大,军阀割据局面选官:察举、征辟制,主要以品行为标准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思想:汉初:以黄老之学思想治国,与民休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成为正统思想。官方文字:隶书文学:汉华丽文体叫汉赋,特点词藻华丽,铺陈排比教育:汉武帝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科技
10、: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东汉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经典东汉九章算术当时最先进数学运算方法宗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后期道教兴起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大一统”局面(形成秦、得到巩固汉)政局:社会相对稳定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 固,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中亚交流频繁传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制发展,庄园经济兴起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对外贸易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思想文化走向统
11、一儒家成为主流思想,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出现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成就辉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开始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秦汉末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秦严刑峻法,实行暴政秦的暴政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文化专制,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220 年589 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总特征: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动荡中孕育着发展、传承中孕育着创新。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国两晋 南北朝三国指魏蜀吴,两晋指西晋东晋,南北朝指南朝北朝选官:九品
12、中正制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汉化政策,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农业:新式灌溉工具:翻车手工业:制瓷业:白瓷金属冶炼业:灌钢法商业: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制度:均田制经济重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南方经济开发思想: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书画:书法发展为自觉艺术王羲之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绘画理论科技: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农书祖冲之圆周率阶段特征局部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士族制度形成,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相对稳定
13、,得到进一步开发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手工业发展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士人群体兴起文艺科技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佛道盛行,儒学新发展魏晋玄学儒释道三教合流(魏晋后)国家分裂,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政治腐朽,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世家大族对政治影响,君主专制相对削弱(王与马,共天下)门阀士族垄断仕途,政权相对封闭北方政权制度不断创新,南方政权因循守旧,形成北强南弱趋势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长期分裂战乱导致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庄园经济和寺庙经济占重要位置小农经济衰退,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儒学面临严峻挑
14、战国家分裂动乱,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隋唐时期)隋唐(581 年907 年):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的两个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总特征:全面繁荣,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中华文明鼎盛时期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隋朝政治制度的创新:中央: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地方:唐中期设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后导致五代十国分裂局面选官制度:科举制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转衰,唐末陷入藩镇割据开明开放、积极友好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1、农业:耕作工具:曲辕犁,标志古代犁的定型灌溉工具:筒车均田制(隋、唐初)2、手工业:
15、制瓷业:成熟,成独立部门,并大量出口,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南青北白纺织:缂丝技术3、商业:坊市制,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空限制隋朝修筑京杭大运河,便利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外陆海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繁荣,沿海港口城市兴起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中外闻名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广州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地位提高柜坊、飞钱官商分利4.经济重心:中唐时期南方逐渐超过北方5赋税政策:唐前期: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唐后期:两税法,改变过去以人头为主的征税标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思想:三教合一现象文学:唐诗繁荣,三大著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书画:楷书大家有颜真卿、柳公权;草书大家有张旭、怀素唐绘画
16、全面发展,阎立本、吴道子(画圣)吸收波斯美术风格分别创作出步辇图、送子天王图石窟壁画敦煌莫高窟盛极一时科技:雕版印刷术唐发明火药并用于战争戏剧:梨园对外交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唐朝阶段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中前期政治清明)政治制度创新,走向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加强生产力发展,农工商全面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重农抑商逐渐松动传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繁盛,南北经济趋平衡,唐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超北方海陆丝绸之路发达,对外贸易兴盛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文化环境宽松,中华文明兼容并包,影响扩大,形成中华文明圈科教文艺全面繁荣,
17、兼收并蓄,领先世界儒学、教育进一步发展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与日本、新罗、印度等国交流频繁中后期:藩镇割据势力强大藩镇林立,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后期:吏治腐败,社会动荡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宋元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907 年1368 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长期对峙总特征:由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古代中华文化的成熟和辉煌时期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宋朝中央: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关设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地方:派文官任地方官设通判、转运使改道为路,设路州县三级监察: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商业:最早纸币:交子宋都开封打破商业活动的时空
18、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加强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市舶司官商分利,商业税超农业税手工业: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五大名窑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铁农业:内地种棉占城稻政策:不抑兼并、租佃制发展苏湖熟,天下足思想:宋代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形成理学,两大流派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科技:北宋发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战争文学:宋流行文学是宋词元曲书画:书法倡导有意无法绘画北宋文人画画风豪放开阔,出现描写民间风情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南宋画称 “残山剩水”中央:商业:手工业:思想:四书章注集注为科考内容科技:王祯编写农书郭守敬撰写授时历文学:元曲中书省 宣政
19、院 澎湖巡检司普遍流通宝钞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脚踏三锭纺车 松江成为棉纺中心制瓷业:彩瓷生产时期(青花瓷)元朝地方:行省制 土司制度3.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阶段特征分裂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传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技术高超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兴盛官府控制减弱,坊市制瓦解,城市经济职能加强(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业税和东南地区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文化达到高度繁荣,文化艺术世俗、平民化儒学思想哲学化、系统化、理论化、思辨化科技发展世界领先市民队伍壮大
20、,市民阶层的文化现象涌现文化重心南移少数民族政权入侵,民族政权并立,民族、阶级矛盾尖锐重文轻武,军事力量相对弱小(北宋)“三冗两积”局面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祖宗之法)(元朝)科举制度时废时续,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地位低下奢靡之风发展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840年前)明清时期(1368 年1840 年):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总特征:繁荣与危机并存,中国近代社会的前夜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明朝中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权分六部,宰相制度宣告结束明成祖设内阁,顾问机构,有票拟职权地方:三司分权厂卫特务机构-宦官专权1.农业: 番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加强重农抑商政策赋役
21、制度:明:一条鞭法清: 摊丁入亩2.手工业:陶瓷:粉彩、珐琅彩明中叶,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在江南丝织业等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生产专业化、分工区域化3.商业:主要货币:白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商帮长途贩运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在南方,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4 经济政策:对内: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海禁闭关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思想: 主流占统治地位的是程朱理学明清产生进步思潮,主张反对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科学技术: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文学艺术: 明清小说:种类繁多书画:追求个性,民间风情画丰富多样“国粹”京剧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郑和下西洋、朝贡贸易传教士来华清朝中央:清初沿袭明制内阁雍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