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海淀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初中化学实用资料].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届海淀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初中化学实用资料].pdf》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实用资料 2019届海淀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试卷 初中化学实用资料 2019 海淀 初三 第一 学期 期中 学业 水平 调研 试卷 初中化学 实用 资料 下载 _考试试卷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调研 化 学 2018.11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_ 注 意 事 项 1本调研卷共 8 页,共 38 道小题,满分 80 分。调研时间 90 分钟。 2在调研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画图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调研结束,将本调研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0 分) (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
2、PM10 B氮气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2. 空气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 BFe CO DAl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 B硫粉 C木炭 D红磷 5.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氟单质 B氟原子 C氟分子 D氟元素 6下图做法中,没有利用过滤原理的是 A. 晾衣服 B. 装纱窗 C. 捞饺子 D. 沥茶水 7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11 个质子和 12 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11 C23 D12 8下列符号能表示 2 个氧分子的是 A2O2 BO2 C2O D2O2-
3、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10. 下列方法能用于鉴别氮气和氧气的是 A观察颜色 B闻气味 C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D加入澄清石灰水 11下列现象中,主要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冰雪消融 B纸张燃烧 C食物腐烂 D钢铁生锈 12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表示氢元素 表示氢气 表示 1 个氢原子 表示 1 个氢分子 A B C D 13.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氮气 N2 B过氧化氢 H2O C二氧化碳 CO2 D氯化钠 NaCl 14. 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的密度 B石蜡的硬度 C石
4、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可燃性 1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N2、O2等能比较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N2、O2的体积比约为 5:1 DN2、O2混合后各自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16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 B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导管口冒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 C 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 可燃物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长征 5 号运载火箭中采用了液氢-液氧发动机,根据信息回答 17-19 题 17. 关于选用液氢和液氧的说法
5、中,不正确的是 A与气态相比,液氢和液氧的分子间隔更小,节约空间 B氢气、氧气经液化后,其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 汽化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都是可燃物 D 燃烧反应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18. 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放出大量热,是火箭的动力来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1 个氧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B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均属于单质 C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 D产物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19. 根据上图,下列关于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有所减少 C参加反应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为 2:1 D参加反应
6、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质量比为 2:1 20. 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所用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汞会倒吸入曲颈甑中 B实验用到了火炉,推测汞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加热 C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D反应结束后,需关闭火炉冷却至室温,才能测量容 器中气体的减少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生活现象解释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成分有着广泛的用途。 21.(2 分)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右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 。 (1)a 的化学性质 ,因此常用做保护气。 (2)下列选项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霓虹灯 B医疗急救 C炼钢 22.(
7、3 分)进入地窖或深井前,需用燃着的蜡烛做烛火实验,如右图所 示。 (1) 若蜡烛熄灭, 说明地窖或深井中氧气含量 (填 “高于” 或 “低 于” )空气。 (2)从氧气性质的角度,分析进入地窖或深井前需要做烛火实验的原因:_。 一定条件 (反应前)(反应后) 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a b c 23.(2 分) 在密闭的空间中, 可使用 “氧烛” 来快速提供氧气。 氧烛中含有氯酸钠 (NaClO3) 、 金属粉末(Al、Fe、Mg 等)和催化剂等。 (1)氧烛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 (2)推测氧烛中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_。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需要认识和利用水。 24.(2 分)潜艇中会采用不同的方
8、法制取氧气。 (1)H2O 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 (2)核动力潜艇中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是由于_(填字母序号) 。 A. 水中有氧分子 B. 水中有氧元素 C. 水中溶解有氧气 25.(2 分)对着干燥的眼镜片哈气,看到镜片变模糊,能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 _, 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26.(4 分)开水壶用久了会产生一层厚厚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 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1)Ca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氢氧化镁的化学式为 。 (3)旧式水壶的外壁由铝制成,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 示。该元素属于_(填“
9、金属”或 “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 量 为 。 27. (2分) “书香” 中含有多种成分, 随着时间推移, 书中会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糖醛 (C5H4O2) , 测定它的含量可以检测书籍年代。 (1)糖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 (2)糖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8.(3 分)生活中用蜡烛应急照明,或者营造气氛。 (1)蜡烛点燃后长度变短,_(填“能”或“不能” )证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2)香熏蜡烛一般用玻璃容器盛装,含有香料,燃烧时可闻到香味。香薰蜡烛可燃烧 长达 10 小时,比普通蜡烛长得多。下列关于香薰蜡烛的说法,合理 的是_(填字母序号) 。 A. 点燃蜡烛后香料逐渐挥发,
10、其分子间隔变大且不断运动 B. 玻璃容器可以留住熔化的蜡液,延长燃烧时间,避免浪费 C. 蜡烛燃烧时,参加化学反应的只有石蜡一种物质 13 Al 铝 26.98 科普阅读理解 29.(5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8 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 8 分钟”惊艳世界,演员们穿着的轻便防寒服是 用“石墨烯”制成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角型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 料。英国两位物理学家因从石墨中成功分离出石墨烯,共同获得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 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 1 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 层石墨烯。
11、 石墨烯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薄且坚硬、 透光度好、 导 热性强、 导电率高、 结构稳定等特性。根据其层数不同,石墨 烯一般可以分成单层石墨烯、 双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和多层 石墨烯。层数不同,石墨烯的性能也不同,如图 2 所示。 通过石墨烯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可得到石墨烷,其中所 有的碳原子形成六角网络结构, 氢原子以交替形式从石墨烯平 面的两端与碳原子相连,石墨烷表现出半导体性质。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 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出一条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