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ppt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ppt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ppt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二 单元 人民 当家作主 ppt 课件 2024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统编 必修 法治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政治与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前准备:必修三课本、双色笔、典题本、学程、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课前背诵: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 学习目标 1.研读教材,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对重点原理进行在我达标。2.交流完善思维导图,理清制度之间的关系,归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3.结合时政新闻,表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体现。探究学习任务深度思考自主学习 (1)根据预习结构以及自己的思考,自己建构完善单元思维导图(2)导图建构时,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注意重点知识的关键词(1)人民与公民的区别(2)人民民主的特点(3)人大与人大代表的权利区分(4)民主集中
2、制原则合作探究(1)重点讨论单元思维导图,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与补充;(2)对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讨论与明确学习要求(1)全员参与,每位同学在讨论时必须参与讨论;(2)在讨论过程中注意翻阅课本,红笔进行修改;(3)对于小组的疑问,写到疑问区。体系构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决定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国体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
3、靠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意义?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对内职能对外职能与国家性质相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决定(内容)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1 1)含义:含义:国家性质亦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概念回答的是国家政权究竟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什么人行使国家权力的问题。(2 2)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的新型国家剥削阶级统治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的国家(3 3)分类:)分类:按照性质不同,从古至今有:国家性质(国体)
4、国家性质(国体)1.我国国体(1)我国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人民当家做主)(2)地位: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核心考点一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性质不同范围不同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当家做主;公民=人民+敌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注意注意,是指拥有本国国籍的人,在我国,公民的范围与外国人相对;政治概念,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相对敌人而言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
5、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更加广泛,公民中除了包括人民外,还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极少数敌对分子。阶级基础: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1)坚持以为领导,以为基础。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2)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众基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维护祖国统一和
6、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我国国家政权(即国体)的特点3、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民主的含义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专政专制民主制国家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民主专政专制:君主或国王独自掌握政权的政体国家被统治阶级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依靠力实行统治()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专政专制【特别提示】1.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存在于统治阶级中,对被统治阶级而言是没有民主的。不存在全民民主(全体国民的民主)和超阶级的民主。2.任何民主制国家都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7、。3.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任何国家都有专政的职能。3.我国民主的特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2)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3)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P38一段“人民民主”意味着中国民主的独特属性,强调的是民主的主体属性,全过程则使人民民主的实践呈现出全景式的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把民主的主体属性和民主的实践特征融合为一体的范畴全链条(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彼此贯通起来)全方位(保障和实现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
8、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广泛权利全覆盖(涵盖了从立法到行政到社会各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都要坚持“三者有机统一”)表现要求最广泛 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要求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将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行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逐步实现政治与法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关键词:强调的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能参与,权利广泛,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工人”“农民”“知识
9、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等,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主要是指“最广泛”。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表现最真实从政治保证上看: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从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实体现和有效维护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从多方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这些制度和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实。从实现方式上看:我国不仅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政府的组织等方面实行民主选举,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民主协商。关键词:强调的是必须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
10、愿,如“制度保障”“政治保证”“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主要是指“最真实”。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特别提示地位: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渠道: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具体实践:民主协商意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广泛持续参与的民主权利。协商民主形式 民主协商:强调的是发扬民主。就是说,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大事不是独断专行,一般在政治领域。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民主协商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属于民主的一种形式,丰富了我国的民主形式。习近平表现、意义最管用表现: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
11、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意义: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关键词:强调的是途径畅通、合理高效,如“制度体系”“效率提高”,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主要是指“最管用”。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4、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发扬人民民主1.决定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现实意义: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