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与文化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哲学 文化 知识点 考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1.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产生: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4.哲学对生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醒】:(1)哲
2、学上讲的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主观世界(人的思维、意识)(2)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 + 改造世界(3)哲学科学,哲学有正确和错误、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哲学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主体人人都有,自发形成哲学家研究成果,自觉形成并非人人都有特点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不自觉系统化的、理论化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都是 主观的,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错误倾向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
3、、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与普通人无关。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方法论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用世界观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联系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提醒】:(1)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具体科学的分类: 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比较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抽象整个
4、世界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联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是正确的指导)错误倾向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提醒】:(1)“指导”有两重性,不能只当成“促进”。同时指导是一般性的,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2)不能说“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能说“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3)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第二框 哲学
5、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是辩证关系)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提醒】:(1)“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
6、识的辩证关系。”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划分标准?)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土、气等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把物质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把近代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
7、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的概念,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正确提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醒】:唯物主义不都是正确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唯心主义也不是一无是处。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拓展】:唯物主义常见的例子:(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中国“五行说”荀子:天地合而万
8、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4.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9、,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拓展】:唯心主义常见的例子:(1) 主观唯心主义: 万物皆备于我 心外无物 我思故我在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2)客观唯心主义: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朱熹:理在事先 理生万物 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框 科学的世
10、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
11、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辩证唯物主义3.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4.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2)革命性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邓、三、科、习。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 1.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 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活的灵魂
1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革命和建设)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提醒】中特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辩证唯物论)物质(运动) 意识 规律一基本概念与知识1
13、.物质(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共同本质)(2)物质的特性与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提醒】(1)物质具体的物质形态;(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2)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3)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4)唯一特性根本属性2.意识(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产生几个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
14、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3)从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提醒】:(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意识是物质的能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3)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
15、了客观存在和社会实践,意识就不能产生。(4)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3.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尊重自然)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所以,物质是本源,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物质与运动(1)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16、。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反对两种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5.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点: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与消灭。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提醒】 (1)规律不等于现象,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为现象而非规律。(2)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3)规律上不能用的词语:发明、消灭、创造、改变规律。能用的:发现、尊重、认识、利用规律。
17、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一)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
18、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提醒】:(1)意识的作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只能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把观念中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2)意识的能动作用并不都是正确的。从认识世界看,意识既可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也可能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从改造世界看,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对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误导实践,对改造世界起阻碍作用。(指导作用推动作用)(3)意识的能动作用不等于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是指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9、4)意识的反映、反作用、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5.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6.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1)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0、(2)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基本概念与知识1.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联系;每个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
21、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3.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虽具有人化的特征,仍是客观的。4.联系的多样性:有直接与间接联系,内部外部联系,本质与非本质联系、必然与偶然联系。5.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
22、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提醒】:“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绝对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的说法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是正确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的说法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是错误的。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基本原理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三)联系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