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统编 年级 下学 语文期末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精选 汇编 答案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释:建国君民:建立邦国,治理民众。念终始典于学:要自始至终学习先王法典。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至道 不知道B. 不知其善也 陈康肃公善射C. 然后能自反也 始一反焉
2、D.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温故而知新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曰:教学相长也。(2)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要阐述的观点是“教学相长”,乙文阐述的观点是“教学为先”。B. “学学半”一句的意思是教与学各占一半,二者没有主次轻重之分。C. 古代那些仁君圣王在治理国家时,都很重视教育对人的教化作用。D. 这两则短文都用了对偶句,造成一种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11. 两篇短文阐述观点时都采用了相同的论述方法,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二)文言文阅读。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3、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选自史记)【注】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有间
4、: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几然:高大的样子。“几”同“颀”,长。羊:同“洋”,远方。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 师襄子辟席再拜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
5、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学鼓琴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习上手的曲子。(4)孔子学鼓琴的故事正好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简析。(4分)(二) (1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6、,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和桃源诗序苏轼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
7、,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注醯(x):醋,一种调味品。盖其比也:大概他们的寿命(和外面人的寿命)差不多了。使:假使。9. 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组词法:“欲穷其林”的“穷”可解释为贫穷。B. 语境推断法:“便要还家”的“要”是通假字,可翻译为邀请。C. 课内迁移法:伐竹取“道”的“道”是“道路”的意思,据此推断,“近岁道稍通”的“道”也是
8、“道路”的意思。D. 成语推断法:言过其实的“实”是实际的意思,推断课文中“多过其实”的“实”也是实际的意思。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11. 下列对甲文和乙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依次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过程。B. 甲文详略得当,作者详写了渔人在桃花源中的见闻及渔人和桃花源中人的对话,凸显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善良淳朴的特点。C. 甲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后文“不复得路”埋下伏笔,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桃花源是不存
9、在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D. 乙文作者认为南阳、青城山的老人村和桃花源一样,都完全是虚构的理想世界,其中对村民生活状态的描写言过其实。12. 苏轼在和桃花源诗序中写到:“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结合桃花源记谈一谈。(二)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甲】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10、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仙游记顾况(唐)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
11、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注释大历:唐代宗年号。斫(zhu):以刀斧砍削。漈(j):方言,瀑布。瓯闽(u mn):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别称。鸲(q):鸟名。伏:屈服、顺从。岁:每年。袁晁
12、:唐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申以主敬:以主客敬重对待。省:察看。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A便舍船人舍中唯祭得杀B日新月异亦甚惊异C此中人语云云此间地窄D寻病终不可寻省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_(2)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_11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乙文李庭入山砍树,迷路后发现山中的“莽然之墟”和甲文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相似。B乙文山中“有好田泉竹果药”和甲文桃花源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象相似。C乙文的山中人告诫李庭等人和甲文桃花源人告诫渔人均不要向外界说起他们的原因相似。D甲文渔人“处
13、处志之”,乙文李庭等人“斫树记道”,但最终都再找不到路的结局相似。12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探究它们在主题和表现主题手法上的相同之处。(4分)_(二)班长小文想在活动中给大家讲解优秀文言文,她选择了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及相关文章,请你帮她解答问题。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
14、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1
15、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怡然自乐( )(2)无论魏晋( )(3)明日,宿旦子冈其( )(4)汲井且浣衣( )11下列对甲乙两篇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作者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这在当时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B乙文记述了作者旅途中的见闻感触,内容丰富,既有沿途风光,又有人情风俗。C甲乙两文都通过描写来述说自己的见闻,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D桃花源中人盛情款待渔人,是想将渔人留在桃花源,和他们一起生活。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2)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_13读完【甲】【乙】两文,我们看到了古人怎样的生活图景?请结合
16、两文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4分)_(二)阅读下面诸子篇章,完成后面任务。(15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诺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庄子中的北冥有鱼)【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17、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中的虽有嘉肴)【丙】子墨子见齐大王曰:“今有刀于此,试之人头,倅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多试之人头,悴然断之,可谓利乎?”大王曰:“利。”子墨子曰:“刀则利矣,孰将受其不祥?”大王曰:“刀受其利,试者受其不祥。”子墨子曰:“并国覆军,贼杀百姓,孰将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曰:“我受其不祥。”墨子注倅:通“猝”,一下子。并:兼并。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志怪者也”的“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记,记住;记述,记载;标志,标记;通“痣”。这里应取第个意思。B“抟扶摇而上者”中的“扶摇”,用
18、成语“扶摇直上”本义印证,可理解为“旋风”。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中的“不足”,联系“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不足”,可推断其意为“不值得”。D“孰将受其不祥?”中的“孰”根据句式,结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孰若孤”等古句意思可解释为“怎么”。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多试之人头,悴然断之,可谓利乎?。1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想象神奇,塑造了一个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鲲鹏形象。B【甲】文先写鲲鹏之变化,再写迁徙南冥之气势,最后写作者仰观苍天之感慨。C【乙】文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进一步论证
19、了作者的观点,增强说服力。D【丙】文多用对话体形式展开议论,节奏明快,文势流畅,文气贯通,主要论述了利刀有百害而无益的观点。1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表格。(5分)篇目北冥有鱼虽有嘉肴【丙】文写作特色手法类比手法类比手法阐明道理万物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1分) 。(2分) 。(2分)(二)(16分)文言文阅读。【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0、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二十日渡山涧,溯大溪南行。南三里,为玉华洞道。先是过滕岭即望东南两峰耸立,翠壁嶙峋,迥与诸峰分形异色。抵其麓,一尾横曳,回护洞门。门在山坳间,不甚轩豁,而森碧上交,清流出其下,不觉神骨俱冷。初入,历级而下者数尺,即流所从出也。沿流既穷,悬级而上,是称“九重楼”。遥望空濛,忽曙色欲来,所谓“五更天”也。拾级上达洞顶,则穹崖削天,左右若青玉赪肤,实出张公所未备。下山即为田塍。四山环锁,水出无路,汩然中坠,盖即洞间之流
21、,此所从入也。(节选自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前,有删改)【注释】轩豁:高大敞朗。森碧上交:葱翠的树木交错在山顶上。赪(chng):红色。田塍(chng):田埂。汩(g)然:急速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溯大溪南行 沿流既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初入,历级而下者数尺,即流所从出也。(3)小语在阅读时发现【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并根据作者的游踪做了路线图。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将游踪路线图补充完整。(4分) (4)请你结合【甲】文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不觉神骨惧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