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吉林省舒兰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质量监测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 上传人(卖家):mrliu
  • 文档编号:76877
  • 上传时间:2018-10-22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11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吉林省舒兰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质量监测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吉林省 舒兰市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学期 质量 监测 试题 答案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 1 -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9 分) 中秋溯源 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今人文章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 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所注引的唐太 宗纪。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以正史体例,倘若其

    2、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 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 中秋习俗。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3、 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 无与月相关者。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界一

    4、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所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 2 - 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皇家祭祀典仪。 皇家祭祀民 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而皇室

    5、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 (选自 2014 年 9 月 4 日 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各项对 “ 中秋节 ” 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 中秋节 ” 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今人多喜欢把礼记 ?月令篇作为 “ 仲秋 ” 两字作为 “ 中秋节 ” 的起源。然而月令篇中绝无节庆记载。 B “ 中秋节 ” 被定做八月十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依据,但文献中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 C “ 中秋节 ” 被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应该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因为该事件的描述出自渊鉴类函

    6、卷二十 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D 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善,最终成为了今天民众熟悉的中秋佳节。 2下列关于原文论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第 段,作者考证典籍,解析了中秋的原意,指出了现如今很多关于中秋节形成时期的谬误。 B第 段,作者举例论证,证明中秋习俗在唐代就已在百姓中广泛流传。 C第 段,承上启下,引出本文关于中秋溯源的第二个话题,即关于中秋和月亮的联系。 D第 段,综合分析了中秋节与月亮建立联系的原因, 其中皇家祭祀典礼是外因,民间习俗代代相传是内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7、) A在唐代,八月十五还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后来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影响逐渐扩大,最后成为与除夕、端午齐名的重要节日。 B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把中- 3 - 秋和月真正对应起来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C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这也是中 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之一。 D国语的记载、韦昭的注 ,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到明清成为皇家祭祀典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共 19 分) 地泉之灵 林 子 十月。一场秋雨。 天

    8、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 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 怎么看都像

    9、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 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 !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 !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 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有两千多年。 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

    10、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 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 4 - 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

    11、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 不大,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灵渠,婀娜蜿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 渠,用依然不变的灵

    12、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有删改)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 “ 十月。一场秋雨 ” 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地交代了时间,营造了凄清落寞的氛围。 B漓江水从灵渠流

    13、淌过来,牵系着心灵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给人一种厚重飘逸的感觉。 C当海 洋 河流来大水时,通过灵渠把洪水排泄到湘江和漓江,保证运河和行船的安全。 D灵渠更像一只鹤,凝聚了两千多年来直冲云霄的胆识,铸就了智慧和底气的魂魄。 5分析本文第 段所写的内容,简要分析有哪些作用?( 4 分) - 5 - 6请鉴赏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7第 段中有一句 “ 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 ,请分析作者关于灵渠读出 了哪些内容?( 8 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共 17 分) 王羲之字逸少, 司徒 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 隶书 ,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吉林省舒兰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质量监测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8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