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5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docx

  • 上传人(卖家):QXX
  • 文档编号:7685358
  • 上传时间:2024-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0.5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5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5 高考 文言文 复习 阅读 概述 题解 思路 技巧 语文 一轮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5届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2025届语文组寄语:近两年,文言文客观题里的“概述”题,命题形式呈现明显变化:一是打破“概括+分析”的选项设计模式,依文设题,选项表达自由。二是概括性降低,选文偏重叙述的,选项以叙述分析为主;选文偏向议论的,选项以转述观点、看法为主。学生在解题时,进行题文对照的侧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下面,结合高考真题和部分模拟题,谈谈解答文言文阅读概述题的思路与技巧。语文组魏老师于2024.7.17撰写课堂内容:(李老师码子)1.比对观点、评价比对观点,指将选项转述的人物观点、作者观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比对评价,指将选项转述的人物之间的评价、作者

    2、对人物的评价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通过比对,确认选项的正误。【原文】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误解观点。原文“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为“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故选项中表述的“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易错提醒】解答观点类试题,要关注两

    3、大易错点:一是人物自身观点的概述与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二是人物(或作者)对他人观点、做法的评述是否正确。2.比对人物比对人物,就是比对选项中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及事件进程中人物的心态、情感,或者比对选项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概括等,与原文的相关内容是否相同。【原文】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2022年新高考卷)张冠李戴

    4、。根据原文“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搬救兵。故选项中“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错误。【易错提醒】解答以人物为命题点的客观题,在题文对照时,忽略选项对人物陈述的关键词易导致错误,如人物行为、行为过程的陈述词;人物性格、品质、事迹的陈述词;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的陈述词等。3.比对关系比对关系,指将选项陈述的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看是否发生变化,如人物与人物之间施受关系颠倒,人物与事件的因果关系错置,事件与事件间的关系杂合等。【原文】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

    5、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选项】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误解施受关系。原文“西德于秦”,意为“(楚国)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否”。故选项中“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错误。【易错提醒】解答以关系为命题点的客观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因果关系,特别是把次要原因说成主要原因;二是事件关系,多个事件有先后顺序和条件结果,属于不同的人物、阵营所为等,不可杂合。4.比对时间、地点比对时间、地点,

    6、就是比对选项陈述的人物、事物相关的时间、地点与原文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原文】绍兴十年二月,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闻金人败盟南下,(刘)锜与将佐舍舟陆行,先趋三百里,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绮曰:“可矣。”(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顺昌柘皋之捷)【选项】京城副留守刘琦,听说金人南下侵宋,舍舟疾行三百里,抵达顺昌,询问陈规兵马粮草之事,准备与之共同防守京城。(郑州市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混淆地点。根据原文“闻金人败盟南下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可知,刘琦此时在顺

    7、昌,与陈规谋划共守的城池应该是“顺昌”,而非“京城”。故选项中“准备与之共同防守京城”错误。【易错提醒】解答以时间、地点为命题点的客观题,不可忽视选项中的时间、地点,特别是时间、地点与相关人物、事件的对应关系。5.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就是比对选项陈述内容,与原文相比,有没有增加(无中生有)、删减(遗漏信息、归纳不全)等情况。【原文】初,球言麓川事,振固已衔之。钦天监正彭德清者,球乡人也,素为振腹心。凡天文有变,皆匿不奏,倚振势为奸,公卿多趋谒,球绝不与通。德清恨之,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振益大怒。属指挥马顺杀球。球死数年,瓦剌果入寇。景帝怜球忠,赠翰林学士,谥

    8、忠愍,立祠于乡。(节选自明史刘球传)【选项】刘球直言敢谏,奋不顾身。皇帝听信王振的话,兴兵征讨麓川,刘球上疏直言己见,而遭王振忌恨,后又上疏暗讽王振独断专权,最终被王振的爪牙马顺杀害。(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德清恨之,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可知,是彭德清陷害刘球“暗讽王振独断专权”。故选项中表述的“后又上疏暗讽王振独断专权”错误。【易错提醒】解答以添加、删减为命题点的客观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归纳不完全,遗漏部分信息的选项,如条件、原因归纳不完全等。6.比对关键词语比对关键词,就是比对决定选项陈述内容正确还是错误的关键词语,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多

    9、义词在文中的临时意义,代词指代的对象、范围,表现人物情感、态度、观点的词语,表示事件进程、结果类词语的理解等。【原文】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选项】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重要,而农民要缴纳农田的租税,表明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误解词语。原文“其于劝农之道未备”中的“未备”意思是“不完备”,整句 话意为“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还不完备”。故选项中表述的“没有得到落实”错误。学完本课,你觉得做文言文简答

    10、题应具备哪些意识?1要有精析题干意识。 文言文简答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示了作答的角度和方向,而有的关键词需根据文本信息斟酌方明其义。具备精析题干关键词意识,可确保作答方向正确。2要有转化文本词句意识。转化文本词句是对文言文的浅显化处理,其包含两方面:(1) 大致理解文言词句本意,相当于精准翻译;(2) 变成自己的语言概述词句意思。注:语言简洁,尽量用自己的话转述,不要摘抄原文,避免重复,切记遗漏(3) 编排有序,加上序号,分行作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材料一:夫天之所爱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者君也。圣人上承天之意,下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而能安利之之要不在于它,在

    11、乎正风俗而已。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极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且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国家奄有诸夏,四圣继统,制度以定矣,纪纲以缉矣,赋敛不伤于民矣,徭役以均矣,升平之运未有盛于今矣,固当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矣。然而窦人之子,短褐未尽完,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其故何也?殆风俗有所未尽淳欤?”(节选自王安石风俗)材料二: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

    12、者,墨翟、禽滑釐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已。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

    13、,其去王也远矣! (节选自庄子天下)注禽滑釐:为墨翟的学生。非乐节用:墨子里的篇名。觳:俭薄;简陋。10.故风俗A之变B迁C染D民志E关之F盛衰G不可H不慎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殚极,文中指穷尽,其中的“殚”与成语“殚精竭虑”中的“殚”意思相同。B.诸夏,在我国古代是对中原地区的称呼,文中泛指宋王朝统治下的广大国土。C.短褐,为粗布短衣,常用于指平民百姓,文中指的是穿着粗麻短衫的贫穷之人。D.服,指穿戴衣饰下葬,“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表示登上,两者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强调节俭的

    14、风俗之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天地生财具有时限性,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无穷无尽地花费,将导致百姓贫苦,甚至社会动乱。B.虽然国家政治清明,赋税徭役合理,但依旧存在百姓贫困不堪、衣不蔽体,商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现象,王安石认为这都是因为风俗不够纯朴。C.庄子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墨子的主张,内容包括“兼爱”“非攻”等,并肯定墨子自我匡正,救人急难的精神,以及主张性情温和,追求博学的态度。D.墨子主张废除古代的礼制和音乐,提倡人活着时要勤劳,死后要薄葬。庄子认为这些主张不能被称为圣人之道,并由此断定墨子终将被君王所疏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

    15、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4分)(2)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4分)14.请依据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王安石和庄子对“俭”的看法有何异同。(3分)10.答案BEG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本句句意为:所以,风俗的变化,会感染、改变人民的思想,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不可不慎重对待。11.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两者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12.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应是离开了天下人情,离开王道就远了,而不是被君王所疏远。13.参考译文(1)(4分)如果不加

    16、限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财富像)流水(一样)一点一滴地贮积,却大股大股地倾泻出去,这怎能使人民不贫困而且没有节制呢?(2)(4分)用这个来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的道理,用这个实行在自己身上,也实在不算是爱自己。详解(1)评分标准:4分,制:限制、节制,如之何:怎么能,各1分,通顺2分。(2)评分标准:4分,自行:实行在自己身上;固:实在,各1分,通顺2分。14.答案同:王安石和庄子都赞同以俭治国,节俭为人。异:庄子反对过度节俭,认为节俭也要符合人情,否则难以实行。详解同,1分;异,2分。意思类似即可。挖空练习积累!材料一:夫天之所爱育(抚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牵挂仰仗)者君也。圣人(指国君)上承

    17、天之意,下为民之主(主宰),其要(主要任务,关键)在安利(使动,使安定,使富足)之。而能安利之之要不在于它(其它,别的),在乎正(端正)风俗而已。故风俗之变(变化),迁染(改变影响)民志(心志,思想),关之盛衰,不可不慎(慎重)也。君子制俗(制约风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怎么样)?夫如是,则有殚极(用尽)财力僭(超越本分)渎(轻慢)拟伦(比拟;伦比)以追时好(时俗的喜好)者矣。且天地(指大自然)之生财(创造财富)也有时,人之为力(力量)也有限,而日夜之费(花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限制),所谓积之涓涓(指点滴)而泄(倾泻)之浩浩(指浩荡),如之

    18、何(怎能)使斯民不贫且滥(过度,没节制)也!国家奄有(意思是指全部占有,多用于疆土)诸夏(华夏,泛指中国),四圣(指宋大祖、太宗、真宗、仁宗)继统(继位),制度以定(确定)矣,纪纲以缉(会合,相当于明确)矣,赋敛(赋税)不伤于民矣,徭役以均(公平)矣,升平之运(安定太平的国运)未有盛(盛大)于今矣,固(原本)当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得其所)矣。然而窦人(穷人)之子,短褐(粗布短衣)未尽完(完好),趋末之民(趋末,追逐末业,指商人),巧伪(弄巧作假)未尽抑(压制),其故何也?殆(大概)风俗有所未尽淳(淳朴)欤?”材料二:不侈(奢侈)于后世,不靡(浪费)于万物,不晖(炫耀)于数度(指礼仪法度)

    19、,以绳墨(喻规矩)自矫(矫正),而备(防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墨子,墨家学派的代表)、禽滑釐(墨翟的学生)闻其风(风尚)而说(通“悦”)之。为(做)之大过(太过分),已(停止)之大循(规模大,超过一般)。作为(写作)非乐,命(命名)之曰节用,生不歌(唱歌,指娱乐),死无服(服饰)。墨子泛爱(博爱)兼利而非斗(反对战争),其道不怒(生气,怨恨); 又好学而博(博学),不异(指不标新立异)。不与先王(古代圣王)同,毁(毁弃)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礼仪),上下有等(等级),天子棺椁(即棺材和套

    20、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红色棺椁亦作“棺郭”。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两)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法度,模式)。以此教(教导)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自己实行),固(原本,实在)不爱已。未败(不影响)墨子道(学说)。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果真是同类吗,意指合乎人情吗)乎?其生也勤(勤劳),其死也薄(菲薄),其道大觳(太刻苦,太苛刻);使人忧,使人悲,其行(做法,主张)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成为)圣人之道,反(违背)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忍受)。墨子虽独能任,奈

    21、天下何!离(背离)于天下,其去(距离)王(指王道)也远矣!参考译文材料一:上天所钟爱抚养的是人民,人民所牵挂并仰慕的是国君。国君上承天的意志,下做人民的主宰,他的主要任务在于使人民生活安定、富裕。使人民安定、富裕的关键不是别的,在于端正风俗罢了。所以,风俗的变化,会影响、改变人民的思想,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不可不慎重对待。上层统治者用俭朴来制约风俗,而风俗的流弊是趋向奢侈。趋向奢侈如果不加以限制,流弊不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呵!这样一来,有人会竭尽财力,超越本分,去模仿阔人,追求时俗的喜好(奢侈)了。况且大自然创造财富也有时限性,人们的能力也有限度,而日夜的花费却是无穷无尽的。拿有时限性的财富,有限

    22、性的能力,供给无穷无尽的花费,如果不加限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财富像)流水(一样)一点一滴地贮积,却大股大股地倾泻出去,这怎能使人民不贫困而且没有节制呢?宋朝完全拥有整个中国,四个圣明的君主(宋大祖、太宗、真宗、仁宗)相继继承帝位,国家的制度得以确定,纪纲得以明确,征收的赋税(也不算太重),不会损伤人民,国家征派人民服徭役,还算公平合理,安定太平的国运,从来没有比今天更盛大了。本来应当家家富裕,人人丰衣足食,没有一个人不得其所才是。然而贫家之子穿的粗布短衣也没有完好的;那些投机商人,弄巧作假的行为并未完全压制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因风俗还不够淳朴吧。材料二:不使后世奢侈,不浪费万物,不炫

    23、耀礼仪法度,用规矩来勉励自己,以备担当世间的急难。古来道术中有这一派。墨翟和禽滑厘(墨翟的学生)听见这种风尚就喜好。但他们实行得太过分,节止得也太过分,作非乐,讲说节用(都是墨子里的篇名)。(主张)生时不作乐,死后无服饰。墨子主张博爱、兼利而反对战争,他教人不恨怒。他又好学博闻,不求立异。也不和古代的圣王相同,(他嫌他们太奢侈),主张毁弃古代的礼乐。(关于古代的音乐)黄帝有咸池乐章,尧有大章乐章,舜有大韶乐章,禹有大夏乐章,汤有大濩乐章,文王有辟雍乐章,周武王和周公作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一定的礼仪,上下有一定的等级,天子的棺材有七层,诸侯的五层,大夫的三层,士两层。墨子却主张生时不歌咏,死

    24、后不用衣饰厚葬,只用三寸厚的桐棺,连外面的椁都没有,将此定为法式。用这个来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的道理,用这个实行在自己身上,也实在不算是爱自己。但是并不会影响墨子的学说。虽然这样,但当歌唱时却反对歌唱,当哭泣时却反对哭泣,当奏乐时却反对奏乐,这样果然和人情相合吗?生时勤劳,死后菲薄,墨子之学说太苛刻了!令人忧苦,使人悲愁。他的主张难以实行。恐怕不能成为圣人之道。违反了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人不堪忍受;墨子虽能独能担当,奈何天下人不能履行!背离了天下人情,距离王道也远了!练习2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迁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为政清简,远人便之。会秦王廷美尹京。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

    25、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上戒君勿言于端乎?”准曰:“否曰。”端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

    26、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碑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

    27、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逮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节选自宋史)14太宗和寇准商议要杀李继迁的母亲,吕端是怎么说服太宗改变主意的?请作简要分析。14李继迁不会顾念亲情。杀李继迁的母亲会坚定他的反叛之心。善待李继迁的母亲,对其招降,牵系其心。精选解析 由原文“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可分析出“李继迁不会顾念亲情”;由原文“陛下

    28、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可分析出“杀李继迁的母亲会坚定他的反叛之心”;由原文“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可分析出“善待李继迁的母亲,对其招降,牵系其心”。参考译文: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之后,吕端迁任太常丞、管理浚仪县,同判定州。吕端治理政务清正简明,远处的人得以安宁。时逢秦王廷美担任京师主管。太宗征讨河东,有意命令廷美居守京师,吕端对廷美说:“皇上不顾风雨辛苦奔波,以征伐不义表明天意,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应当上表奏请随从护驾。现在您主持留守事务,是不合适的。”廷美于是

    29、向太宗恳请随行。(吕端)出京知蔡州,因为善于管理政事,官吏百姓排着队上奏请求朝延让他留下来。太宗想任命吕端为宰相,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不糊涂。”拿定主意要任命吕端为相。吕端考虑与寇准同在朝班,而自己先居宰相之位,恐怕他内心不平,于是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日押班管印,同在政事堂办公,太宗同意了他的建议。当时同僚奏报对答大多有不同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倡议。一天,宫内传出皇帝的手谕,命令说:“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才能上奏皇帝。”吕端更加谦让不敢承当。当初,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他的母亲。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因为寇准任枢密副使,

    30、便单独召见,跟他商量此事。寇准告退时,经过宰相办公之处,吕端疑心是商议大事,便邀寇准说:“皇帝告诫您不要告诉我吗?”寇准说:“没有。”吕端说:“边境上的日常事务,我不必参与知晓,如果是军国大事,我位居宰相,不能不知道。”寇准于是告诉他事情的原委,吕端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寇准说:“想要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以告诫要谋反的人。”吕端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可真不是合适的办法,希望您暂缓办理,我将再去上奏。”进了朝堂,他说:“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刘邦之父),想要烹煮他,高祖说:(如果你一定要烹,)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做大事的人是不会顾忌他的亲属的,何况李继迁这种叛逆的人呢?陛下今日杀掉她,

    31、明天可以抓到李继迁吗?如果不能,只是空结怨仇,愈加坚定他的反叛之心罢了。”太宗说:“那怎么办呢?”吕端说:“依照臣的愚见,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让人优厚地服侍她,以便招降李继迁,即使不能立即招降他,最终可以牵住他的心,而他母亲的生死又掌握在我们手里。”太宗拍着大腿,连连称好,并说:“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随即采用了他的计策。李母后来病死在延州,李继迁不久也死了,李继迁的儿子最终投降奏请开释,这是吕端的功绩。宋太宗身体不好,宋真宗当时是皇太子,吕端每天与太子问候太宗的言行举止。等到宋太宗的病情加剧,内侍王继恩畏惧皇太子的英明,私下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计划立先前的楚王元佐。宋太宗驾崩,李皇后让继恩把吕端叫来,吕端知道事情有变,于是就把继恩锁在阁内,让人看着他然后才去见李皇后。皇后说:“皇帝已经去世,应立皇长子为继任皇帝,这是顺应天意的,(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这种状况,现在皇帝才弃天下而去,怎么能急着违抗先皇遗命而有异议呢?”宋真宗登基后,垂帘引见诸位大臣,吕端直立在殿堂之下,不下拜,请求皇上卷帘,升殿接见,然后走下台阶,率领群臣跪拜并高呼万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853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