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025 高考 文言文 复习 阅读 概述 题解 思路 技巧 语文 一轮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5届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概述题解题思路与技巧2025届语文组寄语:近两年,文言文客观题里的“概述”题,命题形式呈现明显变化:一是打破“概括+分析”的选项设计模式,依文设题,选项表达自由。二是概括性降低,选文偏重叙述的,选项以叙述分析为主;选文偏向议论的,选项以转述观点、看法为主。学生在解题时,进行题文对照的侧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下面,结合高考真题和部分模拟题,谈谈解答文言文阅读概述题的思路与技巧。语文组魏老师于2024.7.17撰写课堂内容:(李老师码子)1.比对观点、评价比对观点,指将选项转述的人物观点、作者观点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比对评价,指将选项转述的人物之间的评价、作者
2、对人物的评价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通过比对,确认选项的正误。【原文】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误解观点。原文“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为“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故选项中表述的“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易错提醒】解答观点类试题,要关注两
3、大易错点:一是人物自身观点的概述与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二是人物(或作者)对他人观点、做法的评述是否正确。2.比对人物比对人物,就是比对选项中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及事件进程中人物的心态、情感,或者比对选项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概括等,与原文的相关内容是否相同。【原文】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选项】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2022年新高考卷)张冠李戴
4、。根据原文“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搬救兵。故选项中“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错误。【易错提醒】解答以人物为命题点的客观题,在题文对照时,忽略选项对人物陈述的关键词易导致错误,如人物行为、行为过程的陈述词;人物性格、品质、事迹的陈述词;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的陈述词等。3.比对关系比对关系,指将选项陈述的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件、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对照,看是否发生变化,如人物与人物之间施受关系颠倒,人物与事件的因果关系错置,事件与事件间的关系杂合等。【原文】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
5、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选项】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误解施受关系。原文“西德于秦”,意为“(楚国)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否”。故选项中“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错误。【易错提醒】解答以关系为命题点的客观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因果关系,特别是把次要原因说成主要原因;二是事件关系,多个事件有先后顺序和条件结果,属于不同的人物、阵营所为等,不可杂合。4.比对时间、地点比对时间、地点,
6、就是比对选项陈述的人物、事物相关的时间、地点与原文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原文】绍兴十年二月,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闻金人败盟南下,(刘)锜与将佐舍舟陆行,先趋三百里,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绮曰:“可矣。”(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顺昌柘皋之捷)【选项】京城副留守刘琦,听说金人南下侵宋,舍舟疾行三百里,抵达顺昌,询问陈规兵马粮草之事,准备与之共同防守京城。(郑州市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混淆地点。根据原文“闻金人败盟南下至顺昌城中。谍报东京已降,知府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可知,刘琦此时在顺
7、昌,与陈规谋划共守的城池应该是“顺昌”,而非“京城”。故选项中“准备与之共同防守京城”错误。【易错提醒】解答以时间、地点为命题点的客观题,不可忽视选项中的时间、地点,特别是时间、地点与相关人物、事件的对应关系。5.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就是比对选项陈述内容,与原文相比,有没有增加(无中生有)、删减(遗漏信息、归纳不全)等情况。【原文】初,球言麓川事,振固已衔之。钦天监正彭德清者,球乡人也,素为振腹心。凡天文有变,皆匿不奏,倚振势为奸,公卿多趋谒,球绝不与通。德清恨之,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振益大怒。属指挥马顺杀球。球死数年,瓦剌果入寇。景帝怜球忠,赠翰林学士,谥
8、忠愍,立祠于乡。(节选自明史刘球传)【选项】刘球直言敢谏,奋不顾身。皇帝听信王振的话,兴兵征讨麓川,刘球上疏直言己见,而遭王振忌恨,后又上疏暗讽王振独断专权,最终被王振的爪牙马顺杀害。(泉州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德清恨之,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可知,是彭德清陷害刘球“暗讽王振独断专权”。故选项中表述的“后又上疏暗讽王振独断专权”错误。【易错提醒】解答以添加、删减为命题点的客观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归纳不完全,遗漏部分信息的选项,如条件、原因归纳不完全等。6.比对关键词语比对关键词,就是比对决定选项陈述内容正确还是错误的关键词语,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多
9、义词在文中的临时意义,代词指代的对象、范围,表现人物情感、态度、观点的词语,表示事件进程、结果类词语的理解等。【原文】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选项】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重要,而农民要缴纳农田的租税,表明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误解词语。原文“其于劝农之道未备”中的“未备”意思是“不完备”,整句 话意为“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还不完备”。故选项中表述的“没有得到落实”错误。学完本课,你觉得做文言文简答
10、题应具备哪些意识?1要有精析题干意识。 文言文简答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示了作答的角度和方向,而有的关键词需根据文本信息斟酌方明其义。具备精析题干关键词意识,可确保作答方向正确。2要有转化文本词句意识。转化文本词句是对文言文的浅显化处理,其包含两方面:(1) 大致理解文言词句本意,相当于精准翻译;(2) 变成自己的语言概述词句意思。注:语言简洁,尽量用自己的话转述,不要摘抄原文,避免重复,切记遗漏(3) 编排有序,加上序号,分行作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材料一:夫天之所爱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者君也。圣人上承天之意,下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而能安利之之要不在于它,在
11、乎正风俗而已。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极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且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国家奄有诸夏,四圣继统,制度以定矣,纪纲以缉矣,赋敛不伤于民矣,徭役以均矣,升平之运未有盛于今矣,固当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矣。然而窦人之子,短褐未尽完,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其故何也?殆风俗有所未尽淳欤?”(节选自王安石风俗)材料二: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
12、者,墨翟、禽滑釐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已。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
13、,其去王也远矣! (节选自庄子天下)注禽滑釐:为墨翟的学生。非乐节用:墨子里的篇名。觳:俭薄;简陋。10.故风俗A之变B迁C染D民志E关之F盛衰G不可H不慎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殚极,文中指穷尽,其中的“殚”与成语“殚精竭虑”中的“殚”意思相同。B.诸夏,在我国古代是对中原地区的称呼,文中泛指宋王朝统治下的广大国土。C.短褐,为粗布短衣,常用于指平民百姓,文中指的是穿着粗麻短衫的贫穷之人。D.服,指穿戴衣饰下葬,“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表示登上,两者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强调节俭的
14、风俗之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天地生财具有时限性,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无穷无尽地花费,将导致百姓贫苦,甚至社会动乱。B.虽然国家政治清明,赋税徭役合理,但依旧存在百姓贫困不堪、衣不蔽体,商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现象,王安石认为这都是因为风俗不够纯朴。C.庄子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墨子的主张,内容包括“兼爱”“非攻”等,并肯定墨子自我匡正,救人急难的精神,以及主张性情温和,追求博学的态度。D.墨子主张废除古代的礼制和音乐,提倡人活着时要勤劳,死后要薄葬。庄子认为这些主张不能被称为圣人之道,并由此断定墨子终将被君王所疏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
15、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4分)(2)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4分)14.请依据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王安石和庄子对“俭”的看法有何异同。(3分)10.答案BEG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本句句意为:所以,风俗的变化,会感染、改变人民的思想,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不可不慎重对待。11.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两者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12.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应是离开了天下人情,离开王道就远了,而不是被君王所疏远。13.参考译文(1)(4分)如果不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