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681894
  • 上传时间:2024-07-1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3.4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统编 版高二 语文 学期 期末 复习 论述 文本 阅读 试题 精选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年轻人的“词穷”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口头表达能力贫瘠,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弱化。年轻人在过年走亲访友时,往往找不到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祝福。“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下,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人呈上不同的祝福语,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祝福词汇是贫瘠的,仿佛除了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之外再也想不出更多的用语了。”当青年群体被长辈关心学业、工作、婚恋,特别是两个群体的逻辑体系不相通时,“词穷”这时更可能是一种快速逃离“战场”的无奈之举。今天,提笔忘字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可以理解成,网络时代人们拿笔写字的频率大幅降低了,大家都用输入法

    2、打字,无疑会让人淡忘汉字的笔画写法。“现在我们工作、对话、写作,都通过打字进行,以速度为导向的文字输入导致了所有字都一闪而过,再加上打字时无需像写字那样一笔一画进行书写,我们对许多汉字尤其是生僻字的印象就会逐渐淡化。”这个现象不仅在年轻人群体中出现,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其实也普遍存在。但年轻人作为更加依赖电子产品的群体,书面表达能力越加弱化,忘字的“症状”很可能更严重。材料二:以汉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中文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较之其他群体应该会更加突出,对古雅表述、诗性语汇也应该有更切近的体悟。但事实确实如此吗?线上碎片化、粗泛的阅读成为主流后,当下中文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字功底相较前辈学

    3、者而言已经大幅退步,“在评述古诗或者论析文学作品时,往往找不到更为雅致、妥帖的用词,在行文过程中也会面临转折生硬、语词浅陋的困境”。如何解决年轻人“词穷”的问题?提倡读书显然是一个方案。既然阅读量少是青年群体自认为“词穷”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症下药”是可行的,也能取得效果。“从宏观来讲,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种爱读书的社会风尚,使人们能够潜心阅读古往今来的优美文字,在文本细读和语汇积累中培养新的审美趣味。”这要求人们不仅只关注工资收入、职业前景、应用性特长,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诗词曲赋、神话史诗、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多个方面提升整个社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人们可以从各类经典作品

    4、中学习语词艺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譬如从诗经论语孟子文心雕龙等著作中积累古雅词句;在阅读论文时,主动积累书面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则可以主动尝试用不同说法描绘同一事物、同种情绪等等。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可以积累下大量的词汇,也锻炼了表达能力。材料三: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

    5、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节选自红楼梦

    6、)3. 如果为材料一选一个标题,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A. “词穷”显示表达能力的弱化B. 读图时代的困局C. 提笔忘字谁之过D. 电子产品功过论4. 能够根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在聊天过程中遇到“词穷”,很可能是年轻人机智逃避。B. 根据材料二,以汉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中文系学生也沉浸于粗泛阅读。C. 根据材料二,关注工资收入、职业前景、应用特长会影响提升语言能力。D. 根据材料三,黛玉认为,要做“诗翁”,一要选对老师,二要熟读精思。5. 材料一第段画线句提供的例证是否能证明观点?请加以分析。6. 材料三中黛玉认为“词句究竟还是末事”,请结合材料二内容做简要评析。阅

    7、读下文,完成小题。哲学科学陈嘉映科学是从希腊特有的哲学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别的民族都没有这个传统。希腊哲学史专家伯纳特说,科学就是“以希腊方式来思考世界”,“在那些受希腊影响的民族之外,科学从来没有存在过”。有一个所谓“李约瑟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李约瑟是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有他特殊的关切,故有此一问。但一般说来,这个问题是应该倒过来问的,即为什么西方发展出了科学?换个问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游戏。我反过来问,是因为在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这点上,中国和大多数民族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常情,我们只有针对比较特殊的事情才能问“为什么”。村头老张家生了个毛孩,大家问这孩子为什么浑身是

    8、毛,孩子浑身长毛是个例外,不正常,我们才会问“为什么”。谁也不问:老李家的孩子为什么生出来不浑身长毛?反过来,灵长目动物都长一身毛,人不长毛,不正常,于是动物学家就要提出各种理论来解释咱们人类为什么是些“裸猿”。“李约瑟问题”之所以有它那个提法,是因为西方的思想、制度等等在上两个世纪统治了世界,我们很容易把西方的发展当作是正常的,当作正道,你要是和它不一样,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如果不从这种西方中心来看问题,更好的问法就不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而是西方怎么就发展出哲学科学。科学不仅是从哲学生长出来的,早先,哲学和科学本来就是一回事。今天,我们也许会觉得,哲学、诗、艺术、宗教,这些领域

    9、比较近乎,都算在文化这个大领域里。科学呢,好像独成一类,我们会说“科学与文化”。的确,科学早已蔚为大观,即使把一所大学里的哲学、诗、艺术、宗教诸系加在一起,往往还不如各门科学总和的一半。然而在从前,哲学不仅是与科学的关系最近,实际上,哲学就是科学。在柏拉图那里,philosophos爱的、追求的是episteme。Episteme这个词现在经常就被译成科学,在英文里则经常译作science。柏拉图通过episteme这个词把哲学家和诗人或神话家区分开来。神话是传统智慧,从祖先传下来,提供了我们的世界图景和人生规范,episteme则是一种反省的认知,批判的认知,源远流长的东西可能是错的,真理需

    10、要通过批判才能获得。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态度”,就是哲学态度。伽达默尔说,一开始,哲学和科学是无法区分的,他还顺便说到,用“哲学”这个词来谈论中国思想或印度思想很容易误导。的确,中国学生说到哲学,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诗、文学、人生意义这些,往往会忽视philosophia这个词的突出的科学含义。伽达默尔不是西方文化沙文主义者,这里谈论的是问题,不是感情,把中国智慧和印度智慧叫作philosophia,对我们的理解大概没什么帮助,常有坏处。古代哲学和近代科学都是要提供真的理论。如果像现在这样把哲学家和科学家这两个词分开使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既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笛卡尔、伽桑迪、波义耳、莱布尼茨同样

    11、既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牛顿称自己是哲学家,有时为了区分,自称为实验哲学家。直到康德以后,哲学家才逐渐无法染指科学工作。但直到十九世纪,大多数科学家还是被称作自然哲学家。到二十世纪,仍有一些物理学院系沿用自然哲学的名号。Scientist这个用语是十九世纪发明出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多数人不习惯这个词,听着觉得怪怪的。但无论怎么说都有别扭之处,说亚里士多德是科学家,我们感到别扭,因为我们今天更习惯用科学这个词专指近代科学。为了突出philosophia中包含的强烈的科学意味,我个人有时就把古代的philosophia叫作哲学科学,既用以表明哲学和科学是一个连续体,也用以表明哲学之为科学是哲学科学,

    12、和近代实证科学有根本区别,与此相应,今天的哲学已不复是康德之前的哲学科学。3. 下列对“哲学科学”这一概念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哲学科学说明科学是从古希腊哲学传统中生长出来。B. 弥补哲学和科学两个词分开使用带来的不便与别扭。C. 哲学科学区分了哲学中的科学与近代科学间的不同。D. 古代哲学具有强烈的科学意味因而称之为哲学科学。4. 下列对第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明哲学与科学在今天处于不同的学术领域。B. 与下文对比,更能说明哲学与科学古今变化。C. 与哲学对比,突出了科学在今天的发展规模。D. 承上启下,更好地说明哲学与科学是一回事。5. 伽达默尔认为,用“哲学”这个

    13、词来谈论中国思想或印度思想很容易误导。下列推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中国思想或印度思想早就将哲学与科学区分开来。B. 因为中国思想或印度思想是一种诗和神话的传统智慧。C. 因为中国思想或印度思想不具备西方哲学的科学传统。D. 因为中国思想或印度思想与近代科学有着根本的区别。6. 第段中围绕“李约瑟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这一论题展开说理,评析这部分说理的说服力。7. 运用本文作者观点,分析判断荀子劝学是否属于“哲学科学”类文章。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米勒在晚年尤其关注电讯时代的阅读生态,并对如何进行文学阅读重新定义。他认为新媒体改变了传统阅读的生态版图,从技术上丰富了阅

    14、读媒介,使阅读空间得以拓展,读者阅读体验得以增强,然而随之而来的快餐式阅读也成为数字阅读最显著的负面特征。以波兹曼为代表的纸媒时代文化精英,对数字媒体时代阅读的碎片化、娱乐化表示出极大的焦虑和不安。当代人阅读愈来愈具有媒介化倾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使阅读回归文学传统?米勒教授认为有两种答案:一种是他提出的“错时阅读”理论,指的是阅读过去时代的作品时,比如简奥斯丁等,尽量让自己仿佛身处18世纪,生活于其中,了解关于这一文化的一切。当年他的老师就是这么教阅读的。对此米勒教授本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对于读者来说,他们更想知道的是傲慢与偏见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在今天有什么价值。所以米

    15、勒教授认为这与讨论小说在其原有的历史语境中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倘若我们想读懂伊丽莎白时代的作品,是不是应该读读蒂利亚德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世界图景才能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米勒的回答是:“我本人可不愿意像他们那样思考,我也做不到搁置我们的现代图景。”我们今天阅读先前时代作品时必然带着媒体已经改变的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阅读米德尔马契时与它刚发表时的读者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无法想象未来的媒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了解新媒体给我们带来阅读米德尔马契时的特别视角,让我们更容易看到以印刷为媒介的小说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小说本身意义的可能性。第二种答案是,书籍由古老的印刷版本向Kindle版本或者其他

    16、电子书版本的转型,给我们带来文学的新视角。米勒教授本人并不反对电子书,电子书给了我们反思新媒体影响的机会。看纸质版米德尔马契和在Kindle上阅读电子版有什么区别?米勒认为确实有很多差别,但提倡纸质书和电子书并存的观点是新媒体时代一个很好的思路。这就是他提出的“媒体是造物主”的意思:媒体对于人在媒体中的表达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印刷时代亦是如此,19世纪的小说家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开发利用纸质书这一媒介,比如特罗洛普跟艾略特就明显不同。从印刷时代到数字媒体,媒介的改变影响了语言和文本的表述方式,包括我们的言语行为。媒介本身也是构成语言和文本的一部分;它更新我们的阅读方式,让我们形成新的阅读习惯,体验到

    17、多元化阅读时代层次丰富的阅读景观。电讯时代的新媒体对私人性文学阅读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影响,米勒教授在和文学理论学者艾伦的对谈中,对当代社会文学阅读方式做过深入的观察和探讨,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洞见来自对他孙辈的私人阅读习惯、方式和新媒介的观察分析。电影曾经对文学阅读产生相当大的冲击,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电影也与文本阅读一样走向衰退,米勒深有体会地说:“从我的孙辈们身上看出来了,电影在年轻人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越来越小。也有很多人看电影,那都是有钱人。但是也有很多人根本不看电影,或者只在电脑屏幕上看。我的孙子杰瑞米就这样。”米勒教授认为所有媒体手段(小说、电影、电视、电子游戏)在当代已趋于融合互渗。

    18、电影并非纯视觉性叙事,语言也是其重要的叙事手段之一。从另一方面说,即使是印刷时代的作品同样包含相当重要的视觉因素。在米勒教授看来,说视觉电影和印刷书籍之间存在对抗冲突,实际上把新媒体对人们想象的叙事体验所产生的影响过于简单化了。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想象了一个可怕的未来图景:阅读文化逐渐萎靡,视频文化渐趋掌控人类,其结果是阅读文化创造出的人类逻辑、自我认知、深刻思考等最终消亡,人类进入肤浅幼稚的弱智时代。这一预言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许多学者对新媒体时代的焦虑。如果我们参考米勒教授的观点,便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_。3. 以下针对“错时阅读理论”的质疑与作者原意相符的一项是( )A. 作者的老师就是这么

    19、教阅读的,因而这种理论已然过时。B. 对于读者来说,他们更想知道的是一部作品的现代意义。C. 讨论小说在其原有历史语境中的意义在当下已毫无意义。D. 现代人必然带有媒体改变后的意识,无法进入作品世界。4. 根据第段内容能够做出的推断是( )A. 利用微信读书小程序阅读,能为传统文学名著阅读带来新的内涵。B. 伴随技术进步,新媒体对于人在媒体中的表达影响必将越来越深。C. 用喜马拉雅听红楼梦比读纸质书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D. 李娟著作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受公众热捧证明多元化阅读时代已来。5. 对第段的论证效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列举事例过于随意,且不具有典型性。B. 属于不完全归纳,论证

    20、的说服力不强。C. 引权威学者对话,使分析更具科学性。D. 从身边事例出发,容易引发读者共鸣。6. 最适合填入第段空白处的一句是( )A. 新媒体与印刷书籍之间并不存在对抗冲突。B. 视频文化渐趋掌控人类的同时,阅读文化也并不会消亡。C.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促进各媒体的融合互补,最终成为一个包容复杂的大媒体。D.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阅读方式与习惯的更新,文学传统终将重现昔日的辉煌。7. 晨晨读罢全文,认为米勒教授对新媒体时代中新媒介在阅读中作用的分析结论过于乐观,请针对米勒教授的论述替晨晨写一个反驳的发言提纲。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

    21、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

    22、;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

    23、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

    24、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材料二: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

    25、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

    26、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1. 根据材料一,关于“同质

    27、”的解释,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和绘画有一样的本质。B. 诗歌和绘画展现一样的内容。C. 诗歌和绘画在功能上相同。D. 诗歌和绘画有类似的题材范围。2. 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截然不同但相互补充的题材范围。B. 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C. 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D. 莱辛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第一个提出丰富例证,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

    28、广泛影响。3. 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B. 绘画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C. 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D.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只黄鹂鸣翠柳”等诗句,以动衬静,以动作来描绘景致。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A. 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B. 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C.

    29、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诗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终不能相互替代,合二为一。D. 图画可以画出“松下问童子”的画面,却画不出诗中作者继之以二问三问,感情的起伏。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

    30、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的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

    31、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

    32、,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有删改)材

    33、料二: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科技文化一度将解释世界的话语权占为己有,而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进而对人文科学持诸多批判与否定的态度;与此同时,人文科学对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将带领人类走向何方持怀疑和审视的态度;这导致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

    34、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

    35、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有删改)3. 材料一第段画线句“科技是价值中立的”在文中的含义是 4. 对材料中所用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第段用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是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B. 材料一第段用爱因斯坦与奥

    36、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C. 材料二第段用斯诺两种文化的论述,最终是为了引出后文人文与科学距离变近的观点。D. 材料二第段用杨振宁借用布莱克诗句之例,是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者在心智上同根同源。5. 以材料二第段画线句“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为例,赏析这则材料的语言特点。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B. 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使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C. 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

    37、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与科学的鸿沟。D.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必须研究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7.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两种文化的关系,请比较分析两则材料观点上的相同点,以及在论述上侧重点的不同。 答案【答案】3. A 4. D 5. 能够证明观点。材料一第段认为:年轻人具有口头表达能力贫瘠和书面表达能力弱化的双“词穷”特征。例证选择了年轻人普通存在的典型“词穷”现象,即: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下,祝福词汇贫瘠,只会说一些陈词滥调。既是口语表达的贫瘠,而祝福词汇的贫乏也说明书面语缺少积累,事例与观点匹配一致,因此能够证明观点。

    38、不能够证明观点。材料一第段认为:年轻人具有口头表达能力贫瘠和书面表达能力弱化的双“词穷”特征。例证选择了年轻人普通存在的典型“词穷”现象,即: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下,祝福词汇贫瘠,只会说一些陈词滥调。提供的例证没有清晰区分表达类还是书面类,且事例与观点缺乏必然因果联系,年轻人表现出的“词穷”有可能是价值观等不同而又碍于情面的结果。 6. 材料二强调从经典阅读和日常口头表达中积累和锤炼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黛玉认为“词句究竟还是末事”,针对的是写诗时只注重词句新奇而忽略诗词意趣的以词害意的现象,另一方面黛玉建议揣摩透熟几位诗人作品,应包括学习词句艺术和积累古雅词句。【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39、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材料一有两段,第一段指出年轻人的“词穷”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二段指出网络时代年轻人书面表达能力越加弱化,忘字的“症状”很可能更严重。可见,材料围绕“词穷”“表达能力弱化”来谈。只有A项概括准确。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很可能是年轻人机智逃避”错,材料一是说“更可能是一种快速逃离战场的无奈之举”。B.“以汉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的中文系学生也沉浸于粗泛阅读”错,材料二是说“当下中文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字功底相较前辈学者而言已经大幅退步”。C.“关注工资收入、职业前景、应用特长会影响提升语言能力”错,材料二“这要求人们不仅只关注工资收入、

    40、职业前景、应用性特长,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诗词曲赋、神话史诗、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多个方面提升整个社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是说提倡读书来解决年轻人“词穷”的问题,并不能说关注工资收入、职业前景、应用特长会影响提升语言能力。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这是一种探究题,答案不唯一。先明确材料一第段的观点是什么,再分析画线句提供的例证是否能够证明该观点即可。材料一第段认为“年轻人的词穷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口头表达能力贫瘠,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弱化”,可见观点是:年轻人具有口头表达能力贫瘠和书面表达能力弱化的双“词穷”特征。如果认为能够证明观点:例

    41、证说“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下”“我们的祝福词汇是贫瘠的”,属于口语表达的语境,可见口语表达的贫瘠;祝福词汇属于书面语,可见书面语缺少积累。事例与观点匹配一致,因此能够证明观点。如果认为不能够证明观点:例证说“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下”“我们的祝福词汇是贫瘠的”,该例证没有清晰区分口语表达类还是书面类,且事例与观点缺乏必然因果联系,年轻人表现出的“词穷”有可能是价值观等不同而又碍于情面的结果。【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二认为“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诗词曲赋、神话史诗、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等多个方面提升整个社会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则可以主动尝

    42、试用不同说法描绘同一事物、同种情绪等等”,强调从经典阅读和日常口头表达中积累和锤炼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材料三“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可知,黛玉认为“词句究竟还是末事”,针对的是写诗时只注重词句新奇而忽略诗词意趣的以词害意的现象,再结合“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可知,黛玉建议揣摩透熟几位诗人作品,就是包括学习词句艺术和积累古雅词句。【答案】3. D 4. D 5. C 6. 在对比中增强说服力。中国和其他大多数民族的情况与西方的发展进行对比,在

    43、对比中明确观点。在类比中增强说服力。用“老张家生了个毛孩”这一生活现象进行类比,使说理通俗易懂。 7. 荀子的劝学不属于“哲学科学”类文章。因为“哲学科学”强调的是批判的认知和反省的认知,强调科学含义。而劝学主要是关于学习作用和方法的论述,它更多地体现了哲学的思想。【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因而称之为哲学科学”错误。根据文章第七段“为了突出philosophia中包含的强烈的科学意味,我个人有时就把古代的philosophia叫作哲学科学,既用以表明哲学和科学是一个连续体,也用以表明哲学之为科学是哲学科学”,可知,是为了为了突出philosophia中

    44、包含的科学意味,philosophia不等于“古代哲学”。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的内容和作用的能力。D.“说明哲学与科学是一回事”错误。第段主要说明的是哲学、诗、艺术、宗教与科学在今天属于不同的学术领域,并没有直接说明哲学与科学是一回事,而是通过对比现代的分类来引出哲学与科学在古代的关系。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推断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五段内容可知,文中提到伽达默尔认为用“哲学”这个词来谈论中国思想或印度思想很容易误导,是因为中国或印度的思想传统与西方哲学的科学传统不同,会忽视其中的科学含义。A.“早就将哲学与科学区分开来”错误。文中是指中国或印度的思想

    45、传统与西方哲学的科学传统不同,会忽视其中的科学含义,没有提到将两者区分开。B.“是一种诗和神话的传统智慧”错误。根据文中第四段主要突出“神话”和“episteme”的区别,文中提到神话是传统智慧,但并未说中国或印度思想是诗和神话的传统智慧。D.“因为中国思想或印度思想与近代科学有着根本的区别”错误。根据第五段“中国学生说到哲学,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诗、文学、人生意义这些,往往会忽视philosophia 这个词的突出的科学含义”可知,虽然文中提到了中国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区别,但并未说这是使用“哲学”这个词来谈论它们是误导的原因。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中

    46、国和大多数民族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西方的思想、制度等等在上两个世纪统治了世界,我们很容易把西方的发展当作是正常的,当作正道”可知,作者中国和其他大多数民族的情况与西方的发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中国和其他大多数民族的情况,说明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并不是一个异常现象,而是与大多数民族相似的正常现象。根据“村头老张家生了个毛孩不正常,我们才会问为什么。谁也不问:老李家的孩子为什么生出来不浑身长毛”,作者用“老张家生了个毛孩”这一生活现象进行类比,来说明正常的问法应该是“不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而是西方怎么就发展出哲学科学”,使说理通俗易懂。【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

    47、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文章第四段“episteme 则是一种反省的认知,批判的认知真理需要通过批判才能获得。”第五段“往往会忽视philosophia 这个词的突出的科学含义”可知,哲学科学强调反省、批判、科学。荀子的劝学重在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第二段用一连串的比喻论证学习的意义,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第四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体现是哲学思想,没有能够体现科学思想。故而得出结论:荀子的劝学不属于“哲学科学”类文章。【答案】3. B 4. B 5. A 6. C 7. 新媒体阅读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如快餐式阅读、阅读碎片化、娱乐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深度阅读造成挑战。我们今天阅读先前时代作品时必然带着媒体已经改变的意识,无法想象未来的媒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媒介的改变影响了语言和文本的表述方式,包括我们的言语行为,可能导致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受到挤压,进一步削弱文学的独特性和价值。电讯时代的新媒体对私人性文学阅读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81894.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期末统编版语文复习:论述类+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期末统编版语文复习:论述类+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