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统编 一下 学期 语文期末 复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练习题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四首(其一)王安石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注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黍离:诗经篇名,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霸祖”与“子孙”的对比,概括了具有普遍性的盛衰相
2、继的历史现象。B. 颔联用反问修辞,阐明功亏一篑、祸不单行的道理,揭示了政权相继败亡的原因。C. “东府”“后庭”运用典故,令人联想起昔日繁华,与眼前的衰败形成强烈反差。D. 该诗为怀古之作,并不停留于评价历史,既描绘眼前景,更感叹当下事,意味深长。15. 诗歌尾联与作者在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二句所表达的感情不尽相同,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4. B 15. 都借古讽今,但本诗尾联偏于感伤,桂枝香则显出激昂。在此诗中王安石面对人们徒然感叹兴亡却不能吸取教训的事实,发出的是置之不论,借酒解忧的悲叹,颇有无能为力之感。在桂枝香词中王安石面对人们徒然感叹兴亡却不能吸取教训的
3、事实,发出的是苦心的劝诫,期望当下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改弦更张。【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阐明功亏一篑、祸不单行的道理”错误。颔联的意思是:大功告成,便穷奢极侈,岂不知逸乐从来都是与灾祸相伴随的。二句诗慨叹往事,说明贪图逸乐,肆意挥霍,只会招致祸端。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最后两句用典,写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因而作了黍离麦秀之歌。历史上的朝代兴衰,都不是偶然的,骄奢淫逸,是取败之道,而人们徒然感叹兴亡却不能吸取教训的事实。此诗怀古吊今,人们对兴亡更替无能为力,只好置之不论,一切付之
4、酒杯,以免徒然的伤感,借酒解忧的悲叹,颇有无能为力之感。“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指人们登高凭吊这些遗迹,对着这古老的都城,无不兴起六朝兴亡之叹。然而很多人仅仅停留在嗟叹之上,而不能引以为戒,不能从这兴亡之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因此,这种嗟叹只能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借古讽今,期望当下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改弦更张。综上所述,两首诗都借古讽今,但本诗尾联偏于感伤,桂枝香则显出激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宿云门寺阁唐孙逖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
5、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意,勾勒出云门寺的远景。山花如烟如雾,一派幽静。B颔联实写夜景,灯火悬挂,窗幔卷起,山峦湖水都映入眼帘。C墙上壁画剥落,只剩画中大雁,突出了云门寺“古”的特色。D诗中最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用过。16本诗写寺阁未着一“高”字,却处处体现其高,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
6、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颔联实写夜景”错。因为颔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并不是实写,而是虚写或者说是想象之景。在诗人想象中,挂起灯烛,千山万壑则尽入眼帘;卷起幔幕,五湖秋意则尽奔眼底。这是对云门寺周围山水的泛写,既可见云门寺之高踞,亦可见其环境之寥廓,而胸襟之浩荡,亦不待言。诗人并没有说破这是想象之景,而是以“悬灯”“卷幔”等日常行为带出,写得十分自然。故选B。(2)此诗一、二句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首句点出云门寺的所在,次句写出寺的环境氛围。寺阁坐落在东山下,那儿地势高,云雾缭绕。时近傍晚,从寺阁
7、所坐落的东山下往上望(或从寺阁上往东山下远望),山花笼上了一层苍茫的暮色,似在烟霭之中。山花如烟,可见是山高而生云雾缭绕。三、四句所写,是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诗人借悬灯写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写出想象中所见浩渺的太湖。诗人以“千嶂”“五湖”的高远气象表明所宿处的云门山寺的势派。五、六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天空,闪烁的群星像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临近。群星在窗口闪烁,像是引诱着诗人进入梦乡。最后两句写入梦后的情景。终于,诗人坠入了沉沉的梦乡:“更疑”句直承“纱窗”句,因有斗牛临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门寺地势高峻、犹如与天相近的联想,因而在夜间竟做起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
8、来。“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真有梦境之感,云门寺高与天相接之境,可以想见。答案:(1)B(2)首联:从寺阁所坐落的东山下往上望(或从寺阁上往东山下远望),山花如烟,可见是山高而生云雾缭绕。颔联:登阁纵目,“千嶂”“五湖”尽收眼底,高远的气象表明云门山寺的高峻势派。颈联和尾联:闪烁的群星像是镶嵌在寺阁的窗户上,更让人怀疑接近了通天之路,似梦中与白云结伴相游,云门寺高与天相接之境,可以想见。译文:云门寺阁坐落在东山脚下,山花在暮色中格外清幽。点起油灯见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卷起帘幔想五湖的清秋。留存的古老壁画上只剩鸿雁在,纱窗上点缀着闪烁的星群。怀疑地势高峻天路已近,在梦中
9、和白云一起遨游。赏析:此诗以浪漫的笔调写出诗人夜宿云门寺的感受。首联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点出云门寺的所在,并写出其环境氛围;颔联写诗人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颈联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尾联写入梦后的情景。全诗章法严谨,从时间上看,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从空间上看,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实境写到虚境,全力衬托寺院的高古,结构上颇见匠心。“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句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首句点出云门寺的所在,次句写出寺的环境氛围。“香阁”二字,切合佛寺常年供香的特点。寺阁坐落在东山下,那儿地势高,云雾缭绕。时近
10、傍晚,山花笼上了一层苍茫的暮色,似在烟霭之中。用“象外”去形容“幽”,是说其幽无比,超尘拔俗。一座幽静的佛寺便在邈远天际淡淡化出。两句于写景之中兼寓叙事:云门寺尚在远方,诗人此时还在投宿途中。“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三四句是说,悬灯见夕阳中千峰矗立,卷起帘幔想五湖的春秋。三四句所写是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这两句对偶工稳,内蕴深厚,堪称是篇中的警策。“悬灯”“卷幔”正是入夜时初到宿处的情状:点燃宿处油灯,卷起久垂的帷帘,观赏其窗外的夜色。诗人借悬灯写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写出想象中所见的浩渺的五湖(太湖的别名)。山与水对比,纵与横映衬,意境极为优美。其实,在茫茫的夜色之中,任你卷起窗
11、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这纯属想象之词。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而能逸兴遄飞,放笔天地,写出如此壮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而且,这两句诗并非泛泛的写景抒情之笔。诗人以“悬灯”“卷幔”表示投宿,又以“秋”与“夕”点出节令与时间,并以“千嶂”“五湖”的高远气象表明所宿处的云门山寺的气派。“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五六句是说,古老壁画上只剩鸿雁在,纱窗上点缀着星宿斗牛。这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看来这时诗人已经睡下,但一时还未成眠,便游目室内和窗外: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天空,闪烁的群星像是镶嵌在窗户上那
12、样临近。画壁黯淡,足见佛寺之古老,正与诗人此时睡意昏昏的状态相接近;群星在窗口闪烁,像是引诱着诗人进入梦乡。两句分别写出云门寺“高”与“古”的特色。“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两句写入梦后的情景。终于,诗人坠入了沉沉的梦乡:“更疑”句直承“纱窗”句,因有斗牛临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门寺地势高峻、犹如与天相近的联想,因而在夜间竟做起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来。“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真有梦境之感。全诗八句,紧扣诗题,丝丝入扣,密合无间。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
13、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写尽云门寺的“高”与“古”。艺术结构上颇见匠心,体现了诗人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审美追求。【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
14、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
15、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注这首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从教:任凭。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杨花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与行为,如“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B.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一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杨花随风飘荡的轻盈之态,同时也暗含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C. 词的下阕将杨花、落红、春泥、流水等意象组合在一起,以暮春时节为背景,写出了杨花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惜春、伤春之情。D. 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