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2知识分类总结(实用必备!).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679767
  • 上传时间:2024-07-1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67.0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2知识分类总结(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高 统编 历史 一轮 复习 温习 选择性 必修 知识 分类 总结 实用 必备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2知识分类总结一 政治体制1.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开始走向瓦解,因而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宗法制开始崩溃。小农经济的出现,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等都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保障,因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就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后,推动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快速发展。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规律(1)中央集权的强化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央行政体制的延伸,地方行政层级调整大

    2、多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2)在沿袭中变革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流,后代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大多采取沿袭态度,并辅以定的变革措施。(3)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长期保持稳定。而居于县之上的郡、州、道、府、路等则变化较大,直到行省制确立后才趋于稳定。3.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的异同(1) 相似 都包含定的民主因素,如都存在公民大会,官员都由选举产生等。 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公民都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2)不同:三者实行的政体不同,雅典实行民主制,城邦的公共权力由公民多数人 的意志所支配;斯巴达实行

    3、寡头政治,城邦权力掌握在国王、长老会议员、监察官等少数人的手中,公民大会只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贵族共和制,国家三大政权机构处于权力制衡状态,但权力偏向贵族一方。4.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英法封建等级代表权力机关发展的差异性中世纪英国与法国的等级代表权力机关议会与三级会议产生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是因为英国议会的产生是人民斗争、限制王权的结果,而法国三级会议的产生却是王权加强的需要和结果。此外,英法两国不同的政治传统、中世纪末期不同的政治发展趋向以及百年战争、宗教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两国的不同影响也是导致两者命运不同的重要因素。5. 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历程(1)个亥革

    4、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了民主共和制的银市.但北洋政府建立后,实行专制独裁,甚至两次复非帝制,政党政治名存实亡,民主共和国徒有虚名。(2)南京国民政)有建立后,蒋介石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等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实质上其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借“训政“之名,实行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中共在单命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边区政府、在解放区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为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奠定了基础。(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5、国成立,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运行。6.民主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特点(1)从模仿别的国家到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共和制。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但最终失败,后经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政权的尝试,最终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2)中国不是先有共和制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现代政党,而是政党先于共和制出现并创造了共和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走向共和是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选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胜利后创建了中

    6、华人民共和国。(3)民主共和制具有中国基本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缔造起来的,它没有采用许多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体制,而是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实行的并非多党制或一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二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 一分为二认识科举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否定特权制度,具有公开、平等、竟争、挥优的合理内核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化。推动文化发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巩固国家统一: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适应了

    7、“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科举选才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一些东亚国家采用并成为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2)消极影响重才轻品:选拔人才有时过于重视才学,忽视品德,造成-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文化,即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的兴起,科举文化孕育而成的官场文化,至今仍有消极影响。禁铜思想:强化了儒家的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进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产生与发展。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对其评价(1)发展:我国的监察制度源远流长,最早可

    8、追溯到先秦时代,而自秦汉正式形成后,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就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而发展,当君主专制在明清达到顶峰时,中国封建监察制度也更加完备和严密。(2)特点: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监察机构独立,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系;重视监察官的选任;凭实绩黜陟,严格考核监察官。(2) 评价:古代监察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的统一,打击贪污渎职,防范政治腐败;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对缓和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是监督的主体与客体均来自行政内部,监督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没有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二是古代权力监督制度实际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高统治者-皇

    9、帝,人治色彩浓厚。3.西方文官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文官制度的建立。确保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政治的稳定器。(2)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充当了“从不更换的幕后主管”。一般来说,西方各国的文官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中英国文官系统的独立性更强。(3)文官制度的“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4)文官制度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4. 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中国考试制度传到西方较集中的时间有两次,第一:次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回国后,介绍了中国

    10、的科举制度;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当时,西方各国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存在不少弊端: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贪污腐败严重,政局不稳,不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考试制度传人西方后,英国率先仿效,于1855年建立了一种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1883年,美国政府又仿效英国的做法,颁布了彭德尔顿文官法,形成了新式的文官制度。此后,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新式文官制度纷纷建立。5.全面认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变革进程晚清的变革进程先后历经1840年到1898年的初步尝试,1899年到1905年传统选官制度的彻底废止和新式选官制度的形成,1906

    11、年到1911年新式选官制度的发展三个阶段。(2)变革的特点变革创新与保守固旧并存、旧制更替与新意多元、任人唯亲唯财与任人唯贤的冲突整合是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主要特点。科举选官制度被彻底废止,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成为新式选官制度的主体性内容,中央和地方的选官制度均在各自的体系中得以完善,职业官选用制度开始成形。由于晚清统治者守旧与变革思想的矛盾冲突,封建儒家思想的长期沉淀,以及上层建筑转型的固有特性,传统选官制度中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截取选官、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3)影响这场变革推动了晚清官制改革,促进了社会思潮的涌动,为社会发展

    12、积累了人才,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急功近利、新旧杂陈、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的弊端和问题。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始终围绕如何维护封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展开,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但其实践的浓厚致用性客观上从内部破坏了晚清政治制度,维护统治之举最终成为瓦解政治之具,难免王朝崩溃的命运。6.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1)相同点坚持依法管理原则。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把公务员管理纳人法治轨道,按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是各国普遍采坚持公平竞争原则。我国和西方公务员的录用、任职、考核、晋升、奖励、惩戒等管理环节都体现出“公开、公平、竞争、择优

    13、”的原则。坚持功绩制原则。功绩强调实实在在的成绩,不受资历深浅、亲疏关系、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它体现了“任人唯能”和“奖优罚劣”的思想,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因此,各国都把它作为一种常用的激励手段。注重权益保障。为保障公务员有效地执行公务,维护国家权益,解除公务员履行职务的后顾之忧,各国对公务员的权益都做了明文规定。实行分类管理。从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实践来看,公务员都是有级别的,尽管有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不同,但职务和级别都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台阶.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都是职业发展的标志。(3) 不同点指导原则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

    14、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管理体制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而西方文官制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职位划分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执政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政治化和事务官的职业化,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官体系,相互之间不能转任。录用标准不同。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而西方文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有的强调“专才”,有的强调

    15、“通才”,都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服务宗旨不同。我国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西方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他们同政府的关系是雇员同雇主的关系,文官工会为了文官利益经常同政府谈判,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调节文官集团与政府的关系。三. 法律与教化1.西汉至明清时期法律与礼教并用(1)内涵:礼法兼治是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其主张把以礼治国和以法治国结合起来,表现为德刑并用,即把以德化民(用恩惠来感化百姓)与以刑齐民(用刑法来制约百姓)结合起来。(2)概况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启动a.儒法合流:在国家治理手段上,汉初形

    16、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德刑关系上,形成了以德政为主,以刑罚为辅的理论。b.以经注律:随着两汉经学的兴盛,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来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之言或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或通过改变司法官的法律意识而在司法中发挥作用。魏晋南北朝一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a.含义:引礼人律指通过国家立法的渠道,儒家经义直接上升为法律条文或法律制度。b.表现:大规模的引礼人律从魏晋时期开始,一些体现儒家伦理纲常精神的礼仪制度纷纷人律。唐代-准乎礼a.含义:唐初定律,以礼为主,一方面把礼义道德规范直接纳人法律;另一方面,立法者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立法依据,或用儒家学说阐

    17、释立法的理由,使礼与法紧密结合。b.实质:“法”为“礼”服务,基本特征是用暴力维护封建伦理关系。宋代天理人情国法a.含义:司法官兼顾法理情三者的关系。在判案时,司法官不仅依据法律文本,还依据经义、天理、人情等,更注重社会效果。b.实施:对于不同的刑罚要区别对待,实行“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原则。明清明刑弼教a.含义:将刑罚和教化并列为同等重要的统治手段。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b.发展:明刑弼教开始于宋末,定型于明初,为清朝所延用。2.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1)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礼教纲常被

    18、奉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国家颁行的所有法律,都要符合“德政”的要求,都不能与礼制相违背。法律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化推行的过程。(2)以民为本,抑强扶弱: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民本思想,法制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在不断完善官吏监察制度的同时,以严法治吏,打击官吏迫害和盘剥百姓的行为。二是法律严厉防范和打击地主豪强兼并土地。三是救济灾民,对官吏坑害百姓和隐报灾情的行为予以严厉制裁。四是制定了不少便民诉讼的法律措施,以便百姓申冤。(3)家族主义,家国一体:古代中国,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观念根深蒂固。孝悌为齐家之本,是宗法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法律规范。家族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

    19、明确的界限,从而使法律带有浓厚的家族主义色彩,古代君主也重视“以孝治天下”。(4)天下本位,义务互负:儒家伦理法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天下本位”思想。在此价值目标下,中国古代法制规定的义务是社会各阶层相互之间的义务,即社会成员在对他人、社会、国家履行义务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社会、国家对自己的义务,称为“义务互负”。(5)追求和谐,注重调解:古代中国和谐观念十分突出,主张法须与天道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基于这一理念,注重调解成为中国传统法制的一大特色。3.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特殊社会地位及其原因(1)地位: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欧洲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欧洲处于天主教大.统的神权统治之下。主要表现在:在经济上,

    20、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它不仅拥有天主教世界三分之一的耕地,而且还利用征收“什一税”和兜售“赎罪券”等手段搜刮钱财。在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王权依附于教权而存在。在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即使是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在社会生活上,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2)原因中世纪时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无力与基督教势力对抗;同时,封建王权为了借助教会的神学迷信思想加强自身的统治,给予教会一定的支持。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利用神学迷信思想对人民进行统治。教会利用自己的特权,设立宗教法庭,对持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严厉镇压,更加巩固了其大-统的地位。4.英、美、法、德

    21、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立法和司法独立,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但是,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又不尽相同,以英、美、法、德四国为例,其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如下:(1)英国法的基本特征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遵循先例”为原则。奉行“诉讼中心主义”强调法官对于法律发展的突出作用。体系庞杂,缺乏系统性。法律推理方式多采用归纳法。(2)美国法的基本特征实行一国双轨多元制的法律体系。-.国,指在联邦框架内,全国有统一的联邦宪法和法律,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不允许与之相抵触。双轨,指在联邦制下,联邦和各州实行分权,出现了联邦与州并行的两套法律体系。多元,指各州之间的法律极不统一。制定法和判例法具有

    22、极大的伸缩性。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各州最高法院,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审理具体案件,审查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法院创造的判例是否违宪,宣布违宪的法律和判决为无效。美国虽是以判例法为主体的国家,但更重视成文法的制定和作用。美国法律制度长期带有浓厚的种族歧视色彩。(3)法国法的基本特征(3)法国法的基本特征以法典为主要渊源。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强调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法律推理方式采用演绎法。(4)德国法的基本特征更多地保留了日耳曼法的因素。立法权由联邦和州的议会独享,法院仅仅行使司法权,法官必须服从法律。具有较强的学理性。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法制国家下.法制作为单纯的治国工具而存在。法治

    23、国家下,法被置于治国的首位.治国者也要服从法律。(2)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6.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1)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6)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

    24、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四.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 全面认识唐朝民族关系出现的原因、特点、影响及启示(1)原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唐朝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也是灵活的,有利于改善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的民族和睦相处。(2) 特点:以通婚、和亲方式促进民族交融,以议代战,尊重各民族习惯,交换使节,文化交流。(3)影响:加强了对北方、西北少数民族的治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出现了边疆长期的政治稳定,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强大、宽容的唐朝对

    25、少数民族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促进了民族交融。(4)启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海纳百川,积极吸收先进文明,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导致落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加强民族团结,实行对外开放,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2.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1)从西藏地区看:两次赐予封号以后,历世达赖、班禅的继立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力度大大加强。(2)从新疆地区看:乾隆帝派兵粉碎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后来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3)从东北地区看:康熙帝通过两次雅

    26、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军队,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 从东南地区看: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岛与大陆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5)康熙帝实行满汉一家的政策,满汉通婚,促进民族融合。3.民族国家(1)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其基本特征包括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的民族市场等。

    27、(2) -般认为,17世纪中叶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标志着西方民族国家的出现,其对欧洲君主国的领土边界和权属进行划分,从主权认定的角度进一步促使民族主义及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国际法受国际关系的制约,重大的历史变动影响国际法的变化。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强调国家主权原则既包括国家对领土的主权,也包括对在国外公民的管辖权;它宣布民族有自决的权利,申明了以独立为基础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它废除了一些关于战争的旧规则和制度,主张在战争法上贯彻人道主义精神。这些原则在当时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但它们

    28、本身具有进步的意义,所以直到现在仍然构成国际法的一部分。5.近、现代国际法的特点(1)近代:区域性较强.国际法主要适用于欧洲。协定国际法走向繁荣.国际条约大量增加。战争中对人道主义的关注。国际仲裁制度进步。国际行政联盟成立。海洋法得到发展,如公海自由、领海制度的建立。(2)现代:国际社会组织化,国际组织数量增加,活动范围扩大,国际法的约束 力增强。国际法的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法基本适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国际法向国内法渗透,国际条约对国内法的影响增大国际法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法开始形成和发展。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1)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

    29、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2)意义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统一,即把中央的统一领导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把行政区域和经济、文化发展区域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各民族之间紧密团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7.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的

    30、外交新理念(1)以中国梦为纽带联结中国与世界,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中国梦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解和认同,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和文化亲和力。(2)丰富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首先,新形势下中国走好和平发展道路的关键在于实现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和互利共赢。其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3)倡导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4)提出

    31、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观念。亲,指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诚.指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惠,指履行惠及周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容,指展示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亲、诚、惠、容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5)提出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继承了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已经成为中国与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往的重要指南。县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6)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区域大合作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

    32、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7)提出全球性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是中国对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外交践行多边主义、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和国际秩序建设的重要方针。(7) 倡导新型国际安全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上海举办的亚信峰会上提出,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建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五. 货币与财税制度1

    33、. 自宋迄清中叶历代发钞效果不好的原因(1)理论基础:历代王朝在发钞主导思想上,一切从货币国定说的观点出发,钞法虽备,而执行混乱,其结果可想而知(2)历史背景:历代纸币,基本上是在战乱年代或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诞生的,先天不足加上人为因素,通货贬值也是必然(3) 发钞动机:主要有三个,一是以济国用之不足;二是用以筹办军饷;三是用以增加国家财富;各次皮马简品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没有可靠的物质基础。(4)流通混乱:纸币本是价值符号纸市发行既无准备金做保证,又无任何商品保证,漫无限制地滥发是历代纸币发行失败的主要因素。2.人民币能够做到长期基本稳定的原因首先,从宏观经济分析,我国始终坚持“四大平衡的原则

    34、,为人民币稳定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其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力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及货币流通规律组织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再次,人民币虽然不规定含金量,但它的价值基础还是黄金,它有一一定数量的金银外汇储备。最后,我国实施稳定通货政策,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人民的愿望和信任是人民币稳定的关键所在。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作用和瓦解的必然性(1) 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其他货币与之不平等。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在金融与经济上受制于美国。(2)作用积极作用:a.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

    35、持了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b.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消极作用:a.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b.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的控制(2) 瓦解的必然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主要是英美两个国家为维护二战后自身利益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该体系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它的存在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内在矛盾性。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因此它必须具备两个大的前提:一

    36、是美元的稳定,美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二是美国要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保持美元的稳:定与价值是不可能的。当美元地位动摇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及规律总结特征分类(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四大税种)纳税主体具有多样性,纳税形式具有多样性,纳税内容具有多样性,以田赋、丁税为主。以人丁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人头税”,即丁税。如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以土地和财产(田亩)为主要征税依据的赋税制度:土地税,即田租。如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人亩。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另外,还

    37、有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以及其他苛捐杂税。5.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趋势(演变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赋税形式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3)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4)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5)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商品税占比增大。上述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

    38、客观规律。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自然经济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无法抗拒商品经济的发展等)。6.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1)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2)农民的反抗斗争;(3)统治者顺应形势,巩固统治,调整政策。一是王朝建立之初,吸取前朝教训而减轻赋税;二是在国家控制大量无主土地而推行均田制时实行租庸调制;三是为解决经济困难,增加财政收人,调整赋税制度;四是临时加派的税款,如辽饷。7.不同的赋税制度产生的影响第一种情况,迅速改变了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状况,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经济恢

    39、复和发展;第二种情况,扩大了国家税源,增加了政府收入;第三种情况,通过税制改革,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第四种情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成为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8.对赋税制度的认识(1)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3)赋税制度的沿革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状况,实质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4)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赋税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倒退,是评价历史人物和封建统治的依据之一-;赋税制度的变化主观上取决于统治者的素质,客观上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5)反映的问题历史上,一些封建统

    40、治者在一定历史时期相对减轻对农民的赋税剥削,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将来加重剥削。一般说,一个新的王朝在建立之初,由于刚经过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或长期战乱的破坏,社会比较贫困,统治者总会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采取一些比较宽松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当社会经济得到恢复、财富有所增加,统治阶级就会重新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六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和功能(1)特点古代户籍制度既具有等级性,又具有平等性。等级性表现在分类管理上,比如有宗室属籍、官户和编户齐民阶层之分,平等性体现在不同种类的户籍在法律地位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平等。既

    41、具有封闭性,也具有开放性。封闭性主要表现在对社会流动(空间流动和社会地位的改变)的限制上。而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空间流动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化。既具有宗法血缘性,也具有地缘的行政性。户籍制度本来是个纯粹地缘性的行政制度,却也没有办法摆脱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2)功能古代户籍制度具有很强的政治和社会控制功能。户籍制度作为国家控制乡里和人民的有效手段,成为国家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体制的主要内容之户籍制度在政府财政上具有经济剥削的功能,即首要目的是赋役征发。但在封建社会的后期,户籍制度具有的征发赋税徭役功能逐渐与户籍制度脱离。古代户籍制度还有基层社区管理功能。2.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

    42、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点和缺陷(1)优点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上来看,历史上尽管基层组织制度名称繁多,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譬如乡遂制、乡里制、乡亭制、里甲制、保甲制等,但都是一脉相承、有所遵循的,它始终是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制度而存在。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上来看,传统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整体性治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与村民群体共同致力于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克服政府单一主体“碎片化”治理带来的各种缺陷,提高了基层社会的管理绩效。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网络上来看,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国家层面形成的制度体系。而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则是基层社会自我管理机制,其共同贯穿

    43、于基层社会管理过程始终,对乡基层社会的运行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2)缺陷政府对于乡村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人治,正所谓“礼治有余而法治不足”。户籍、宗族制度带有专制与等级的色彩。乡村治理更多地依靠经验与传统。村庄的善治寄希望于开明贤达之士,取决于个人品质的高低,具有随意性和反复性。因而常出现治与乱的循环,等等。2. 准确认识西方国家的社区自治对西方国家的社区自治需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社区自治仅仅是社区组织的自主权或者说仅仅是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之间权、责、利的分化;二是社区自治仅仅是地方自治;三是社区自治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功能分化,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权利主体

    44、,特别是它们之间成为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治理社区公共事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领域、市场领域、社区领域分化以及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客观需要。4.西方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认识(1)19世纪中期,比较强调济贫法的消极功能,即济贫法导致被救济者对救助制度的依赖,影响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等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实现。(2)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比较强调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与道德方面的综合功能,尤其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平与提升社会道德方面的积极功能。(3)20世纪后期,较多关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消极功能,并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建议以

    45、避免消极功能。(4)20世纪末期以来,既强调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功能,同时也关注并提出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量避免其消极功能。可以说,西方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功能阶段性特点的认识,正是其经济、社会、思想变化在社会保障制度上所施以直接影响的体现。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 文明社会形成三大标志文明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文明”是指史前时代结束后的阶级社会,是相对于无产阶级社会的“野蛮”而言的。因此,文明产生的过程,也就是由“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就是由血缘家族、氏族、军事民主制过渡到国家的过程。其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在一定区域的聚落中已经有好几个互相联系的、人口至少在5000以

    46、上:的城镇、集镇或城市。(2) 已有独立创造的文字体系或借用部分外族文字而形成的自己的文字。(3)已有纪念性的建筑遗迹和进行仪典活动的中心场所。男尊女卑的家长制家庭关系和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阶级的产生,规划完整的城市和建筑宏伟的宫殿反映了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出现。尽管强制性公共权力的产生以社会的不平等为前提,但它依然是一个合理的运动过程,是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问世的。2.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其原因(1)特点:作物种类多: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传播途径多元:它们传人时有先后、途径不一,例如玉米: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人西南;从菲律宾传人东南沿海地区。推广种植迅速:美洲作物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推广到平原地区。例如玉米,到清朝前期在全国各省、州、县均有种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原因:政府因素:高产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的引进,能迅速解决由于人口膨胀导致的粮食问题,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广。经济因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1、2知识分类总结(实用必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79767.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逻辑推理8定律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世界史共6个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历史影响、意义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18坑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选择题8大招 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图表类意义类等6种必考题型分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图表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历史变化、趋势类材料分析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历史认识、启示类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