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必会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清单(实用!).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必会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清单(实用!).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年高 统编 历史 复习 高考 命题 和易 解读 清单 实用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高考历史必会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清单(一)1.早期文明主要特征:国家、城市、阶级分化、文字、金属工具。解读:早期文明的特征是一般共性,但不代表每个文明都必须同时具备所有特征才算是文明。我们只是把它当做识别文明的参考信息。2.天下归周是分封、天下归宗是血缘宗法、天下归心是礼乐秩序解读:分封是宗法在政治制度的表现,礼乐是宗法在秩序规范的表现,遇到根本原因分析要选宗法。遇到现象分析,最表象的是礼崩乐坏,其次是分封瓦解,最后是宗法受冲击。3.分封扩大了疆域,促进了文化认同;宗法维系了内部稳定。解读:分封宗法互为表里,但是作用不完全相同。分封更多是对地方的管理价值,而宗法更多
2、是宗族内部权力调节价值。4.商代更重视神意,西周更重视民意。解读:神权与王权结合是早期政治的重要特征,但是在结合的内容特征上,商周略有差异,商代更强调把君主的意志神圣化,周代相对重视民意的神圣性。5.早期政治的基本特征:王权与神权结合、政权与族权结合、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解读:早期政治的特征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统治范围大小决定的。在经济实力、交通通讯条件都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相对依赖血缘,通过间接统治来实现更大范围的疆域控制是时代的选择。6.集体议政体现了民主,占卜祭祀体现了神权。解读:王权和神权结合,政权和族权结合是早期政治的重要特征。在考试中涉及占卜、祈祷等话题多数是神权问题。涉及集体
3、议政一般是民主问题,注意这里的民主和西方近代代议制民主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中国传统民主有人民的主人的含义,这里说的体现了民主只是有共同商议的过程。这一现象在先秦到明清其实都存在,所以钱穆先生会说中国古代不能用专制一词简单的一以概之。7.人伦秩序利于巩固王权,嫡子继位可能弱化王权。解读:古代从王权到皇权都是专制不断强化的过程,但是有一个例外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嫡长子继承不能保证皇位继承人能力,会导致皇权旁落。而父系家长制为主的人伦秩序规则是古代强化王权的重要手段,因为父权是比王权更早的权威,利用这一点可以增强王权的威信。8.家天下是血缘政治,公天下是选贤任能和官员流动。解读:公天下的表现主要包括禅让
4、、郡县、科举、任期和考核等。家天下一直到辛亥革命才结束。9.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君主制不等于君主专制。解读:封建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说法,我们必须区分,封建制说的是分封宗法,时间段主要是先秦,封建社会则是形容小农经济为基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儒家思想主导的社会发展阶段,时间段主要是秦到清。10.春秋战国的结束不等于分封宗法的结束。解读:秦统一之后分封和宗法在后代都反复被利用,汉代恢复过郡国并行,嫡长子继承是历代君主继承的重要原则。11.小农经济的前提是土地私有,经营方式是家庭经营,生产方式是精耕细作。解读: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种形式,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之上。但是不能说土地私有建立后就没
5、有土地公有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土地私有制结束也就不再有小农经济了。12.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政府建立的根本原因。解读:古代世界统治者需要稳定的赋税和兵役徭役来源,小农需要强大的国防和公共工程建设能力,由此而形成的“治水社会”是古代中国建立集权政府并且稳定运行多年的根本逻辑。13.自耕农从属于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又从属于自然经济。解读: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自耕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土地私有;个体农耕强调的是耕作特点,自耕农和佃农都属于个体农耕的代表。14.重视农耕的主要表现:重视农时、亲身示范、传播技术、轻徭薄赋
6、、打压兼并、控制户籍。解读:中国古代文明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基础,所以自先秦时期开始,保证农业的劳动力和时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就是统治者的基本治国方略。15.儒墨道法都关心社会现实,只是解决方案不同。解读:一切思想都是现实政治经济的反映,儒墨道法看似方案千差万别,但是目标都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算是殊途同归。16.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但都认同客观规律。解读:儒家更强调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道家更强调遵守规律,顺其自然。但都没有否认规律的存在。17.儒家强调教化治国,法家注重严刑峻法,但是都注重重构秩序。解读:儒家要恢复旧秩序,法家要建立新秩序。18.法家奖励耕战,鼓励消费;墨家主张非攻,强调节俭,但是
7、都注重利益。解读:法家维护地主阶级统治者利益,墨家维护小生产者利益。19.仁爱是恩宠,兼爱有平等;孔子尚治国圣贤,墨子重技术人才。解读:儒家的天下是统治者的天下,墨家的天下是百姓汇合而成的天下,所以儒家更强调上层要做“仁者”,墨家更强调人人要做好自己。(二)1.讲地方选中央集权,讲中央选专制主义。解读:专制主义强调的是皇权的强化,所以一般素材是中央职官变化、监察制度;中央集权强调的是地方管理的手段,所以一般素材是地方制度变迁2.加强中央集权的常见手段:限制兼并、迁徙豪强、监察地方(兵权、财权、人事权)、发展官营工商业、科举和稽查、改土归流。解读:一般威胁中央王朝安全的因素是权臣、豪强和武将,所
8、以对应的手段是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或者分割地方权力、限制兼并和异地迁徙削弱豪强经济基础、控制兵权防范武将作乱。3.农民三大人身依附:土地、地主、政府。解读:农民受制于土地,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水平较低,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满足生活需要;受制于地主,主要是因为租佃关系的存在,这个因素是双重作用的,一方面有利于人地匹配的合理性提升,另一方面也束缚了农民;受制于政府则主要是户籍和赋役制度,这有利于国家控制人口保证赋役来源,也限制了人口流动,固化了社会结构。4.井田制下有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制时期也有公有土地。解读:井田制本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制度描绘,并非绝对真实,我们只能说土地比较集中在奴隶主贵族手中
9、,算是国有土地,个人拥有的土地极少,但不是没有。到了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土地国有也依然存在,军队的屯田、官田、学田等等形式满足了特殊的财政支出需要,当然也压缩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空间。5.兼并利于增加市场和劳动力;抑制兼并有利于打压豪强,维护小农经济稳定。解读:土地兼并从来是利弊兼有的。因为土地兼并,规模化效益会增加,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和农产品商品化,这有利于商品性农业发展;甚至地主积累的资本如果愿意投资手工业和商业,也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因素。反过来抑制了兼并上述价值就难以实现了,会导致农业的碎片化、小型化发展,巩固自耕农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秩序,也因此统治者多愿意抑制兼并。6.重农抑商是古代统治
10、者效率最大化的选择。抑商抑私不抑官,官营也参与市场。解读:重农抑商一定不能简单认为这是统治者愚昧落后。首先,在农耕社会,重农是地主阶级统治者的必然选择,这有利于赋役的征发。这必须认同,东西方文明都经历过漫长的重农时期。至于抑商则要两面看待,一方面统治者并非抑制所有商业,官营商业长期都得到重视,其次抑制私人商业,主要目的是获取垄断利润和避免地方豪强崛起,并非忽视商业的价值。7.工商食官、盐铁官营、朝贡贸易都是国家干预经济。解读:首先要明确国家干预经济并不是近代西方的舶来品,对于经济的干预甚至操纵,从来是中央集权政府必须要进行的活动。先秦时期,中国在商周就有工商食官的模式,由政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
11、获取利益。春秋战国,随着人口流动和列国纷争,私营工商业才发展起来。汉武帝以来,随着以盐铁官营为代表的垄断性经营政策出现,民营工商业发展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官营工商业大行其道,维持了经济稳定也获取了暴利。至于朝贡贸易,则主要是以政治目的为主的对外交流活动,它不能开拓海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还抑制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但不能等同于海禁政策。8.田庄自给自足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壮大;政府控财控人加强中央集权。解读:汉代田庄经济封闭性强、内部自给自足程度高,是汉末豪强崛起的重要经济基础。对此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打压兼并、控制铸币权、盐铁官营、建立户籍制度、降低税收等,以此增强政府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减少地方的财
12、源。9.君权神授是皇权来源,天人感应是皇权约束。解读: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最大的特色就是让皇权和神权的结合更加紧密。一方面增强了皇权的神权威信,另一方面也用天意的形式演绎了儒家治国理念增强了皇权的道德约束,虽然这个约束效力有限。当然皇帝也会用天人感应去管理大臣,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古代政治的道德色彩浓厚。(三)1.讲地方选中央集权,讲中央选专制主义。解读:专制主义强调的是皇权的强化,所以一般素材是中央职官变化、监察制度;中央集权强调的是地方管理的手段,所以一般素材是地方制度变迁2.加强中央集权的常见手段:限制兼并、迁徙豪强、监察地方(兵权、财权、人事权)、发展官营工商业、科举和稽查、改土归流。
13、解读:一般威胁中央王朝安全的因素是权臣、豪强和武将,所以对应的手段是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或者分割地方权力、限制兼并和异地迁徙削弱豪强经济基础、控制兵权防范武将作乱。3.农民三大人身依附:土地、地主、政府。解读:农民受制于土地,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水平较低,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满足生活需要;受制于地主,主要是因为租佃关系的存在,这个因素是双重作用的,一方面有利于人地匹配的合理性提升,另一方面也束缚了农民;受制于政府则主要是户籍和赋役制度,这有利于国家控制人口保证赋役来源,也限制了人口流动,固化了社会结构。4.井田制下有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制时期也有公有土地。解读:井田制本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制度描绘
14、,并非绝对真实,我们只能说土地比较集中在奴隶主贵族手中,算是国有土地,个人拥有的土地极少,但不是没有。到了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后,土地国有也依然存在,军队的屯田、官田、学田等等形式满足了特殊的财政支出需要,当然也压缩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空间。5.兼并利于增加市场和劳动力;抑制兼并有利于打压豪强,维护小农经济稳定。解读:土地兼并从来是利弊兼有的。因为土地兼并,规模化效益会增加,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和农产品商品化,这有利于商品性农业发展;甚至地主积累的资本如果愿意投资手工业和商业,也是促进工商业发展的因素。反过来抑制了兼并上述价值就难以实现了,会导致农业的碎片化、小型化发展,巩固自耕农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秩
15、序,也因此统治者多愿意抑制兼并。6.重农抑商是古代统治者效率最大化的选择。抑商抑私不抑官,官营也参与市场解读:重农抑商一定不能简单认为这是统治者愚昧落后。首先,在农耕社会,重农是地主阶级统治者的必然选择,这有利于赋役的征发。这必须认同,东西方文明都经历过漫长的重农时期。至于抑商则要两面看待,一方面统治者并非抑制所有商业,官营商业长期都得到重视,其次抑制私人商业,主要目的是获取垄断利润和避免地方豪强崛起,并非忽视商业的价值。7.工商食官、盐铁官营、朝贡贸易都是国家干预经济。解读:首先要明确国家干预经济并不是近代西方的舶来品,对于经济的干预甚至操纵,从来是中央集权政府必须要进行的活动。先秦时期,中
16、国在商周就有工商食官的模式,由政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获取利益。春秋战国,随着人口流动和列国纷争,私营工商业才发展起来。汉武帝以来,随着以盐铁官营为代表的垄断性经营政策出现,民营工商业发展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官营工商业大行其道,维持了经济稳定也获取了暴利。至于朝贡贸易,则主要是以政治目的为主的对外交流活动,它不能开拓海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还抑制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但不能等同于海禁政策。8.田庄自给自足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壮大;政府控财控人加强中央集权。解读:汉代田庄经济封闭性强、内部自给自足程度高,是汉末豪强崛起的重要经济基础。对此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打压兼并、控制铸币权、盐铁官营、建立户籍制度、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