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冷与热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DOC
  • 文档编号:767732
  • 上传时间:2020-09-2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4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冷与热教案.docx》由用户(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0 青岛 六三制 四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二 单元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青岛版(六三制)(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冷与热冷与热 6 6 、哪杯水热、哪杯水热 时间 课时:1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 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 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 3、认识各种问堆积;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 记录。 二、教学准备:温度计、杯子、筷子、扇子、秒表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温度计

    2、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前置作业:体验热水、温水、冷水的感觉,猜测它们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 (二)学习新课: 1、感官判断水温的高低。教师出示两杯水,提出问题:“哪杯水更热?” 学生根基自己已有经验,运用感官来进行判断。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自己产 生问题:“到底哪杯水更热呢?” 学生阅读资料卡,或观看投影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温度以及温度计的相关 知识。 (1)温度的认识。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我 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

    3、度”,用“”来表示。 (2) 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 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 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2、测量水的温度。在初步学会测量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刚才的测量结 果。教师适时地通过温度计投影,结合释放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 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读写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杯 热水、一杯冷水、一个空杯子,提出问题:“利用它们,你能测量出几个不同的温 度?” 学生经过讨论,实验。 3、 哪杯水更热?在学习了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之后, 学生再一

    4、次进行测量 活动,这次测量还是刚上课时用感官判断的两杯水,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测量中出 现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做好测量记录。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 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出哪杯水更热。 4、比较哪杯水温度更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 设计并采用各种方式降低水的温度。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在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提问:“怎么知道哪杯水温度更低呢?提 示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使用温度计测量后再进行比较。学生自己控制时间, 然后学生开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进行指导。测量结束时组织进行交流,在 交流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测量的数据,发现其中

    5、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 5、自由活动: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 “你会使用温度计吗?你想测量哪些物体 的温度?” 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自由空间,由学生自由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以使学生 正确、熟练地使用温度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今后正确使用 温度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打好基础。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或让学 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索活动进行评价。在教科书中规定的表格中标出表示自己探究水 平的级别,进行评星活动。如果认为自己本课测量活动认真、正确,可以标三星; 如果认为自己本课测量记录及时、准确,也可以标三星;如果认为收获丰富的话同 样可以标三星。 6、 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先

    6、激发学生在课外探究热水温度变化的欲望。 教师提出: “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经验发表意见。 学生任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给予否定或肯定,只是对学生的预测进行质 疑,引导学生想出:应对一杯热水进行实际测量。在学生实际探究的基础上,让学 生相互交流探究的发现、体会。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体验与探究 七、板书设计: 6、哪杯水热 一、感觉水的热度 二、认识温度计:单位(摄氏度)、用“C”表示 三、温度计的使用: 四、生活中的各种温度计: 教学反思: 7 7、温度计的秘密、温度计的秘密 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

    7、媒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 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前置作业: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温度计,请学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温度计中液柱的变化,提出探究性问题:“测量中你发现了哪些 问题?”“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柱高度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呢?”激发学生交流测 量中的发现大胆质疑,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 学习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发现温度计的发现认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提出猜

    8、想假设。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探究方案。 结合探究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小组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发探究学习活动资料提示卡 片,提醒学生注意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然后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组装一个类似 温度计的装置, 选择一种要探究的液体装入瓶中, 创造冷热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变化, 观察液体在冷热两种不同情况中的变化,随时做好实验发现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 提示学生不仅要谈探究的方 法,还要谈探究中的发现。 在引导学生交流中提示学生思考:“水、酒精在受热的时候增多了吗?减少了 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教师在学生

    9、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回答进行补充:水在受热的 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积收缩;酒精在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体 积收缩;酱油受热的时候体积膨胀,受冷的时候收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即使学生认 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提问: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以巩固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问题:“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破裂了,可能是哪些原因 造成的?”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各种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 资料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丰富学生认识。 1、观看教师出示的温度计,学

    10、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观察发现温度 计中液柱的变化,思考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设计实验探究发现温度计的发现认识。 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提出猜想假设。 了解教师出示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探究方案。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小组 实验学习活动。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教师下发探究学习活动的资料提示卡片,进行小组合作 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交流探究的方法和探究中的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认 识到: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并加以巩固 3、 了解教师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问题, 引导进行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或设计实验进行 探

    11、究活动,丰富自身。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做中学,在做活动中自主发现、生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导入学习内容。 (二)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交流、 探讨, 形成并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合作学习活动。 发现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实验一种液体后做好观察记录再进行下一步另外一种液体的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归纳,并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归纳的单一个体越多,归纳越科 学。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实现资源共享,丰富自身认知。 (三)充分激发学生课后拓展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 活。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

    12、: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 7、温度计的秘密 温度计的组成:玻璃管、刻度、液泡 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教学反思 8 8、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学习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 2、 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 获得科学结论, 认识到科学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所冷缩现象。 学习重点:学生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认识热胀 冷缩现象。 学习难点:学生小组实验合作学习活动对实验现象的发现。 前置作业:课前

    13、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夏天自行车突然爆裂的情景,或类似事实(玻璃杯 倒入热水爆裂),引导学生交流认识生活中的受热膨胀现象,出示本课学习活动的 主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气体热胀冷缩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出示探究分组实验材料,如烧瓶、玻璃管等,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交流,对实验方案与学生一起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 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设计实验方案中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 积极鼓励学生的大胆设想, 开阔学生思路,尽量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提醒学生注意合作交

    14、流、认真细致,对发现 的现象认真思考,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等。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欣赏倾听他人的发现,完善自己小 组的学习活动。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现象呢?”教师充分放手让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先设计后动手操作, 观察现象积极思考,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后的铜球 注意避免烫伤。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认识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二、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关于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与学

    15、生交流热胀冷缩在生活的应用。 进一步巩固认识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介绍关于热胀冷缩趣味小实验和热缩冷涨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延伸拓展课后 学习活动。 1、学生交流认识生活中的受热膨胀现象,了解本课学习活动的主题。 2、学生进行认识气体热胀冷缩的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学生了解教师的出示探究分组实验材料,积极据猜想,进行实验设计。 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交流,从倾听他人的实验方案中完善自己的设计。学生小组合 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 学生交流汇报探究实验结果。学生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学生根据新的探究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先设计后动手操作,观察现象 积极思考。 学生交流汇报,认识固

    16、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 学生观看教师出示关于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交流热胀冷缩在生活的应 用。 进一步巩固认识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关于热胀冷缩趣味小实验 和热缩冷涨的小实验,激发兴趣,延伸拓展课后学习活动。 (一)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列举生活中大量热胀冷缩的生活现象,使学生感知到热胀 冷缩的现象实实在在存在生活之中,产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究的欲望,引出问题。 (二)教师提供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进行交流、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自 主选择一起,按时到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猜想相对照,得出结论, 获得结论,获得结论,得出空气具

    17、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可以适当加以演示实验,但最终还是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三)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去进行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结合掌握知 识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 8、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反思 9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时间时间 课型课型:新授新授 课时课时:1 教法教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

    18、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 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 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 热空气的应用。 3、 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大塑料袋、蜡烛、火柴、无底铁桶、碎纸屑、剪刀、卡纸、录象 前置作业:前置作业:搜集有关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展示热气球的图片) 提问:认识这是什么吗 ?(热

    19、气球) 讲述:这些年来热气球在航空,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国际航空联合会还组织热 气球的有关比赛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五彩缤纷的热气球在空中飞) 提问:刚才,在录像中,大家看到热气球可以自由上升,那在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与热气球道理一样, 会上升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升的事例. 提问:那你能根据刚才列举的事例,猜测一下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吗?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热气球上升的原理 谈话:桌面上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实验材料,你能根据刚才的猜 想设计实验,使塑料袋升起来或使

    20、彩纸屑飞舞起来吗?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研究计划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组与组之间进行相互纸以及补充, 教师给与适当的指导. 谈话: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提醒注意事项:1,仔细观察现象.2,及时做好记录.3,注意用火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那个小组愿意到台前来演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过程呢? 小组展示实验. 教师随机提问;袋子鼓起来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体积膨胀.) 思考讨论:袋子为什么会升上去? 彩纸屑为什么会飞舞起来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研究结果. 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就会上升

    21、.当热空气上升时,就会推动 袋子上升,或使纸屑飞舞了. 三、了解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热空气会生生的原理呢?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交流结果. 四、制作热空气动力玩具 谈话:大家想亲自动手做隔热气球驱动的玩具吗?你可以参考有关的资料或老师提供的制作方 法,进行你们的制作活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学生制作并交流,展示热驱动玩具. 五、拓展活动: 课下自己试着制作一个热气球,互相比比看,看谁的飞的高,飞的时间长.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作业: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9、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上

    22、升 热空气(轻) 体积膨胀 受热 空气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0 风的形成风的形成 时间时间 课时:课时:1 1 课型:新授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 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 价; 2. 指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 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探究实验,理 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3.

    23、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 合作交流,进而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生用简单的器材作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从而风的成因;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用简单器材设计操作风的成因模拟 实验学习活动。 前置作业前置作业:准备扇子,气球,纸风车,小刀,蜡烛,蚊香,火柴,饮料瓶,纸片,与风有关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 交流风从哪儿来这一科学问题。教 师引导学生加强交流,做一做、摆

    24、 事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 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交流对风的认识,引导学 生小组内交流探讨,并将交流讨论 后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填写到科学记 录卡上,进而积极思考产生探究性 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认识风的形成原 1、 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风从哪儿 来这一科学问题。学生之间相互 说一说、,做一做、摆事实,激 发自身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 内容。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交流对风的认 识,小组内交流探讨,并将交流 讨论后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填写到 科学记录卡上,积极思考产生探 究性问题。 学生思考认识风的形成原因,进 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猜想、假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 活动空

    25、间,自由展开制造风、描 述风的活动,使学生在说一说、 做一做、摆事实、讲道理、提问 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课的无限 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 的动机和热情。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养成想知道、 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 度。 课标要求中“能应用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 性解释”这一科学探究目标,通 过学习活动,学生提出自己的猜 因。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学习,引导学生 充分猜想、假设,通过交流初步达 成共识,根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 方案验证猜想。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 习活动,指导学生按照事先设计的 实验方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引导 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 相互合作, 从模拟实

    26、验结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风 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实验结 果,汇总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 一步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在学习中 产生新的关于风的科学探究问题。 以“地球高层大气中有没有风”为 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 学科学、 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活动:进一步思 考问题,搜集关于风的科学知识, 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设,通过交流初步达成共识并根 据准备的实验材料设计方案验证 猜想。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 活动,按照事先设计的实验方案 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小组学习活 动中交流、讨论并从模拟实验结 果推想到自然界里风是

    27、如何形成 的。 学生汇报交流小组实验结果,进 一步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3、 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交流在学习 中产生新的关于风的科学探究问 题。以“地球高层大气中有没有 风”为切入点,积极进行课后延 伸拓展学习活动。 想和假设,培养学生大胆想象、 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学生在对风的成因有了初步认 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并尝 试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 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本 活动的设计充分强调每个学生 都应是学习的主人、问题的主 人,只要有充足的、开放的时间 和空间,学生就能够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 生生互动的效果。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什么

    28、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总结提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作业:练习册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0、风的形成 风的成因:自然界中,由于各地气温的差异,导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过来补充,这就造成了 空气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海陆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叫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叫陆风。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练习课练习课 时间时间 课型课型:复习复习 课时课时:1 教法教法: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回顾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做练习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点,并能应用所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重点重点: 通过做练习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点 难点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前置作业前置作业: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小组内交流本单元知识点 二、 班级交流本单元知识点 三、 教师出题,学生做练习 四、 师生共同评价 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总结提升: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冷与热 6、 哪杯水热 7、温度计的秘密 8、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9、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0、风的形成 作业:第二单元检测题作业:第二单元检测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新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冷与热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7732.html
    DOC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