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 文档编号:767698
  • 上传时间:2020-09-29
  • 格式:DOC
  • 页数:27
  • 大小:34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doc》由用户(随风20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山东省 潍坊市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上册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潍坊市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通常以“社会转型”来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所谓社会转 型,就是从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 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 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如果我们将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看作是一种“乡土文明”的话,

    2、那么,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则正在将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城市文明”的时代。 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 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在费先生这里,与“乡土社会”对应的不是 空间形态意义上的城市社会, 而是历史序列上的“现代社会。 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 是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 就如同现代社会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 不仅仅限于中国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

    3、社会。 但是,无论你是主动告别还是恋恋不舍,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乡土文明”已无 可避免、无可挽回地成为了或正在成为明日黄花,今日的我们已无可选择地进入了“城市文明”主导的时 代。 这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带来产业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作用, 必然带动人口向产业集中地大规模集聚,进而带来城市的扩张。这一过程,无论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 中国自身看,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进程。 在传统乡土社会,一方面城乡联系本身并不紧密;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乡村是本位,而 且相对独立,不依赖于城市,而并非生产基地的城市则反过来完全依赖于农村。但现代社会

    4、的城乡关系则截 然不同,一方面,由于现代市场以及更为直观可感的交通、通讯技术的纽带作用,城乡联系变得异常紧密; 另一方面,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之后,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几乎绝对的主导 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对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而且,只要承认经 济运行的形态方式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其他各个方面,那么,城市的这种组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也必将及 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运行方式必然是围绕着城市而组建起来的,今天我们的乡 村振兴只能顺应而不可逆这个基本历史趋势而展开。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 一

    5、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 摘编自冯婷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文明是在社会发展客观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文明形态,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B. 城市文明是独具中国特点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覆盖城市、乡村在内的整个社会。 C. 城市文明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是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 D. 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表征,在乡村振兴中只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就定能取得成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写作目的,着重

    6、论述了城市文明是一种必须顺应的历史趋势。 B. 文章着意厘清人们对“乡土中国”的错误认知,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 C. 文章提到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概念,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对城市文明的论述。 D. 文章论述传统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在城乡关系上的不同时主要从联系性和独立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正进行着由乡土文明到城市文明的转型,乡村受到城市的重塑和辐射作用,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 市的附庸。 B. 我们被带入城市文明时代,与当今中国产业的集中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来的人口大规模向产业聚集地 聚集有关。 C. 在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要求我们必

    7、须正视城市文明时代这一背景,在城乡一体的视野下 统筹规划。 D. 潍坊鼓励企业到农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 ;淄博依托工业城市底蕴发展乡村旅游,这些举措都和本文的 理念相符合。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 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 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逐一分析。 A 项,“决定了中国的社会转型”错,由“所谓社会转型,就是从

    8、传统社会形态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变。在 这个转型过程中,生产过程(包括劳动方式和生产组织)的科学化、产业构成的非农化和经济运行机制的 市场化是基本动力,而由此带动的社会生活形态上的城市化则是最显著的外在表征”可知,城市文明不是 转型原因而是转型的表象特征; B 项,“独具中国特点”错,从原文看,“费先生用乡土中国这个概念所要刻画的,是不同于现代社会 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社会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是一种独特的乡土型文明形态。就如同现代社会 的结构、文化和运行形态并不仅仅限于城市,这种独具中国点的传统乡土文明形态也不仅仅限于中国 乡村,而是笼罩于包括城市在内的整个中国社会”,可见独具中国特色的是

    9、传统“乡土文明”,而非城市 文明,原文说“这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提升必然带来产业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结合劳动力 市场的作用,必然带动人口向产业集中地大规模集聚,进而带来城市的扩张。这一过程,无论从世界范围 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看,都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进程”,可见城市文明应该是世界性的,所以结 论无中生有; D 项,“就定能取得成效”错,由“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 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可知,选项表意绝对 化。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

    10、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 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表述有误。第二段开篇说“对费孝通乡土中国这一概念的 一个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它单纯理解为一个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概念,而没有将它看作是描述中国整体 社会的概念”,本段结尾是要表明的中心,即为了论证乡土文明和城市文明一样都“笼罩”整个中国社会, 乡土文明不限于乡村,

    11、城市文明也不限于城市。最后一段“城市文明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即使不是完 全是)一个使乡村参与并共享以城市文明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过程,是乡村融入城市主导的现代文明的过 程”,可见,不是为了论证乡土中国是种文明形态,而是说明城市文明应该包含乡土文明,不能割裂开。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 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 A 项,“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错。文中说“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之后, 城市在城乡关系中便取得了

    12、几乎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而必然地发挥出对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组 织重塑作用、辐射作用”,但并没说“实质上已经完全沦为城市的附庸”,选项推断违背文意。 故选 A。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 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 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 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

    13、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 要认真核对,从试题到文本,要就文论文,直至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切勿主观。设题的误区一般如 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 (二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87 年,广东台山海域发现一条满载货物的古代沉船。这艘沉船被命名为“南海 I 号”。此后 30 多 年,针对这条宋代沉船的考古工作一直持续。截至 2019 年 3 月,水下考古人员从沉船上陆续发掘出超过 14 万件各类文物。 “南海 I 号”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类型;它是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

    14、的“福船”,实 物,其船体结构和建造手段为研究南宋时期的造船技术提供了珍贵资料。从“南海 I 号”的船体结构和船 中瓷器情况来看,该船极可能是从泉州港始发,目的地有可能是东南亚、南亚、西亚,甚至东非沿海这些 地区,而对沉船上那些具有域外风格金器的产地研究或许能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重要线索。 “南海 I 号”沉船由于受到海洋生户、非法盗捞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用原址保护的方式并不适宜; 沉船海域几乎为零的能见度和复杂海况又使得以水下考古方式进行的原地发掘无法科学实施。面对这一难 题,中国水下考古专家创造性地扩“整体打捞”的方案,把沉船、船载文物以及沉船周围的泥沙按照原状 固定在特定的钢结构箱体内,将

    15、分散、易碎的文物一体化、一次性吊浮起运,并迁移到可人为控制的新环 境中,进行后期室内发掘和异地保护。“南海 I 号”,沉船整体打捞和迁移式保护是我国海洋打捞和水下 考古技术相结合的一次重大创新性实践,在水下考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魏峻一艘自南宋船开启中国水下考古新航程 ) 材料二: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飞速发展,水下的文化遗产开始得到不断的开发,同时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对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应根据国法则和条例,出台相关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条文,并制定相关的规 范政策。因此,世界上 90 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制定,并于 2001 年 11 月 2 日通过了水下文化遗产 保护公

    16、约 。 公约强调的基本原则有: (一)“为全人类利益。水下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各个国家都要对其进行保护。 (二)原址保护。鼓励人们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文化遗产,以对其进行考察或建 立档案资料,人们的这些活动不应该妨碍对于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在允许或进行任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 活动之前,就地保护应作为首选。 (三)不应该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以交易和投机为目的的商业开发。 (四)合作共享。在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相互合作帮助,有可能的话,也应在对这种遗产 的调查、挖掘、记录、保存、研究和展出等方面开展协作。 (摘编自万晓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原则的应用探析 ) 材料三: 19

    17、85 年初,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域打捞了一艘我国古代沉船“泰兴号”,船上满载康熙年 间的青花瓷器。出于“物以稀为贵”的想法,哈彻砸碎了其中 60 多万件,将剩下的交给荷兰阿姆斯特丹的 拍卖行。那次专场拍卖,共计出现 15 万件瓷器、125 块金锭。国家文物局得到中国瓷器将被拍卖的消息时, 曾经试图阻止,惜未成功。于是,文物局委派专家携 3 万美元赶赴荷兰进行回购。但高出起拍价十倍的成 交价让我们在拍卖之时根本无力举牌,最终黯然归国。随后“发展水下考古研究”的建议提交给了国家文 物局。1987 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从事水下考古研究的专业机构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水下考古学研 究室,之后培养了

    18、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行之中国水下考古 25 年 ) 4. 根据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确立的基本原则,对下列事例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为避免外在因素的影响,“南海 I 号”沉船被迁移到新环境中保护和研究,这并没有违背“原址保护” 原则。 B. 英国人哈彻打捞古“泰兴号”沉船的瓷器,大量破坏并对剩余瓷器委托拍卖,这不符合“为全人类利 益”的原则。 C. 某影像公司拍摄水下遗址,制成纪录片发行出售并获利,按照禁止商业开发的原则,这种行为应当一律 制止。 D. 美、英、法、加签署皇家游轮泰坦尼克号沉船协定 ,共同保护沉船纪念地,这是“合作共享”原则

    19、 的体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0 多年前中国水下考古专家就对“南海 I 号”提出“整体打捞”的方案,并一直持续进行这项工作,最 终成功。 B. 面对水下的文化遗产不断受到破坏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许多国家制定了公约,中国也参与其 中。 C. “泰兴号”被盗捞,文物被毁坏、拍卖;文物局阻止拍卖未果,回购失败。这促使水下考古研究提上日 程。 D.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很多, 而没有自己的水下考古队员是原因之一。 6. “南海 I 号”的成功打捞和发掘研究有何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A 6.

    20、 发现许多有重大价值的文物,为研究古代造船和航海情况提供珍贵资料和线索。海洋打捞和水下考 古相结合,开创考古整体打捞和迁移式保护方法,贡献水下考古智慧。保护了我国历史文物,避免了历 史无奈的重演。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住概念的本质,进而参照选项一一对 应,找出选项内容与材料具体内容的区别,且要注意选择“对下列事例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这一要求。 C 项, 曲解文意,表述绝对。某影像公司拍摄水下遗址,制成纪录片发行出售并获利,这种行为并不是文 物交易,也不是投机行为,不能一律禁止。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

    21、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准确解读文本,筛选并整合信息,并将选项和 原文相关语句加以比对,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逐一分析判断。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经过逐一审读和比对分析。 A 项,曲解文意。从材料一可知,“1987 年,广东台山海域发现一条满载货物的古代沉船”,“此后 30 多 年,针对这条宋代沉船的考古工作一直持续”,可推知“30 多年前中国水下考古专家就对南海 I 号提 出整体打捞的方案”理解错误。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 要审清题干,把握答题方

    22、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 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回答“南海 I 号”的成功打捞和发掘研究有何意义, 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需要找出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至 2019 年 3 月,水下考古人员从沉船上陆续发掘 出超过 14 万件各类文物”, “实物, 其船体结构和建造手段为研究南宋时期的造船技术提供了珍贵资料”, “沉船整体打捞和迁移式保护是我国海洋打捞和水下考古技术相结合的一次重大创新性实践,在水下考古 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1987 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从事水下考古研究的专业机构中国历史博物馆 考古部水下考古学研究室,之后

    23、培养了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 础”。由以上分析提取要点作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婷们自己诵读。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 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但是克明 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 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 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 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

    24、出房去。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 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 语。 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 “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 男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 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 做我的女儿。 “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

    25、有三妹在一起“ 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 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 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我嘱咐你,我 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觉新恭 敬地应了一声:“是”。“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 “你还要袒护他。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克明气得脸色大变,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 “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 克明又对

    26、觉新说道:“二女下定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 我也答应了。 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 完全告诉了他们。 “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意地 点头答道。 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这份离家计划把潜伏 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 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 左传 ,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

    27、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 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 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 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 “二哥,我再住不下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 “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觉民说道。 淑英沉吟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她的眼 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

    28、,是温 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 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 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读完信,抬起头来,两手托着腮痴痴地望着窗外,窗外一片阳 光,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 走了。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琴的思想也跟着飞起来,这思想飞得远远的,飞到了上海,飞到了淑 英的身边。“春天是我们的。”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 (有删改) 注:老人公,川渝一

    29、带的方言,指女性的公公。下定: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反复提到“鞋底声这一细节,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淑英对克明的畏惧,又透露出克明 对淑英的不满。 B. 小说表现了淑英由害怕、气愤到坚定、欣喜的情感变化,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少女与封建家庭决裂时 的心路历程。 C. 克明严厉斥责淑英,根本原因是淑英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跟陈先生读英文,致使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 有辱高家的家风。 D. 小说结尾处运用蜜蜂、花瓣、小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欢快的春景图,烘托人物心情, 深化了文章主旨。 8. 本文是长篇小说

    30、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 9. 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7. C 8. 自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淑英的“春天”。她挣脱了封建家 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 充满希望。 9. 使行文更简洁。前面已经交代了采用觉慧离家的办法,不必赘述。使情节更紧凑集中。省去了许多 不必要的叙述交代。突出主题。省略掉逃离家庭的过程,集中描写离家前和离家后的画面,二者形成鲜 明的对比,更能凸显主题。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采用蒙太奇式手法,有意制造“留白”

    31、,给读 者留下更多的审美想象。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鉴赏分析时, 需要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主题,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C 项, “根本原因”理解错误。 联系原文看, 根本原因是克明要维护封建秩序。 另外“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 有辱高家的家风”也不是事实。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含

    32、义及其艺术特色。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 “春”的原意,然后结合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章主旨和表现手法等分析它的语境义或深层含义,整理 作答。“春”,本意是春天,从倒数两段看,“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 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窗外一片阳光,一 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 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这是自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从“琴在家里接到淑 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

    33、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 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 我们的”看,“春”是淑英的“春天”,是她人生的春天。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 自由。从“春天是我们的。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看,这个“春”不是某一个人的 “春”,是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寓意着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对情节结构安排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要把握全文内容,在理清内容层次的基础上,联系 人物形象、结构特点、情节关联和主旨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

    34、这涉及剪裁处理,联系前文看,上文已经交代了觉慧离家的办法,“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 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意地点头答道。”这里如果再说就会显得啰 嗦。除了叙述没有太大必要外,还可以使后面情节更集中,在表现主题上,更让我们注意到离家前和离家 后的画面的不同,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从表达效果上看,略写,是留白,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回味的空间,增加小说的审美趣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 ,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

    35、独孤及、梁肃 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 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 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而皇 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袁州之俗,男女隶 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十五年, 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

    36、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 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 谥曰文。 ( 旧唐书 韩愈传 )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 称易治。信乎 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 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

    37、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B.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C.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D. 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B. 祭酒,古代

    38、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国子祭酒”是主管匡子学或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C. 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 D. 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也泛指地方。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含义相 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 向。 B. 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 C. 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

    39、除去俗法,百姓深受其 益。 D. 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导百姓,建成新的韩公 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2)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 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 (2)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文章和德行,并扩展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 方。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

    40、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 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 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标 点或停顿)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所给句子主要需要看“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 谏者”这部分的断句情况。“岂”常用在句子开头,表反问,其前应断,排除 AB 项;“伏乞”,意思是“向尊者 恳求”,用在句子开头,后面带请求的内容,从语义上看,应该是“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是目的,这 部分的意思是“请

    41、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可排除 AC 项。综合看,D 项断句正确,原句标 点可以是: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 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 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D 项,“含义相同”错。文中“邦”意为州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意为“国家”。 故选 D。

    42、【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 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 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注意要求,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B 项,“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错。从文中看,选项与“而皇甫镈恶愈狷直, 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有关。根据知识积累,“量移一郡”是 指调到离京城稍近的地方,可知“袁州”不是更远的地方。 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

    43、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 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 “既”: 已经,之后;“谕以逆顺”,“谕”,告诉,使人明白,句子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意思是“将叛逆和 归顺的道理给他们讲明白”;“切至”,非常恳切;“畏重”,畏惧又敬重。 (2)“自是”,从此;“笃”, 专心;“文行”,文章和德行;“至于”,到,到在;“易治”容易治理的地方。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44、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 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 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 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 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 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大历、贞元年间,文字多崇尚先秦诸

    45、子的学问,效法杨雄、董仲舒的著述,而 以独孤及、梁肃最称深奧,儒士们都推重他们。韩愈跟随们游学,精心钻研模仿,想振兴一代文风。元和 初年,韩愈被召入任国子博士,升任都官员外郎。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派宦官杜英奇押领三十名宫人, 手持香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韩愈素来不信佛,上疏劝谏。表疏奏上,宪宗很恼恨。过了一天,把表 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死刑。裴度、崔群上奏说:“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然而如 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于是贬 为潮州刺史。皇上打算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到这事,看看宰相怎样回答。而皇甫鎛憎恨韩愈耿

    46、直,害 怕他被重新起用,所以抢先回答说:“韩愈毕竟太狂妄,还是酌情调迁近处的一个郡任职。”于是授任袁州刺 史。袁州有这样一种风俗,为了借钱把子女抵押在出借钱的人家服,过期无力赎回就被没入出借钱的人家 永远成为奴隶。韩愈到任后,想办法赎出被没收为奴婢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还废除这种习俗,不 准许蓄养奴隶。元和十五年,韩愈被召入朝授任国子祭酒,转任兵部侍郎。适逢镇州杀了田弘正,拥立王 廷凑。朝廷命令韩愈前往镇州宣谕。韩愈到达(镇州)后,召集军人和百姓,将叛逆和归顺的道理给他们 讲明白,话语和情感非常恳切,王廷凑畏惧又敬重他。后改任吏部侍郎。又转任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韩愈在长庆四年十二月逝世

    47、,终年五十七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 旧唐书韩愈传 ) 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 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确实不错啊,孔子曾说过 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潮州人敬奉韩 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 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元 佑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

    48、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高兴兴地 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陈州二首(其二) 注 苏辙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注:本诗为作者被貶陈州时所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闲居已久的情况下赴陈州任职,对于此行能否遂心,他有点拿不准。 B. 颔联写上级容许自己

    49、庸碌无为,自己很享受每日饱食后悠闲自在的惬意。 C. 颈联写诗人与书为伴,日久成癖,漫步湖边,赏景散心,消解忧愁。 D. 这首诗以议论抒情为主,兼有叙述写景,文笔质朴,平淡中别有意味。 15. 阅读本诗,结合文言文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尾联中作者的感情。 【答案】14. B 15. 对韩愈在潮州教化百姓功绩的赞美和羡慕之情;自己疏懒懈怠,毫无政绩的惭愧 之情;被贬陈州,不受重用的不满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技巧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 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正误。B项,“自己很享受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76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