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期末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实用 必备 下载 _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多种多样的区域一、 区域的特点特点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特点2: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特点3: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特点4:目的不同,划分指标方法不同,区域类型不同。二、 区域划分的标准/类型1.按自然特征划分区域体现自然要素的分布规律2.按人文特征划分区域体现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3.综合自然、人文特征划分区域整合地域综合特征三、区域划分的意义/目的1.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
2、会经济发展。)2.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4.促进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园区。)5.有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使人们在长期的时间过程中逐渐认知的,科学认识和划分这些区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稻分布区)四、不同尺度的区域的特点特点一:层级性(区域尺度越大,层级越高,区域特点越宏观;区域尺度越小,层级越低,区域特点越详细。)特点二:促进性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特点三:差异性 (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
3、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如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也有小国的长处,如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一、区域要素区域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交通等。(区域要素可以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二、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间接影响: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在间接影响自然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控制了污染企业的数量和分布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三、区域
4、关联(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人文要素差异区域差异区域间流动区域关联自然要素差异四、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一、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及影响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一)能源分类(二) 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三)可再生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三) 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不同的区域土地退化的表现土地退化表现分布土地沙化“三北地区”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石漠化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土壤盐碱化西北干
5、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土壤肥力下降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二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区域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防治措施东北地区1.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2.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3.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引起土壤冲刷;人为原因: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1.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2.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培肥;3.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4.木材的综合利用;5.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自然原因:气候具有春季多风沙、
6、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人为原因: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1.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2.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井灌井排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质裸露,且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自然原因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大,地表侵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1.陡坡开荒种地2.过度樵采3.开采矿产资源、修路、建厂等破坏植被 发展立体农业;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原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原生沙质荒漠
7、、砾质荒漠;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早期预警;(生物措施)生物固沙、(工程措施)沙障固沙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自然原因:土壤:黄土土质疏松 地形:地形坡度大 气候:降水集中、强度大、多暴雨人为原因1.陡坡开荒种地 2.过度放牧 3.过度樵采4.开采矿产资源、修路、建厂等破坏植被四、石漠化(以云贵高原为例)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质:地形崎岖,坡度陡峻,石灰岩母质,易淋溶、成土速度慢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强土层:山坡土层浅薄,抗侵蚀能力弱植被: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大面积陡坡开荒;破坏地表植被危害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减少
8、;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五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六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4)以地养地,自然恢复(5)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6)采取
9、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7)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七、某地多风沙活动的成因分析(1)多沙源(物质条件)外地输沙(异地输沙):1.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2.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的地区沉积。当地沙源(就地起沙):1.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2.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地表裸露,增加沙源;3.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2)大风多(动力条件)该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该区域会加强风力的地形平坦地形,如广阔的平原或湖泊,没有阻挡。山地中的峡谷或河谷(峡谷或河谷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
10、域。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地表干燥;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昼夜温差增大)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植物稀少,缺乏植被保护。(摩擦力)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三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一、城市与区域间的关系二、 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三、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一、产业类型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