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 上传人(卖家):mrliu
  • 文档编号:76714
  • 上传时间:2018-10-22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4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福建省 泉州市 港区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答案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1 泉港一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现代文阅读 ( 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城 中 水 景 城市景观中不可无水。即使不傍河海,亦无湖泊,或虽有河湖,但某些大的建筑物与公众共享空间却离那些自然水域颇远,那么,以人工力量来营造小规模的水景便成为必要的了。 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极少有喷泉的设置,是由中国与西洋不同的文化心理所决定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河之水 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仅是 诗,也是理。中国的地势总体而言是朝东倾斜,因此在经济、文化一贯比较发

    2、达的东部地区,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一是“泻”,一是“平”。而中国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故而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存在着大量咏赞瀑布与平湖的文句,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等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此为大景;“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这是小景。总之绝少歌咏赞叹水的上喷蹿跳。 以北京为例,紫禁城那么堂皇富丽的庞大建筑群,景点 繁多,花样迭出,可是却无一处喷泉。而在西洋,哪怕是规模要小得多的皇宫里,也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此非不能也,而是不爱也。我们都知道乾隆在位时,宫中的西洋供

    3、奉曾为他在圆明园中设计过有“大水法”的西洋楼景点,李翰祥拍火烧圆明园时还搭出了大堂的布景,展示那一喷泉齐溅的景观。其实我们并不能找到自乾隆到慈禧特别喜欢那喷泉的文献资料,圆明园的“大水法”只不过是中国统治者偶尔容忍一点西洋“淫巧奇技”的小例子罢了,喷泉始终未能进入中国园景文化的主流。 没有喷泉的中国园林,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属性,却也创造出了种 种至美的佳境。红楼梦所描写的大观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概括出了中国人对水的审美心态。 随着审美情趣的丰富,城市人造景观中对人工喷泉的营造成了越来越热门的事情。以北京而论,虽未必有昔日圆明园那么集中、复杂的喷泉组出现,但节日期间天安门广

    4、场的喷泉,北京游乐园的“水幕电影”,一些公众共享空间的音乐喷泉,以及各大饭店宾馆内外的大大小小的形态各异的喷泉,已然构成了一派新的“城中水景”。喷泉不仅润泽着城市空气,可以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的景观,而且,这种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激发出人 们一种昂扬的创新精神。 2 然而,目前一些建筑物内外的喷泉,有一种赶时髦甚至是盲目“西化”的倾向,或者是“为喷泉而喷泉”,又全然道不出之所以那样“嬉水”的美学动机。其实,如果建筑物整体是民族风格的,那么,在以水布景时,无妨仍取中国古典式的“泻”与“平”的造境法。即使是西洋人以洋美学追求为主体的设计,有时也很会从中国古典美学中汲取精华,取

    5、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如果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中对水的运用,主要不是使其上扬,而是用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就会很有点“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节选自刘心武我 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 1下列关于“城中水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城中水景”包括在离自然水域颇远的某些大型建筑物和公众共享空间内外以人工力量营造的小规模水景。 B“城中水景”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形态各异、“上喷蹿跳”的喷泉,也可以是具有“水往低处流”自然属性的瀑布。 C“城中水景”能润泽城市空气、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景观,对城市来说,它是一种很必要的景观。 D在营造“城中水景”时,中国古典

    6、式“泻”与“平”的造境法也会被西洋人在主体设计中出奇地运用。 2下列理解和分 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文化心理,使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是“泻”和“平”,所以,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大多没有喷泉的设置。 B红楼梦大观园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人顺从和适应水的自然属性的传统审美心态。 C人工喷泉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能激发人们昂扬的创新精神已成共识,这种共识导致城市人造景观中对喷泉的营造越来越热。 D“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能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通过让水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来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7、的一项是 ( ) A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因此人们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有关水的文句,很多都是咏赞瀑布和平湖的。 B“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水“泻”的常态,“庐山秀出南斗旁?影3 落明湖青黛光”表现了水“平”的常态。 C道不出喷泉“嬉水”的美学动机,为赶时髦而盲目设置喷泉,倒不如采用中国古典式的造境法,或许还能营造出“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D紫禁城庞大的建筑群无一处喷泉,而规模要小得多的西洋皇宫里,总会有不止一处的 喷泉设置,这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闭关自守缺乏文化交流的状态。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4 分 ) 荷

    8、叶 韩开春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 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 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

    9、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 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

    10、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4 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

    11、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 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

    12、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 ,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 2012 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 分 ) A. 深秋时节的宏村,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充满古徽州的非凡气派。尤其是那泛着碧波的小湖,更是让“我”赞赏不已,流 连忘返。 B. 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

    13、痛;“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这是因为两人的身世、经历不同。 C. “我”喜欢夏日新荷,因为它绿意盎然,充满生机。荷塘里蜻蜓、豆娘、青蛙以及鱼儿的活动,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D. 少年时代的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现实中置身湖中大片残荷的宏村,“我”竟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享受漫步湖堤或卧听雨打残荷的惬意。 E. 第四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日荷塘满眼生机,这与眼前所见的枯萎破败的残荷形成了 鲜明对比。 5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 4 分) 6. 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 49 分) (一)课内文言文( 7-10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范增数 目 项王 侣 鱼虾而友麋鹿 夜 缒而出 唐浮图慧褒始 舍 于其址 函 封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7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