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背诵提纲(实用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背诵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年级 下册 历史 期末 复习 温习 知识点 背诵 提纲 实用 必备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背诵提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会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一、隋的建立与兴衰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大兴。2.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隋唐大一统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4.灭亡原因:618年,因隋炀帝的暴政(根本原因)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概况:(1)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2、(2)四段:自北向南分永济渠、通济渠、沟、江南河四段。(3)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3.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700多千米)4.影响:(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巩固隋朝统治(消极)加重了百姓的劳役、赋税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发展历程:(1)隋朝诞生: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2)唐朝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3)宋朝发展: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度,增加名额,提高进士地位。(4)明朝
3、僵化:实行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内命题,禁锢了人们的思想。(5)清末废除: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2.影响:(积极)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制度一大变革;加强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官吏选官范围,使有才学的人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持续1300多年,影响深远,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消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一、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二、“贞观之治”1.人物:唐太宗李世民2.措施:知人善用
4、、虚心纳谏。如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进谏名臣)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订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和亲、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三、“贞观遗风”1.人物:武则天(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四、“开元盛世”1.人物:唐玄宗李隆基2.措施:重用贤能(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五、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1.国家统一,统
5、治者励精图治 2.重视发展生产 3.虚心纳谏,重用人才 4.注重减轻人民负担第3课 盛唐气象【课标】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重视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2.手工业:丝织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3.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特点:坊市分离、严格时空限制)二、民族交往1.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
6、誉为“天可汗”2.方式:(1)军事:唐太宗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册封: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3)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4)盟约: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5)机构设置: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三、社会风气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满活力、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四、文学艺术1.诗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其诗歌称为“诗史”;诗魔白居易2.书法:颜真卿多宝塔
7、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3.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4.石窟: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标】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日本遣唐使1.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2.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鉴真东渡日本1.时间:754年(唐玄宗时)2.品质:百折不挠、矢志不渝、信守承诺。3.影响:在日本传授佛经,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三、玄奘西行天竺1.时间、地点:贞观初年(唐太宗)于天竺那烂陀寺
8、取经。2.贡献:取经后回国主持译经工作,撰写了大唐西域记。3.品质:不畏艰险、历经磨难。4.影响: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唐代中国人对待外国文化的一种包容、开放的意识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注意: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的比较:时代:玄奘是唐太宗时;鉴真是唐玄宗时鉴真目的:向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玄奘目的:把天竺先进文化带回中国【补充】唐朝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原因唐朝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最根本);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唐朝发达的对外交通(丝绸之路);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认识与启示】(识记两点)应努力保持国家的政局稳定,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以促进国家发展
9、;今天各国间都应倡导开放、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态度,以更好地构筑和谐世界。我们今天应有唐朝那样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注意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为己所用。和平交往能增进国家、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自更好发展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标】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一、安史之乱1.原因: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外重内轻局面形成2.时间:唐玄宗时,755年(天宝年间)3.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4.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
10、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赋役繁重,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2.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三、唐朝灭亡1.时间: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2.原因: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用奸臣、导致朝政日趋腐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四、五代十国1.五代: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 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9个政权和北方北汉3.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4.影响:战事不断,政局动荡;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为全
11、国统一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960年,赵匡(宋太祖)建宋,史称北宋,定都开封(东京、汴京)2.局部统一:宋太祖及其后继者,制定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军事上: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兵不识将,将不专兵)2.政治上:(中央)宰相之下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
12、大权;(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分知州权力。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三、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措施:(1)重用文臣,抑制武将。(2)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内容: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影响:(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消极)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政府办事效率下降;
13、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四、王安石变法1.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3.成效: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4.失败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在变法后期动摇,罢免了王安石。过程中用人不当,一些官员不按规定推行新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补充】宋朝政治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一、政权并立1.辽:耶律阿保机(辽太祖)916年建立辽,定都上京临潢府(契丹族)2
14、.北宋:赵匡胤(宋太祖)960年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东京/汴京)(汉族)3.西夏:元昊1038年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党项族)二、北宋与辽的和战(兄弟之国)1.战争:澶州之战1004年2.和议:渊之盟(积极影响:开启辽与北宋长期和平的局面,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榷场的设置促进边境的开发。消极影响:政治:具有屈辱性。经济: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三、北宋与西夏的和战(君臣之国)1.和议:宋夏和议/庆历和议(影响:促进宋夏边界贸易兴旺)2.影响同澶渊之盟。3.启示:既不穷兵黩武,又要注重加强国防建设。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课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
15、通过岳飞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一、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的建立1.建立:完颜阿骨打(金太祖)1115年建立金,定都会宁(女真族)2.巩固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二、金灭辽及北宋1.金灭辽:1125年宋金相约夹击攻辽,辽灭亡2.金灭北宋:1127年靖康之变/靖康之耻/靖康之难之后,北宋灭亡三、南宋的偏安1.南宋建立:赵构(宋高宗)1127年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杭州)2.岳飞抗金:收复失地 、郾城大捷(1140)想一想:如何评价岳飞抗金?1.出色的将领,治军纪律严明;2.岳家军骁勇善战,抗金中坚力量;3.廉洁正直、精忠报国。4.保卫人民生命
16、财产免受战乱威胁。3.宋金和议/绍兴和议(君臣之国)(1)背景: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根本原因),便向金求和(2)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3)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4)影响:维持了较长时间和平局面;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具有屈辱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标】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引进新品种占城稻;新耕作技术复种技术;新耕作工具秧马(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2. 手工业:造船业中心:广州、泉州、明州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
17、,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制瓷业: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定窑/钧窑/官窑);江西景德镇(瓷都);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3.商业:开封和杭州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打破空间限制(市坊不分);打破时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市镇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会子”。4.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重大商港:广州、泉州)。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二、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相对安定;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劳动力;统治
18、者政策的支持2.过程:汉代:重心在北;唐中期:开始南移;南宋:最终南移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第10课 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2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灭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2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3攻宋
19、:金灭亡后,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2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3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蒙古
20、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一、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二、行省制度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措施(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
21、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原则: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2措施(1)对台湾地区的管辖(东南):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2)对西域的管辖(西北):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3)对西藏的管辖(西南):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设置地方机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
22、有效的管理。3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释疑解难简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贡献。(1)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割据和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大江南北的统一。(2)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3)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4)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这是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5)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已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