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667603
  • 上传时间:2024-06-21
  • 格式:DOCX
  • 页数:99
  • 大小:13.9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生物 教案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人教版(2024)_生物_初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1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了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而来。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四种类人猿,概述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难点: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关于人类起源

    2、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 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新授:一、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二、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同点。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和人有根本的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 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3.脑发育的程度不同: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 mL,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

    3、约为1200 mL,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况。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三、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环境的变化 (地壳的运动导致)(阅读)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 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 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使自然环境发生变 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讨论回答: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四、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

    4、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进化的地位。(1)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 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2)“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语言等方面的变化。1.生活在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

    5、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处于这个阶段。他们能够使用工具,相当于使自己 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了。3.“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观察、小组讨论交流1.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2.劳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各种复杂工具。3.

    6、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讨论回答:现在的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不能。现代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了。五、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1.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2.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 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 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

    7、生存的行为等。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2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1.2 人的生殖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重点难点重点: 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来源于一个细胞的,这个细胞又是由两个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8、形成的。看来,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碰撞燃起了生命之火,它们是生命的火种。过渡:生命的火种是从哪来的?新授:一、生殖系统出示男女生殖系统正面图,指导学生自学。要求:按顺序认识生殖系统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联想一下在自己身上的位置,哪些已在发生变化?出示男女生殖系统侧剖面图,将事先写好的图上结构名称及功能的纸条放在讲台,请男女生代表组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纸条贴到相应的位置。你认为在男女生殖系统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小结:生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其中卵巢和睾丸是生殖器官中最重要的结构。但我们知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布的时候,都知道用树叶、兽皮包住露在体外的生殖器官,为此,生殖系统又是一

    9、个隐秘的器官。二、生殖过程学习活动:设疑:男性生殖细胞(精子)是怎么跟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的呢?从哪进?在哪与卵细胞结合?最终又到哪“安家落户”?播放视频:排卵、受精、怀孕、胚胎发育的过程。设疑: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泄?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及有关插图,然后得出结论: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展示学资料:酒精、烟草及药物对胎儿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孕妇怀孕期间身体各部分增重的一组数据。分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你对母亲怀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设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胎儿经过40周的发育就成熟了。成熟了的胎儿和胎盘从哪排出呢?

    10、展示分娩过程:指出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就叫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对母亲来说却是十分不易,伴随有剧烈的阵痛,如不顺利、难产,则必须剖腹手术,以确保母子平安。让学生明白母亲生育之艰辛,再要把子女养育成人就更不容易了,不知还要花费多少心血。分小组交流: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妇女节就要来到了,母亲节也不远了,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在烛光里的妈妈的深情氛围中,与同学们一起,祝所有的妇女们、母亲们、节日快乐!三、试管婴儿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设问:分娩是痛苦的,但新生命的诞生又是相当美好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延续。可是有一些夫妇由于身体

    11、的原因一直不能生育。你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学生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初级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内发育讨论: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3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1.3 青春期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对自身变化进行适时合理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2.过程和方法:通过课前小组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体发

    12、育过程中,发生在青春期的重要变化,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意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重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难点:分析、绘制坐标曲线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你进入了青春期吗?新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一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分析课本P14的坐标曲线图并解决相对应的讨论题。2.青春期身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有哪些?3.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器官的迅速发育,男、女生出

    13、现的生理现象分别是什么?4.男女生为什么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现象?女生在月经期应注意那些卫生状况?二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5.对照课本P14图结合自身实际,与同学交流讨论,青春期出现过哪些心理矛盾?应当怎样正确处理?展示交流 释疑解惑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感悟、提升:1.根据坐标曲线图中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显示曲线变化的内涵:男、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不相同,女生早于男生;男、女生睾丸和卵巢开始迅速发育的时间也不相同,女生也早于男生;而且男、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与相对应的睾丸和卵巢开始迅速发育的时间是相一致的。 所以说男孩和女孩体型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还影响着男、女生的第二性

    14、征发育变化。2.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影响着男、女生心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积极向上的思想面对这种变化,自尊、自爱、自重,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和道德观。视野拓展 感悟提升: 1.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宫内,生活着一类特殊的人群太监,他们既不像女性,又不具备男性的第二性征;常言道:“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请你利用本章所学知识解释以上两种现象。提示:睾丸和卵巢分泌的雄性与雌性激素影响男女的第二性征发育变化。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在生活、学习、交友、娱乐等方面有什么样的要求、目标、建议、困惑、矛盾与家长和老师交流,请你

    15、以一封信的形式写一写,让家长和老师帮我们健康顺利的度过青春期吧!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4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一课时)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重点难点重点: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提出问题,今天早上同学们都吃早餐了吗

    16、?上两节课饿了没有?请同学们吃两种食物。新授:一、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品尝老师提供的两种食物,讨论它们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在学生研讨时教师巡视指导。讨论:1.你们组所吃的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2.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数量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3.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关系?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归根结底来源于什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组织小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讨论: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几类?2.糖类、脂肪、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共同作用是:都是构成细胞的有

    17、机物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人体细胞所含物质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什么联系?4.如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创设问题:花生燃烧有光,说明有能量转化为光能;花生燃烧很烫,说明有能量转化为热能。那么,花生中有什么能量转化为光与热能呢?化学能 燃烧 光能、热能公式:水量(毫升)水温升高度数4.2(焦)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播放视频演示实验:测量花生中含有能量。小结:通过以上现象、实验的分析,我们已经认识了某些食物中有能量;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不同;又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关注能量散失,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改进实验装置,以达到减少热量流失的效果。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

    18、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5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二课时)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几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及食物的来源。2.过程与方法:了解身边人因营养不良带来的疾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重点难点重点: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难点:各类营养物质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什么呢?新授:一、说出主要无机盐缺乏的症状及食物来源加碘食盐:预防大脖子病二、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及食物来源

    19、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质疏松症三、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帮助粪便排出体外,对便秘有治疗作用。膳食纤维进入人体以后还可以稳定肠道菌群,从而调节免疫力。膳食纤维还可以降低糖分的吸收速度,使血糖上升缓慢、控制血糖浓度,适合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有较强的饱腹感,是减肥时期的理想食物。小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6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2.2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的概

    20、念及种类2.过程与方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的概念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份?2.食物中的这些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那么食物中的这些成分是怎样转化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呢?新授:一、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演示实验: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解释。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

    21、粉发生了变化?哪个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二、消化1.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2.种类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 有消化液的作用 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补充: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所有的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三、消化系统的组成

    22、比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7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2.2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2.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三大功能物质的消化。难点: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

    23、新授:一、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二、吸收1.概念: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管壁进入循环系统(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三、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长:小肠很长,约56米长大: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多种消化液薄:小肠绒毛中有丰富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中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一、三大物质的消化二、 小肠的特点长 大 多 薄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8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2.3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课时1教学目标

    24、1.知识与技能介绍中国膳食指南。能说出几种不安全食品的名称,关注食品安全。学会判断某食品是否安全。2.过程与方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了解不安全食品的制作过程,掌握安全食品的判断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合理营养的探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展示学生课前为家长设计的一份午餐食谱;新授:一、合理营养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2.什么是合理营养?3“我”该怎么做?4.

    25、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合理营养 二、食品安全 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包装食品的安全。(会读包装内容)。 非包装食品的安全(有一双火眼金睛)2、预防食物中毒 3、防止食品污染。 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4、了解绿色食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讨论:1、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2、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对吗?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学生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学生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

    26、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9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理解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生命活动和体温恒定的能量来源;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信息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形成自觉维护环境中空气质量的意识。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27、惯。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的多媒体画面,并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人体的呼吸。问题: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新授: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名称。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活动: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式,你们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二、呼吸道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4041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

    28、位进行交流讨论。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小结: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有丛生的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膜,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请同学们思考: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问题3: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

    29、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类在长期的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适应环境的特点。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三、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教材第4244的文字及图片,并归纳总结。1. 观察“吃饭时大家会呛着”的小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2.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四、声音的产生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

    30、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过渡: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的通畅,同时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温暧和清洁的作用。进一步探究: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10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会描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3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到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一样吗?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新授: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体验:大家体验一把,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有什么感觉?再深深的呼气,你又有什么感觉?2.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1)阅读教材P47-48实验“

    32、测量胸围差”完成下题。测量胸围差之前,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_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_ 。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软尺在背侧的位置是_,在胸前的位置是_。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_,再尽力深呼气,记录下_,计算两次长度的差数,测_次,求出_。3.阅读教材P48-49正文完成下题。(1)胸围差与胸廓容积等同么?除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_的结果。胸廓容积的变化还和_有关。(2)观察图-26“膈肌的运动”吸气时,膈肌_,膈顶部_,胸廓的上下径_。呼气时,膈肌_,膈顶部_,胸廓的上下径_。(3)演示膈肌运动模型(教材P49

    33、)来源:学科网图中玻璃管相当于人的_,两个塑料管相当于_,气球相当于_,橡皮膜相当于_,外面的罩相当于_。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讨论: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4.总结:当肋间肌与膈肌收缩时胸廓容积变_肺的容积变_肺内气压_于外界气压_外界气体_肺,人体完成了吸气运动,当肋间肌与膈肌舒张胸廓容积变_肺的容积变_肺内气压_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_肺,人体完成了呼气运动。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11 )节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34、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会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3.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肺内氧气如何进入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进入血液被排出。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我们吸入的氧气最终都去哪里了?起了什么作用?新授: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阅读课本P50资料分析,对比环境中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表格,思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明显

    35、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明显增加。 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2.阅读教材P47观察图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回答:(1)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_,空气中的_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_;同时,血液中的_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_,然后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思考:肺泡内的气体如何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肺泡:氧气浓度最高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最高肺泡内氧浓度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浓度: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思考:交换的气体中,氧最终去到了哪里被利用呢?氧通过红细胞的运输,最

    36、终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参与呼吸作用。(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_,肺泡外面包饶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_。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红细胞:运输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血浆:运输大部分二氧化碳三、 呼吸全过程四、概念辨析胸廓有节律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提升:会游泳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课堂小结:二次备课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时计划 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 共计( 12 )节主备

    37、人: 审核人: 教学内容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自己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重点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

    38、组织。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 学 过 程导入: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新授:一、血液的组成观察“血液分层图”、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显微镜下血细胞图,思考讨论:1. 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结合图观察,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在什么层位? 2.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血浆中含有

    39、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3.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二、三种血细胞的比较1.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1) 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 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3) 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 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2.为什么红细胞呈

    40、红色? 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说明有什么功能?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成红色,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能运输氧气。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叫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因而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3.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的计数远远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什么症状?说明有什么功能?4.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会增加,你认为这有什么意义?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5.人在大量出汗时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676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