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第二 单元 官员 选拔 管理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综合检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面是不同文献对汉代御史的记载,据此推断,下列对汉代御史的叙述最准确的是()出处记载内容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杜佑通典御史之名,周官有之,至秦汉,为纠察之任。所居之署,汉谓之御史府,亦谓之御史大夫寺。(汉御史大夫寺,在大司马门内,无塾,其门署用梓板,不雘色,题曰“御史大夫寺”)亦谓之宪台。A.监察权和行政权彼此重叠 B没有处理公务固
2、定场所C机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D属于独立监察机构长官2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 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 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3历代正史大都编撰良吏传以记录和传扬优秀官吏的政绩,如汉代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隋代赵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倡导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 B崇儒弃法以树立天理权威C奖励农桑以缓
3、和阶级矛盾 D依靠乡绅以实现基层自治4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李迪、张知白、杜衍、王曾四人,入仕前都很贫穷,尤其是杜衍,早年丧父,又不为继父所容,只好奔波在外,为书商帮工糊口;范仲淹的事迹与杜衍颇相类。据此可知宋朝()A官员执政能力的提高 B政府注重伦理道德教化C选官制度的良性发展 D拓宽了平民参政的途径5明代继承了传统的监察体系,并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作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同时设督抚,形成了地方的三重监察网络。这一制度()A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扩大了监察官员的权力C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 D提高政府
4、决策的科学性6如表为宋代至明清官员退休的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朝代内容宋代仁宗“时议者谓士大夫言,七十当致仕,其不知止者,请令有司按籍举行之”,并要监察部门勘察官吏实际年龄,对已超龄者采取强制退休。明代“文武官六十以上者,听致仕,给以诰敕”,对“老疾不能任事者以及软弱无能的官吏,则随时勒令致仕”。清代“乾隆二十二年,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堂官详加甄别”,在年龄规定上有下降趋势。A.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规范了各级官员行政工作 D促进了官僚机构的调整71848年,财政部高级官员查尔斯屈维廉在向特别委员会汇报行政开支时指出,财政部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财政本身,同时他批评
5、了政府官员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主张要从受过高等教育或有突出才干的人中选调官员。这反映当时英国()A高等教育与政治脱钩 B财政问题的恶化 C议会权力受到了制约 D文官制度的僵化8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A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 B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9西方国家不同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和派别的利益,其所制定的政策必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6、公务员们必然从其自身利益和实践需要去理解和执行政治决策,或消极怠工,或积极拥护。这说明西方的文官制度()A破坏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B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政治中立C有助于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D易造成政府工作效率的低下10有学者把英国大臣与文官关系比喻成“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大臣像丈夫,虽然由他们做出决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和经验,使他们在一些具体事务面前无能为力。这时,像家庭主妇一样,文官参与决策并处理具体事务就顺理成章。据材料可知()A文官群体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B英国君主立宪制走向成熟C文官群体对大臣形成了制衡 D大臣和文官党派利益一致11清末,朝廷曾针对留学生制定了一种特有的学位实施办法,
7、留学生回国后,通过考核可被授予进士、举人出身,时人称之为“洋翰林”“洋进士”“洋举人”。这说明清末教育改革()A呈现出鲜明的转型期色彩 B迎合了崇洋媚外的风气C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D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2国民政府考试院规定:公务员考试时,由临时组织的监视委员进行监考,人员每次都要临时变动。考题由典试人员加倍命题,在公布试题时,连委员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题目。考试期间,派巡视员和监视主任随时巡查。这些做法()A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 B体现对文官实行严格甄别C意在提升考试院地位 D增强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13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留学生
8、甄选考试1915年239151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1916年不详194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1917年2 482405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1919年5 600480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 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141934年,国民政府举行第一次普通考试,涉及行政人员、法院书记官、教育行政人员、建设行政人员及监狱官,这类录取人员属于政府较低级的技术类官员。从1931年到1947年,此类普通考试举行14次,录取委任级文官6 210人。由此可见,普通考试()A成为公务员主要选拔方式 B促进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C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专业化 D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
9、正性15我国某法律规定:“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法律的颁布和实施()A规范了公务员考试选拔程序 B建立了干部分类管理的制度C细化了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 D体现了干部选拔的宪法意义161978年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表明公务员制度的推行()A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C适应了改
10、革开放的需要 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朝时,考课制度得到完善。唐朝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者鉴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材料二按
11、宋制,于州上设“路”,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执掌军政、财政、司法等事,号为“监司”。互不统属,相互监督,各自对皇帝负责。监司负责考课州县,监司之间也实行互监法,以防止失监、漏监。但宋朝从太祖时起,便优待职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贤愚同等,清浊一致”。虽有考官之法,大都流于形式。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地方考课与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影响。(8分)18阅读材料,
12、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命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律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并
1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二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
14、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摘编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显著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
15、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与匹畴的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颁布,都是为了处理和调整某一方面或者若干方面的关系。处理、调整得好,封建统治就巩固、持久;处理、调整得不好,封建统治就会动摇、崩溃。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一个制度安排,例如刺史制度、察举制等,以“(制度)的演变”为题,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论述准确。)1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
16、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之名,周官有之,至秦汉,为纠察之任。所居之署,汉谓之御史府,亦谓之御史大夫寺”可知,御史大夫负责全国监察,独立开府,不受丞相节制,说明其属于独立监察机构长官,D项正确;杜佑的通典中只提到御史大夫的监察权,并未提到行政权,排除A项;御史大夫有处理公务固定机构,如“殿中兰台”,排除B项;材料只是介绍了汉代御史的职能,无法说明汉代御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
17、: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由最初的各郡长官(地方官员)推举产生,后改为由司徒(中央官员)选授,有利于中央对选官权力的掌握,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C项正确;司徒任命中正官体现中央权力,不能体现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君主的权力,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后来导致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科举制加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性,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根据材料“历代正史大都编撰良吏传以记录和传扬优秀官吏的政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王朝宣传和记录优秀官吏的政
18、绩,其目的是倡导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维护其政治统治,A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宣扬清正廉洁的政治风气,没有体现崇儒弃法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缓和阶级矛盾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加强吏治建设,而非依靠乡绅,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根据材料“宋仁宗时期13榜状元中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可知,宋代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公平性增强,体现了选官制度的良性发展,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宋代部分官员的出身情况,并未涉及官员执政能力提高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伦理道德教化与选官制度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