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年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文言文阅读 押题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659490
  • 上传时间:2024-06-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5.5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年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文言文阅读 押题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年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文言文阅读 押题卷汇编含答案解析 全国 甲乙卷 通用 2024 年高 语文 临门 冲刺 文言文 阅读 押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下载 _三轮冲刺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年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文言文阅读 押题卷汇编(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

    2、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胎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于是铢量其能而审处之,使大者小者、长者短者、强者弱者无不适其任者也。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有所删改)材料二: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

    3、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顿:振,抖动。论语宪问中孔子的话。孟公绰:鲁国人,廉静而才不足。老:大夫的家臣。赵、魏:晋国的贵族赵氏和魏氏两家。滕、薛:春秋时的小国,在今山东滕县及其东南薛城一带。指刘邦的著名谋臣陈平。他由魏无知推荐给刘邦,有人攻击他私通嫂子,又接受过贿赂。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及其引A重车B取C夷路D不屡E策F一顿G其辔H而千里已至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4、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不能自异于众”中的“且”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的“且”意思相同。B“无不适其任者也”中的“适”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不同。C“唯才是举”中的“是”与氓中“反是不思”的“是”意思相同。D“岂幸相遇哉”中的“幸”与阿房宫赋中“而望幸焉”的“幸”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般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处于口袋中,一定会显现出来。王安石对这一观点表示肯定,并以马为喻加以佐证。B王安石认为良马和劣马混杂相处于马厩时,要把二者区别开,从习性方面来寻找不同的地方是很少的,而通过负重行路就高下立见了。C孔

    5、子认为孟公绰担任晋国赵、魏的家臣可以做得很好,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曹操引用此话的目的是提出自己求贤的标准。D曹操认为如果一定要所谓的廉士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不可能称霸当世;他觉得一个人即使地位低下,只要有才干,也可以得到重用。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2)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之军相当,两军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行陈不固,后陈欲走,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

    6、,为之奈何?”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武王曰:“善哉!”(节选自六韬)材料二: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

    7、壮我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北。”建安十二年,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田畴请为乡导,操从之,率兵出卢龙塞,水潦,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辐重在后,披甲者甚少,左右皆惧。操登高而望,见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节选自百战奇略)10(3分)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8、此者A先战B五日C发D我E远候F往G视H其动静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文中指发动进攻,与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的“举”意思相同。B微,文中指微妙、精妙,与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微”意思不同。C北,文中指失败,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北”意思不同。D卒,文中指突然,与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公认为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设埋伏兵,多备旌旗、金鼓,交战时擂鼓呐喊同时进攻,使敌人恐惧而自乱,进而打败敌人。B在不具备设伏条件且敌人已发

    9、觉我方行动企图的情况下,太公认为在探明敌情后,要静待时机,避免与敌人发生任何对抗。C曹操出征既要追击袁尚、袁熙,又要讨伐屡次在边塞作乱的乌桓军队。七月洪水泛滥,无路可走,他率军开凿山峰,填平深谷。D曹操在遭遇突发情况时沉稳不惊。敌强我弱时,他仔细观察,选派能征善战的张辽作为先锋,最终大败敌军,斩杀敌军首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欲令敌行陈不固,后陈欲走,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2)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

    10、,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姬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腹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后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国之止于芋也。老

    11、人老矣,所闻实多: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顾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谴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节选自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10画波浪线的

    12、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这三处括号内的字母写出来。( )(3分)知从郡城【A】就童子试【B】归【C】老人略知【D】书【E】与语【F】久【G】命妪【H】煮芋以进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延,“邀请”之意,与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中的“延”含义相同。B向,“从前”之意,与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的“向”含义相同。C西塾,本指门外西侧的堂屋后多作学校或教师的代名词,这里指的是学校。D社稷,原本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后来常常被用来作为国家或朝廷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芋老人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看到一位书生在屋檐下躲雨

    13、,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便给予其帮助。B芋老人帮助的书生后来考取进士官至宰相,于是派人查访芋老人夫妇,并让郡县官员帮助芋老人之子摆脱了打工的困境。C芋老人转述了那些大小官员因国内发生变故、外寇挑衅入侵等事件,便争先恐后屈膝下跪、赔款逢迎的故事,引人深思。D芋老人身处微贱,而出言发语惊世骇俗。连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有时说不出来的道理,他也能说出来,因此宰相十分赞赏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2)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谴之。(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四阅读下面的

    14、文言文,完成1013题。材料一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已,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节选自荀子君道)材料二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

    15、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而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节选自苏轼六国论)注馘(x):脸。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16、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秦之乱A虽成于二世B然使始皇知畏C此四人者D有以处之E而使不失职F秦之亡G不至H若此速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稷,代指国家。“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B胥,片刻。不胥时,即不待时。与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的“胥”意思不同。C之徒,这些人,与师说“郯子之徒”中“之徒”意思相同,此意还有“之伦”“之属”。D布褐,粗布短衣,形容贫穷的生活方式。“解褐”特指贫苦的平民连粗布短衣也穿不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荀子认为,君主是人

    17、民的源头,想要军力强大国家稳固,想要求得安逸快乐,必须回到人民上来。B苏轼认为,正因为六国君主残害百姓的程度远不如秦始皇和秦二世严重,所以百姓无人起来叛乱。C秦始皇认为,依靠法律可以天下大治,官吏只要遵守大秦律法即可加以任用,有才无才并不重要。D苏轼六国论中优秀人才被弃置山野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观点,与苏洵阐发的六国破灭的缘由完全不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2)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苏轼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

    18、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黎眉州:黎,四川人。胶西:指密州。西川:四川西部,苏轼的故乡眉山和瓦屋、峨眉两山都在西川。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孤云落照”既是眼前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B颔联中诗人借助想象描写瓦屋、峨眉的景象,将内心情感融入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C颈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欧阳修进行比较,表达出自己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D前四句侧重描写景物,富画面感,后四句侧重抒发情怀,感情浓烈。前后关联密切,章法井然。15诗歌

    19、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一【答案】10BDF 11C 12A 13(1)所以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办法来寻找并且考察试用他们。(2)现在天下难道没有穿着布衣而怀有真才实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它拉沉重的车子择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屡屡鞭策,一牵引缰绳,千里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引重车”“取夷路”,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及后句末尾BD处断开;“不屡策”,“策”,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屡”修饰“策”,句意完整,单独成句,F处断开。故BDF三处需要断句。11本题考

    20、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且”,均为尚且之意。句意:尚且不能使自己比普通人突出。/我死尚且不回避。B.正确。符合。/女子出嫁。句意:使大小、长短、弱强的才能都能符合他们担任的职责。/才嫁出去就被休回家中。C.错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指示代词,指代誓言。句意: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违背誓言而不再顾及。D.正确。侥幸。/帝王到某处。句意: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这里。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王安石对这一观点表示肯定,并以马为喻加以佐证”错误,王安石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驳,以马为喻,指出不能完全从表面外在对人才进行辨别。故

    21、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为”,认为,觉得怎么样;“道”,方法;“试”,试验,引申为“考察试用”。(2)“得乎”,固定结构,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可译为是“莫非吗?”“难道没有吗?”;“被”,通“披”,穿着;“褐”,贫贱人穿的粗布衣;“怀玉”,怀抱美玉,喻指有真才实学。参考译文:材料一: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表现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在于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处理好,出谋划策能够明白利害,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这就是他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位者如果不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任用他,那么即使具有像皋陶、夔、后稷和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比普通人突出,何况是才智比不

    22、上他们的呢?世上受到蒙蔽的人说:“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露出来。所以没有有才华却不能被发现的人啊。”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的情形,却没看到马在马棚里的情景。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喝水吃草,嘶叫跺蹄子咬东西,它们的区别很小。等到它拉沉重的车子择取平坦的道路,不用屡屡鞭策,一牵引缰绳,千里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几匹劣马并驾齐驱,即使跑坏了车轮、拉断了缰绳、累伤了筋骨、昼夜不停地追赶骏马,也还是远远地赶不上。这样之后良驹和劣马才分辨出来。古代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察试用他们罢了。试用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

    23、们做适合他们的工作罢了。于是仔细估量他们的才能并且谨慎仔细地使用他们,使大小、长短、弱强的才能都能符合他们担任的职责。他像这样做,即使比较愚昧、见识比较浅薄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才智去做一些小事,何况那些才能、智谋和力量突出的人呢?唉!后世在位的君王,没有探究考察这个道理并且在现实中试用,反而说天下果真没有人才,也是没有好好想过罢了。材料二: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

    24、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二【答案】10ACF 11A 12B 13(1)我要使敌军队列不能稳固,后队士兵想逃跑,我军擂鼓呐喊,乘势进攻敌人,(迫使)敌人溃败逃走,这该怎么办?(2)袁尚、袁熙兵败逃往上谷郡,引领乌桓兵多次进入边塞作乱。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

    25、意:像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如此者”作句子的状语,“者”用于句中,表停顿,其后断句,即在A后断开;“先战五日”作时间状语,其后停顿,即在C处断句;“发我远候”为动宾短语构成的句子,其后停顿,即在F处停顿;“往视其动静”为动宾短语构成的句子,中间不断句。故应在ACF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意思相同”错误。发动进攻/被攻占。句意: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戍边的士卒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占。B.正确。微妙、精妙/古代极细小的计算单位。句意:真是精妙深奥啊!/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C.正确

    26、。失败/败逃的军队。句意: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必然要遭到失败。/追逐败逃的军队。D.正确。突然/最终。句意:突然与敌人遭遇。/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避免与敌人发生任何对抗”错误。材料一原文是“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可知要与敌人相遇对抗,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行陈”,行军队列;“走”,逃跑;“奈何”,怎么办?(2)“奔”,逃亡;“引”,引领;“数”,多次。参考译文:材料一:武王问太公

    27、说:“率领军队深入他国境内,敌我势均力敌,双方相对观望,众寡强弱相等,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我要使敌军队列不能稳固,后队士兵想逃跑,我军擂鼓呐喊,乘势进攻敌人,迫使敌人溃败逃走,这该怎么办?”太公答道:“要做到这样,就须派遣部队到距离敌军十里的地方,在敌军两侧埋伏起来,另派遣车骑在敌军百里处前后奔驰,多树旌旗,增设金鼓。两军交战后,我军擂鼓呐喊,各路部队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敌军将帅必然恐惧,士兵必然惊骇,以致大小部队互相不能救援,官兵不能照应,敌军就必然失败。”武王问道:“假如敌方所处地势不便我军在其两旁设伏,我军车骑又无法在敌阵前后奔驰,同时敌人又发觉了我军行动企图,预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军

    28、士气沮丧,将帅心怀恐惧,与敌交战也无法取胜,这该怎么办?”太公答道:“君王所问的问题真是精妙深奥啊!像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审察弄清敌人前来进攻的情况,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敌军。一定在险要的地方同敌军相遇,疏散开我军旌旗,拉开我军行列的距离,奔驰到敌军前方与敌人相对抗。刚一交战立即撤退,不停地击锣发出退兵的命令,(诱敌深入),超过我军设伏处三里的地方再回头反击,这时伏兵乘机而起,或抄袭敌军两翼,或攻击敌军前后。只要全军迅猛出击,敌人必败而逃。”武王说:“说得好啊!”材料二:凡是跟敌人作战,必须选拔勇将精兵,让他们担任先锋,一方面能够鼓舞我军士气,一方

    29、面可以挫杀敌人的威风。兵法说:“用兵打仗没有勇将精兵担任先锋,必然要遭到失败。”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兵败逃往上谷郡,引领乌桓兵多次进入边塞作乱。曹操率兵征伐。同年夏季五月,部队到达无终;秋季七月,洪水泛滥,沿海道路不能通行。田畴请求担任向导,曹操同意了,率领军队出卢龙塞,雨水泛滥成灾,塞外道路断绝不畅通。于是开山填谷五百多里,经过白檀,越过平冈,路过鲜卑部落领地,向东奔赴柳城。当距柳城快二百里时,敌人才发觉。于是,袁尚、袁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等率领几万骑兵前来堵击。八月,(曹操)率军登上白狼山时,突然与敌人遭遇,而且敌军兵力众多。曹军的军备物资在后方,披挂铠甲的士兵很少

    30、,所以曹操身边的人都很恐慌。曹操登上高处观察敌情,发现敌军阵势紊乱不整,于是挥军出击,并派猛将张辽担任先锋。(结果)大败敌军,斩杀蹋顿及有名号的首领以下多人,收降胡、汉军民二十多万人。(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三10、【答案】C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芋老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书生,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整体是动词“知”的宾语,且“老人”是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D处断开;“老人略知书”中,“老人”作主语,“略知”是谓语动词,“书”是宾语成分,句子结构完整,应在G处断开;“与

    31、语久”“命妪煮芋以进”表示老人的两个不同时间段的行为,中间应断开,故在I处断开。故断句处为CEG。)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含义相同”错误。前一个“延”为“邀请”的意思,后一个“延”为“迎击”的意思。B、C、D项说法正确。故选A。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并让郡县的官员帮助芋老人的孩子摆脱了打工的困境”的说法错误。根据文中“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一句可知,郡县官员帮助芋老人,是认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而不是宰相所要求的。故选B。13、【答案】(1)不一会

    32、儿,芋老人的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又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关键词:已而、妪、进、辍,全句大意。(2)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并派人送他回去。(关键词:遽、谢、道、资,全句大意。)【参考译文】芋老人,是慈水县祝家渡人。他的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他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就越显出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这书生进屋里坐,知道这书生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

    33、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因此把肚子吃得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吃的这顿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十多年后,书生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书生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芋老头到京城后,已经当上宰相的书生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的妻子为我煮一顿芋头

    34、。”不一会儿,芋老人的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又放下手中的筷子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上前说:“这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因为时势和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相国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赏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屋中只有一张床铺,后来乙先考中及第, 进

    35、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就讥笑甲,不理睬甲,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住处的旁边有所私塾,那里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的事情,其中的人物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然而这些人一旦国内发生事变,或者有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无不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得,岂止单单只是在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

    36、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四10BDF【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朝的变乱虽然形成于秦二世时,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畏惧这四种人,有安置他们的办法使他们不失去正常职业,那么秦朝的灭亡不至于这样快。“秦之乱”为“成”的主语,中间不断开,后面的“然”表示转折,是新一句的开头,所以“二世”后面的B处要断开。“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这一假设,有完整的主谓宾成分,应单独成句,后面的“有以”是另一句的开头,所以“四人者”后面的D处断开。“有以处之而使不失职”,也是一个完整句,有独立的动宾

    37、结构,后面的“秦之亡”则是论证的结果,也要单独成句,所以“不失职”后面的F处要断开。故选BDF。11D【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胥”,片刻/小吏、差役。句意:不要等多久就会衰败死亡的/乡里的差役狡猾奸诈。C.“之徒”,这些人。句意:从前就食于战国四公于和吕不韦的这些人/郯子这些人。D.“解褐特指贫苦的平民连粗布短衣也穿不起”错,“解褐”是脱下平民衣服,穿上官服,指入仕做官。故选D。 12B【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远不如”错误,因果关系也不恰当。据材料二,“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

    38、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可知,六国君主残害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 13(1)国家衰危、灭亡的情形全都在他这里积聚,却还想求得安逸快乐,这是狂妄无知的人。(2)吞并天下以后,他就认为客卿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再信任人才。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危削”,国家衰危;“举”,全,都;“积此”,省略句,“积(于)此”;“狂生者”,狂妄无知的人。(2)“既”,之后;“并”,吞并;“以为”,认为;“任”,信任。参考译文:材料一君

    39、主,就像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混浊。所以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如果不能够爱护人民、不能够使人民得利,而要求人民亲近爱戴自己,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人民不亲近、不爱戴,而要求人民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牺牲,那也是不可能办到的。人民不为自己所用、不为自己牺牲,而要求兵力强大、城防坚固,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兵力不强大、城防不坚固,而要求敌人不来侵犯,那是不可能办到的。敌人来了而要求自己的国家不危险削弱、不灭亡,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国家危险削弱以至灭亡的情况全都积聚在他这里了,却还想求得安逸快乐,这是狂妄无知的人。狂妄无知的人,不要等多久就会衰败死亡的。所以君主想要强大

    40、稳固安逸快乐,那就没有什么比得上回到人民上来。材料二有智谋的人、有勇气的人、有辩才的人、有气力的人,这四种人,都是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别人的,都是要役使别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四种人不失去常业,百姓就安定了。六国的君主,虐待他们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秦二世,然而在那个时候,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去常业。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朴实愚钝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略微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41、。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统一天下以后,就认为宾客是没有用处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认为百姓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认为官吏不必有才华,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就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掉了豪杰,对于百姓中优秀而又有特殊才干的人,将他们遣散还乡。从前就食于战国四公于和吕不韦的这些人,都回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他们是面黄肌瘦的老死在贫苦生活中呢,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呢?秦朝的变乱虽然形成于秦二世在位之时,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畏惧这四种人,有安置他们的办法使他们不失去正常职业,那么秦朝的灭亡,还不至于这样快。把上百万头虎狼放到山林里却让它们饿着、渴着,不知道它们将来

    42、是要吃人的。世人认为秦始皇聪明,我是不相信的。(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押题卷五10CEG【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下果真有想要太平的君主,能够推行他的学说,那么夫子即使徒步来朝见,他一定也会这样做,何必劳烦在远方的您重赏呢?“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是假设的句子,而“则夫子”是说孔子的做法,二者之间断开,即C处断开;“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夫子”是主语,“徒步”是状语,“朝”是谓语,后面断开,即E处断开;“固犹为之”,省略主语夫子,“固犹”是状语,“为之”是谓语和宾语,后面G处断开;“何必乎”是反问句式,中间不断开。故在CEG处断句。11C【解析】

    43、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私下,私自,偷偷地。句意:私下里看他的语言不离开道。/看他的父亲不在,偷偷地打开盆子。B.正确。否定句中的前置宾语;宾语前置的标志。句意:夫子经过也不会看它一眼。/不懂得文句知识。C.错误。材料中的“三子”意为三个做儿子的。句意:你们觉得宰予的话说的怎么样?/这三个做儿子的。D.正确。句意: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太守听到这个消息。故选C。12C【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进而批评元方不应为了肯定自己父亲的人格而否定太守的决定”错,原文“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是客人

    44、认为元方说的太守是明君,自己父亲是忠臣的话是假话,“否定太守的决定”说法错误。故选C。13(1)语言以实在为贵,才能让人相信,舍弃了实在还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呢?(2)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贵”,以为贵;“信”,相信;“称”,称赞。(2)“何”,怎么;“高明”,高尚明智;“刑”,惩罚。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派宰予到楚国出使,楚昭王把一辆装饰华美的车子,想通过宰予送给孔子。宰予说:“夫子不会要这辆车子。”楚昭王问:“什么缘故?”宰予回答说:“我凭借它的用处,考虑它放在哪里来看这件事,就知道会是这样。”楚昭王说:“请为我说

    45、说其中的道理。”宰予回答说:“自从我侍奉夫子以来,私下里看他的语言不离开道,他的行动不违背仁。他看重仁义崇尚道德,清净朴素喜欢节俭。做官有俸禄,却不积累财富。不合心意就会离开,退职也不会有可惜的想法。他的妻子不穿彩色的衣服,他的妾不穿丝绸,他的车子器物不加雕饰,马不吃粮食。他的学说能够推行就高高兴兴地治理,不能推行就欣然保护自身,这就是他能成为夫子的原因。像那些外观华丽奢靡的东西,美好而不合礼制的音乐,夫子经过也不会看它一眼,遇到了也不会听。所以我知道夫子是不会用这辆车的。”楚昭王说:“既然这样,那么夫子究竟想要什么呢?”宰予回答说:“如今天下道德败坏,夫子的志向是想要振兴道德并推行它。天下果

    46、真有想要太平的君主,能够推行他的学说,那么夫子即使徒步来朝见,他一定也会这样做,何必劳烦在远方的您重赏呢?”楚昭王说:“从今往后才了解孔子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宰予回去之后,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们觉得宰予的话说的怎么样?”子贡回答说:“宰予没有说尽夫子的美德。夫子的品德高尚可以比天,深厚可以比海。像宰予的话,只是说出了夫子做事的实际情况。”孔子说:“语言贵在实在,才能让人相信,舍弃了实在还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呢?是子贡的华丽语言比不上宰予的实在语言啊。”材料二:颍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一把钢刀,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个心思的话,它的气味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第 17 页 共 1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甲乙卷通用)2024年高考语文临门冲刺:文言文阅读 押题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594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