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4届新高考物理考前必背知识点考点汇编(实用必备!).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7655891
  • 上传时间:2024-05-29
  • 格式:DOCX
  • 页数:91
  • 大小:2.8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届新高考物理考前必背知识点考点汇编(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物理 考前 知识点 考点 汇编 实用 必备 下载 _三轮冲刺_高考专区_物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4届新高考物理考前必背知识点考点汇编第 91 页 共 91 页力学一、 *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 机械运动及其描述2.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二、 直线运动1. 直线运动2. 匀变速直线运动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4. 运动图像、V-T图像三、 相互作用-力1. 力2. 重力3. 弹力4. 摩擦力5. 力的合成与分解6. 共点力平衡7. 受力分析的方法8. 平衡问题中常见的临界与极值四、 运动和力的关系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5. 斜面、连接体、传送带、板块等模型五、 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的理解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 抛体运动4.

    2、 圆周运动六、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2. 万有引力定律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 三大宇宙速度(2) 引力势能及其应用(3) 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一般卫星(4) 双星、多星系统问题(5) 潮汐问题(6) 中子星与黑洞问题(7) 拉格朗日点问题七、 功和能1. 功2. 功率3. 动能与动能定理4.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5. 机械能守恒定律6. 能量守恒定律八、 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2. 冲量3. 动量定理4. 动量守恒定律5.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碰撞问题(2) 爆炸问题(3) 反冲问题(4) 多过程问题九、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 机械振动2. 机械波电磁学十、

    3、静电场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 电场力的性质3. 电场能的性质4. 静电现象5. 电容器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十一、 恒定电流1. 电流2. 导体的电阻3.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 电功和电功率5. 焦耳定律6. 非纯电阻电路7. 电动势8.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9. 动态电路分析10. 故障电路分析11. 含容电路分析12. 简单逻辑电路十二、 磁场1. 磁现象和磁场2. 安培力3. 洛伦兹力4.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5.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6. 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电磁流量计、磁流体发电机十三、 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现象2. 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

    4、律4.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5. 自感和涡流十四、 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的产生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远距离输电十五、 电磁波1. 电磁波的产生与应用2. 电磁波谱十六、 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元件2. 传感器的应用热学十七、 分子动理论1. 阿伏伽德罗常数2. 分子的大小3. 扩散现象4. 布朗运动5. 分子热运动6.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7. 分子势能8. 温度和温标9. 物体的内能十八、 气体、固体、液体1. 气体2. 固体3. 液体4.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5. 物态变化十九、 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2. 能量守恒定律3. 热力学

    5、第二定律4. 热力学第三定律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十、 *热机、制冷机1.热机原理与热机效率2.内燃机原理3.*汽轮机与发电机4.*制冷剂原理5.*电冰箱与空调光学二十一、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沿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二十二、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二十三、全反射1. 全反射现象2. 全反射的条件3. 全反射的应用二十四、光的干涉1. 双缝干涉2. 薄膜干涉二十五、光的衍射1. 衍射图样2. 衍射条件二十六、*光的颜色与色散1. 光的颜色2. 三棱镜色散二十七、光的偏振1. 偏振现象及其解释2. 偏振的应用二十八、激光1. 激光的原理和产生条件2. 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近代物理二十九、波粒二象

    6、性1. 能量的量子化2. 光电效应3. 康普顿效应4.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三十、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核式结构模型3. 波尔的原子模型三十一、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衰变3. 核力和结合能4. 核能5. 粒子和宇宙三十二、*相对论简介1. 狭义相对论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 广义相对论物理实验(共16个)一、 物理实验基础1. 常用仪器的使用与读数2. 误差和有效数字二、 力学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 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2)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 *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测量动摩擦因数4. 验证力的平行四

    7、边形定则5.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6. 曲线运动(1)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2) 用频闪相机研究平抛运动(3)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4)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7. 探究动能定理(1) 探究动能定理(2) 用现代方法验证动能定理8.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9.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 用现代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三、 电学实验10.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11.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 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2) 半偏法测量电表内阻(3) 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4) 特殊方法测电阻12.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3.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4. 传感器的简单使

    8、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四、 热学实验(1)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2) 气体实验定律五、 光学实验(1)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2) 测量折射率的创新方法(3) 双缝干涉实验六、 创新实验(1) 力学创新实验(2) 电学创新实验物理学史、方法、单位制一、 物理学史二、 方法三、 单位制1. 力学单位制2. 单位制和量纲【专题01】直线运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 与 方向相同。(2)匀减速直线运动 与 方向相反。3.规律(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

    9、度位移关系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 内的位移差相等,即 ; 。2.中间时刻速度 。3.位移中点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 末, 末, 末, ,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2) 内, 内, 内, , 内的位移之比 。(3)第1个 内,第2个 内,第3个 内, ,第 个 内的位移之比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三、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目的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3).学会处理纸带,计算速度和加速度。2.实验器材1).打点计时器作用:计时仪器,

    10、打点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分类2).其他器材: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槽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3.实验原理1).纸带基本信息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使用刻度尺测量2).利用纸带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各计数点瞬时速度,比如vA3).利用纸带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法一:绘制速度v时间t图像,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计算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方法二: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xaT2,即逐差法求解加速度。例如将纸带上的6组数据分为两组,根据逐差

    11、法可知a1,a2,a3求解平均值为a4.实验步骤 1).放长木板: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如图所示)。2).定打点计时器: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3).挂钩码: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用细绳一端连小车,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4).打点: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小车停止运动后立即关闭电源。5).重复: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5.注意事项1).使纸带、小车、细绳和定滑轮在一条直线上,细绳和木板平行。2).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纸带要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

    12、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4).绘制图像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上。使图线左右两侧的点尽量相等。【专题02】相互作用一、力 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13、)。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

    14、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

    15、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

    16、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

    17、: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

    18、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二、 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2.实验器材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3.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弹簧的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4.数据处理

    19、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5.误差分析1)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不稳定易造成误差,使弹簧的一端固定,通过在另一端悬挂钩码来产生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测量时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3)描点、作图不准确也会造成误差。6.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纸上描的点尽可能稀,

    20、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量弹簧的原长时要让它自然下垂,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减小误差。4)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5)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大小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6)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同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7)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三、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目的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应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

    21、结论的能力。2.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3.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4.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

    22、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做两次实验。5.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实验步骤4中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6.注意事项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读数相同。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

    23、一定要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为宜。4)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木板平行,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5)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移开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6)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长一些。7.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2)读数误差和作图误差。3)两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24、得出的合力F的相对误差也越大。【专题03】力与运动的关系一、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时(实际上不存在)与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表现是相同的。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物体

    25、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三同大小相同;性质相同;变化情况相同三异方向不同;受力物体不同;产生效果不同三无关与物体种类无关;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项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不同点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性质不一定相同相同点大小、方向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26、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牛顿第二定律和力学单位制1.牛顿第二定律的“五性”2.合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关系(1)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只要合力不为零,物体就有加速度。(2)a=v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 与v 、t 无必然联系;a=F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F ,a1m 。(3)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合力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运动。3.解题的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2)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合力;(3)根据F合=ma 求物体的加速度a 。4.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

    27、体的重力mg,即F N =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

    28、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5常见的连接体(1)物物叠放连接体:两物体通过弹力、摩擦力作用,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加速度相同(2)弹簧连接体: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加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3)轻杆连接体: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速度、加速度相同(4)轻绳连接体: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速度、加速度相同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四、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物体受力的关系。2).保持物体所受的力

    29、不变,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作出aF图象和a图象,确定其关系。2.实验步骤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及小车的质量m。2).安装:按照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薄木块,使小车在不放砝码和小盘的情况下能匀速下滑。4).实验操作(1)将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取下纸带编号。并计算出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外力。(2)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m,重复步骤(1)。(3)在

    30、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4)描点作图,作aF图象。(5)保持砝码和小盘的总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1)和(3),作a图象。3.数据处理1).计算小车的加速度时,可使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利用打出的纸带,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2).作aF图象、a图象找关系。4.注意事项1).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要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小车上所加砝

    31、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所作图线上,不在图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所作图线两侧。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会过密,误差会小些。7).为了提高测量精度(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2)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从开始点起,每五个点标出一个计数点,而

    3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5.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细绳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专题04】曲线运动一、运动的合成

    33、与分解1基本概念(1)运动的合成: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2)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2遵循的法则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运动分解的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也可采用正交分解法4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分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停止独立性各分运动相互独立,不受其他运动的影响各分运动共同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二、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已知条件情景示例解题策略已知速度方向从斜面外平抛,垂直落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已知速度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分解速度ta

    34、n 从圆弧形轨道外平抛,恰好无碰撞地进入圆弧形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速度方向沿该点圆弧的切线方向.分解速度tan 已知位移方向从斜面上平抛又落到斜面上,如图所示,已知位移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分解位移tan 在斜面外平抛,落在斜面上位移最小,如图所示,已知位移方向垂直斜面.分解位移tan 2.平抛运动的两个推论(1)设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有tan 2tan ,如图甲所示(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乙所示 三、斜抛运动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v0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

    35、用下的运动2性质:斜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3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2)竖直方向:匀变速直线运动4基本规律以斜抛运动的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水平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上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初速度可以分解为v0xv0cos ,v0yv0sin .在水平方向,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分别为xv0xt(v0cos )tvxv0xv0cos 在竖直方向,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分别为yv0ytgt2(v0sin )tgt2vyv0ygtv0sin gt四、圆周运动1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2圆周运动的三种临界情况(1)

    36、接触面滑动临界:摩擦力达到最大值(2)接触面分离临界:FN0.(3)绳恰好绷紧:FT0;绳恰好断裂:FT达到绳子最大承受拉力3.常见的圆周运动及临界条件(1)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水平面内动力学方程临界情况示例水平转盘上的物体Ffm2r恰好滑动圆锥摆模型mgtan mr2恰好离开接触面(2)竖直面及倾斜面内的圆周运动轻绳模型最高点FTmgm恰好通过最高点,绳的拉力恰好为0轻杆模型最高点mgFm恰好通过最高点,杆对小球的力等于小球重力带电小球在叠加场中的圆周运动等效法关注六个位置的动力学方程,最高点、最低点、等效最高点、等效最低点,最左边和最右边位置恰好通过等效最高点;恰好做完整圆周运动倾斜转盘上的

    37、物体最高点mgsin Ffm2r最低点Ffmgsin m2r恰好通过最低点五、圆周运动的两类模型1.两类模型(1)无支撑(如球与绳连接、沿内轨道运动的过山车等),称为“绳(环)约束模型”;(2)有支撑(如球与杆连接、在弯管内的运动等),称为“杆(管)约束模型”。2.模型特点项目轻“绳”模型轻“杆”模型情境图示弹力特征弹力可能向下,也可能等于零弹力可能向下,可能向上,也可能等于零受力示意图力学方程mg+FT=mv2r mgFN=mv2r 临界特征FT=0 ,即mg=mv2r ,得v=gr v=0 ,即F向=0 ,此时FN=mg v=gr 的意义物体能否过最高点(临界点)FN 表现为拉力还是支持力

    38、的临界点3.分析思路六、 实验:平抛运动1.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x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ax2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3).测出轨迹上某点的坐标x、y,据x=v0t、y=gt2得初速度v0=x。2.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3.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1)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使其末端伸出桌面,轨道末端切线水平。(2)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如图所示:2).建坐标

    39、系: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所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利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水平向右的x轴。3).确定小球位置(1)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值处的y值。(2)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3)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4).描点得轨迹: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七、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1)实验仪器向心力演示器(2)

    40、实验思路采用控制变量法在小球的质量和角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在小球的质量和圆周运动的半径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小球的角速度。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在角速度和半径不变的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3)数据处理:分别作出Fn-2、Fn-r、Fn-m的图像。(4)实验结论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正比。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专题05】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1卫星的发射、运行及变轨在地面附近静止忽略自转:Gmg,故GMgR2(黄金代换式)考虑自转两极:Gmg赤道:Gmg0m2R卫

    41、星的发射第一宇宙速度:v7.9 km/s(天体)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GFn越高越慢,只有T与r变化一致变轨(1)由低轨变高轨,瞬时点火加速,稳定在高轨道上时速度较小、动能较小、机械能较大;由高轨变低轨,反之(2)卫星经过两个轨道的相切点,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3)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半径(或半长轴)越大,周期越长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3双星问题模型概述两星在相互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都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特点角速度(周期)相等向心力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m12r1,m22r2轨迹半径关系(1)r1r2l(2)m1r1m2r2总质量m1m24.变轨原

    42、理(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上,如图所示。(2)在A 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5.两类变轨两类变轨离心运动近心运动示意图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大小关系Gmmr2mv2r 6.三种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 =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43、逃逸速度):v 3 =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专题06】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和能)一、功、功率的分析与计算1功的计算(1)恒力做功一般用功的公式或动能定理求解(2)变力做功通常应用动能定理、微元法、等效转化法、平均力法、图像法求解,或者利用恒定功率求功WPt.2功率的计算(1)明确是求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P侧重于平均功率的计算,PFvcos (为F和速度v的夹角)侧重于瞬时功率的计算(2)机车启动(F阻不变)两个基本关系式:PFv,FF阻ma.两种常见情况a恒定功率启动:P不变,此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达到最大速度vm,此过程PtF阻smvm2;b恒定加速度启动:开始阶段a不变,达到额定功率后,然后保持功率不变,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最终做匀速直线运动无论哪种启动方式,最大速度都等于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即vm.二、功能关系及应用1常见功能关系能量功能关系表达式势能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WEp1Ep2Ep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减少量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减少量分子力做功等于分子势能减少量动能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变化量WEk2Ek1mv2 mv02机械能除重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届新高考物理考前必背知识点考点汇编(实用必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5589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