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七 单元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1.21.古古诗词三首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认识“榆、畔”等 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 ,会写“孙、泊”等 6 个 字。 2.初读古诗词三首,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了解古诗词三首的主要内容, 初步体会诗词的意境。 3.能借助注释,自主理解枫桥夜泊 山居秋暝的意思。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借助注释,自主理解枫桥夜泊 山居 秋暝的意思,初步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自主理解枫桥夜泊 山居秋暝的意思,初步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以“画”为径,描绘山居秋暝图 1.猜诗人。 谜面:他
2、是唐代的大诗人,才华横溢;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精通书 法、音乐;宋代大诗人苏轼曾这样评价他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简介:字摩诘,因为他参禅悟理,所以人们 又称他为“诗佛”) 2.自读山居秋暝 ,要求读准读顺。 3.指名朗读,提醒读准字音“暝、喧、浣” 。 4.对照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诗句。 预设: “空山新雨后”中的“新”不仅有雨刚刚停下的意思,还给人雨后空气清 新的感觉。 “莲动下渔舟”中的“下”有顺流而下的意思。 “随意春芳歇”中的“随意”古今意思不同,在这里指任凭的意思。 “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指王维自己; “留
3、”是指留在山中的意思。 5.集体交流诗的大意。 6.品味古诗, “画” “山居秋夜图” 。 (1)出示学习任务。 都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如果让你给山居秋暝来画幅插图,你会画 些什么呢?请和同桌一起构思图画。 提示:此学习任务重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放飞想象,可通过合作性学 习,让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中去。课上建议只要求学生讲述绘画的要求, 不要求当堂绘画。 (2)小组合作,讲述绘图要求。 提示:为了绘出一幅逼真的图画,要求尽可能提得细致一些,最好作一些 形象化的描述。 比如:天空中有一轮皎洁的明月;画面上要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 (3)展示学生合作的成果,集体描绘“山居秋夜图” 。 (4)出
4、示课文插图,讨论:你觉得这幅插图哪里还不够完美? 教师可借助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景物的动态描写难以用静态的 图画表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探索这首诗除了描绘静态的景物,还 传神地写了哪些动态的景象。 (5)引导学生先想象“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动态美, 然后先在心中绘制“动图” ,最后说说自己想象到的“动图” 。 (6)引导学生讨论:你们从“泉流、竹喧、莲动”的动态图景中感受到了什 么? 教师可借助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动态图景的描写旨在烘托山林幽 静而美环境,这是一种“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 7.小结:作者在空山、松林、明月所构成的静态图景中融入清泉石流、浣
5、 女竹喧、舟行莲动的动态画面,让我们充分地体会到了山林的幽静与美好, 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这美好的感受是诗歌“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的高妙艺术带给我们的! 学习活动二:读中想象,体会枫桥夜泊意境 1.朗读枫桥夜泊 ,要求读准读顺。 2.自学诗句,理解诗歌意思。 自学要求:借助注释,逐句理解古诗的意思,并尝试讲出来。 自学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3.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再读诗歌,边读边想像:诗歌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交流时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霜满天” “夜半钟声”等反映景与情交融 的词。可让学生借助吟诵、想象和手势表演,体会“霜满天”那夸张
6、的、 半实半虚的意境;要引导学生在吟诵和想象中体会那撞击诗人心扉的“钟 声”使其辗转反侧、愁绪满怀的情景,理解“夜半钟声”这特殊文学意象 包含的情感与意蕴。 4.探究诗句,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法。 静景:江枫 寺庙 动景:月落 乌啼 霜飞 钟鸣 诗歌既有静景描写,又有动景描写,动静结合,旨在以动衬静,营造静寂 的氛围,表现诗人孤寂、忧愁的心绪。 5.诵读古诗,读出诗之韵味 边读边体会如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节奏,恰当传递诗人情感。学生练 读后开展比赛。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学习长相思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古诗词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长相思 。 2.能想象画面,用不同
7、的语气、语调、节奏,读岀三首诗词宁静、忧愁、 壮阔、思念等不同的意境;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诗词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 描写;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词三首,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句中的静态 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节奏,读岀三首诗词宁静、忧愁、壮阔、 思念等不同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三读长相思 ,品味词中情 1.一读长相思 ,读准音,解其意。 学生先自读自悟,要求对照注音
8、将字读准确,并结合注释读懂词的意思。 学生在逐句理解词的意思时,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夜深千帐灯”的 景象,想象帐中人在干什么。 2.二读长相思 ,读出词人的心情。 (1)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埋怨与无奈。 可引导学生借助“身向” ,理解词人身随皇帝走,心向故乡回情绪;体会千 帐灯中词人的辗转反侧;发现“聒碎乡心梦不成”的原因,品味深深的无 奈;想象“故园无此声”背后回忆中的美好以及美好背后更为深沉的无奈。 (2)读出词“一唱三叹”的美感。 出示叶嘉莹关于词之特点的解读。 北宋李之仪说“长短句北宋李之仪说“长短句,语尽而意不尽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禁”意尽而情不禁” ,这也就是这也就
9、是王王 国维所说“词之为体国维所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啊要眇宜修”啊! ! 词为长调词为长调,就像一位美好的女子于花草小道上散步一般就像一位美好的女子于花草小道上散步一般,总要走一走、总要走一走、 停一停停一停,故而吟哦起来似有“一唱三叹”之感。故而吟哦起来似有“一唱三叹”之感。 ( (摘自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摘自叶嘉莹的人间词话七讲) ) 教师先吟诵出词“一唱三叹”的美妙感觉。然后师生齐读,在诵读中感受 词之美妙。 (3)想象词人的举动、表情,入情入境品诗词。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走进这首词的时空中去,随着文字的流淌,随着词人 的行程,你看到词人怎样的表现?情发乎心,而常常显于外。你看到纳兰
10、 的表情了吗?你看到他的神态了吗?你看到他的动作了吗? 提示:请站在词的留白处想象。可想象词人骑在马上、身处帐中、站在高 处、聆听风雪声时的举动、表情,与词人融为一体,再用情诵读,实现读 思合一。 3.三读长相思 ,领悟词的妙处。 (1)出示词评: 长相思山一程一词中用了很多“对比冲突”来表现词人的心境。长相思山一程一词中用了很多“对比冲突”来表现词人的心境。 ( (摘自严迪昌的清词史摘自严迪昌的清词史) )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找到这些“对比冲突” 。 (2)师生合作探究,发现“对比冲突”所营造的词之妙处。 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山水兼程的渐行渐远与思念日切的冲突;发现千帐灯 的亮、暖与离愁的
11、寒冷的冲突;发现风雪声的聒噪与故园宁静的冲突;发 现身心的疲累与辗转反侧的冲突 (3)总结这首词的妙处。 纳兰性德的词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其词造境别致、格调 高雅,自然雅致、清淡朴素,毫无雕琢的痕迹,然笔触细腻,直抵人心。 学习活动四:改写古诗,动静结合“绘”图画 1.拓展阅读古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比较三首小诗,想象画面,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动静结合来描绘山林景 象的? 4.结合
12、生活体验,张开想象的翅膀,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动静结合地写 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板书设计 2121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空山空山 松林松林 明月明月 泉流泉流 竹喧竹喧 莲动莲动 枫桥夜泊枫桥夜泊 江江 枫枫 寒山寺寒山寺 月落月落 乌啼乌啼 钟鸣钟鸣 长相思长相思 夜深千帐夜深千帐 宁静故园宁静故园 静态描写静态描写 山水兼程山水兼程 风雪聒噪风雪聒噪 动态描写动态描写 精彩片段 (出示: 二读:读出词人的心情 请同学们走进这首词的时空中去,随着文字的流淌,随着词人的行程,你 看到词人怎样的表现?情发乎心,而常常显于外。 你看到纳兰的表情了吗? 你看到他的神态了吗?你看
13、到他的动作了吗? 提示:请站在词的留白处想象) (生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师:此刻,你看到纳兰骑在马上,他会有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呢? 生:他一次又一次回头向故乡的方向望去。 师:我也看到了,他在频频地回首望故乡,真的只是“身向榆关”啊! (生读“夜深千帐灯”) 师问:此刻,你看到纳兰在哪里?他在外边呢,还是在里边呢?他在高处 呢,还是在低处呢?他有怎样的表情和动作? 生:他站在外边,站在高处望向远方,一脸的忧愁。 师:是的,登高望远,思乡怀人啊! (生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此刻,纳兰又在哪里,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生:此刻,纳兰
14、在帐篷里,我看到他躺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还听到他 的叹息声。 师:看得真仔细!还有谁看到了? 生:我看到他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又坐起来,一会儿在帐篷里走来走去, 很烦躁的样子。 生:我看到,他的眉头始终是皱着的。 师:是啊,词的字里行间都是忧愁,都是埋怨。他怨路太漫长,他怨马儿 跑得太快,他怨他还怨他甚至怨 生:他怨风声太吵,他怨雪花乱飞。 生:他甚至怨灯火。 师:哦,为什么怨灯火? 生:灯火忽明忽暗,让人心绪不宁啊!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理解得很深刻。是啊, “灯” “火”在思乡的诗词里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往往是和“愁”联结在一起的,正如“江枫渔火 对愁眠” 。 师: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词,
15、这次的感觉一定更加接近那时那景那情。 点评: 入境才能移情。让学生想象词人的表情、动作的做法,妙!眼之所见,情之 所动,意方能会。让学生不只看到词,更看到词后站着的一个立体的人, 这样词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22.22.四季之美四季之美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学会“旷、怡”等 5 个生字和“黎明、红晕”等 13 个词语 2.理解“凛冽、比翼而飞、心旷神怡”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初步感受文章宁静、祥和的意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 章的脉络,感受
16、文章宁静、祥和的意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感受文章宁静、祥 和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比较不同,初悟四季之美 1.借诗句,忆四季。 如果各用一句诗来形容春夏秋冬四季,你想到的是哪些诗句? 2.总结并导入:四季与那代表性的景物一道,留在了人们的心底。日本有 一位女作家清少纳言,用优美而简短的文字描述了自己心中的四季之 美。我们一起来阅读、品味下。 3.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4.出示生字词,指导学习。 重点学习“黎、漆、逸”的写法,识记多音字“晕”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5.指名朗读课文,结合朗读初悟
17、四季之美。 6.梳理课文,初悟四季不同的美。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文字背后的细腻情感。 要点:清少纳言心中的四季之美是:春天黎明的色彩变幻之美,夏天夜晚 的神秘迷人的矇胧美,秋天黄昏的动人的温馨之美,冬日早晨的闲逸心情 与冷天的和谐之美。 学习活动二:聚焦“动人一瞬” ,体悟“难察之变” 1.聚焦“动人一瞬” ,学习春之美。 (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会如何描写春天的美丽.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很多景象桃花、柳树、蜜蜂、蝴蝶 教师总结:盎然的生机体现在蓬勃生长的事物上。 (2)比较读第 1 自然段,发现作者的写作秘诀:删繁就简。 引导学生总结:作者只写了天空的色彩变化。 (3)探究只写
18、“动人一瞬”的奧秘。 师质疑:仔细读一读这段文字,天空色彩的变化带给人怎样的感受?为什 么只写天空的色彩变化? 总结:聚焦“动人一瞬” ,是作者智慧的选择。作者只把感受最深的呈现出 来,其余则大胆舍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2.能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文章宁静、祥和的意境,将四季独特的韵味有感 情地读出来,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删繁就简,抓住动人一瞬来写难察之变”的写作方法,写出 景物的动态变化,表达自己感受到的四季之美。 4 品赏并积累文章独特的意象,体会其特有的美感,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
19、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感受文章宁静、祥和的意境, 感受四季之美。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删繁就简,抓住动人一瞬来写难察之变”的写作方法,写出景 物的动态变化,表达自己感受到的四季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二:聚焦“动人一瞬” ,体悟“难察之变” 1.自由朗读第 1 自然段,感受春之美,发现作者的写作秘诀:删繁就简。 2.自主阅读第 2-4 自然段,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如下: 作者抓住了哪些动人的瞬间来描写四季独特的美?自读课文,找出你觉得 写得很动人的语句,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动人一瞬”的。 3.交流发现,关注
20、语言细节,品味写法。 预设: (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 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作者选择的景象很独特:不重点写明月、暗夜下的流萤,而只是细写微雨 中一两只萤火虫飞舞的情景。萤火虫的微光与细雨的微光相交织,有神秘 感、朦胧感,独具韵味,富有诗意,引人遐想,令人着迷。 (2)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 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 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点点归鸦” “急急匆匆” “成群结队” “比翼而飞” ,这些词语营造出一种 温馨的画面,能勾起人对亲人、友人、情人相伴
21、而行、携手而归等美好情 景的联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作者所体验到的寻常人没有注 意的景背后的情。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点滴感受,并做巧妙点拨,要让学生 发现:文中的动态描写,都是作者用心采撷的,虽只是片言只语,但细腻 地传递出作者的情感;作者描写的虽然只是瞬间,却写出了常人难以察觉 的动态美,意味悠长。 4 立足整体,发现作者只采“动人一瞬”的理由。 将 4 个自然段联系起来看,我们还能发现作者只采撷“一瞬”的理由。 出示: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观察的时间,联系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发现其写作秘 密。 补充资料 本
22、文作者是清少纳言本文作者是清少纳言,她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她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清是她的姓清是她的姓, 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本文选自她的代表作枕草子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本文选自她的代表作枕草子 ,该代表作写于该代表作写于 她在宫中供职的时候。她的随笔大多是记录她闲暇时的观察所得她在宫中供职的时候。她的随笔大多是记录她闲暇时的观察所得。 5.入情入境,读出感受。 6.熟读成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背诵出来。 学习活动三:学习写出情趣,表现独特韵味 1.创设情境 夏天十分炎热,按说是惹人讨厌的,你能像作者那样捕捉到这炎热里的精 彩一瞬吗? 出示句子: 炎热的夏天,吃一根冰棒,那
23、是很有意思的。 2.学以致用,将这句话写得富有情趣。 3.交流和评点。 4.示范: 夏日之美在正午。阳光炙烤大地夏日之美在正午。阳光炙烤大地,仿佛要烤焦一切。蒸腾的热气里仿佛要烤焦一切。蒸腾的热气里, 坐在风扇前坐在风扇前, “咝咝”地唆一根冰棒。任热风劲吹“咝咝”地唆一根冰棒。任热风劲吹,汗水流淌汗水流淌,凉意弥漫。凉意弥漫。 一种奇妙的感觉慢慢爬满全身一种奇妙的感觉慢慢爬满全身,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舒服地吟唱呢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舒服地吟唱呢! 提问:春夏秋冬四季里,还有什么场景是你念念不忘的呢? 5.选择一个季节,学以致用,写出特有的情景和独特的感受。 6.展示和评点。 板书设计 222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