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764873
  • 上传时间:2020-09-28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87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 2021 广东省 历史 学业 水平 合格 考试 复习 义学 专题 13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考纲展示 考情回顾 备考指南 从“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到 新经济政策和 “斯大林模 式” 2020 年:“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新经 济政策;2019 年: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斯大林模式” 的表现及弊端; 2018 年: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 弊端 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 经济政策的比较, 进一步认识“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和新经济 政策对苏联经济恢复和巩固工农联 盟的重要性。 概括“斯大林模式”的 形成和特征,综合分析“斯大林模 式”留下的历史教训。 概述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结果, 认识改革应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使

    2、生产关系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 从赫鲁晓夫改 革到戈尔巴乔 夫改革 2018 年:戈尔巴乔 夫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基础知识填充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国内外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3)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4)评价 进步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 胜利。 局

    3、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 危机。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 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 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企业,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废除实物分配制。 (3)作用: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 治形势。 二、“斯大林模式” 1表现 (1)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 (2)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4、 (3)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4)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评价 (1)功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缓慢。 从农民那里拿走太多,扼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考真题对练 1(2020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2 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 ,允许出 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实行(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5、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B 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调整经济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 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故 B 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期是 19181921 年,故 A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 策开始于 1930 年,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推行是在新经济政策之后,题 干反映的是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故 D 项错误。 2(2020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 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 了。 ”列宁这番话描述的对象是( ) A “战时共产

    6、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自由贸易政策 A 依据“列宁说”可知,材料述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1924 年前。“按照共 产主义原则”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结果相符,故选 A 项,D 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是正确的探索,与“错了”不符,B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时 期开始实施,与材料隐含的时间“1924 年之前”不符。 3(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 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于( ) A1917 年 B1921 年 C1936 年 D1945 年 B 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

    7、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以 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4(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 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 办法”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十月革命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 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最终失败, 故本题选 A 项。 5(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经 济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8、) A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B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 C企业自主权过大 D片面发展重工业 D 苏联经济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造成地方工业管理权和企业自主权都过小,故本题选 D 项。 6(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 年),严重缺粮。 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 D全面开展开荒运动 答案 A 7(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 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 是最好的办法, 却是

    9、一条有效的捷径。 据此可知, 该学者认为, 计划经济体制 ( )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答案 C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对象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质极 度匮乏 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 峻,政治危机严重 主 要 内 容 农业 以极低的价格征收农民余 粮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贸 禁止商品贸易 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 易 分配 形式 强制劳动,实行

    10、平均主义 分配制 废除平均主义分配制,实行按 劳分配 评价 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 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途径 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 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的欢 迎,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 相同点 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斯大林体制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1)在经济建设中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在经济建设中要使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3)要注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最新模拟快练 1(2020 广州学考模拟)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却属

    11、于你们。 ”农民的不满 主要针对(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土地私有化 A 题干材料反映了苏俄农民对政府掠夺生产资料不满,主要是针对“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2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 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 法上去。 ”为此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B 根据题干时间“1921 年”和材料“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2、可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本题 B 项正确。 3(2020 深圳学考模拟)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 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为此,苏联( ) A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D实行全面私有制 C 斯大林当政时期,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 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 业化,故 C 项正确。 41934 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 “我丝毫不怀疑, 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对此理

    13、解正确的是( )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C 材料所述时间为 1934 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 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 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 C 项正确。 5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由于余粮征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

    14、苏 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 100 个 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瞿秋白 1920 年 12 月到 1922 年 12 月 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 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 方法和方式。 列宁 材料三 19131925 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 年 1920 年 1925 年 1925 年与 1913 年对比的百分比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112 畜牧业(%) 100 72 121 121

    15、粮食(万吨) 7.65 4.519 7.247 94.7 注:此栏是 1925 年与 1913 年对比的百分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采取租借制、租让制的国家资本主 义形式(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促进了经济(或农业、畜牧业以及粮食等)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

    16、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苏联的经济改革 基础知识填充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 农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增加农民收入;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 生产资料,开垦荒地,大规模地种植玉米;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最终是失 败的。 (4)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 晓夫个人作风急躁等。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2)内容

    17、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自主权。 农业:扩大农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 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3)结果:前期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期经济全面滑坡。 (4)失败原因: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个人比 较保守。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下降。 (2)内容 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对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 业。 部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结果及成因 结果:未取得预期

    18、成果,并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成因 a改革缺少宏观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b坚持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 学考真题对练 1 (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关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 D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 D 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 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故 A 项错误。苏联的经济体制是 计划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故 C 项错误。戈尔 巴乔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故选 D 项。 2

    19、(2017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苏联解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是( )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A 戈尔巴乔夫在位期间的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1991 年)的直接原因,故 A 项正确;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19641982 年),苏联还未解体,故 B 项错误;赫 鲁晓夫在位(19531964 年)期间,苏联还未解体,故 C 项错误;叶利钦是苏联解 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故 D 项错误。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所进行的改革 项目 “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 管理 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 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 放

    20、松经济管理 产业 结构 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 业和农业落后 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 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 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 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 劳动 者态度 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 产积极性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 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分配制度 “大锅饭”现象严重 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 最新模拟快练 1(2020 佛山学考模拟)赫鲁晓夫统治后期,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 业生产的建议,并开始试点,可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下台了。这表明苏联政府曾试 图( ) A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 B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 C放弃中央对企业的控制 D加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1、 B 赫鲁晓夫“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这说明他开始考虑 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以调动工人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 B 项正确。 2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 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 而没有成功。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行多党制 C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D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D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新经济体制注意运 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一定效果,故本题 D 项正确。 3(2020 中山学考模拟)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

    22、,粮食产量一直在 2 亿吨左右徘 徊,19841986 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 2.6%,而 19871989 年下降为 1.5%。 19861989年, 进口粮食1.37亿吨, 年均进口量为3 430万吨。 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B 依据材料不能推断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故 A 项错误; 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因此未达预期,B 项正确; 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不是其延续,也不能反映出“斯大

    23、 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C、D 两项错误。 4自 1956 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 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 败的相同原因是( )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而重点放在了农业上,勃列日涅夫 改革重点是工业体制方面,所以 A、B、C 三项都不是二者的共同点;他们的改革 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总的来说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所以最终成效都不大,答案为 D 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

    24、晓夫在 1957 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 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 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 而减产。1963 年苏联粮食产量比 1962 年减少 3 270 万吨。1964 年苏联被迫增加了 粮食的进口。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 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 较大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

    25、呼声日益高 涨。 材料三 1985 年时,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 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 行经济改革。19861988 年,苏联经济不仅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 长率仅为 2.8%,低于 19801985 年的 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 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 (1)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在什么 方面? (2)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 是什么? 答案 (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戈尔巴乔夫:先进行经

    26、济 改革,后转向政治改革。 (2)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广种植玉 米运动,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 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快国家的 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增长率反而下降。共同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 大林体制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切为 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全盘集体化

    27、 A 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 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战争的非常时期,只能实行非常 政策,故 A 项正确。 2(2020 珠海学考模拟)1918 年,苏俄各地区黑麦的生产成本在 612 卢布/1 普特,而国家采购价格约 4 卢布/1 普特,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与战前相比是农产 品价格上涨的 23 倍。这说明( ) A固定粮食税稳定农产品价格 B余粮征集制牺牲农民利益 C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 B 从材料中农产品成本与国家收购价格的差距,以及工业制成品价格远高 于农产品价格可知,苏俄实行的余粮征集制不能保证农

    28、产品价格,牺牲了农民的 利益,故 B 项正确。 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 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 )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 “直接过渡”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尝试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故 A 项正确。 41921 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 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 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

    29、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C 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A 项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 政治和经济危机,材料中的现象即是反映,针对这种情况,1921 年苏俄推行了新 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经济形势,B 项错误,C 项正确。D 项是斯大林推广的,错误。 5 1925 年苏联“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农村 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这 一系列增长的政策因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

    30、”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B 根据时间“1925 年”“私人资本”可知这时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故 本题选 B 项。 6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 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 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 B 材料体现了列宁重视商业,主张由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掌握”“指 导”“控制”商业,为此列宁主张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 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7下图为 1922 年与 19

    31、25 年苏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对比图,出现这种变化的 最主要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程度的提高 D “斯大林模式”的实施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 19181920 年实行,故 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 的实施是在 19211928 年,故 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与时间不符, 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实施要晚于 1925 年, 故 D 项错误。 8(2020 珠海学考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 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 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

    32、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十月革命后苏俄面对国内战争的特殊环境而实 施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 1921 年,苏俄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从而实 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1928 年, 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并于 1932 年提前完成,而此时西方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中,与材料意思相符,故 C 项正确; 赫鲁晓夫改革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为了摆脱“斯大林模式”所作出的改革。 9斯大林执政时期,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优先发展( ) A农业 B商业 C重工业 D轻

    33、工业 C 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故选 C 项。 10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 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这表明 ( ) A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B苏联利用西方资源推进工业化 C西方与苏联双方意识形态趋同 D苏联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B 根据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 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 建, 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 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 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充分地利用了西方的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资源,故 B

    34、 项正确。 11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 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D 斯大林经济模式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 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对农 民和农村索取太多。 12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济建 设却取得巨大成就。这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苏联( ) A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B实行公有制和计

    35、划经济体制 C与西方国家处于敌对状态 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B 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单纯的市场调节造成的,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指令性的经济计划能够避免 经济危机的冲击。 1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 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 ”这反映 了“斯大林模式”( ) A全面实行余粮征集制 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 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D 根据题干材料“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可 知, “斯大林模式”过度强调政府的指令性计

    36、划,故 D 项正确;A 项是“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是列宁执政时期实行的,故 A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主张优先发 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手工业,故 B、C 两项错误。 14(2020 江门学考模拟)苏联国民经济中写道:1949 年,当苏联爆炸第 一颗原子弹,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的同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 双皮鞋。该描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苏联成为军事强国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苏联人民抵制享乐 D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B 材料中“原子弹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与“全国人 均不到一双皮鞋”这两个现象的极大反差反映出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优先 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

    37、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 水平低下,实质上体现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 B 项正确。 15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提倡“玉米运动”,主观目的是缓解粮食困难 的压力,客观结果却造成粮食大量减产。主要原因是( ) A违背自然规律 B没有考虑农民利益 C改革重点不在农业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阻碍 A 赫鲁晓夫由于不顾自然条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违背了自然规律,最 终导致粮食大量减产,A 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注重考虑农 民利益,B、C 两项错误。D 项与题干无关。 161964 年 10 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 制年度计划。在完

    38、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 施( )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 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C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 营自主权。材料中的措施就是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C 项正确;A 项没 有实现;B 项与材料无关;D 项经济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只是一定程度上放松 管理。 17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增长率百分比)表。 19661970 年 19711975 年 19761980 年 社会总产值 7.4 6.3 4.2 国民收入 7

    39、.8 5.7 4.3 工业总产值 8.5 7.4 4.4 农业总产值 3.9 2.5 1.7 基建投资 7.3 6.7 3.7 据上表可知,此时的苏联( ) A政治体制逐渐完善 B农业增长速度加快 C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D优先发展了轻工业 C 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在 19661980 年苏联各项经济指标都是下降的,体 现了当时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故 C 项正确。 18(2020 汕头学考模拟)“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 到剥光为止。”这一改革导致苏联( ) A国民经济迅速好转 B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经济

    40、比例严重失调 D国内局势失控并最终解体 D 由材料“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说明这一改革导致苏联解 体,由此可知该改革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故 D 项正确。 19下图所示的是某一期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期周刊最有可能出 版于( ) A1949 年 B1955 年 C1985 年 D1991 年 D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在 19851991 年,故 A、B 项错误;1985 年戈尔巴乔 夫出任苏联总书记,才开始改革,不符合题干要求,故 C 项错误;1991 年苏联解 体,与题干中的“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了”相符,故 D 项正确。 20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

    41、夫、勃列日 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D 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很多弊端,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 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 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 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 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 人市场比我们强

    42、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 全盘集体化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 了怎样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 哪些“改变”。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解析 第(1)问, 根据材料一信息, 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主张发展商业, 结合教材可知,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第(2)问

    43、,根据材 料二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 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情、市场 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 答案 (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 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 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 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22阅

    44、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 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 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 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 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 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材料二 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 材料三 下表为 19811990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年份 19811985 19861989 1990 社会总产值 3.3 1.8 2 国民收入 3.2

    45、1.0 4 劳动生产率 3.1 3 (1)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 (2)观察图表,19681973 年,苏联的 GDP 平均增长率有何特点?当时,掌权 的是哪位领导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经济? (3)材料三中,1990 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 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解析 第(1)问, “不良后果”从材料一中得出,即“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 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而“评价”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2)问,增长率的特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是迅速增长;其他两

    46、问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即可。 第(3)问, 注意抓住时间 1990 年, 此时为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启示” 言之有理即可,可从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 作答。 答案 (1)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评价: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特点: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措施:恢复部 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 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主要原因: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启示:改 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 展,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4873.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