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广东省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总复习讲义学案:专题1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答案 2021 广东省 历史 学业 水平 合格 考试 复习 义学 专题 13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考纲展示 考情回顾 备考指南 从“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到 新经济政策和 “斯大林模 式” 2020 年:“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新经 济政策;2019 年: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斯大林模式” 的表现及弊端; 2018 年: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 弊端 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 经济政策的比较, 进一步认识“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和新经济 政策对苏联经济恢复和巩固工农联 盟的重要性。 概括“斯大林模式”的 形成和特征,综合分析“斯大林模 式”留下的历史教训。 概述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 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结果, 认识改革应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使
2、生产关系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 从赫鲁晓夫改 革到戈尔巴乔 夫改革 2018 年:戈尔巴乔 夫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基础知识填充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国内外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目的: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3)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4)评价 进步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 胜利。 局
3、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 危机。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 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 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企业,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废除实物分配制。 (3)作用: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 治形势。 二、“斯大林模式” 1表现 (1)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其发展提供资金。 (2)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4、 (3)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4)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评价 (1)功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缓慢。 从农民那里拿走太多,扼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考真题对练 1(2020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2 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 ,允许出 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实行(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5、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B 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调整经济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 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故 B 项正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时期是 19181921 年,故 A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 策开始于 1930 年,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推行是在新经济政策之后,题 干反映的是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故 D 项错误。 2(2020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的办法在一个小 农国家里按照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 了。 ”列宁这番话描述的对象是( ) A “战时共产
6、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自由贸易政策 A 依据“列宁说”可知,材料述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1924 年前。“按照共 产主义原则”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和结果相符,故选 A 项,D 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是正确的探索,与“错了”不符,B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时 期开始实施,与材料隐含的时间“1924 年之前”不符。 3(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 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于( ) A1917 年 B1921 年 C1936 年 D1945 年 B 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
7、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以 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4(2019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 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 办法”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十月革命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 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最终失败, 故本题选 A 项。 5(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之初,大都照搬苏联经 济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8、) A偏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B地方工业管理权过大 C企业自主权过大 D片面发展重工业 D 苏联经济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造成地方工业管理权和企业自主权都过小,故本题选 D 项。 6(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苏俄国内战争期间(19181920 年),严重缺粮。 为解决前线粮荒,苏俄政府(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要求农民交粮食税 C广泛建立集体农庄 D全面开展开荒运动 答案 A 7(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 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 是最好的办法, 却是
9、一条有效的捷径。 据此可知, 该学者认为, 计划经济体制 ( )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答案 C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对象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质极 度匮乏 国际环境改善,但经济形势严 峻,政治危机严重 主 要 内 容 农业 以极低的价格征收农民余 粮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贸 禁止商品贸易 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 易 分配 形式 强制劳动,实行
10、平均主义 分配制 废除平均主义分配制,实行按 劳分配 评价 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 响,引起工农群众不满,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途径 使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 前水平,受到广大工农的欢 迎,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途径 相同点 都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2.斯大林体制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1)在经济建设中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在经济建设中要使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3)要注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最新模拟快练 1(2020 广州学考模拟)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却属
11、于你们。 ”农民的不满 主要针对(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土地私有化 A 题干材料反映了苏俄农民对政府掠夺生产资料不满,主要是针对“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2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 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 法上去。 ”为此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B 根据题干时间“1921 年”和材料“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12、可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故本题 B 项正确。 3(2020 深圳学考模拟)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 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为此,苏联( ) A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了“斯大林模式” D实行全面私有制 C 斯大林当政时期,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 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 业化,故 C 项正确。 41934 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 “我丝毫不怀疑, 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对此理
13、解正确的是( )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C 材料所述时间为 1934 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 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 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 C 项正确。 5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由于余粮征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
14、苏 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 100 个 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瞿秋白 1920 年 12 月到 1922 年 12 月 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 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 方法和方式。 列宁 材料三 19131925 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 年份 项目 1913 年 1920 年 1925 年 1925 年与 1913 年对比的百分比 农业总产值(%) 100 67 112 112 畜牧业(%) 100 72 121 121
15、粮食(万吨) 7.65 4.519 7.247 94.7 注:此栏是 1925 年与 1913 年对比的百分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采取租借制、租让制的国家资本主 义形式(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促进了经济(或农业、畜牧业以及粮食等)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苏俄找到了一条比
16、较合适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苏联的经济改革 基础知识填充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 农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增加农民收入;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 生产资料,开垦荒地,大规模地种植玉米;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工业: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3)结果: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最终是失 败的。 (4)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 晓夫个人作风急躁等。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2)内容
17、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自主权。 农业:扩大农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 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3)结果:前期取得了一定效果,后期经济全面滑坡。 (4)失败原因: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个人比 较保守。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下降。 (2)内容 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对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 业。 部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结果及成因 结果:未取得预期
18、成果,并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成因 a改革缺少宏观政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b坚持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 学考真题对练 1 (2018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关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 D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 D 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 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故 A 项错误。苏联的经济体制是 计划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故 C 项错误。戈尔 巴乔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故选 D 项。 2
19、(2017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苏联解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是( )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A 戈尔巴乔夫在位期间的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1991 年)的直接原因,故 A 项正确;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间(19641982 年),苏联还未解体,故 B 项错误;赫 鲁晓夫在位(19531964 年)期间,苏联还未解体,故 C 项错误;叶利钦是苏联解 体后首任俄罗斯总统,故 D 项错误。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所进行的改革 项目 “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 管理 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 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 放
20、松经济管理 产业 结构 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 业和农业落后 赫鲁晓夫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 上;勃列日涅夫将改革的重点放 在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先进行 经济改革,后进行政治改革 劳动 者态度 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 产积极性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地方、企业 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分配制度 “大锅饭”现象严重 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 最新模拟快练 1(2020 佛山学考模拟)赫鲁晓夫统治后期,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 业生产的建议,并开始试点,可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下台了。这表明苏联政府曾试 图( ) A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 B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 C放弃中央对企业的控制 D加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21、 B 赫鲁晓夫“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这说明他开始考虑 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以调动工人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 B 项正确。 2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 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 而没有成功。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 A优先发展农业 B实行多党制 C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D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D 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新经济体制注意运 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一定效果,故本题 D 项正确。 3(2020 中山学考模拟)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
22、,粮食产量一直在 2 亿吨左右徘 徊,19841986 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 2.6%,而 19871989 年下降为 1.5%。 19861989年, 进口粮食1.37亿吨, 年均进口量为3 430万吨。 材料表明( )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B 依据材料不能推断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故 A 项错误; 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因此未达预期,B 项正确; 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不是其延续,也不能反映出“斯大
23、 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C、D 两项错误。 4自 1956 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 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 败的相同原因是( )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而重点放在了农业上,勃列日涅夫 改革重点是工业体制方面,所以 A、B、C 三项都不是二者的共同点;他们的改革 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总的来说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所以最终成效都不大,答案为 D 项。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