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课件第5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移动通信》课件第5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通信 移动 通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5.1 概述概述 5.2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 5.4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 5.5 信令信令 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 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5.1 概概 述述在前面几章的讨论中,我们主要解决了在移动环境下,点对点的传输问题。本章将试图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大家如何来共享?即采用什么样的多址技术,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2)由于传播损耗的存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距离总是有限的。(3)如何将服务
2、区内的各个基站互连起来,并且要与固定网络(如PSTN、ISDN、BISDN等)互连,从而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连互通?也就是说,移动通信应采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4)移动通信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可任意移动。这就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时,如何保证用户通信过程的连续性,即如何实现有效的越区切换?二是用户在移动网络中任意移动,网络如何管理这些用户,使网络在任何时刻都知道,该用户当前在哪一个地区的哪一个基站覆盖的范围内,即如何解决移动性管理的问题?(5)如何在用户和移动网络之
3、间,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交换控制信息,从而对呼叫过程、移动性管理过程和网络互连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网络有序运行,即在移动通信网中应采用什么样的信令系统?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经历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AMPS、TACS和NMT等体制。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IS-136(DAMPS)、PDC、IS-95等体制。一个典型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下列主要功能实体组成(如图 1-16 所示):移动台(MS)、基站分系统(BSS)(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
4、C)、移动交换中心(MSC)、原籍(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标识寄存器(EIR)、认证中心(AU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为了能够明确表示控制和信令的有关概念,这里简要阐述一下分层协议模型的概念。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或称无线接入部分)的协议和信令是按照分层的概念来设计的。空中接口包括无线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链路层还进一步分为介质接入控制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是最低层,参见图 1-18。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物理层(PHL)确定无线电参数,如:频率、定时、功率、码片、比特或时隙同步、调制解调、收发信机性能等。物理
5、层将无线电频谱分成若干个物理信道,划分的方法可以按频率、时隙或码字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物理层在介质接入控制层(MAC)的控制下,负责数据或数据分组的收发。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5.2.1 频分多址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是指将给定的频谱资源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或称信道)供不同的用户使用。在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带宽通常等于传输一路模拟话音所需的带宽,如25 kHz 或30 kHz。在单纯的FDMA系统中,通常采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来实现双工通信,即接收频率f和发送频率F是不同的。为了使得同一部电台的
6、收发之间不产生干扰,收发频率间隔|f-F|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例如,在800 MHz频段,收发频率间隔通常为45 MHz。一个典型的FDMA频道划分方法如图 5-1 所示。5.2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图 5-1 FDMA的频道划分方法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在FDMA系统中,收发的频段是分开的,由于所有移动台均使用相同的接收和发送频段,因而移动台到移动台之间不能直接通信,而必须经过基站中转。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十分紧缺,不可能为每一个移动台预留一个信道,只可能为每个基站配置好一组信道,供该基站所覆盖的区域(称为小区)内的所有移动台共用。这就是多信道共用问题。第
7、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1.话务量与呼损率的定义话务量与呼损率的定义 在话音通信中,业务量的大小用话务量来量度。话务量又分为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流入话务量的大小取决于单位时间(1小时)内平均发生的呼叫次数和每次呼叫平均占用信道时间(含通话时间)S。显然和S的加大都会使业务量加大,因而可定义流入话务量A为 A=S (5-1)式中:的单位是(次/小时);S的单位是(小时/次);两者相乘而得到A应是一个无量纲的量,专门命名它的单位为“爱尔兰”(Erlang)。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根据式(5-1)的定义,可以这样来理解“爱尔兰”的含意:已知 1 小时内平均发生呼叫的次数为(次),
8、用式(5-1)可求得 A(爱尔兰)=S(小时/次)(次/小时)可见这个A是平均1小时内所有呼叫需占用信道的总小时数。因此,1爱尔兰就表示平均每小时内用户要求通话的时间为1小时。例如,全通信网平均每小时发生20次呼叫,即 =20(次/小时)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平均每次呼叫的通话时间为3分钟,即)/(201)/(3次小时次分S代入式(5-1),可得 爱尔兰120120S这就表示,1小时的平均呼叫20次所要求的总通话时间为1小时,所以流入话务量等于1爱尔兰。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从一个信道看,它充其量在 1 个小时之内不间断地进行通信,那么它所能完成的最大话务量也就是1爱尔兰
9、。由于用户发起呼叫是随机的,不可能不间断地持续利用信道,所以一个信道实际所能完成的话务量必定小于1爱尔兰。也就是说,信道的利用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在信道共用的情况下,通信网无法保证每个用户的所有呼叫都能成功,必然有少量的呼叫会失败,即发生“呼损”。已知全网用户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呼叫次数为,其中有的呼叫成功了,有的呼叫失败了。设单位时间内成功呼叫的次数为0(0),就可算出完成话务量 A0=0S(5-2)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00AAAB(5-3)流入话务量A与完成话务量A0之差,即为损失话务量。损失话务量占流入话务量的比率即为呼叫损失的比率,称为“呼损率”,用符号B表示,即显然,呼损
10、率B越小,成功呼叫的概率就越大,用户就越满意。因此,呼损率B也称为通信网的服务等级(或业务等级)。例如,某通信网的服务等级为005(即B=0.05),表示在全部呼叫中未被接通的概率为5%。但是,对于一个通信网来说,要想使呼叫损失小,只有让流入话务量小,即容纳的用户少些,这又是所不希望的。可见,呼损率与流入话务量是一对矛盾,要折中处理。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TC10(5-4)完成话务量即为 SCTSA1001(5-5)2.完成话务量的性质与计算完成话务量的性质与计算 设在观察时间T小时内,全网共完成C1次通话,则每小时完成的呼叫次数为 式中,C1S即为观察时间T小时内的实际通话时间。这
11、个时间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统计。若总的信道数为n,而在观察时间T内有i(in)个信道同时被占用的时间为ti(tiT),那么可以算出实际通话时间为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SCnttttinii13211321(5-6)将式(5-6)代入式(5-5),可得完成话务量 niiniiTtitiTSCTA111011(5-7)当观察时间T足够长时,ti/T就表示在总的n个信道中,有i个信道同时被占用的概率,可用Pi表示,式(5-7)就可改写为iniPiA10(5-8)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由此可见,完成话务量是同时被占用信道数(是随机量)的数学期望。因此可以说,完成话务量就是通信网
12、同时被占用信道数的统计平均值,表示了通信网的繁忙程度。例如,某通信网共有 8 个信道,从上午8时至10时共两个小时的观察时间内,统计出i个信道同时被占用的时间(小时数)如表 5-1 所示。表 5-1 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利用(5-7)式,有)1.081.071.062.054.045.033.022.01(210A这说明在总共8个信道中,在2小时的观察时间内平均有3.5个信道同时被占用。每信道每小时的平均被占用时间为3.5/8=0.4375小时。因为一个信道的最大可容纳的话务量是1爱尔兰,因此它的平均信道利用率就是43.75%。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3.呼损率的计算呼损
13、率的计算 于多信道共用的移动通信网,根据话务理论,呼损率B、共用信道数n和流入话务量A的定量关系可用爱尔兰呼损公式表示。爱尔兰呼损公式为niiniAnAB1!/!/(5-9)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呼损率不同的情况下,信道利用率也是不同的。信道利用率可用每小时每信道的完成话务量来计算,即nBAnA)1(0(5-10)用数表列出B、n、A和的关系如表 5 2(略)所示。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4.用户忙时的话务量与用户数用户忙时的话务量与用户数 以上都是以全网的流入话务量A来计算的,那么究竟这些流入话务量可以容纳多少用户的通信业务呢?这就要看每个用户的话务量多少才能决定。每个用
14、户在24小时内的话务量分布是不均匀的,网络设计应按最忙时的话务量来进行计算。最忙1小时内的话务量与全天话务量之比称为集中系数,用k表示,一般k=10%15%。每个用户的忙时话务量需用统计的办法确定。设通信网中每一用户每天平均呼叫次数为C(次/天),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信道时间为T(秒/次),集中系数为k,则每用户的忙时话务量为36001kTCa(5-11)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在用户的忙时话务量a确定之后,每个信道所能容纳的用户数m就不难计算:kTCnAanAm3600/(5-12)全网的用户数为mn。以a=0.01(爱尔兰/用户)计算出每信道的用户数如表 5-3 所示(若a值不同,
15、则需另行计算)。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表 5-3 用户数的计算(a=0.01)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5.空闲信道的选取空闲信道的选取 在移动通信网中,在基站控制的小区内有n个无线信道提供给nm个移动用户共同使用。那么,当某一用户需要通信而发出呼叫时,怎样从这n个信道中选取一个空闲信道呢?空闲信道的选取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或称“共用信令信道”方式);另一类是标明空闲信道方式。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1)专用呼叫信道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在网中设置专门的呼叫信道,专用于处理用户的呼叫。(2)标明空闲信道方式。标明空闲信道方式可分为“循环定位”、
16、“循环不定位”、“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分散定位”和“标明多个空闲信道的循环不定位”等多种方法。循环定位。循环不定位方式。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5.2.2 时分多址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是指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在频分双工(FDD)方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帧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在时分双工(TDD)方式中,上下行帧都在相同的频率上。TDD的方式如图 5-2 所示。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图 5-2 TDMA示意图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不同通信系统的帧长度和帧结构是不一样的。典型的帧长在几毫秒到几十
17、毫秒之间。例如:GSM系统的帧长为4.6 ms(每帧8个时隙),DECT系统的帧长为10 ms(每帧24个时隙),PACS系统的帧长为2.5 ms(每帧8个时隙)。TDMA系统既可以采用频分双工(FDD)方式,也可以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在FDD方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帧结构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TDD方式中,通常将在某频率上一帧中一半的时隙用于移动台发,另一半的时隙用于移动台接收;收发工作在相同频率上。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在TDMA系统中,每帧中的时隙结构(或称为突发结构)的设计通常要考虑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控制和信令信息的传输;二是信道多径的影响;三是系统的同步。
18、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四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在每个时隙中,专门划出部分比特用于控制和信令信息的传输。二是为了便于接收端利用均衡器来克服多径引起的码间干扰,在时隙中要插入自适应均衡器所需的训练序列。训练序列对接收端来说是确知的,接收端根据训练序列的解调结果,就可以估计出信道的冲击响应,根据该响应就可以预置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从而可消除码间干扰对整个时隙的影响。三是在上行链路的每个时隙中要留出一定的保护间隔(即不传输任何信号),即每个时隙中传输信号的时间要小于时隙长度。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这样可以克服因移动台至基站距离的随机变化,而引起移动台发出的信号
19、到达基站接收机时刻的随机变化,从而保证不同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在基站处都能落在规定的时隙内,而不会出现相互重叠的现象。四是为了便于接收端的同步,在每个时隙中还要传输同步序列。同步序列和训练序列可以分开传输,也可以合二为一。两种典型的时隙结构如图5-3 所示。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图 5-3 典型的时隙结构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5.2.3 码分多址码分多址(CDMA)1.FH-CDMA 在FH-CDMA系统中,每个用户根据各自的伪随机(PN)序列,动态改变其已调信号的中心频率。各用户的中心频率可在给定的系统带宽内随机改变,该系统带宽通常要比各用户已调信号(如FM、FSK、BP
20、SK等)的带宽宽得多。FH-CDMA类似于FDMA,但使用的频道是动态变化的。FH-CDMA中各用户使用的频率序列要求相互正交(或准正交),即在一个PN序列周期对应的时间区间内,各用户使用的频率,在任一时刻都不相同(或相同的概率非常小),如图 5-4(a)所示。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图 5-4 FH-CDMA和DS-CDMA示意图 (a)FH-CDMA;(b)DS-CDMA 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2.DS-CDMA 在DS-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工作在相同的中心频率上,输入数据序列与PN序列相乘得到宽带信号。不同的用户(或信道)使用不同的PN序列。这些PN序列(或码字)相
21、互正交,从而可像FDMA和TDMA系统中利用频率和时隙区分不同用户一样,利用PN序列(或码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如图5-4(b)所示。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图 5-5 DS-CDMA系统逻辑信道示意图(a)基站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b)基站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3.混合码分多址混合码分多址 混合码分多址的形式有种多样,如FDMA和DS-CDMA混合,TDMA与DS-CDMA 混合(TD/CDMA),TDMA与跳频混合(TDMA/FH),FH-CDMA与DS-CDMA混合(DS/FH-CDMA)等等。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5.2.4 空分多址空分多
22、址(SDMA)空分多址是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在移动通信中,能实现空间分割的基本技术就是采用自适应阵列天线,在不同的用户方向上形成不同的波束,如图5-6 所示。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图 5-6 空分多址示意图 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5.2.5 随机多址随机多址 1.ALOHA协议和时隙协议和时隙ALOHA ALOHA协议是一种最简单的数据分组传输协议。任何一个用户随时有数据分组要发送,就立刻接入信道进行发送。发送结束后,在相同的信道上或一个单独的反馈信道上等待应答。如果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区间内,没有收到对方的认可应答,则重发刚发的数据分组。由于在同一信道上,多个用户
23、独立随机地发送分组,就会出现多个分组发生碰撞的情况,碰撞的分组经过随机时延后重传。ALOHA协议的示意图如图 5-7(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要使当前分组传输成功,必须在当前分组到达时刻的前后各一个分组长度内没有其他用户的分组到达,即易损区间为2倍的分组长度。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对于随机多址协议而言,其主要性能指标有两个:一是通过量(S)(指单位时间内平均成功传输的分组数);二是每个分组的平均时延(D)。假定分组的长度固定,信道传输速率恒定,到达信道的分组服从Poisson分布的情况,则ALOHA协议的最大通过量Smax=1/2e=0.1839。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
24、为了改进ALOHA的性能,将时间轴分成时隙,时隙大小大于等于一个分组的长度,所有用户都同步在时隙开始时刻进行发送。该协议就称为时隙ALOHA协议,如图 5-7(b)所示。时隙ALOHA与ALOHA协议相比,将易损区间从2倍的分组长度减少到一个时隙,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通过量。在到达分组服从Poisson分布的情况下,时隙ALOHA协议的最大通过量Smax=1/e=0.3679。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图 5-7 ALOHA和时隙ALOHA协议示意图(a)ALOHA协议;(b)时隙ALOHA协议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2.载波侦听多址载波侦听多址(CSMA)在ALOHA协议中,各个节
25、点的发射是相互独立的,即各节点的发送与否与信道状态无关。为了提高信道的通过量,减少碰撞概率,在CSMA协议中,每个节点在发送前,首先要侦听信道是否有分组在传输。若信道空闲(没有检测到载波),才可以发送;若信道忙,则按照设定的准则推迟发送。在CSMA协议中,影响系统的两个主要参数是检测时延和传播时延。检测时延是指接收机判断信道空闲与否所需的时间。假定检测时延和传播时延之和为,如果某节点在t时刻开始发送一个分组,则在t+时刻以后所有节点都会检测到信道忙。因此只要在t,t+内没有其他用户发送,则该节点发送的分组将会成功传输,如图 5-8 所示。第第5 5章章 组网技术组网技术图 5-8 CSMA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