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语文经典古文教学案例:以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为例.docx

  •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 文档编号:7644715
  • 上传时间:2024-05-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8.4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语文经典古文教学案例:以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为例.docx》由用户(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石潭记 初中语文 经典 古文 教学 案例 年级 下册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经典古文教学案例:以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为例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经典古文内容,如三峡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而如何带领学生做到对古文内容的深层理解,则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案例再现、案例剖析、案例启示三个方面入手,以学习任务的方式,组织学生深入探究经典古文小石潭记,旨在让学生掌握古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案例再现学习任务1:走近柳宗元活动一:以教材58页预习部分的内容为例,以手抄报的形式画出柳宗元遇到小石潭的景象。要求:手抄报不限绘制方法,能够准确表达意境即可;在手抄报中搭配柳宗元的生平简介。活动二:要求

    2、学生按照自己的写作习惯,撰写一段关于小石潭记的内容介绍。要求:撰写的内容介绍应符合实际,不可存在夸大的内容;应在内容介绍中展现12句对自己有启发的古文句子。学习任务2:探究小石潭记活动一:积累文言词汇。在本次任务中,学生需要对古文做全文梳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够厘清古文文义,做到熟读成诵。活动二:鉴赏古文内容。学生需要以文中的景物为切入点,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包括用词、结构布局等;分析作者对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尝试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该写作手法。活动三:把握思想内涵。探究作者在文中的心情变化以及流露出怎样的心境;从文中感受作者的精神品格。学习任务3:与作者共鸣,表达观点

    3、活动一: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小石潭记,用语言与声音呈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活动二:学生表达自己对小石潭记的看法以及从古文中得到的收获。二、案例剖析(一)剖析小石潭记首先,小石潭记是一篇游记。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对“游记”的介绍。如游记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有一定的议论色彩,且文章可长可短;游记有多种分类,有记录行程的记叙型游记,有抒发感情的抒情游记,有记录景色、景观的写景型游记等。小石潭记是一篇融合“情”与“景”的山水游记。其次,教师应引入作者的生平事迹,并从地位、作品、事迹三个方面介绍。在地位上,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在作品

    4、方面,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刘禹锡整理其文稿编为柳河东集;在事迹方面,柳宗元参加过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后接连被贬永州、柳州。其中永州八记便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所作,小石潭记便是其中之一。最后,初步感知小石潭记,根据被贬、写景、心情等关键词,可以勾勒出柳宗元以山水游记的方式将自己的遭遇、心情的苦闷融合于自然风景中,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现自己的心境。(二)明确古文教学流程教师用学生绘制的带有柳宗元的手抄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引出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介绍自己的画作,包括创作的原因以及在绘制中产生的体会等。教师采用上述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

    5、到学习中,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其次,在正式教学中,教师会采取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古文内容,分析古文结构。在此环节中,学生需要深入文本,梳理文本中的词汇,体会作者对小石潭景色的描述,感知景色背后的情感内容,进而做到对古文的全面掌握。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全文,将知识点形成思维框架。在上述教学流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教师与文本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是课堂中最重要的关系,也是维系课堂教学的重要纽带。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上述三种关系的运用,并且要将学习任务融合在三种关系中,从而让学生做到对古文的深入学习,扎实掌握古文知识。(三)明确

    6、学习任务应指向文本核心学习任务的设置,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探究心理,能够积极解决学习任务,从中获取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解决任务时,必须运用前面提及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故而,教师需要让每项学习任务都指向文本核心,做到对文本的扎实理解。1.运用朗读教学法,带领学生完成文言词汇的积累首先,教师设计了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完整阅读古文,标出不认识的字与词,并借助文章注释与字典掌握读音与写法。在阅读中,学生会发现自己不懂的文字,注释内基本可以解决,如“隔篁竹”中的“篁”,“水尤清冽”中的“冽”,“为坻”中的“坻”等。同时,学生在阅读第一遍时,除了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外,还要理解注释中的词

    7、汇,为翻译古文打好基础。如“隔篁竹”中的“篁竹”是指竹林;“如鸣佩环”是指像佩环碰撞的声音一样,叮当作响;“全石以为底”是指以整块的石头作为小石潭的底;“卷石底以出”是指石底手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这些词汇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故而,学生需要在第一遍阅读中做好梳理,做到流畅阅读古文。其次,在第二遍、第三遍的朗读中,学生便可以熟练朗读,大致知晓古文的含义。在完成这些基础环节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分析古文内容,体会古文思想。2.运用情境教学法与问题引导法,带领学生鉴赏古文内容,把握思想内涵首先,教师可以播放古文朗诵视频,为学生创设一个节奏感强、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小石

    8、潭的美、清冽。在视频朗诵中,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朗诵者语调的变化,这与古文的情感有直接关系。在课文第12自然段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的心情,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等句,都能体会到作者的快乐。在课文第35自然段,能够感受到朗诵者语调的变化,不再是欢快,而是沉闷、伤感。由此学生可以知道作者写作的对象发生了转变,导致情感的转变。课文中的第35自然段是作者对小石潭周围环境与景物的描写,作者写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句是指溪水蜿蜒前行,站在作者当下的位置,也无法望到小石潭的源头。再如“四面竹树

    9、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更是直白地表现出小石潭的凄清、冷寂。在欣赏完朗诵视频后,学生便可对小石潭形成自己的感知,体会作者对小石潭感情的变化。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古文内容。在深入分析文本时,教师会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做出引导。在第1自然段中,思考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回答,即“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水尤清冽”。那么,作者笔下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同样,原文中给出了答案,即“全石以为底为岩。”此外,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描写时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作者描写了竹林、水声、小潭、树木等,且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即先看到小丘,而后

    10、看到篁竹,再听到水声,最后找到小潭。在分析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小石潭的景色在逐步呈现。作者写小石潭,为什么还要着重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经过思考,学生认为这样能起到映衬小石潭的作用,展现出小石潭生机盎然的特点。在第2自然段中,学生需要先思考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通过阅读可知,第2自然段描写了潭水、游鱼,其中潭水是清澈的,游鱼是活泼的。接着,学生需要思考作者对潭水、游鱼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根据原文可知,作者运用了特写镜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将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呈现出一幅动静结合的游鱼图。在这段描写中,学生可以

    11、体会到作者欢乐的心情,即与山水同乐、与游鱼同乐。3.组织学生口语表达,巩固所学知识在完成对古文的整体分析后,教师需要考查学生对古文内容的掌握,如能否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能否有逻辑地表达自己对小石潭的看法,或是想对作者说些什么。教学进行到此环节已经接近尾声,教师需要在最后环节,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首先,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小石潭记的内容、情感等有了充分掌握,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3中的朗诵内容。此时,学生再朗诵应做到以下两点:(1)声情并茂,做到对声调的控制以及对情感的准确传达;(2)注意吐字归音,做到熟悉文字,能够根据古文中的文字充分理解全篇文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高水准朗诵,做到对文本的有效

    12、把握。其次,通过分析文本,学生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认知,对其遭遇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故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即对小石潭记有怎样的感受。在学生的分享中,有的认为这是作者自己的选择,应当承受这样的结果;也有学生认为作者虽然因参与变革失败,但能细致观察生活,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事物结合,这也是另一种解脱。此外,还有学生对文中的某些句子十分喜欢,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作了分享。(四)明确学习任务旨在提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每个教学手段、布置的每个教学任务都有其作用,都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在案例再现环节,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其中涵盖七个活动内容。如在学习任务一中涉及

    13、手抄报画作与撰写内容介绍两个活动内容,其中让学生制作手抄报,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另一方面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了解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能够对文本内容理解到怎样的程度。而让学生撰写内容介绍,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再如学习任务二中,教师设置了三个学习活动,分别是积累文言词汇、鉴赏古文内容、把握思想内涵,而且在执行活动时,教师还运用了朗诵法、情境法、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思考能力等多种核心能力。在学习任务三中,教师设置的活动是以语言表达为主,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能够做到清晰、流畅、有逻辑。在此基础上

    14、,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也会得到切实提升。三、案例启示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思考,以此为基础,再融合生活实际。在古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古文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古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古文内容入手,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扎实掌握古文精髓,从而进行迁移思考。通过对古文的分析可知,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这种写作方法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学生并未发现。第二,要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包括有目标、内容、活动、角色等。在讲解古文知识时,教师需要按照长篇文章阅读授课的形式,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古文的重要性,以及古文内容的深刻意蕴。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石潭记的内容时,便可知晓古文内容的学习并不容易,更需要学生认真对待、仔细思考,而这些事项的达成都离不开完整的教学过程。故而,在进行古文教学时,教师需要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综上所述,在开展古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初步认知小石潭记,而后借助设置学习任务的方法,组织学生深入探讨古文的核心知识,让学生综合认知古文。所以,在古文课堂上,学生应重视对文本的分析,从分析与交流中掌握古文的学习方法,并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经典古文教学案例:以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为例.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64471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