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答题技巧.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答题技巧.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答题技巧 统编 中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议论文 阅读 答题 技巧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答题技巧 命题趋势议论文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比说明文略高。从选材看,中考议论文命题所选材料基本都是课外材料,给人启发与教益、引人深思与警醒的文章日益成为议论文考查的热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是中考议论命题的中心内容,如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等。从考查内容看,总体趋势呈现出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强调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多样化的命题方式和注重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等几个特点。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考査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及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提炼能力;对论证方法的考査将比以前更灵活,重点考査论证的特点及作用;开放
2、性试题将逐步增加,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给选文补充论据,或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补写相关内容,链接材料题、框图题等新题型相续闪亮登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从题型看,主导题占主导地位,客观题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2-4题,8-10分之间。 重难诠释考点一、辨析、提炼、归纳论点【设题形式】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概括文章第段论述的观点。【答题要点】1.看标题、开头(文首两段)、结尾、中间;2.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3.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并列式);4.注意提示语(
3、“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由此观之”“总的来说”等)。【答题格式】1.本文的论点是 2.本段(部分)的分论点是注意:表述时语言应平实,不得用疑问句和修辞句。考点二、分析、概括、补充论据【设题形式】1.分析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的作用?2.概括事实论据,或论据能否调换?3.某个事例(链接材料)或道理是否适合做论据。4.请为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5.选文某部分的事例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6.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答题要点】1.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1)论据类型。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具体史实、统计数据、亲身经历
4、感受等。 道理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包括已验证的真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原理、定律、公式等。 (2)论据作用。事实论据作用:事实胜于雄辩,增强说服力。道理论据作用:论证更更有力、更有权威性。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列举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或引用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论证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论证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概括性,更深入的作用。2.某个事例或道理是否适合做论据答题格式:这是一个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述了内容。(而)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论据有力论证(不能论证)中心论点,所以能(不能)做论据。3.为第段补写论据(1)明确该段论点,所写论据要与论点一致。(2)分清
5、是补充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交代清楚人物和故事梗概;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选择众所周知的、正面的名人名言、格言、俗语等。 (3)补充的事实论据,应是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要有能体现观点的关键词。(4)补充的道理论据,应交代清楚名言、诗句的作者、国别或朝代。答题格式:(1)事实论据:人物十事件+结果。(2)道理论据:时代(国籍)+作者+言论。 考点三、 辨析、把握论证方法与思路【设题形式】1.段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2.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段。3.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 4.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5.文章的某部分能否删除, 或能否调换,为什么? 6.
6、完成论证思路填空。【答题要点】1.明确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梳理层次关系。概括段落内容,归纳论述要点,分析层次之间的意义联系,判断结构类型。3.解说行文思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使用“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具体阐述。【答题格式】文章首先通过提出论点(或论题),然后运用论证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证明的中心论点)。考点四、理解、概括主要内容【设题形式】1.从整篇文章看,具体包括什么? 2.从第段看怎样做才能3.下列对的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要点】1.通读全文,把握要点。重点是把握全文的中心论点。2.审读题目,锁
7、定区间。根据题干要求,细致阅读,找出答案所在的段落,锁定区间。3.细心探究,寻找标志。要善于寻找并发现文中的标志性语句。4.比较辨别,提炼要点。通过比较和辨别,提炼要点,全面概括。5.简洁明了,表述准确。摘录重点语句,整理要点,使答案简洁、概括全面、表述准确。【答题格式】文章(第段中)从方面论证了的观点。考点五、赏析、品味语言特色【设题形式】1.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 2.文章的划线句中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理解加点词(或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答题要点】1.词语的使用。限制性词语使语言表述准确;恰当的关联词语能增强语言的逻辑性,使论述的道理严密,有说服力;富有表
8、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使用突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2.修辞的运用。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生动性和感染力。比喻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引用俗语、成语、名言警句等能使语言充满哲理。3.句式的变化。灵活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论证的气势,使议论文变得生动活泼。【答题格式】1.准确、严密性:“”一词阐述了内容,准确论证了(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生动性:“”一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观点)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3.鲜明性:“”一词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9、,体现了议论文语言鲜明的特点。 考点六、感悟、拓展,阐明见解【设题形式】1.针对文中第段所提到的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生活实际评价作者的观点。 3.选文第段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你认为除文中所述之外,还有,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并说明理由。5.联系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的“”一句话的理解。6.结合链接材料和本文观点,比较侧重点有何不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或理解分析。【答题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观点。看法和评价紧扣文章中的正面观点,与文章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2.围绕论点,大胆表述。观点看法正确,表述准确。还要有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3.联系生活,有感而发。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
10、来表达,语言表述要简洁。4.表达明晰,语言流畅。思路条理清晰,有说服力。精巧构思,选用词语,准确表达。【答题格式】表述观点论证分析点题总结。一般采用总分总式或总分式。业成于“识”想干一番事业者,大有人在。然而,怎样才能得偿所愿呢?古往今来,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指向了一点:事业有成,成于识。“识”,意为识见、卓见,也为判断、决断,或为理论、理念众多“识”之和,乃成“识”之整体。“识理”,是“识”之首。此之“理”,因人因事制宜,包罗万象很有些深广。如国家治理之“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之理。为啥?因“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李世民深谙此理,带来大唐盛世;秦始皇对此不屑,
11、二世而亡了。“识己”,是“识”之要。知己之长、己之短,该冒尖时敢冒尖,该亮相时勇亮相。“毛遂自荐”,可谓“识己”范例。“曹刿论战”“冯谖弹铁”,亦属“识己”的不凡表现。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如不听指挥、不听劝阻,一味逞能的马谡,导致“挥泪斩马谡”的悲惨终局,就因其忒不知自己斤两。“识人”,也为“识”之一。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最终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识人”之正反经验,在齐桓公身上表现最全面:早年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很快成为“春秋五霸”,晚年昏聩重用竖刁等奸佞,被圈在宫中,活活饿死。“识理”“识己”“识人”,生活实践中多是复合立体显现的。比如刘邦,云“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
12、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继而,刘邦知人善任,国家无气渐渐恢复。比较之下,项羽这方面的修为见识远不及他,连“亚父”范增都被撵走了,最终沦为末路,只能“霸王别姬”。话说到这儿,或许有人紧皱眉头了:怎么总以古人为例?那好,就以现当代人物为例说说吧。当年,华罗庚著文质疑某数学家论文之错“识己”的大胆表现,引来熊庆来的“识人”,将之调进清华园,从此迈入学术生涯的快车道;与华罗庚同样的故事,在陈景润身上重演他写信给华罗庚,告其堆叠素数论有误,引来了华罗庚“识人”,将其调进中科院数学所,最终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数风流人物
13、,还看今朝。”今朝,是异彩纷呈的年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年代。不走寻常路的“北大屠夫”陆步轩、跨越“人生实苦”的清华男生魏祥,再到祝愿“每个人的努力终有所成”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也一再证明:“伯乐相马,既需要有学高德馨的伯乐,也需要有奋蹄嘶鸣的好马。”事业有成,成于“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本文作者的论证思路。 3请分析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李世民深谙此理,带来大唐盛世;秦始皇对此不屑,二世而亡了。 4 一个人要想学业或事业有成,除了“识理”“识己”“识人”,你认为还需要“识”什么?请简要分析。 融通古今,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但这场冰雪盛会却以别样
14、的中华文化魅力收获来自世界的掌声。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花样滑冰比赛中,冰舞选手王诗玥、柳鑫宇一袭青绿、一身水蓝,翩翩起舞宛如徜徉山水之间;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冬奥奖牌,古老文明与奥林匹克于方寸间交相辉映;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让千年经典化为新时代的声音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中华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迸发时代活力,让世界感受到了诗意的中国之美。可以说,中国是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打开经典的书函,让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实现了“美美与共”。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细节: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
15、猫“盼盼”手持金牌做奔跑状的身影,折射出我们对金牌的向往;如今,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仍是“熊猫”,手掌中却是一颗予人温暖的爱心。这是国人心态的变迁,更是文化自信的注脚。这些年,千里江山图演绎成舞蹈诗剧,苏绣版画等非遗技艺展现生机,国潮文创、古风服饰等成为时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生活、走进日常,展现出“火”起来的灵动模样,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传”与“承”的硕果。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近年来,在文物传播领域,3D数字动画技术,VR、AR等技术的运用,激活沉睡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
16、更广泛、更多样、更迅捷地传播开来。用高科技手段,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人们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在网络“展示”,在云端“漫游”,与文化长谈,我们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非遗在保持技艺传承的前提下,改进产品设计,既有传统根基,也有当代面貌,让“旧艺”穿上了“新衣”。千年敦煌壁画化为足尖芭蕾,广东非遗“醒狮”打造热门动漫IP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因为不断汇入新元素,所以才能奔流向海、前程远大。把传统与现代结合,给了文化生命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时代的
17、大幕开启,呼之欲出的是饱含文化自信的年轻一代。看似“逆向”的新一代,恰恰展露“顺势”的新潮流。从参与锦心绣口的诗词大会,到登上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从展示雪后初霁的故宫院墙,到参与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表演“国风热”“国潮热”激发青年一代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都需要回溯所从来处,开掘精神的河床、寻找心灵的原乡,最终向着更加开阔的天地奔涌而去。千年生生不息,传统文化“别具一格”;而面向未来,更需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层中“别开生面”,用我们的努力,去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让诗意中国讲好更多精彩故事。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捕捉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