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59《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讲义.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59《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讲义.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 高中数学 讲义 专题 59 信息 背景 数列 问题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微专题 59 新信息背景下的数列问题 含“新信息”背景的数列问题,以其难度通常位于试卷的最后一题。此类问题有以下几 个难点:一是对于新的概念与规则,学生在处理时会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不易抓住信息的关 键部分并用于解题之中,二是学生不易发现每一问所指向的知识点,传统题目通常在问法上 就直接表明该用哪些知识进行处理,例如“求通项,求和” 。但新信息问题所问的因为与新信 息相关,所以要运用的知识隐藏的较深,不易让学生找到解题的方向。三是此类问题在设计 时通常注重几问之间的联系,即前面问题的处理是为了最后一问做好铺垫。但学生不易发现 其中联系,从而导致在处理最后一问时还要重整旗鼓,再加上可能要进行的分
2、类讨论,解题 难度陡然增加。本节通过 10 道例题来说明如何对这种“新信息”题目进行理解与分析,如何 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与思路 一、基础知识: 1、此类问题常涉及的知识点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与求和公式 (2)数列的单调性 (3)放缩法证明不等式 (4)简单的有关整数的结论 (5)数学归纳法与反证法 2、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些技巧: (1)此类问题在设立问题中通常具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点,第(1)问让你熟悉 所创设的定义与背景,第(2) , (3)问便进行进一步的应用,那么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解 决前面一问中的过程与结论,因为这本身就是对“新信息”的诠释与应用。抓住“新信息” 的
3、特点,找到突破口,第(2) (3)问便可寻找到处理的思路 (2)尽管此类题目与传统的数列“求通项,求和”的风格不同,但其根基也是我们所学的一 些基础知识与方法。所以在考虑问题时也要向一些基本知识点靠拢,弄清本问所考察的与哪 个知识点有关,以便找到一些线索。 (3)在分类讨论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以相对简单的情况入手,可能在解决的过程 中会发现复杂情况与该情况的联系,或者发现一些通用的做法与思路,使得复杂情况也有章 可循。 二、典型例题: 例 1: 定义: 若对任意nN , 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S都为完全平方数, 则称数列 n a为 “完 全平方数列” ;特别的,若存在nN ,使得
4、数列 n a的前n项和 n S为完全平方数,则称数 列 n a为“部分平方数列” (1)若数列 n a为“部分平方数列” ,且 1 2,1 2,2 n n n anN n ,求使数列 n a的前n项 和 n S为完全平方数时n的值 (2) 若数列 n b的前n项和 2 n TnttN, 那么数列 n b是否为 “完全平方数列” ? 若是,求出t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试求所有为“完全平方数列”的等差数列 解: (1)思路:依题意可知先求出 n S的表达式,再根据表达式的特点寻找到完全平方式即可 1n 时,2 n S 2n 时, 1 1 12 2 21 224222 21 n nn nn
5、 Saaa 2nk kN 时, 2 2 2 22 kk k S是完全平方数 (2)思路:若要观察 n b的前n项和是否为完全平方数,则要先求出 n b的通项公式。由 n T 可求得 2 1 ,1 221,2, n tn b ntnnN ,因为 2 n TnttN 为完全平方式,所以若 n b有些项为 n b中对应项的相反数,则再求和时很有可能不是完全平方数。根据2n 时, 221 n bnt, 可知只有1t 时, n b恒大于 0, 即 nn bb, 所以 n b是 “完全平方数列” ; 2t 时, n b中存在部分项小于 0,可知 n b不是“完全平方数列” 解:2n 时, 1 221 nn
6、n bTTnt 1n 时, 2 11 1btt 2 1 ,1 221,2, n tn b ntnnN 2 1 ,1 221,2, n tn b ntnnN 当1t ,2,nnN时,2323 nn bnnb n b的前n项和即为 2 1 n Tn,所以 n b为“完全平方数列” 当2t 时, 2 22 12 13221232bbtttttt 不是完全平方数 n b不是“完全平方数列” 综上所述:1t 时, n b是“完全平方数列” ,2t 时, n b不是“完全平方数列” (3)思路:依题意可知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应为完全平方式,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 1 2 n n n Sa nd 出 发
7、 , 可 将 其 通 过 配 方 向 完 全 平 方 式 进 行 靠 拢 , 可 得 : 2 2 2 111 21 22228 n daaad Sn dd ,所以有 1 2 11 2 2 1 2 0 228 d Z a Z d aad d ,再根据 1 21 , 22 da ZZ d 利用整数的特性求解即可。 解:设所求等差数列 n a 的首项为 1 a,公差为d 2 11 1 222 n n ndd Sa ndnan 若 n a为“完全平方数列” 则nN , n S为完全平方式 2 2 2 111 21 22228 n daaad Sn dd 1 2 11 2 2 1 2 0 228 d Z
8、 a Z d aad d 由可令 2 2 2 2 d k kZdk 由令 1 1 2 a m mZ d ,可得: 2 1 1 21 2 amdmk 代入到可得: 2 4 22 2 2111 2120 2 228 km kmk k 2 2 222 2111 0 424 km mkkk 2 222222 11 0 424 k k mmkmkkk 22 0k m 0k 或0m 当0k 时, 1 0,0ad 0 n a 当0m时, 22 1 ,2akdk 2 1 121 n aandkn 当0k 时,0 n a 符合上式 综上所述, 2 21 , n aknkZ 例 2: 已知数列 n a的前n项和为
9、 n S, 且满足 1 (3)aa a, n nn Sa3 1 , 设 n nn Sb3, n N (1)求证:数列 n b是等比数列; (2)若 1nn aa ,n N,求实数a的最小值; (3) 当4a时, 给出一个新数列 n e, 其中 3,1, ,2. n n n e bn 设这个新数列的前n项和为 n C, 若 n C可以写成 p t (, t p N且1, 1pt)的形式, 则称 n C为“指数型和” 问 n C中的项 是否存在“指数型和”,若存在,求出所有“指数型和”;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思路: 证明 n b为等比数列, 可以利用条件中的, nn S a作为中间桥梁寻找
10、 1,nn bb 的关系, 则有 1 11 3 3 n nn n nn bS bS , 只需找到 1,nn SS 的关系, 由 11nnn SSa 及 n nn Sa3 1 可得: 1 23n nn SS ,进而代入解出 1 2 nn bb 解:3n nn bS 11 111 33 nn nnnn bSSa 1 3n nn aS 33 nn nnnn bSSb 111 11 323323332 nnnnnn nnnnn bSSbb n b为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 111 333bSaa 11 1 232 nn n bba ( 2 ) 思 路 : 由 ( 1 ) 可 解 出 1 323 nn n S
11、a , 进 而 可 求 出 12 ,1 2 332,2 n nn a n a an ,由 1nn aa 可在2n 的情况下得到关于, a n的恒成立 不等式,从而通过参变分离可求出a的范围:9a ,再验证 21 aa是否成立即可 解:由(1)可得: 1 3323 nnn nn Sba 2n 时, 12112 1 3233232 332 nnnnnn nnn aSSaaa 12 ,1 2 332,2 n nn a n a an 1nn aa 2n 时, 112 1 2 3322 332 nnnn nn aaaa 即 12 4 332 nn a 1 1 2 4 33 38 22 n n n a 1
12、 max 3 389 2 n a 当1n 时, 2 633aaaa成立 9a (3)思路:4a 时,可代入求出 1 2n n b ,从而 1 3,1 2,2 n n n e n ,利用“指数型和”的 定义,可先求出 n e前n项和21 n n C ,从而将问题转化为21 n 可否写成 p t的形式,本 题不便将21 n 变形为 p t的形式,所以考虑利用等式转化为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即判断 21 np t 是否有解。2121 npnp tt ,p为偶数时, 22 111 pp p ttt p为奇数时, 12 111 ppp ttttt 。而2n只是n个 2 相乘,所以可通过对 分解后的每个因式
13、能否表示为2m的形式进行讨论即可。 解:由(1)可得:当4a 时, 1 2n n b 1 3,1 2,2 n n n e n 当2n 时, 1 1 2 21 3242321 21 n nn n C 1n 时, 1 1 321C 21 n n C 假设 n C中的项存在“指数型和” ,则,1,1t pN tp 使得:2112 pnpn tt 当p为偶数时: 22 111 pp p ttt 设 22 12 ,12 pp gh tt ,则gh 2222212 ghhgh 可解得: 221 2 211 h g h h g 3n ,即 2 3 93C ,为“指数型和” 当p为奇数时, 12 111 pp
14、p ttttt 若t为偶数,则1t 为奇数, 12 1 pp ttt 为奇数 1 p t为奇数,12 pn t 若t为奇数,则1t 为偶数, 12 1 pp ttt 为p个奇数之和也为奇数 12 pn t 当p为奇数时,不存在“指数型和” 综上所述:只有 3 C为“指数型和” 例 3:如果存在常数a使得数列 n a满足:若x是数列 n a中的一项,则ax也是数列 n a 中的一项,那么就称数列 n a为“兑换数列” ,常数a是它的“兑换系数” (1)若数列:1,2,3,4m m 是“兑换系数”为a的“兑换数列” ,求m和a的值 (2)若有穷递增数列 n b是“兑换系数”为a的“兑换数列” ,求
15、证:数列 n b的前n项和 2 n n Sa (3)已知有穷等差数列 n c的项数是 00 3nn ,所有项之和是B,试判断数列 n c是否 为“兑换数列”?如果是,给予证明,并用 0 n和B表示它的“兑换系数” ;如果不是,请说明 理由 (1)思路:依照“兑换数列”的定义可知,, x ax应均在数列中,在第(1)问中涉及两个 变量, a m,故考虑寻找两个等量,通过方程解决。其最重要的等量关系就是找到ax是数列 中 的 哪 一 项 。 通 过 排 序 可 知124 m, 则 通 过 不 等 式 性 质 可 知 : 421amaaa,此数列一共就 4 项且单调递增,所以得 1 42 am a
16、,从而解 得, a m 解:由已知可得:1,2,4,m在“兑换数列”中,且124m ,4,2,1am aaa 也在该数列中,且421amaaa 16 425 ama am (2)思路:第(1)问提供了这样一个思路:如果数列是有限数列且单调,则由ax对应生 成的数列也单调,且单调性相反。由“兑换数列”的定义即可知两个数列中项应存在相等关 系。所以利用这个特征可知在 n b中,由 12n bbb且 21n ababab能 够得到 1211 , nnkn k bab babbab ,即 1 21 1 n n kn k bba bba bba ,根据首尾和是个常 数的特点可知求和时使用倒序相加法即可得
17、到 n S 解:不妨设有穷数列 n b的项数为n n b为递增数列 12n bbb 121nn abababab 1211 , nnkn k bab babbab 即 1211 , nnkn k bba bbabba 12nn Sbbb 21nn Sbbb 1211 2 nnn Sbbbbbbna 2 na S ( 3 ) 思 路 : 由 ( 2 ) 可 得 : 若 有 穷 单 调 数 列 n b 为 “ 兑 换 数 列 ” , 则 要 满 足 1211nnkn k bbbbbb 。那么在等差数列 0 n c 中,有性质 mnpq cccc当 且仅当mnpq,所以就可得到: 1211nnkn
18、k cccccc ,且等差数列若 不是常数列, 则为单调数列。 由这两点并结合 (2) 的思路则可证明等差数列均为 “兑换数列” , 1n acc,再通过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即可解出 0 2B a n 数列 n c是“兑换数列” ,证明如下: 设 n c的公差为d 若0d ,则 n c递增 0 12n ccc 00 11nn acacac 设 0 1n acc,由 000 1211nnknk cccccc 可得: 00 1knkn accc 同理,若0d ,则 n c递减 0 12n ccc 00 11nn acacac 00 1inin accc 若0d ,则 n c为常数列,只需 1 2a
19、c即可,则 0 1 1 00 22 2 n cB ac nn n c为“兑换数列” 由(2)可知: 0 2 a n B 0 2B a n 例 4:设数列 n a满足: 1 1a ;所有项*Nan; 121 1. nn aaaa 来 设集合,* mn An|am mN,将集合 m A中的元素的最大值记为 m b,即 m b是数列 n a中 满足不等式 n am的所有项的项数的最大值我们称数列 m b为数 n a的伴随数列例如, 数列 1,3,5 的伴随数列为 1,1,2,2,3 (1)若数列 n a的伴随数列为 1,1,1,2,2,2,3,请写出数列 n a; (2)设 1 3n n a ,求数
20、列 n a的伴随数列 n b的前 30 项之和; (3) 若数列 n a的前n项和 2 n Snc(其中c常数) , 求数列 n a的伴随数列 m b的前m 项和 m T (1)思路:首先要根据例子及定义理解什么是“伴随数列” , “ m b是数列 n a中满足不等式 n am的所有项的项数的最大值” ,则意味着m每取一个值1,2,3,m ,则可通过解不 等式 n am得到n的最大值即为 m b,那么按此规律可知在(1)中, 123 1bbb, 4567 2,3bbbb,说明在 n a中,小于等于 3 的只有 1 项,即 1 1a , 4 2b ,则 2 34a,所以 2 4a ,同理 3 6
21、7a,则 3 7a 解::1,4,7 n a (2)思路:由(1)可知:伴随数列 n b中的项即为解不等式 n am得到n的最大值,本题 已知 1 3n n a ,则可建立不等式 1 3 3log1 n mnm ,则对m取每一个值,计算n的 最大值即可。例如1m ,则 1 11nb ;2m,则 32 log 2111nnb ; 以此类推便可寻找到规律,即 1 3,31 kk m 时,nk,即 m bk,抓住这个规律即可得 到 n b的前 30 项,进而求和 若考虑解关于n的不等式 1 3 31log n mnm 当12,mmN时, 12 1bb 当38,mmN时, 348 2bbb 当926,
22、mmN时, 91026 3bbb 当2730,mmN时, 27282930 4bbbb n b的前 30 项和为1 22 63 184 484 (3)思路:已知 n S即可求出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21 n an,再结合(2)对“伴随数列” 定 义 的 使 用 , 即 可 建 立 不 等 式 1 21 2 m nmn , 从 而 可 得 到 : 1234212 1,2, tt bbbbbbt ,根据项的的特点可考虑以相邻两项为一组进行求和, 则需对项数进行奇偶分类讨论,进而得到 m T 2 n Snc,则 2 1 12 n Snc n 2 2 1 121 nnn aSSncncn 11 1aS
展开阅读全文